风险识别论文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风险识别论文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风险识别论文1

关键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进行投资。然而,2004年以来中国共有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14个项目累计亏损达亿元。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企业13000家,对外投资积累达到2457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方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2011年7月初,中铝宣布澳大利亚昆士兰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项目最终告吹,项目损失高达亿元;2011年6月,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项目亏损达人民币亿元;2009年底,中化集团在海外投资的3个油气田项目,累计亏损万美元;2009年9月,中国中铁在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亏损,合同总额亿美元。还有一些海外投资亏损具体损失没有数据显示。如此巨额的投资亏损不难看出走出去的国有企业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06年6月,国资委制定并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08年6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企业应当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而就2006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以来,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定改进空间。本文力求从企业风险识别及评估的实践角度,论述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在企业实践中如何更好的增强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为形成自上而下、全员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提供支持。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简介

1.企业风险的定义:2006年国资委的指引对企业风险的定义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将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将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本文提到的风险主要是指仅带来损失可能性的纯粹风险。

2.全面风险管理:根据指引的定义,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3.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指引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分为五个步骤,如图所示:

本文主要侧重从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及风险评估的实践角度,研究分析如何有效的开展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工作,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保障。根据指引的规定,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及风险评估的解释如下:

(1)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二、企业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实践方法论介绍

1.风险识别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1)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潜在风险。通过对公司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构成状况的分析判断公司经营管理结构,初步判断风险可能存在的主要环节。通过财务指标与行业的横向对比分析及3-5年的纵向分析判断风险的形成及变化情况。

固有风险是指管理层不采取任何措施减少其发生可能性或影响程度的情况下,原本就存在的风险。

剩余风险是指考虑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之后,仍然会发生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损失的风险,考虑的是经过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之后风险仍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3)分析解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根据调研结果整理出的剩余风险,分析各项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调研及历史数据搜集,整理出企业的风险事件,研究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的影响,与各项剩余风险进行逻辑关系对接,从而形成风险逻辑关系图。

(4)流程分析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通过访谈收集资料梳理企业流程现状,识别流程目标、流程层面风险及控制措施,并将目标、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匹配。发现流程层面的剩余风险,即缺少控制及控制失效的流程风险。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发现公司层面风险并进行分析分解,进一步发现流程层面风险。

2.风险评估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1)问卷调查法:通过将识别出的公司层面剩余风险按照风险分类编制成公司层面调查问卷,向公司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层面风险的判断。将识别出的公司层面剩余风险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分级别,通过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乘积确定风险等级。

(2)离散度分析法: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离散度测试分析,对各项风险的问卷结果进行逐项分析,找出离散度较大的风险,访谈风险离散度较高的评分人员,进一步了解原因及风险表现情况。将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不合理或者离散度较大的情况进行调整,形成公司层面风险地图,将风险划分为一般风险、重要风险、重大风险分布在风险地图上。

(3)管理层访谈法:将问卷调查结果及离散度分析结果汇总后,掌握公司管理层对初步识别的风险等级排序结果的判断。通过了解公司管理层的信息,对风险出现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和分析。

(4)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相对合理的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根据初次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风险评估环节使用德尔菲法,结合离散度分析及管理层的意见反馈,组织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参加风险讨论会。对风险等级排序靠前的风险逐项讨论,进行第二轮背对背的问卷调查,统一管理人员对公司层面风险的认识,并积极讨论应对策略,明确风险的责任归属。根据集体讨论的最终结果,形成最终的公司层面风险排序结果。

三、风险识别及评估实践方法论的应用说明及局限性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落地难”的问题,采用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能够相对准确的找出公司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公司层面风险涉及范围较广,逻辑关系相对复杂,容易出现识别风险颗粒度不一致的问题。如何有效的体现实际存在的公司层面风险,并以相对清晰的逻辑关系进行列示和关联,可能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环节的合理有效性,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

2.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本文介绍的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法主要基于公司层面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风险管理方案及监督改进的工作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将公司层面风险进一步分解为流程层面风险,会更有助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

3.本文主要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提供了公司层面风险识别及评估的方法及应用实践,对于定量分析的内容尚未进行有效说明,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2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所有产品、服务、经营等各种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辨识、评价和预控,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预防或削弱风险因素的影响,把这些风险的影响程度降低到可容许或可接受的程度,保证电力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预防安全事故和质量的发生,防止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通俗的说就是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而通过对全体人员的控制和全活动过程的控制,是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最直接的方法。

全员控制。

包括企业全体成员参与企业的风险控制和控制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的风险控制两个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实现。

建立公司级和工程项目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级的风险管理体系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应有主管副总经理担任,其它班子成员协助支持,下设监察审计部为日常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的主管领导班子成员为本单位(部门)风险管理专责,特别是工程项目部,要设专职的项目班子成员作为风险管控专责,并且实现动态化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体系要逐级细化到管理部门和专业工地,甚至细化到作业班组。

制定相应的管理及责任制度。主要是要明确各级风险管控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分工,明确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定期或适时填报相关数据报表,特别是在项目招投标前或施工开工前的风险因素相关数据的采集、识别以及辨识,为决策层提供真实的基础资料,便于决策层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响应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应有配套的激励奖惩机制和措施,用经济杠杆提高风险管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发现重大风险因素并通过辨识和响应采取有效预控和削减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行为要实行奖励,对思想松懈、麻痹大意对工作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者要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和知识教育。对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成员,进行全面风险管控意识教育,主要讲解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严重时造成的后果,明确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到人身设备安全或经济损失,与我们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增强防范意识。同时还要普及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风险的分类方法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的识别、辨识、响应和预控的方法及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全过程控制。

全过程控制包括公司日常工作的全面风险管理和主营业务(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全面风险控制平台(或数据库)来实现,该平台(或数据库)涵盖公司流程组织即各部门职能职责活动行为过程的风险预控,以及主营业务即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实施过程的风险预控,也就是说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控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的控制来实现全过程控制。

流程组织的风险预控平台(数据库)。

主要是指公司的所有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和其它二级单位,应针对自己的职能职责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辨识,找出主要的、对本岗位的职能活动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因素。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分类和归类,按照识别辨识响应控制的步骤进行消除或削减,防止或减弱风险因素的危害,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并在控制平台中(数据库)得以体现。如监察审计部的结算审计工作,应从学习公司相关经营制度和审计制度入手,了解办理工程结算流程和手续的要求、熟悉套用定额子目和取费标准的相关规定,然后结合以往审批过的审计结算资料,找出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结算手续是否齐备?结算签字是否齐全?工作量统计计算是否真实?套用定额是否合理?取费标准是否合规等。对于出现的上述问题进分析归类即辨识,制定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即响应,最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消除或削减即控制。最后将上述过程的内容整理归纳成数据表格,即为控制平台(数据库)。

2、主营业务的风险预控平台(数据库)。

风险识别论文3

[关键词]科研团队 知识共享 风险认知 实证分析

[分类号]G350

1 引言

知识共享是促进知识创新的有效举措,它使团队的每个项目都建立在团队全体成员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之上,从而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但对于知识的承载者,即团队知识共建共享的实现者来说,知识共享是存在风险的,个人对于这种风险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到团队知识共享的实现。因此,讨论个人对知识共享的风险认知将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加强成员的共享意愿和行为,进而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

鉴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知识共享的机理、措施及如何通过共享进行知识创新等,且均属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的探讨。国外有一些实证的研究,如文献[1]和文献[2]以企业为对象研究进行了探讨。另外,由于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于同一问题,国内外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回答,如:在美国,最不能问的问题就是工作及薪水问题,因为对美国人来说,这是比较私密的问题;而在我国多数地区,除特殊行业外,工作及个人收入问题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如:在高校基本可认为是公开的),但谈性则比较避讳,不像美国那么容易。鉴于这些原因,本文认为,对于知识共享的个人风险认知问题,不能完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风险认知进行专门的探讨。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推演

根据理理论,人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意图引起的,在团队内成员的知识共享活动也不例外,若某成员愿意把知识拿出来彼此共享,他/她将会用相应的行动来支持这一意愿。反之,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下降时,就导致其独占知识,抵制共享行为。理理论认为决定共享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态度,从各个领域的行为理论研究中可以看出,主体的认知及观念对其行为意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文献指出人是知识共享的承担者和发动者,其知识私有的价值观及贡献知识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风险感是组织实现共享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个人的知识私有意识及共享后的不安全感集中表现为其对知识共享的风险认知。

个人对知识共享的风险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个人惟一性价值丧失风险的认知和对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的认知。知识共享的反面是知识垄断,团队内部拥有唯一性知识的成员拥有唯一性价值,尽管贡献知识供团队共享之后,集体的价值会增加,但个人唯一性价值则丧失,他/她们对于团队将不再是必须,共享结果显然会威胁到自身利益。因为担心自身惟一性价值丧失而抵制共享的观念是知识私有观的一种衍生观念。Birgit Renzl通过对美国各大企业的20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调查,得出企业员工对于知识共享后自身唯一性价值丧失的担心对团队内部和团队间知识共享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团队成员的认知层面,探讨个人对唯一性价值丧失风险的认知与其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可拟定假设:

H1:个人对惟一性价值丧失风险的认知对其知识共享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

个人知识共享风险的另一个方面是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学习、创新及研究过程需付出成本,知识密集型工作更是如此。而共享的实施使得其他成员通过简单的复制和被告知便可以得到与知识贡献者相同的成果,这将造成知识贡献者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不平衡感。二是在团队实施共享的过程中,对于每个成员来说知识共享都有贡献知识和获取知识两个环节,于是其贡献知识后是否能得到至少等值的回报同样会影响其共享意愿。文献以博弈理论为基础对知识共享机会成本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与共享知识相比,知识主体的知识垄断收益具有及时性、公平性和确定性等特征,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知识主体将倾向于垄断知识。所以成员对共享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的认知将对其知识共享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拟定假设,即:

H2:个人对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的认知对其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风险认知行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生命科学、金融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指出女性/年老者/低收入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妥、风险小的决策,即他/她们对风险的认知水平更高。在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问题上,性别、年龄及收入的差异性是否依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对几个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访谈。

性别因素一直被认为是态度、意愿、行为等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们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的选择,即女性比男性的风险认知高,且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本文也假设在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风险认知这个问题上,性别差异显著。此外,由于本文是以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为研究对象,科研团队是知识密集度极高的组织,而学历是知识层次的一个有力表征变量,所以本研究将学历纳入考虑范畴,以探讨知识层次的不同对科研人员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影响作用。

年龄大的人相对而言阅历丰富,拥有的隐性知识多,知识共享对他们来说付出的相对也多,而且年龄大的人大多思想保守,因此其知识共享风险认知也就最高,年纪轻的则相反,所以本文假设不同年龄的人对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有显著差异。收入高多是由于其知识层次、科研贡献、职务等相对较高。如果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贡献出知识而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们高收入的前提则不复存在,因此本文认为收入高的人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也相对高。本文深度访谈的结果也初步证实了这些理论,例如,某25岁的男性(月薪2000以下)受访者认为:既然我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供大家分享,我相信他们也会贡献自己的知识的;而某39岁的男性(月薪多于1万元)受访者的做法:每年不惜重金购书、参加一些培训,而且这些都不会让同事们知道。

根据上述推导,提出如下4个假设:H3:不同性别的人对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有明显差异;H4:不同学历的人对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有明显差异;H5:不同年龄的人对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有明显差异;H6:不同收入的人对知识共享风险的认知有明显差异。

3 研究设计

变量定义与衡量

本研究所用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表,主要调查被试的年龄、性别、学历及个人收入问题;第二部分个人风险认知与知识共享调查量表,主要包括个人惟一性价值丧失的风险认知、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认知、共享意愿三个变量。

试测

本次问卷调查受众为高校科研团队成员,要求受

访者均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试测共收集问卷41份,其中男性21人,女性20人。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如下:每个变量的题项组合后只能抽出一个因子,解释量都在以上,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每个变量的信度均在以上且各题项删除后的信度均低于组合信度,说明可信度也达到了要求,如表1所示:

4 数据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前文推导的结论,本文在通过深度访谈进行了充分的预研究的前提下,形成试测量表。在上述两步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发放了最后形成的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又针对部分问题进行二次访谈,以期对数据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及提出更贴切的管理策略。因此,尽管本文发放的问卷仅有100份(有效回收96份),结论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见表2)

个人对惟一性价值丧失风险及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的认知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

以衡量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两个变量为自变量,知识共享意愿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通过显著性检验(p

性别、学历、年龄及收入对知识共享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以性别、学历为自变量,知识共享风险认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显著性P值均大于,说明性别和学历对知识共享风险认知差异性不显著,即:假设3、4不成立。

用相同的方法得出,年龄和收入对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影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假设5、6成立。为进一步确定每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两两差异分析。以年龄为自变量,个人知识共享风险认知为因变量利用事后多重比较法中的最小显著差法和q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见表5,年龄组a

以同样的统计方法得出,收入在2 500≤r

5 思考与建议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思考

风险认知对共享意愿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前者的两个测量变量个人惟一性价值丧失的风险认知和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认知对知识共享意愿均有负向显著影响,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量为%。计划行为理论指出,行为意图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及行为控制认知决定。风险认知是态度的一个表现方面,其对共享意愿的负向影响得到证实,但本文未对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的认知对共享意愿的影响进行探讨。

性别、学历对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影响被证实无显著差异。性别差异性在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风险认知问题的测量上得出与其它领域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群体特征因素,在高校科研团队这个高层次的知识群体中人们心理上都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故不存在性别差异;二是由于男性本身的社会特殊性,假设女性对知识共享和对其它问题的风险认知没有变化,她们依然更倾向风险低的选择,即她更偏向不愿意参与知识共享。而男性尽管在其它问题上更倾向风险高的选择,但其社会压力更大,为了获得垄断知识的利益,他们在知识共享这个问题上也偏向了低风险的选择,从而表现为男女的差异性不显著。另外,学历差异性检验的结果也不成立,本文认为是因为现在的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大都是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工作者,若学历低的成员可以加入这样的团队也自然说明了其在科研方面的潜力和过人之处,所以在知识共享问题上,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学历低而有不同的看法。

年龄、收入对个人知识共享风险认知的显著性差异被证实。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年群体(25≤a

建议

建立科学竞争与团队承诺相结合的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惟一性价值丧失风险的认知对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为了加强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应降低其对共享后个人惟一性价值丧失的担心。所以单纯的竞争不利于团队知识共享的施行和集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缺乏竞争的团队又会丧失活力。基于此,应建立科学竞争和团队承诺相结合的机制。

科学竞争机制,即以“相互信任、共知共赢”为特征的良性竞争机制,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既维护个人知识产权又努力实现团队集体共享。但个人得失的考虑仍会成为激发团队集体共享协作内趋力的瓶颈,所以,对于良性竞争的施行,团队承诺是前提和保障。团队的承诺在于保障知识首创者的产权和荣誉,在充分维护其知识产权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实现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知识的积极作用。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既使团队不乏活力又使成员无后顾之忧。

建立知识共享补偿机制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成本收益不对称风险认知对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知识的创新是团队成员在长期科研工作过程中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期的积累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对自身所创知识的个人垄断和私有是其获得收益的有效方式。让成员自愿贡献其所有知识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予其至少于成本等价的补偿与回报,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补偿机制。一方面,通过满足其自我成长、成就感及荣誉感等需求促使其贡献自己的知识,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知识署名流传制、知识共享标杆制等来实现,以增强知识贡献者的成就感及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将成员对团队的知识贡献与其晋升机会挂钩,以实现其自我成长;另外,还可以通过成员对团队的知识贡献数量和质量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但知识质和量的评定要注意公平与公开问题,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建立基于情境的团队领导模式在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商业化的今天,组织需要的不仅仅是优秀个人,而是具有高度协作精神和集体效能的团队,科研组织更是如此。领导是团队的方向指南,缺乏领导的团队,目标不明确而且行动迟缓。目前的团队领导模式,按权力分配方式可分为集权和分权两模式,按资源利用方式可分为先锋式领导和资源式领导两种。这两个层面的各种领导方式都各有利弊。集权领导模式下团队效率高,但易造成个别人假公济私;分权模式就可避免这种现象,但其效率又会随之下降;先锋领导效率很高,但易形成领导人高高在上,而导致成员的不满;资源式领导模式可保证团体有控制,但又丧失活力。

本文所定义的“情境式领导”是指:在领导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改变我们领导和管理的方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年群体或中等收入群体的知识共享风险认知水平更高,而青年或低收入群体和中老年群体或和高收入群体的科研人员在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中个人风险感知则相对较低。为有利于科研团队中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对于员工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应采取三种不同的领导模式。当员工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教导式”领导模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参与团队知识共享。当员工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激励式”领导模式通过给予其物质的嘉奖和成长的机会来鼓励员工参与共享过程。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授权式”模式来加强其团队共享成就感和与团队荣辱与共的责任感。情境领导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应有弹性,应用不同方式对待处于不同情境之中的部属。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4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综合性较强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设备及装置,并且对于安装工艺技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也要应对各类不同的施工环境,专业、学科跨度较大,涉及范围广,且要接触到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施工要求较高

机电安装工程规模随着工业发展与建筑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施工中所涉及的大型机电设备与装置的安装逐渐增多,对设备吊装施工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且许多大型精密设备的组装,对现场装配技术与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含量较高

近年来,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良与优化,更新速度较快,这也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风险识别资料不足

风险识别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要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需要以大量的资料总结与分析作为基础,而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企业在对以往项目风险的总结方面缺乏重视,所形成的资料十分稀缺,难以有效支持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机电安装企业大都已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但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仍存在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形成,这也不利于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机电安装工程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安装作业凭借经验进行,安全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都存在不足,部分项目中还存在着施工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3加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加强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一般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人员、技术、材料、设备及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归纳到以上五大类中,对各类风险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管理。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设备摆放与归位不规范;未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摆放与储存管理;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安全培训不到位,违章操作;未对易燃易爆品进行隔离放置,带电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类型,其中定性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作业条件具体危险性的相关评价方法、一般综合评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定量分析风险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概率风险评价,从而将五级风险等级确定下来。

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回避风险

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某一风险因素风险系数极大,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时,则需要采取风险回避措施,来规避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主动放弃项目,或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更改。回避风险措施实质上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虽然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巨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但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被迫放弃或停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代价,需要慎重选择。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措施不同于回避风险,其对于风险的处理策略主要是将自身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通过一系列合法化的手段,局部或全部转移给其他的单位或个人,以此来有效的降低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量,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摊或完全转移。实际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转移措施可分为财务性保险类风险转移措施以及非财务性风险转移措施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通过保险的购买,以签订保险合约的形式,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保险公司承担,以有效地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但由于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仍不够成熟,保险机制仍不健全,所售险种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风险转移的所有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后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非财务性的手段,实现风险转移的目标,主要方法包括出售、发包、分包以及合同条件的有效运用等。

(3)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一种积极主动应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的策略,通常是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杜绝风险的发生,从而避免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可行的情况下,是最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常见的预防风险措施可分为有形措施与无形措施两大类,有形措施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增加、减少已有风险因素、隔离风险因素等方法,以规避风险发生对项目的不利影响;无形措施则主要包括教育法与程序法两种方法,即通过加强培训及加强制度化管理的方式,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实现有效的损失控制。

(4)储备风险

这一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是在对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掌握风险的规律与特点的前提下,预先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急预案,以实现风险发生时的有效应对与处理,从而控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并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较为常见的储备风险措施包括费用后备措施与技术后备措施两种形式。

(5)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就是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结构风险状况的监视和控制,采取一定的措施跟踪及识别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风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动态掌握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4结语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决定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基于安全风险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自身风险识别的能力,并合理运用风险管控策略,以提高自身风险管控的能力与水平,减少企业所面临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的效益,并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5

1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因此,要对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有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风险,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然后进行风险预测、识别等,最后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确保后期解决措施的有效实施。

制定风险管理的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是防范项目风险的前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不仅能准确识别风险,还能有效防范风险,并制定有效解决风险的措施。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制定严谨的计划,以应对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管理人员、客户代表、相关专家等,以召开会议的方式共同制定出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步骤、风险管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范围、项目的投入和预算、风险分类,风险的解决措施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针对具体风险,适当修改和体征风险管理计划,确保风险管理计划更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分析、识别风险,并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归纳和分类,并记录和认知风险。在整个项目中,认真分析影响项目风险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来源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相关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风险进行分析,以发现和识别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后果。

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能使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目的性的措施对项目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因此,要对风险进行排序,以预测风险的潜在性和隐蔽性。为防范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首先根据危害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定性分级,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定性分析,根据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风险级别,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的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在特定风险分析过程中,定量地分析每项风险存在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实际分析项目风险的过程中,一般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使用,以使管理者采取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2应对风险的措施

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的解决措施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首先,管理者要制定项目合同,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参与项目的签订,双方要了解相关信息,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等;其次,针对不符的问题,若需要变更,则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合理控制。为更好地进行控制变更,可在项目中设定相关部门,统一处理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用户提出变更,首先要提出申请,在申请中要说明理由、具体内容、变更原因、申请人等,并需要双方人员的签字,加盖企业公章,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根据对项目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否变更;最后,要是做好对用户的宣传与沟通工作,以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好项目的配置管理及文档建设,防止版本混乱等。

系统功能和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第一,相关人员要与用户更好地进行沟通,了解用户存在的问题。此外,要尽最大要求满足用户需求,双方协定达成共识;第二,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要对项目进行评审,做好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评审然后进行下一阶段;强化测试,严格控制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查找出原因,并及时妥善解决;第三,了解用户,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改进质量问题。

团队配合较低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第一,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才能。项目中的成员,要发挥自身才能,使项目团队达到高效能。第二,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评,以激励其更好地工作,约束其在工作中的不当行为。第三,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项目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3结语

65 1278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