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学研究(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育与教学研究(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教育与教学研究1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思想道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77-02

初中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一个人在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初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等都开始形成,那么在这个阶段,加强初中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在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初中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生本教育概念及特点分析

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就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来进行发展。它主张教育应该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着生本教育发展和转变,将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成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生本教育的特点

突出学生

在教学这对矛盾关系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是外因,必须要通过学习这个内容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新的生本教育发展模式下,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课堂教学规定,教师的教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剩下的课堂时间是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交谈或者是自主学习的。

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主要是学生课前准备、上课过程中交流和讨论、课后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这样比学到知识重要千倍、万倍。比如鼓励学生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口头描述、文字等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懂得吸取别人好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能够对别人的学习观点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

突出合作

合作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学及其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种发展途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将全班进行分组,从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知识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鼓励自己,肯定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很大的收获和成就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思维碰撞,通过辩论等形式,使得学生之间能够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进行理由陈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体制的存在,使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也完全按照应试指标要求,存在很多的激励政策,甚至很多激励政策都是属于不合乎规定的政策,这样的激烈机制的存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在日常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考试、评价后的分析不够,没有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比如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评价体系可能就比较全面,但是对于基本技能的评价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教师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割,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存在较多的问题。

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想品德内容教学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灌输和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升学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注重知道,忽视信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知行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考虑,基本就是一味地接受,不加以筛选,就只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只能够是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3.在初中思想搭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推行生本教育

课程评价中将轻过程、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不轻结果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一个静态的学习结果获得,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将轻过程、重结果逐渐转变为重过程、不轻结果的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从而使得评价或哦的那个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够一味地坚持应试教育条件下,只看重学生成绩提高的教学方式,这样会造成好学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分化,使得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教育目标要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不应该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方式上把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辅助指导人员,要充分(转下页)(接上页)发挥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建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形成自己的完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特点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巧妙地解决教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4.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通过坚持生本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咏梅,章迎春。生本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重庆与世界。2010,27(12):107-108

[2]卢善郁。教学生活化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析[J].教育战线。2012,10:118

教育与教学研究2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丛书由《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辑部组编,届时将聘请部分入选论文作者担任编委。《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科教学研究》主要面向工作在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征稿,论文写作要求和入选标准与《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相同。《教育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数字校园建设;区域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校长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发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成本与效益,教育信息化评价等。《学科教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促进高水平思维;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实验实训实习等。

《教育管理研究》与《学科教学研究》两书计划分别收录60-80篇研究论文,出版后将分别赠送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收藏单位收藏和展示。

作者来稿请通过本刊“稿件处理平台”,请勿用其他方式投稿,以免影响稿件处理。稿件录用并发表后,作者获赠样书3册,如需增加册数,可按8折订购。欢迎踊跃投稿,积极预订。论文投稿的具体事项可与《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编辑部联系,联系人:何佳媛(010-62637789)、陈国岩(010-62782405)。

“十一五”部级课题中期检查评估的通知

2008年7月28日《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课题组在烟台召开了中期评估培训班,总课题组刘雍潜组长布置了中期评估工作,李龙教授作了如何开展中期评估检查的报告。华南师大徐晓东教授代表子课题作了典型发言。

以此次培训为标志,中期评估工作已开始,中期检查评估通知(教技协[2008]10 号)已通过电子邮件发到各子课题组的邮箱。未收到通知的子课题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10-66419038 66490963 ,电子邮件:。

中国教育技术网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教育与教学研究3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研;教学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当今高等院校所应承担的三项基本职能。这三种职能一脉相承、共同促进、相互提高。高校的这些职能是通过教学和科研相互协作实现的,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挖掘和生产知识。搞好教学就传播了知识,培养了人才。做好科研就发展和丰富了知识。这两项工作做好后,把培养好的人才输送到用人单位,搞好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也就服务了社会,完成了高校的职能。所以,笔者认为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容易将教学与科研这对统一体割裂开来,理解成矛盾的对立面,不时出现重科研轻教学或重教学轻科研的偏颇现象,进而产生诸多困惑,因而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既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又能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们从事科研活动,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牛顿在取得巨大成就后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们应该注意到,高校提供了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需要用到从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科研活动的基础。

教学实践能使教师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对于自己学习过、研究过的理论知识,如果需要讲解给学生、讲解给他人时,为了让他人也能顺利地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需要对已熟悉的理论进行再思考,需要再问自己以前是如何学习掌握的,这个理论知识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目前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也许还会有一些原来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此刻就会做更多、更细致的思考。因为要面对他人(主要是学生),所以常常做一些预想,设想听讲者可能会碰到什么障碍,可能会遇到什么难点,可能会对什么缺乏兴趣,能够唤起学生兴致和注意的要点在哪里。设想了这么多,思索了这么多,能够使自己从不同的方面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思考,为科研活动提供新的思维方向及创新思想。

二、科学研究成果既丰富教学内容,又能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科研和教学是相互联系的,科学研究活动直接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在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欧洲科学家共同呼吁,彻底改革高校理论课教学,注重自然科学课程的讲授,并开始设置工程技术专业。这次改革,一方面受到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另一方面又为第二次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试图把教学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美国在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创立农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等由于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60年代对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很大改革,这是科研对教学反作用的又一次具体表现。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了科学知识总量的成倍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的整个体制的变化,对于完善教学理论,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等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及时地补充一些新的科研成果,会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当前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课本中一些陈旧的观点也需要得到改变,同时新的内容和观点应该被及时补充进来。作为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改与补充。如果不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成熟的学科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只有用国内外尤其是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必须重视科研工作。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时,由于一种语言从流行到编成教材被高校使用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当教师给学生讲解时,实际情况可能跟编写教材时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做科研,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和编译软件的不断发展,给学生介绍当前企业中使用的最新的开发工具。只有具备科研经验的教师才能教“活”“死”的课本知识。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科学前沿,并及时将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设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理想的状态是学校中的教师既是科研的专家,又是教学的能手。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局限,不可能每个教师都才思敏捷,善于做科研并做出成果,又善于表达,能够言简意赅、富有激情地表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需要高校从以下两方面创造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

1.区别科研的两种目的,放宽一般教师的科研要求

高校科研有两种目的,一种是通过开创性研究攻破科学界难题,以出成果为目的科研,这种科研强调成果的原创性,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只能适用于少数教师。另一种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科研,这种科研注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本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科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习惯。必须认识到,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从事科研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因此,对一般教师的科研要求不能太高,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不等于迫使所有的教师不断出成果。每年不停地考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既背离了教师从事科研的本来宗旨,也违背了精神创造活动的内在规律,还容易滋生出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炮制出大量的学术垃圾,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改革现行职称评定标准

高校教师的声望和价值应通过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来体现,但在现实中主要是靠职称来体现的。我国高校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存在着不合理性,其突出特征是把科研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最主要构件,很少把教学能力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这导致有些高校教师尽管在学生中获得了极好的教学口碑,也不会对其职称评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教师可能会对于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不够关注,把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的申报、经费的申请、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以及奖励的获得上。甚至为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不关心教学工作,不愿意从事课堂教学,不愿意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愿意从基础教材的编写,片面认为“搞科研名利双收,搞教学,既无名,也无利”。

如果把教学能力纳入职称评定标准,也存在着评判标准的可操作性问题。现行的科研评定标准较容易量化,通过简单的统计发表了多少论文,承担了多少课题,出版了多少专著,发明了多少专利等,可以明确地对被评定者排队。但是对教学能力的评价,却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如果从教学工作量方面比较,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完全可能比教学能力高的教师多,所以不能以工作量为指标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应该从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上去衡量。但教学效果和质量是其他人对教师的一种主观评价,主观性很强,很难有标准的尺度,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读者能够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讨,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宋玉香,贾晓云,刘勇。强化科研提升隧道工程教学品质[J].高等建筑教育,2010(04).

[2]武丽艳,李琰,程鹏。科研促进教学的实践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9(04).

[3]孙雷。地方高校科研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

[4]米晓云。论科研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5]张会清,任明荣,高学金,等。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J].教学研究,2008(05).

[6]赵玲,许志美,曹发海,等。科研提高教学品质:科研成果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建设中的“四进”[J].化工高等教育,2008(04).

[7]郑秀芳。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1(31).

[8]王政富。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第三次科研成果展览[J].农金纵横,1991(06).

65 798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