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小诗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国庆节小诗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国庆节小诗1

我相信,在当今中国,写乡土的诗歌或借乡土来言说的诗歌,已经成为当前新诗写作的主潮,并将在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仍占鳌头。那么,与之同时出现的、为时人所诟病的“下半身写作”、“肉身写作”等与性有关的写作均可视为当前新诗在转型期显露出来的焦灼与张惶,是乡土写作向城市写作过渡时产生的一种不成熟的文学现象。“下半身写作”的审美诉求依赖的是享乐、轻松,势必会导致崇高感含量的降低,而崇高感的缺失意味着人们对美将不会再怀有敬意;而没有了敬意的美将何以为继?没有了美的人生又将是何其灰暗与平庸!也就是说,审美诉求一定要以伦理认知为约束,不然的话,就会走向审美的反面。“下半身写作”的确通过展现日常生活的“性细节”已经写出了“生命感觉”,但是它们是无价值的低俗的欲望宣泄,是“欲望失禁”之低劣表现。新近出现的“梨花诗”等诗坛“恶搞”事件,似乎与之呼应,使得新世纪文学有可能进一步滑向低俗化。对于诗歌写作来说,凝视并挖掘细节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曝露细节本身上,像一个“曝露癖”那样,曝露一己之丑陋隐私,那么这些细节对他人来说就只能是“一地鸡毛”!身体之所以被重新占有,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与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消费的社会编码的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

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急剧发展,引起了城乡关系的微妙变化,如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暧昧与困惑等。因此,有的写作关注现代人自身与身份的分离,凄惶于“梦里不知身是客”,所以,找寻两者的内在同一,就成了它们的追求。比如易庆荣的《啊!妈妈》、《父别子谣》等就是这样的诗篇。

眼下,不少“小资”作家在写中产阶级的堕落和生活目标的虚无,因而整个汉语写作弥漫着冷漠、麻木和冰凉的气息。如果说,现代性是关于人类理性、自由和进步的宏大叙事的话,那么,这些写作就是“去中心化”和“向总体性开战”之类的后现代性了。当今文学界有一种倾向,把这种后现代性称为“一种新的现代性”或如鲍曼所说的“流动的现代性”。我认为,这种将现代性泛化就是一种“现代迷误”(海德格尔语)。反言之,眼下的汉诗写作绝大部分是后现代性的。而易庆荣没有被这股强劲的时代浪潮裹挟而下,仍然标举他的“普世主义”精神,坚守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即逻各斯中心主义),写作“善恶对立寓言”(法侬语)的现代启蒙性质的诗篇。实质上,在外在批判乡土负面影响的内里有着易庆荣的一颗大爱心。也就是说,易庆荣其实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幸福感觉的诗人,如《送蔡永相君》等。而且,他觉得写现代性的东西要比写后现代性的东西困难得多。他与后现作是反向的。他的写作执著地指向现代性,在反对与赞美的变奏中,力求写写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写写生活里温暖的感觉和这种感觉中光亮的东西。在当下语境中,这种选择本身是需要勇气和睿智的。我们讲它是艰难的选择是恰如其分的。

真正对艺术怀有宗教般情结的人,应该是时时刻刻都在怀疑一切,力求更新自我。只不过这种更新因人而异,各有高招。易庆荣的办法是,选取乡土作为观照对象,透过乡土表情来寻找乡土源头,直逼乡土内部的事物。他的选择与举措是明智的。因为,乡土,尤其是中国当代乡土的崛起,是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窗口。所以,在易庆荣笔下,乡土与现代性几乎是二位一体的。在我看来,理想中的乡土诗,应该展示诗人完全独特而厚重的生命体验,应该是对乡土本质的逼近与表达。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存在的奥秘,更应把这种理解提高到真理与启示的高度。据此,我们绝对不要把易庆荣的“乡土诗”当作简单地写乡土的诗。它不仅是一种题材上的归属。也就是说,乡土只是易庆荣“乡土诗”的外在身份;它自身的本质是现代性关注的诸种命题。

总之,易庆荣“乡土诗”的现代性告诉我们,在乡土文明单面、冷漠的内面具有潜在的温暖。我们为什么一提到乡土就只有令人压抑、令人心灰意冷的东西?我们为什么就感受不到乡土里尽管稀少但仍然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幸福呢?这就是易庆荣的“乡土诗”写作给现代汉诗提供的新经验、新理性。

由于诗歌环境、诗歌体制、诗歌传媒、诗人身份和诗歌书写都发生了改变,新世纪诗歌已经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症候。比如,诗歌网站的大量开通、诗人博客的争相亮相、诗歌民刊的再度蜂起、诗歌写作群体的回归、诗歌事件的间或发生、诗歌活动的频频举办、诗歌写作水平的良莠不齐,等等。不少人把新诗的弊端都归咎于诗歌和社会的市场化。殊不知,这种认识的肤浅体现在,它只看到市场可能使诗歌成为市场的奴隶,但是它没有看到市场同时也可能激活和丰富诗歌。也就是说,对诗歌而言,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诗歌同样经受着市场的考验,诗人也是靠稿酬生存,而且,诗歌还有面临“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但是,诗歌依然在逆境中茁壮成长,诗歌大放光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就是说,市场并非诗歌的天敌。据此,我们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把目前新诗病弱归咎于与之唇齿相依的市场化、全球化,乃至后现代了。

国庆节小诗2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一

设计思路: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的节日气氛,知道尊敬国旗,在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等知识特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通过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和运动员得冠军时的升旗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大胆在同伴中交流,发言,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有关升旗的录像。

3、红、黄腊光纸若干,双面胶。

过程:

1、谈话“我是中国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3、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有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幼儿相互交流话题一:

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话题二:

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

4、观看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5、模拟升旗仪式。

6、手工活动:做国旗。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二

一、主题名称:快乐国庆节

二、主题来源

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电视、报纸、广播等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介绍,给我们的爱国教育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由此,我们设立了“我爱祖国”这一主题。

三、主题实施时间

三周(2019年9月22日——10月10日)

四、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学习升旗。

2、知道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伟大的建设成就,能参与收集陈列各地特产以及风景名胜,有爱祖国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散文等,复述故事时会使用不同的语气,学习归纳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4、爱护幼儿园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和奔跑。

5、能叙述自己的游览见闻,介绍自己熟悉的特产、民俗风情等。

6、了解国庆节的来历。

五、主题知识网络

快乐国庆节

我的国家

庆祝国庆节

祖国各地的特产

六、八大智慧活动内容

1、语言智慧

1谈话:我的祖国、祖国各地的特产

2诗歌:我去台湾岛

3诗歌:天安门

4自编儿歌:我的祖国

5幼儿英语  2、自我认识智慧

1庆祝国庆节

2我是中国人

3、人际关系智慧

1参观:民俗文化村

2“国庆”联欢活动  4、逻辑智慧

1)分类记录 2)立体图形分类 3)数的二级分类 4)复习分类概念  5、音乐智慧

奥尔夫音乐教育   6、空间智慧

美工:自制中国地图

建构:长城  7、身体运动智慧

1)我去台湾岛 2)小飞行员 3)小小奥运会 4)到北京去

七、主要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一:学习与祖国有关的儿歌、歌曲等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诗歌“天安门”、“我去祖国台湾岛”,还学习了歌曲“国旗红红地哩”。通过谈话和分享交流,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孩子们在表演他们学习的诗歌“天安门”!

活动二:粘贴国旗、粘贴中国地图

国庆节小诗3

《金瓶梅》在形式上借鉴了传统话本小说劝谏世俗的传统,好像是对封建文化的回护,然而在精神实质上它却最大限度地颠覆了当时的文化,不管是主流的还是民间的。在此之前,没有其他任何一部小说有这样强的文化颠覆和批判的性质。

明代中叶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忠孝节义,《金瓶梅》处处写到这些观念的虚假,主要人物都不讲求忠孝节义。

小说对“忠”的态度可概括为第六十四回刘内相的一段话:“你我如今出来在外做土官,那朝里事也不干咱们。俗语道,咱过了一日是一日,便塌了天,还有四个大汉。到明日,大宋江山管情被这些酸子弄坏了。王十九,咱们只吃酒!”明哲保身,专注于暂时享乐,这是真实而有普遍意义的观念。西门庆攀附上太师蔡京,但他丝毫没有“效忠”的想法,一方有难,各自保全。西门庆父母早亡,谈不上孝;潘金莲对潘姥姥也不孝;在小说的最后一回,守备府的李安听母亲的话,“是个孝顺的男子”,然而正是读者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却消失了。

《金瓶梅》中的女性多是放纵的,不重视“节”,这是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转型;西门庆与世家大族林太太的通奸,特别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把作乐场所放在招宣府的“节义堂”中,所谓“世代簪缨,先朝将相”的“节义堂”,是象征封建家族荣耀的神圣场所,但这里反做了林氏寻欢作乐的快活道场。这是对封建节义观念的绝妙讽刺。吴月娘倒是替西门庆守节,但读者总觉得她的守节没有价值,因为西门庆淫荡无度,也因为月娘的愚笨,她的守节不是因为她爱西门庆,而是因为她从始至终都不明了守节的原因。韩爱姐倒理解守节的原因,这个有着明显污点的女子,先嫁了翟管家,又卖身风尘,但当她爱上了陈经济,就割发毁目,至死不渝。她不是为了观念而守节,作者写她也不是为了宣扬什么,而是表现一个真实的生命存在。西门庆十兄弟“结义”全没有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忠诚。卜志道死了,补人花子虚;花子虚死了,补入贲四。这里没有“同生同死”的誓言。应伯爵等人不过是混点吃喝;西门庆则是谋占花子虚的妻财,致使其人亡家破,这对当时被吹捧得沸沸扬扬的英雄结义真不啻巨大的反讽。在高调歌颂男子义气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金瓶梅》无情地刻画出现实人生中一班称兄道弟的男子是怎样背信弃义的,对以往理想化的英雄传奇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颠覆。

以诗词为中心的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侧重表达儒家温柔典雅的美学境界。《金瓶梅》行文中虽然不乏诗词的点缀,但那是作品借助的外部表象,在其精神实质中它已将诗性解构得荡然无存。这种意识深处的悄然蜕变,宣告的是文学与文人审美的疏离。诗歌不再是话语权的象征,而变为“戏仿”的工具,越来越浓重的世俗氛围弥漫开来。例如,打秋千、思妇、下棋、赏雪都是古典诗词中常常歌咏的内容,而《金瓶梅》中的打秋千者却是一群俗妇荡妇,陈经济为丈母娘们推秋千,显出一种恶俗的色情;思妇思念的是奸夫;美人下棋是要赌钱的,输的拿出钱来买猪头吃。诗词中美的境界完全没有了。

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踏雪寻梅是极富文人情调的高雅活动。小说曾重点展示了西门庆两次雪中逛妓院,这两次活动有意颠覆孟浩然的踏雪访梅。其中,前一次通过人物语言直接点明寓意。踏雪寻梅变成找寻妓女,这与其说是批判了西门庆等人的庸俗无耻,不如说是以市井生活的原貌构成对雅文化的颠覆。倘若李桂姐对西门庆一往情深,这幕场景或许还有几分雅致。然而,彻底的反讽意味在于,她正躲在屋里陪另一嫖客喝酒。通过打破庄严的戏拟,踏雪寻梅被暗换为踏雪买春,饱受奚落和嘲讽的雅文化,被消解殆尽。蔡状元路过西门庆家,曾赋诗一首:“不到君家半载余,轩中文物尚依稀:雨过书童开药圃,风回仙子步花台。饮将醉处钟何急,诗到成时漏更催。此去又添新怅望,不知何日是重来?”单看这首诗,放入唐宋诗集中并不算差,然而在《金瓶梅》的叙事语境下,这层斯文仿佛被戳穿的皇帝新装一样尴尬:风雨何在?药圃何有?仙子原是妓女,重来却并不还钱?蔡状元为董娇儿的扇子题诗,诗的最后一句“邂逅相逢天未晚,紫薇郎对紫薇花”生吞活剥了白居易的诗,而白是真正的紫薇郎对着紫薇花,蔡状元却是对着一个号为薇仙的妓女!在诗的传统意象下面,掩藏着一个多么虚假的世界!晚清《老残游记》对诗的虚伪也有揭露,但似乎还不如《金瓶梅》犀利深刻。《金瓶梅》“褫其华衮,还其本象”,把诗词中大量存在的骗人伎俩不动声色地展露出来,颇具黑色幽默的技巧。

《金瓶梅》不仅对主流文化痛下针砭,对某些自欺欺人的民间文化也毫不留情,它像鲁迅一样冷峻地解剖社会,不放过任何虚假。

清官信仰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千百年来老百姓对清官乐此不疲的期盼、传颂使得这种信仰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包拯、海瑞等著名清官的名字即使三尺之童也耳熟能详。作为反映社会普通民众心理的一面镜子,宋元时期清官文学(包括公案小说、话本、杂剧等)比比皆是。但《金瓶梅》中的清官如审武松的陈文昭府尹、审花子虚的杨府尹,都“极是个清廉官”,但见了蔡太师的书信也无可奈何,让人哀叹即使清廉的官也是体制中人,无法摆脱封建体制固有的弊端。审理来旺儿的当案孔目阴骘,“极是个仁慈正直之士”,“再三不肯做文书送问,与提刑官抵面相讲。两位提刑官以此掣肘难行,延挨了几日,人情两尽,只把他当厅责了四十,论个递解原籍徐州为民。”作者没有给予官员夸张的描写,只是让人们感到他们所谓的清廉也只是不肆意作恶罢了,对上级的指示他们同样绝对不敢违抗的,这种形象一改往昔民间故事中铁面清官据理抗上、无所不能的样子,给予世人更清醒更现实的展示。小说第四十八回也写到清官的糊涂,狄斯彬“为人刚方不要钱,问事糊涂”,人称“狄混”,则清官也不一定是好官,清代高鹗《老残游记》“首揭清官之恶”,其实《金瓶梅》中已经出现这种原型了。

65 1764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