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实验室仪器设备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实验室仪器设备1

关键词:实验室 电子仪器设备 维修方法

实验室电子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人为和客观因素产生各种故障,为确保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现就电子仪器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非电量维修法

1、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是指断电后且不用仪器仪表,凭直观的感觉,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4种感觉特性,进行判断。这种检查方法虽然准确性较差些,但速度快,尤其对电源故障检查较为有效。

看,主要是指观察仪器面板及内部元器件等。看按键、开关、接口、指示灯有无松动,元器件有无变形、脱焊、互碰、漏液、胀裂,印刷电路板铜箔有无断裂、短路、断路、虚焊、打火痕迹等现象,保险丝有无熔断或松动等问题,用眼睛直接识别和判断。

听,主要是指是否有异常的声音存在。可轻轻摇摆仪器,听听有无器件散落或螺丝钉脱落情况,是否有碰击声;还可作连续翻转,听有无不正常的“吱吱”声或“啪啪”的打火声(通电时)。如果有这些现象,故障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

闻,主要是指是否有闻到烧焦等异常气味,找到气味来源,故障可能出在异味之处。

摸,主要是通过对具体部位用手摸,感觉是否有异常的发热或其他物理现象。如断电后摸变压器外壳,感觉是否超过正常温度、发烫,但注意不要触及接线端子,因有时充电电容存在,电压甚高,危及安全;摸功率管有无过热或冰凉现象;摸调整管有无过热或冰凉不热现象等等。如果有这些现象,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

2、加热冷却法

此法对软故障更有效。这是因为一些软故障大多出自器件内部或引脚接触不良,通过加热(如用电烙铁烘烤集成电路)冷却(如用酒精棉球擦拭集成电路外壳)使之产生热胀冷缩,从而将故障表现出来,然后排除。

3、等效替换法

在大致判断了故障部位后还不能确定造成故障的原因时,对某些不易判断的元器件(如电感局部短路、集成电路性能变差等),用同型号或能互换的其他型号的元器件代换。在现场缺少测量仪器时,往往用替换法排除故障,尤其是插入式安装的元器件更是简单可行。

在运用该法时要注意替换的元器件应确认是好的,否则将会造成误判而走弯路;对于因过载而产生的故障,不宜用替换法,只有在确信不会再次损坏新元器件或已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才能替换。

二、电量维修法

1、电阻检测法

电阻检测法就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路中的一些可疑元件、可疑点以及集成电路各引脚对地的电阻。对所测的数值与正常值作比较,可迅速断定元件是否损坏、变质,是否存在开路和短路,是否有晶体管被击穿等。该方法对检修开路或短路性故障和确定故障元件最有实效。

为了确保检修的安全可靠性,测量前应对被测电路中的大电容进行放电,防止其储电烧坏万用表。

在维修过程中还经常会用到在线电阻测量法和脱焊电阻测量法。在线电阻测量法,就是在电路板上测量元件的阻值,由于被测元件接在电路板上,所测的数值是受到其它串、并联支路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应予分析考虑。脱焊电阻测量法在维修过程中经常用到,其方法简单、快捷。就是将元件的一端或整个元件脱焊下来,再进行电阻测量的一种方法。两种方法宜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才能发挥电阻检测法的优点,获得正确的结果。

2、电压检测法

电压检测法是用万用表通过测电路或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部位或故障元件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电压相差明显或电压波动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所在部位。

电压测量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电压检测法,是显示器不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测得的结果。另一种是动态电压测量法,是显示器接入信号时所测得的电压值。

电压检测法一般是检测关键点的电压值。根据关键点的电压情况,来缩小故障范围,快速找出故障元件。

3、电流测量法

电流测量法主要测量电子设备整机工作电流或某一电路中的工作电流。电流检查往往比电阻检查更能反映出各电路静态工作是否正常。测量整机工作电流时,须将电路断开(或取下直流保险丝),将万用表电流挡(选择最大量程)串入电路中(应将万用表接好后再通电);另外,还可以测量电子设备插孔电流、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电源负载电流、电容器漏电电流、空载变压器电流、过荷继电器动作电流等。家电测量时必须预先选好量程,防止量程过小而损坏电表。

4、波形测量法

用示波器测量波形,可比较直观地检查电路动态及工作状况,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测量时应注意选择公共点作为示波器地线,地线必须接触良好,否则波形不稳或看不到波形;应注意被测设备的地线必须是“冷”地(即与电网是隔离的);应注意示波器探头输入阻抗要高,否则对被测电路有影响;应注意示波器输入信号应在量程范围内,否则易损坏示波器。

5、干扰法

主要检查电子设备在输入适当的信号时才表现出来的故障。方法是用镊子、螺丝刀、表笔等简单工具碰触某部分电路的输入端,利用人体感应或碰触中的杂波作为干扰信号,输入到各级电路;或用短路法使晶体管基极对地连续或瞬间短路,在给电路输入端加入这些干扰信号的同时,可用万用表或示波器在电路的输出端进行测量;注意荧光屏上是否有噪波干扰、喇叭中是否有噪声干扰,以判断被检查部位能否传输信号来判断故障部位。最好从最后一级逐渐向前检查。

6、比较法

维修有故障的电子设备时,若有两台电子设备,可以用另一台好的电子设备作比较。分别测量出两台电子设备同一部位的电压、工作波形、对地电阻、元器件参数等来相互比较,可方便地判断故障部位。另外,平时多收集一些电子设备的各种数据,以便检修时作比较。

7、隔离法

适用于各部分既能独立工作,又可能相互影响的电路(如多负载并联排列电路、分叉电路)。这时可将某电路各个部分一个一个地断开,一步一步地去缩小故障范围。如当测量到某点对地短路时,首先看看是由哪几个支路交汇于这一点,然后逐一或有选择地分别将各支路断开,当断开某一支路时短路现象消失,则说明短路元件就在此条支路上。然后再沿这一支路,继续用上述方法查找,直到查到短路元件为止。当然,在查找的过程中,串接有较大阻值电阻的支路可不用考虑。

8、信号追踪法

用示波器、逻辑探头或万用表,按信号流程选择正确的检测点,检测电阻、电压、电流、信号波形、逻辑电平等是否正常。

测试时应由不正常的检测点开始沿信号通路往回测试;应先大范围寻找故障源,再小范围仔细测试(对于串联电路,可以从中间插入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是电子仪器设备维修的常用方法,在实际维修中到底采用哪一种方法更有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而快速准确地排除故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梓城.电子设备维修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3.

实验室仪器设备2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

1前言

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在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测工作,还要对检测过程进行清晰记录,并做好状态标记,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参考。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且复杂性更高。目前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2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质量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建立全面性的管理体系,一些小型实验室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由使用者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每次进行实现时可能使用到的设备有限,但其他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在缺乏全面性管理手段的情况下,许多设备的老化问题已经过于严重,但是仍没有报废并更换新的设备。在需要使用时会对实验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1]。

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在设备出现老化或损坏时,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上报和审批,然后按照流程进行报废、重购或安排维修。但是由于管理流程的复杂和执行力度差,仪器报修或报废审批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还会产生较高的管理经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管理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对设备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能力,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不到位,许多仪器设备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2]。

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

维护管理是仪器设备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对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指定长期的设备维护计划,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设备维护措施,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但是由于部分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维护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维护管理措施的缺失,会给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仪器设备归档混乱

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和归档时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室购入设备时,需建立设备监理档案,并做好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详细记录,同时对设备说明书和保修卡等材料进行妥善保管,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检修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归档办法,所以许多实验室的设备档案较为混乱,档案利用率较低,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缺乏使用指导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为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特别是对实验室新近采购的新型设备,使用者普遍不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操作,不仅影响实验检测结果,还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因此,管理人员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依据,向使用者提供必要指导。在这方面出现管理问题也会对设备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方法

明确质量管理原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4点原则:(1)全面性原则,质量管理对象是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2)适用性原则,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也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3)动态化原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较为频繁,常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和检测状态,设备的故障维修等情况变化较多,因此应采取动态管理措施;(4)经济性原则,仪器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质量管理成本,应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从管理原则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为质量管理效果提供保障。针对于目前管理体系和过程存在的问题,应细化管理任务,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流程的有序进行。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应制定科学的维护管理计划,根据各种实验设备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以实验室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电子天平为例,电子天平是一种精密性较高的仪器设备,首先要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确保称量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在安装时,要选择温度波动较小的实验空间,做好防震、防潮措施。保证电子天平的使用环境干燥、清洁,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定期检测天平的计量性能,如果在使用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关闭天平,有专门技术人员对电源、移门、保险丝等进行检查。

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质量管理

针对于目前实验室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仪器的检测分析和数据整理,建立信息化档案,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提高档案的调用效率,为仪器设备的检修提供参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加强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档案的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力度,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检测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存放位置、使用说明、启用日期以及故障维修记录等。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绿色标志代表检验合格可正常使用,黄色标志代表存在缺陷、受限使用,红色标志代表不能使用,等待维修后报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应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过程,确保管理质量。特别是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档案管理,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原则和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管理方法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实验室仪器设备3

作为科技资源四要素之一的研究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赖以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课题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国家对高校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也意识到研究实验设备的保有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因此除了满足基础教学要求而购置的常规性仪器设备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科研设备,这些设备往往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由各专业实验室管理使用。由于研究内容的复杂性,这些仪器设备往往存在品种多、精度高、更新快等特点,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迫切。

1基础实验教学仪器的管理

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视,目前普通高校专业实验室每年承担的基础实验课程达到5-7门,实验项目40-60项,工作量达到2-4万人学时数。一方面,仪器设备种类多、品种杂、数量大、使用人员多、使用率高,大量仪器重复使用,经常搬来倒去,账目混乱;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任务不断增加,而配套设备没有及时跟进,现有设备满负荷运行,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已达到使用极限,加之基础性教学过程中的人为损坏,往往一轮实验结束后,仪器设备全部需要重新检修或更换零部件。淘汰机制不完善,大量已不适合实验教学及科研的老旧破损设备被积压存放,不但无法利用,还需要专人管理;部分已报废的仪器仍然在资产目录中体现,使新仪器的采购与更新滞后,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仪器管理的建议

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经费投入也许短期内没有研究经费投入产出比例大,但高校是一个带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从长远看对教学的重视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科研发展。要确立基础性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规范和保障实验教学投入的比例,定期报废淘汰,定期更新,保持良性循环。实验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实验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同时掌握所使用仪器的常规故障处理,零部件更换等技术,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运行。严格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建立实验教学日志,包括实验室进入时间,离开时间,进入人数,开展实验项目,使用那些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门窗水电及卫生状况等,都要一一登记,确保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督促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实验科研习惯。

2学科专业科研仪器的管理

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除常规的基础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外,各学科专业实验室还有大量供学科专业科研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大多为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服务,专业方向性更强,管理上也比较混乱,部分是学校政府采购而来的“公产”,部分是课题组的老师用自己科研经费买来的“私产”,往往分别管理、各自为政,阻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当前,各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多数是按学科专业布局的,各部门在购置前对所需仪器设备缺乏充分了解,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这类设备通常陷入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上用不上而闲置的状态。用于基础性教学实验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常规问题,实验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维修更换,但是学科专业的科研仪器往往需要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而使用单位又不能自主安排和使用维修费用,导致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设备使用效益不高。

管理策略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研究和创新的环境,满足学生毕业设计,工艺实习,开放创新实验和老师科研的要求,是学科专业科研仪器管理中应达到的目标。这一类仪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是:专和散。所谓专,是指这类科研实验设备专业分支更细,技术性更强;所谓散,是数目不多,功能分散,所有权分散。针对这两个特点,应实行“统一使用,分散管理”的方针,建立好协调机制,避免设备资源的条块分割,并将研究生按照课题分组,协助管理,变学生为主体、实验室空间及其仪器设备资源为客体,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员助理的主动意识,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实践大平台。

3结语

实验室仪器设备4

关键词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20-02

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费逐年递增,从根本上改变了仪器设备简单、陈旧的局面。随着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操作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部分仪器设备闲置时间较长,精密仪器易损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在此,笔者就如何管理,如何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条件等问题,根据在实验室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 完善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如同企业,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分工、奖惩、考核,以及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的人,都要有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以往的粗放式管理的方式绝不可能建设出井然有序的实验室来。

规范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将实验室总体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人,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具体化,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计划、组织、安排好各项任务,并有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这样使实验课的开出率、所管理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等指标与个人考核挂钩。

对每一个进入实验室使用仪器设备的师生都要有制度约束 对使用仪器设备的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如进入实验室时先进行登记,实验前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能正常运作,设备操作完毕后要关机和清洁台面,离开实验室时要断水断电,并关好门窗,发现故障要及时汇报,不能存侥幸心理,蒙混过关。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的方方面面有章可循,有利于实验室的有序管理。

2 培养训练有素的师生

做好实验前的专业培训,有利于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因实验需要,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有高温、高压、辐射等现象,如果对仪器操作不规范,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曾经发现有学生未关紫外灯就去超净台工作,高压灭菌锅压力表未回到零就打算直接开盖,幸好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

做好实验前的专业培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因精密仪器设备一般都投资大、维修费用高,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仪器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每台贵重仪器都有各自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开机、热机、测试、关机、保养都必须按要求操作,禁止违规操作。否则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甚至错误操作还可能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所以,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对新进入操作学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

3 购买仪器时从大局出发,合理调配资源

过去学院实验室按学科划分,教师购买仪器设备时主要考虑本学科所需,而学院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解剖、动物生理、植物生理、生化、细胞、遗传专业等,如果每个学科教师都着眼于自己专业方向,购买仪器设备时都围绕着各自的科研、教学工作进行考虑,就容易给仪器设备购买和管理带来许多难题,造成每个实验室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及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

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如灭菌锅、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干燥箱、培养箱等,基本上每个实验室都有。虽然每个实验室都用得着,但是每学年用的也就那几个实验,利用率低,大部分时间都闲置。

配套不可能完善,少数实验不能开展 有的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如一个温度试验,需要设置多个温度梯度,且每个梯度还需平行实验。如果5个温度梯度,每个梯度3个平行,则需15个控温培养箱;如果每个实验室都买这么多的培养箱,从资金上和空间上都不可能实现,所以配套不可能完善,少数实验不能开展。

不利于专人维护管理 每个仪器设备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特别是大型、贵重的仪器,如液相色谱仪、电镜等,需经专门培训的实验人员维护。如果将功能相近的设备放置一块,配专人进行管理,更有利于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如果各实验室单独购买、各自管理,就不利于培养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建设资金分散,大型仪器严重缺乏,不利于面向校内科研人员,面向社会 所以从大局出发,合理调配资源,将建设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更有利于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近年来,学院实验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将各实验室原有仪器设备进行清点登记,然后按功能进行分类。例如,培养箱、灭菌锅、显微镜都归类摆放,建立管理档案,并根据各学科任课教师上报拟添置的仪器设备,经论证后报学校设备管理处统一采购进行补充。该办法减少了仪器设备的闲置,也减少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将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

4 实行专管共用,提高使用效率

各自为政的思想是不可能建设出完善、高水平的实验室的,所以在合理调配资源之后,紧接着最重要的是实行专管共用,大家共享资源。仪器清点归类后,按不同功能进行归类摆放,建立公共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使不同专业的人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改变了原来的封闭式管理,打破了专业学科界限。并由专人管理,只要提前预约,由管理人员有序分配使用时间段即可,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单位和个人,都可获得均等的机会。这样一来,科研成果和实验课开出率大为提高,大幅度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

5 每个仪器上贴上简单的操作步骤

在某些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虽然经过培训或阅读过使用说明,知道使用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但不一定每个仪器的各个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记得很清楚,所以在每个仪器上贴上简单的操作步骤很有必要,并把说明书复印一份在旁边,让实验人员可以直接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也可以随时翻阅说明书。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给使用者,特别是对刚进实验室的本科生来说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减少了仪器设备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坏。且在使用完毕后填写使用记录(包括实验项目、使用人、使用时间、仪器状态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6 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繁琐和辛苦的,工作环境特殊,且工作时间长,有时候由于实验的需要不一定能按时下班,工作量的多少难以统计,但是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精确性和使用寿命,所以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待遇,培养其岗位责任感极为重要。实验员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产生最佳效益。因此,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不断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

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自我改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总而言之,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信息档案,提高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使用效率,重视维护保养,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都是建设现代、高效、规范的高校实验室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靳乐荣,靳建雯。改革实验室仪器管理体制 提高仪器使用效益[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51-52.

[2]刘慧玲,杨世平,温崇庆,等。高校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98-199.

65 1764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