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推荐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一篇】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它――《山谷里的朋友们》。

这本书讲了一年四季的精彩故事;大耳朵兔兔十分好奇小山坡的那面有什么。大耳朵兔兔偷偷地跟着妈妈溜出了山洞,它的好奇心却差点害死了妈妈。第二个故事花松鼠软软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坏孩子,她每天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因为妈妈让她去觅食而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的新房子,不小心结交了猫头鹰这个坏朋友,因为猫头鹰一心想吃掉它,她被一个叫“尾巴”的小松鼠救了,最后成了要好的朋友,还在“尾巴”的帮助下学会了盖房。第三个故事讲的是滑滑鼻和药草爷爷在森林里解除伤害动物们的套子时受了伤,滑滑鼻在没有药草爷爷的陪伴下保护家园,和凶狠的豹猫大战一场。第四个故事讲的是小獐子虎牙在寻找食物的一场暴风雪中和蓓蕾,妹妹走散了,在药草爷爷和滑滑鼻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人与人要互相关爱,和动物也一样,它们会把你当成朋友一样对待你。我要学习山谷里的动物们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大胆面对困难的精神。更要学习药草爷爷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这样我们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二篇】

前两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书店,因为我平时很喜欢小动物,就选择了《山谷里的朋友们》这本书。回家后,我在小区的长廊里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书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我现在就把几个最喜欢的小故事和领悟出的道理分享给大家。

在神秘的日落山谷里,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发生:大耳朵兔兔不听妈妈的话,偷偷跟着她,却被豹猫看见,它的好奇心差点害死了妈妈。同学们父母是最疼爱我们的人,如果你的好奇心害死了他们,以后可没人关心你了,所以大家可不要学大耳朵兔兔。离家出走的小花松鼠软软一心想找一个世界最好的房子,终于有一天它遇到了猫头鹰大叔,可是小松鼠没有听信大叔的话,第二天软软遇到了松鼠尾巴,他给了软软一个好房子。软软真的很幸运,它有很多好朋友帮助,只有真正的好朋友才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为了保卫家园受伤的黑狗滑滑鼻,独自和凶恶的豹猫展开了大战,最后滑滑鼻取得了胜利。这只受伤的黑狗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一定成功。

小动物们的生活很艰难,让我们爱护小动物,成为它们信赖的朋友。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它们的优秀品质,并发扬到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名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我也希望我的朋友越来越多,像软软和滑滑鼻所有动物一样互相帮助越来越坚强!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三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没有书,就像生活没有阳光。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山谷里的朋友们》。

神秘的日出山谷里,一年四季都有精彩的故事:大耳朵兔兔偷偷跟着妈妈溜出山谷,他的好奇心差点害死了妈妈;离家出走的松鼠软软遇到了猫头鹰大叔和松鼠尾巴,他们中猫头鹰大叔是骗子,松鼠尾巴才是朋友;为了保卫家园,受伤的黑狗滑滑鼻独自和凶恶的豹猫展开了大战,最终,他的信心吓跑了豹猫;獐子虎牙和家人走散了,但药草爷爷帮助了他,最后和亲人团聚。

山谷里的故事,是春夏秋冬的动物故事,也是朋友之间的成长故事,动物生存的艰难,令人心动。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四篇】

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那座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那座山谷中一直有个谜,到现在还没有被揭开,一天有两位旅行者来到了这里,这个谜最后终于被揭开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我的感受是: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其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雪松这种精神。我们要做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去和困难做斗争的人。但是,困难的压力太大时,我们就应该像雪松一样,先弯曲一下,然后再去正面抗争它。这是做出去的是才是最好的!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五篇】

朋友们:杨·库格尔执导的电影朋友们:1971年法国电影以下是网友分享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推荐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2月3日贵州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座谈会。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出席座谈会,该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100余人参加。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周佳艺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用什么勇立潮头,回馈伟大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明志’与‘务实’。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博晗是一名学生干部,他读了本书后,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给了他启示。“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

该校大三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吴明硕说,来到贵州后他就立定志愿,“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吴明硕说,“大学3年来,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号召,3次带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告诉我,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亲身感受乡村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可爱,真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李建军总结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贵州大学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学们要与国逐梦、厚植理想,要不畏将来、不负现在,要勇担使命、知行合一,为多彩贵州增添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时,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用“理想信念”彰显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时刻指引着我们青年一代在任何时刻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十九大号召青年以“奋斗的青春”谱人生华章,以“灵魂的归巢”追中国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决战脱贫攻坚蹄疾步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坚定理想、坚守初心,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有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想信念,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拼搏奋斗”收获青春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七十一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万山红遍的新时代,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用奋斗把青春梦想耕种于祖国沃土,在火热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收获青春成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循何自然?如何循自然?《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给了我们答案。

“自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找到脉络。在传统思想中,“自然”一词源自《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天然的,自由发展的状态。“行循自然”恰恰契合接续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表达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代表行事无所作为,而是应当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主政时所告诫大学生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迈步前进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了解现状,顺应自然后的“谋定而后动”,这就是“行循自然”的生动体现。

“自然”,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相呼应,即物质运动中固定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行循自然”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只有对客观规律认识足够深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刻的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之道,才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系统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方能“行循自然”。

“循自然”不能只学习来自书本的“自然”,更要亲身实践,在真实的个人体验中触碰“自然”。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无论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强调实践和调研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参加实践和调研,深入基层。在仰朝黄土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活的无字书中思悟了什么是真实的中国社会,明悟了关于群众、实际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真正了解问题,然后再开会决策。“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青年唯有置身在实践中“服水土”,方能全面真实把握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事物发展自然状态,而后方能探求机理、淬炼真知。

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

“志存高远”是“行循自然”的先决条件与方向指引,“脚踏实地”是“行循自然”的表现内容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新时代在赋予了当代青年全新的际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新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树立高远志向,担当时代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力”和“三精神”,锤炼坚韧的忍耐力、精准的直觉力、果断的行动力,在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的养成中找准“循自然”的方向,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人民群众需要联系起来,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让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焕发绚丽色彩。

阅读《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品味25篇访谈稿,我们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始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怀有的耐心引导与悉心关怀,可以看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以“行循自然”生活态度找准人生定位的殷切希望。

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行循自然”绝非不作为、懈怠、沉沦、随波逐流,它所强调的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迷茫能够始终坚定内心,在孜孜不倦学习、静心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竭力提升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认识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合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妥当解决问题,达到期望目标。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行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全力拼搏、竭力付出后的“争其必然、得之坦然”,是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辛勤中获得提升、在过程里寻觅青春无限可能、享受过程而无惧失败的“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总书记提起自己下乡经历中的“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回忆起自己冬天起粪的经历:“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书中6次提到了总书记的“温和”,总书记的笑容与温和是历经沧桑风霜的处变不惊,是始终坚持的待人和善、遇事沉着、踏实稳重的人格魅力,如春风般涤荡人心。在总书记的教导下,福建闽清籍无双臂残疾学生黄道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米玛次仁克服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志扎根西藏,四次驻村吃“苦”。他们把困苦当作平常,乐观面对苦难,从容不迫生活,展现了无惧风雨的“自然”生活态度,树立了逆境中奋起搏击的青年奋斗者榜样。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六篇】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韩国作家黄善美写的书《山谷里的朋友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山谷里的朋友们,它们有大耳朵兔兔,红松鼠软软,小狗滑滑鼻,獐子虎牙和药草爷爷。他们都住在日出山谷的森林里。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精彩的故事。

春天,大耳朵兔兔偷偷跟着妈妈去日出山谷采竹笋,妈妈为了保护大耳朵兔兔差点丢掉了性命。夏天,松鼠尾巴和猫头鹰都在热心帮助红松鼠软软找新家。秋天,小狗滑滑鼻为了保卫家园,勇敢的与豹猫对峙。冬天,獐子虎牙与家人走散,走散后遇险,被小狗滑滑鼻和药草爷爷解救,最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在这些朋友当中,我最喜欢的是药草爷爷,他对动物的爱深深打动了我。当动物们遇到凶狠的豹猫和猎人的套子时,都是药草爷爷解救了它们,并精心的给它们治伤。不止这样,一有时间药草爷爷就会去森林里把猎人下的危险的套子找出来砸烂,不再让它们伤害无辜的动物们。在冬天,药草爷爷会把所有的食物拿出来与可爱的动物们分享,帮助它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友爱互助的故事,我们应该向药草爷爷学习,关爱动物,做动物的朋友,不像猎人一样伤害它们。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七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做《山谷里的朋友》。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读的`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听了这些你们应该很想知道它的内容,那么我就来给你们讲讲它的内容吧!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童话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中让我体验了生命情感和自然之美。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八篇】

今年暑假我读了几本书,其中《山谷里的朋友们》我很喜欢。作家黄善美是韩国人,曾获得韩国多项大奖。

神秘的日出山谷里,一年四季都有精彩的故事:大耳朵兔兔偷偷跟着妈妈溜出山谷,她的好奇心却差点害死妈妈;离家出走的小松鼠软软遇到猫头鹰大叔和小松鼠尾巴,他们中究竟谁是坏人,谁是朋友?为了保卫家园,受伤的黑狗滑滑独自与可恶的豹猫展开大战;獐子虎牙和家人走散,它最后在小狗滑滑和草药爷爷的帮助下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住在山谷里大半辈子的草药爷爷,他真正的家乡又在哪里?。

山谷里的故事,是春夏秋冬的历险故事,也是朋友之间友爱互助的成长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真想到故事中的山谷去看一看,结交山谷里的好朋友。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九篇】

读过《习近平与大学朋友》一书后,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审视表面背后的机会,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撰写研究报告。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推荐10篇】”,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通过表面的东西看背后的机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实实在在写调研报告”。作为一名河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嘱托,向曹兵海学长学习——实实在在、迈稳步子、夯实根基,面向未来,踏实前行。

知行合一前途可期。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大一学生刘美萍。

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河北农大正定籍学子暑期回乡搞社会调研,鼓励广大青年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指出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

21世纪的国际竞争,人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人才。我校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山35年,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书写在太行山上,造福一方百姓,激励万千学子。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将自身力量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中,脚踏实地,前途可期。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张怡。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习总书记对青年的亲切和热情始终令我难忘。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为河北农业大学进行农村调研的同学们做完动员指导后请大家吃了顿肉包子。在去往饭店的路上,他与大家聊得十分融洽;席间,他更是一点架子也没有,热情招呼大家,细心关照每一位同学。

这段采访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令我很有感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心系百姓,贴近百姓,以真情服务人民,用真心打动民心,生动地诠释了“近民、爱民、为民、敬民”8个大字。

培养战略眼光、科学精神。

河北农业大学经理管理学院大一学生蔡鑫。

青春于大学生来说,充满着朝气与希望、拼搏与干劲,在确立人生目标之际,难免会有些迷茫。在阅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后,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当代大学生若想跟上时代的浪潮,必须培养战略眼光、科学精神,练就坚韧品格。特别是大学求知之程,要脚踏实地,对知识、对学术不懈追求,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未来蓝图中。

回头看向前进精神代代传。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一学生李美慧。

回头看,精神良开端。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邀请曹兵海等大学生做农村调研,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借鉴学习的。

向前进,精神代代传。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传承求实求真、冲锋陷阵的进取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放飞梦想,书写青春,做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作为共青团的基层团干部,干好团的基层建设工作,也必须要做到有热情、有干劲儿、有能力、有担当。

今年5月中旬,我担任了长征三号乙遥六十八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配合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在发射场完成火箭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本次任务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组网工程的收官之战,世人瞩目。我和发射队全体同志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克服疫情防控和发射前出现的技术问题等各种风险考验,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精心操作,细致判读,取得了“北斗收官”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如期实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作出了贡献。

这次工作经历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青年担当,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回顾过去,3年以来,一院团委先后择优选派20名团委书记、多名团干部赴发射场承担长二丙、长三甲系列、长征十一号等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和政工工作,努力践行着总书记“干好基层工作”的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主题。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吴清扬。

近日一直在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深切关怀、殷殷厚望。习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我意识到,只有躬身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真实的国情社情民情。中国现实问题宏大而复杂,具体又真实,需要我们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关注基层群众的心声,特别思考理论如何联系实际。作为在校学生,我今后要主动从校园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生产一线,从无字句处读书。

把所学转化为行动。

山东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冠杰。

习总书记在分享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亲身经历时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正是我们一代中国青年一直孜孜以求的。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宝贵的理论财富,今天的中国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不断与时俱进,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实践是滋养其成长的重要土壤。对于中国青年,实践就是要从虚无缥缈的自以为是之高点走下来,脚踏实地地走入基层走入群众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去做实事。

大四时,我报名了山东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选择到山西的大山中支教一年。在此之前,我的所谓实践都是空想。而这一年真正的支教实践带给我的则是全方位的升华。这一年里,我会为孩子们学习上的进步而感到喜悦,也会为他们的不上进而着急,更会为他们原生家庭的各种不幸而感到悲伤。我真正认识到,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家庭等待着我们去帮助,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肩负的是让更多人过得更好的重任。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共同开展活动,带孩子们看外面的世界,为孩子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积极联系学校为孩子们捐衣捐物。我们在“把所学转化为行动”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奉献着。

习总书记的话里所传递的精神是一根指挥棒,指挥着有远大理想的中国青年脚踏实地做实事,引领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9年全国“青马工程”学员、西藏大学2017级本科生韩娜。

2017年9月,我成为一名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不仅成为西藏的学生,并且在日后将成为一名西藏培养的人民教师,我备感激动与荣幸。

大一暑假,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总队的学生代表,我参加2018年西藏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访了西藏的红色遗址遗迹。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我了解到旧西藏农奴制度的黑暗与腐朽,深刻体会到旧西藏农奴对民主改革的迫切期望;在藏族老阿妈激动的泪水里,我们也真真切切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西藏各族人民保卫西藏、建设西藏所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2011年总书记来到西藏大学,勉励我们扎根西藏;2015年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告诉我们,“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2017年总书记给玉麦乡卓嘎央宗两姐妹回信,号召我们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2020年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藏大医学院的学兄学姐回信,希望我们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无论什么时刻,总书记的心都与西藏人民紧紧连在一起,与我们青年大学生紧紧连在一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理想,到广阔的农牧区施展才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把中国故事传播给身边的人。

华侨大学“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队队长、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陈雅华(老挝)。

习总书记说,“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可以说是面向所有华文学院的留学生。我们一直把认真学好汉语和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作为学习的重点,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华文学院每年都会开展一项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华文星火”计划,让留学生把中国文化带回本国,让本国的中小学生能够通过留学生的讲解与介绍,从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比如在寒假,“华文星火”计划是让各国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春节。参加实践活动的留学生们,先要通过学院的甄选,然后进入专门的文化培训课程,把留学生的文化基础打好了,才能让他们到本国进行实践。

作为一名华裔留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把自己看到的中国故事传播给身边的人是一份责任。

争做勇担时代使命的青年。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2020届毕业生朱迪。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他对同学们说:“我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健康、聪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充满正能量,我就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为“抗疫一代”的青年,我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了起来。在寒假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所在的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关爱最美逆行者子女”线上辅导活动,我担任一名高三孩子的数学辅导老师。我很自豪,虽然自己不能去抗疫一线,但依旧可以以书为盾,守住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后方!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去,有的做社区志愿者,有的参与生产分配医疗物资,还有的人组织募捐……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青年榜样。

今年8月,我作为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将奔赴内蒙古准格尔旗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们立志成才是我们支教的价值所在,我们支教的故事也会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去思考,去践行。

基层青年干部要立志做大事。

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团支部徐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的“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对我启发很大。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处在最朝气蓬勃的时期,志向就像是车辆的方向盘和发动机,为人生道路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方向对、动力足才能干成一番事业。基层青年干部年富力强,长期工作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要时刻牢记做大事不等同于做大官,立志做大事是践行执政为民的初心;时刻牢记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做大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事。青年干部立志做大事,才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练好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功”

2019年全国“青马工程”学员、中央民族大学2017级本科生曾俊淇。

回顾“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年多来的培养过程,我对于如何练好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功”这一重要问题也有了更加进一步、更为深一层的理解与认识。

一是要以政治锻造为导向,把准目标任务。一年多来,我坚持组织推动与个人主动相结合,师长引领与朋辈交流相促进,集中“输入”与尝试“输出”相统一,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经典著作逐篇逐段认真研读、逐字逐句反复体悟,扎扎实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用思想感召青年、用真理凝聚青年的能力和定力。

二是要以学懂弄通为遵循,夯实素养积淀。在“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集中培训期间,“辞藻代替不了思想,排比说服不了逻辑”这句话在同学们当中引起广泛共鸣。习总书记也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要口号式的记忆背诵,要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是要以实干担当为抓手,拓宽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亲身经历叮嘱我们,“打破怀疑、坚定信念最好的途径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只有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洪流中去体察世间冷暖、体会民众忧乐、体悟现实矛盾,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国家面临的时代课题,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2020届硕士毕业生沈彬彬。

习总书记到暨南大学考察时,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不由地让我回想起曾先后在泰国和德国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往事。

2016年,我志愿赴泰国北部清莱山区一所华文学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在泰国支教期间,这所学校是泰国北部第一所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学校,是泰国北部第一所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校。每当看到学生们能熟练地吟诵《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以及唐诗宋词等篇章时,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到。从这所学校毕业出去的优秀学长学姐,有活跃在泰国旅游界的“中泰双语导游”,有成功地被华侨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他们每年会回学校担任支教老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我又奔赴德国北威州一所高级文理中学担任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这是一所百年老校。该校自1994年起开设汉语课程,是当地唯一开设高级汉语必修课和设有汉语高中毕业会考科目的学校,近年来每年组织学生来华交流学习。2014年3月,习总书记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彭丽媛教授曾参观该校并旁听中文课。受此影响,该校组建了全德国第一个中文合唱团。我曾采访过我的德国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学习汉语?他们告诉我,彭丽媛教授此前访问该校,并和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交流,这让他们备感荣幸,也激发了他们更多了解中国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通过学习中文,他们有机会赴中国游学,从而有机会游历中国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结识新的中国朋友,切身体会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

暨南大学团委书记张高祥。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共青团干部,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锻炼优良作风,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的自觉行动。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杨哲瀚。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好好学习,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自那时起,我的内心就生长出一种力量、一种信念:要努力,要实实在在为祖国、为人民做些事情。当我看到学校团委发布的关于西部计划项目号召时,第一时间确认了报名的意愿。站在西藏这片热土,我看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豪爽,也感受到了很多群众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我要将暨南精神带到崭新的工作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帮助西藏同胞更好地建设美好家园。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田鹏宇。

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考察,为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和普通学生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要多举办、多参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和项目。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年朋友们要相互关爱、扶持,在校园里要做沟通海峡两岸甚至是世界的“青年桥”。出了校园要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为祖国守好文化教育领域的“南大门”,搭建一座促进两岸沟通的桥梁,点亮一座照亮全球的文化灯塔。

北京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8届博士毕业生刘晓兰。

我毕业后到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工作中努力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打造思政课堂品牌活动,与同学们教学相长。我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会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娇。

我去年转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后,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已不仅限于其理论本身,更被其理论视野、精神魅力、现实关照、实践引领等各个方面深深吸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价值取向转化到实践探索当中。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黄思宁。

习总书记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参加殷夫班实践活动中回顾思考,我尝试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寻访的烈士,无论是殷夫还是陈望道、刘宗歆,他们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社会。因此,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转化出自己的信念和思考,去探索我们的国家,理解我们的文化,知远行深,以青年人的朝气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用理论指导行动,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一代的使命。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宋芷慧。

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个人价值、小我融入大我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更是我们心中的一团火,一个信仰与信念,让我们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学好马克思主义,将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学习进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华侨大学2017级国际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王紫君。

我身边也有来自香港澳门的学生和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海外华人,我也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感染身边的港澳台侨学生。作为学院境内外生交流部的副部长,我们定期组织交流会,让大家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语言、传统风俗。习总书记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更是激励着我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专业2019级学生柯敬辉(缅甸)。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5000多万海外同胞,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同胞的一份功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多国家与中国携手同行。作为当代缅甸华裔青年,在短短的一年大学生涯里,我通过参加各种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把我们缅甸优秀的文化传播给中国人,我希望以后能继续做中国和缅甸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7级学生林以萱。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港澳台侨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殷切的嘱托,体现了总书记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名在集美大学学习的台湾学生,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我们作为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将会更加积极地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争取早日成才,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2019级学生刘淑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道“在大陆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在这里就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新的业态,适合青年人的就业机会很多,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在大陆求学的港澳台学生留在大陆发展。我作为一名台湾学生,在大陆求学期间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学校的培养,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日益富强,我定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将来能留在大陆就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石展。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我们要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就像我们正在开展中的暑期社会实践。平时我们往往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这次活动,我们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通过对老党员、思政课教师、大学生党团员的访谈,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践使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12月3日,贵州大学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座谈会。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出席座谈会,该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100余人参加。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周佳艺认真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后,开始思考:我们这一代用什么勇立潮头,回馈伟大时代?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明志’与‘务实’。志即初心,务实是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中的勉励,争做与祖国同步、与时代共鸣的贵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石博晗是一名学生干部,他读了本书后,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给了他启示。“当我转换视角,将看似繁琐的工作放到组织凝聚青年、服务联系青年的大局中看,这些可能做、可以做的小事,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青年作一分贡献。”

该校大三学生、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吴明硕说,来到贵州后他就立定志愿,“要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吴明硕说,“大学3年来,我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号召,3次带队参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告诉我,只有真正下到基层,才能亲身感受乡村的深刻变化,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可爱,真切体会到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

李建军总结说,同学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贵州大学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同学们要与国逐梦、厚植理想,要不畏将来、不负现在,要勇担使命、知行合一,为多彩贵州增添青春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循何自然?如何循自然?《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给了我们答案。

“行循自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告诉我们要“行”,要积极投身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时一直倡导的:扎根基层,深入实践。另一层含义是提醒我们“循自然而行”,“行”固然重要,但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即循“自然”,如何“循自然而行”?必须要对“自然”的含义有一个准确深刻的理解。“自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找到脉络。在传统思想中,“自然”一词源自《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天然的,自由发展的状态。“行循自然”恰恰契合接续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表达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代表行事无所作为,而是应当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主政时所告诫大学生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迈步前进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了解现状,顺应自然后的“谋定而后动”,这就是“行循自然”的生动体现。

“行循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然”,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相呼应,即物质运动中固定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行循自然”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只有对客观规律认识足够深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刻的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之道,才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系统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方能“行循自然”。

“行循自然”,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自然状态。

实践体验区别于知识习得,更为真实、可靠、深刻。“循自然”不能只学习来自书本的“自然”,更要亲身实践,在真实的个人体验中触碰“自然”。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探机理、炼真知。无论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强调实践和调研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参加实践和调研,深入基层。在仰朝黄土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活的无字书中思悟了什么是真实的中国社会,明悟了关于群众、实际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真正了解问题,然后再开会决策。“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青年唯有置身在实践中“服水土”,方能全面真实把握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事物发展自然状态,而后方能探求机理、淬炼真知。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找苦吃、勇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明志向、勇担当。“志存高远”是“行循自然”的先决条件与方向指引,“脚踏实地”是“行循自然”的表现内容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新时代在赋予了当代青年全新的际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新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树立高远志向,担当时代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力”和“三精神”,锤炼坚韧的忍耐力、精准的直觉力、果断的行动力,在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的养成中找准“循自然”的方向,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人民群众需要联系起来,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让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焕发绚丽色彩。

“行循自然”,既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一种“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淡然洒脱人生态度。阅读《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品味25篇访谈稿,我们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始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怀有的耐心引导与悉心关怀,可以看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以“行循自然”生活态度找准人生定位的殷切希望。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行循自然”绝非不作为、懈怠、沉沦、随波逐流,它所强调的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迷茫能够始终坚定内心,在孜孜不倦学习、静心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竭力提升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认识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合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妥当解决问题,达到期望目标。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行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全力拼搏、竭力付出后的“争其必然、得之坦然”,是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辛勤中获得提升、在过程里寻觅青春无限可能、享受过程而无惧失败的“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生活的困境与逆境之中,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总书记提起自己下乡经历中的“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回忆起自己冬天起粪的经历:“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书中6次提到了总书记的“温和”,总书记的笑容与温和是历经沧桑风霜的处变不惊,是始终坚持的待人和善、遇事沉着、踏实稳重的人格魅力,如春风般涤荡人心。在总书记的教导下,福建闽清籍无双臂残疾学生黄道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米玛次仁克服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志扎根西藏,四次驻村吃“苦”。他们把困苦当作平常,乐观面对苦难,从容不迫生活,展现了无惧风雨的“自然”生活态度,树立了逆境中奋起搏击的青年奋斗者榜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接力棒传递到了青年手中。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在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时,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青年要“自找苦吃”,作为一名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想这就是鼓励我们要敢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直面挑战、奋起直追。

当前,创新范式的演变正在经历第三个主要阶段,即:“科学、技术的创新-系统创新-使命驱动的创新”,这一演变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创新从单一到复杂的系统转变,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有组织的兵团模式在创新过程中从注重速度到战略方向的转变。过去五年中,我所在的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面向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新需求中,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构建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学术生态链,聚焦多学科交叉和协同新模式,有组织地构建了兵团模式服务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不断延展学院作为创新主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战略发展需求,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忘科技创新初心,时刻牢记驱动发展使命,在实现祖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征程上奋笔书写自己的光荣答卷。

读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篇专访,我触动很大。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两点认识:

一是“自找苦吃”要吃得苦中苦。在学校党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任职期间,我总是保持最后一个离开,搬桌椅、拉横幅、贴海报,要把物资整理完毕、场地收拾干净;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担任辅导员平时要管理200多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从来没有一刻放弃学习,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不管睡多晚都必须至少看一个小时的理论书籍。正是这种“自讨苦吃”,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

二是“自找苦吃”要走出“象牙塔”。走出舒适圈,到社会中去实践去锻炼。在2017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营,到梁家河重温总书记当年插队的知青岁月。2019年参加中组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共同举办的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班,在河南新乡学习“先进群体”的精神,他们的“吃苦精神”让我感受到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们都是在为人民幸福奋斗。

在我看来,我所有的“自找的苦”,都是我人生中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让我成为现在更优秀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支教工作中将“自讨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通大学第22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孙蕊。

去年我正式成为南通大学第22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要在2020年奔赴青海贵德,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当然,我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说一个女孩子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苦,自己找罪受。但在我看来,这份“自讨苦吃”,我吃的心甘情愿,吃的无怨无悔。

正如总书记所说,大学生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干货。支教一年,也是我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实践学习,给自己停下来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去考虑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去走。我已做好将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崇山峻岭间、将梦想书写在大地的绿水青山边的准备,在支教工作中将“自讨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最能吃苦的年纪来一次“青春实践”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二大队八中队政治指导员刘大君。

细细品读《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三)》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军旅感悟,我想说:自找苦吃,苦亦实苦,先苦后甜。

从学生转变成军人,我和许许多多学生兵一样经历了水土不服、破茧成蝶。在军营这所实践大课堂中,可以学政治、学军事、学处世、学做人、学自理……入伍12年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下,我从一个起初说话脸红、不善言辞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了一名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上尉政治指导员。去年,我还荣获了总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

入伍以来,面对着一茬茬朝气蓬勃的年轻战友,我每天都在与“军人青春”这个话题打交道。我深切体会到:有一种青春,只有军营能给你。而且,军人的青春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国与边关。

这几天,“最后50米军旅路”的1篇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当兵34年、当班长30年,6次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带出300多名优秀导弹操作号手,“八一勋章”获得者、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光荣退出现役了!从国旗杆到营门口之间的50米,王忠心走了34年,却迟迟迈不开腿再踏出去一步。34年啊,他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千千万万个王忠心一样,无数热血男儿把青春献给了军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别样的青春色彩。

基层摔打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山东省潍坊市坊城街道办事处、临朐县寺头镇团委许明虎。

看完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一文,深受启发。

基层历练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2014年我被确诊为圆锥角膜,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近视2000多度。像这样的疾病,百万个人里才会有一例。虽然病痛缠身,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的梦想。我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

上大学时,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连续四年到贫困村驻村扶贫。毕业后,我放弃了去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留在了基层工作,从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基层团干部、一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报道中提到,总书记指出实现由大学生到基层行政干部的转变,一定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即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作为基层的行政干部,一定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对此我感触很深。来到基层后,“事非经过不知难,挑担方知肩上重”,基层往往矛盾和困难较为集中,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会不断得到锤炼,增强抗击打能力,练就一双铁脚板。

看完系列报道的《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一文,我同样感触颇深。作为95后的新青年,我们要到农村、到基层去找苦吃,在基层中摸爬滚打,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虽然自己身为残疾人,但更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沉下心来,俯下身来,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接过责任的接力棒。在基层实践中砥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品质,在基层这块沃土中实干、苦干,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迈开坚实的步子。

到基层摔打,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张璐。

无论是“邀请大学生返家乡搞农村调研”,还是“与大学生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提倡年轻人要“‘自讨苦吃’”、又或者“以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傍晚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座谈”,总书记总是亲切和蔼、娓娓道来,仿佛邻家大哥,给人鼓舞和力量。这些有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信条能格外引起处于努力奋斗时期的青年学生们的思想共鸣。

作为一名“90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要把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组文章当做修己与育人的生动范本,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和大学生们交朋友。

一是要饱含真情。面对新一代大学生朋友们,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做好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路人。

二是要讲究方式。面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总书记当年在动员时只给方向,不给画框,不给答案,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在启发引导,而非灌输填鸭。

三是要躬身示范。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交往的点滴中,他始终做到了身体力行、躬身示范。带头是无声的号召,是最有力的动员。

投身基层建设为国家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石家庄铁道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习社李少华。

《习近平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报道从总书记当年在闽东任地委书记时与青年学生通信的角度,阐述了总书记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

总书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讲述了国家地区发展对人才的迫切渴望和对人才培养的极大重视。从总书记当年对闽东学子的寄语中、与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的两次座谈之中、多次亲自看望宁德师范学院学生的行动中,我们体会到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需要青年学子不断提升自我,在祖国建设中激发青春激情。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我们从文章中两张描绘基层工作的照片中,深刻理解了总书记是如何重视以及如何做基层工作的。由此我们也加深了对《摆脱贫困》一书中,总书记对于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幸福小康的认识。

青马研习社在过去一年中针对如何脱贫攻坚、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座谈、宣讲活动,坚持从实践中了解真实情况、体会总书记精神。研习成员纷纷表示基层工作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身为青年人,更应该继续投身基层建设、为国家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柴自贵。

总书记指出,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群众实践中经过“生活关”“劳动关”的考验,才能真正体悟其中的含义。总书记认为这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能够把“水分”挤掉,最终得到知识“干货”。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群众实践中经受考验的宝贵品质,做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回归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进行研究时,要落到现实的实践需要之中。学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群众实践的结合中“自找苦吃”,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奋力书写好国家和民族的“诗和远方”。

祖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我们更离不开祖国。

安徽工业大学彭浩。

简短的180余字不仅说出了闽东大学生对家乡建设的责任与担当,而且道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为祖国更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洪荒之力的觉悟。祖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我们更离不开祖国。

习书记在报告中说过,青年学生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大学生,我们就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要老是有“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的想法。每个人看似微小,其实不然。当每个大学生都如此想,祖国前进路上必会少很大一股助力,反之,当每个大学生都愿挺身而出,不管多与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将是祖国发展的强力加速器。

我们要时刻想着为党“加分”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教师江雨佳。

《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的报道让我深受启发,青年一代要时刻想着为党“加分”。

大二时,我成为班里首批入党学生。深知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所以我做每一件事,都想着要为党“加分”。

学生时代,我先后自费发起“鞭炮换礼品”“用镜头留住爹娘的微笑”“我陪孤寡老人过春节”等30多项系列公益活动。

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后,我组织了《春节住“山巅”当消防志愿者》、《新年孤老有温暖》等一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使学生眼界变得更加开阔。

从大学生到教师,我都愿意发挥“酵母”“种子”的作用。在我看来,年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同样能够发光发热。如今,一边工作,一边做公益,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常态。我有一个新愿望: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爱心像酵母一样发酵,让正能量在更多人中蔓延。

苦中有乐,不惧不悔。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杨肖。

总书记“自找苦吃”的人生观形成于那段下乡的岁月。起粪的农活,他当年干得最多,而且总是主动干、抢着干。“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老百姓更加信赖。”这是总书记的青春,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

我们是长在阳光下的90后,更应该“自找苦吃”。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面对新环境,只有多练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得到知识“干货”。

“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总书记在自己的青年时期努力作为、积极担当,一边放羊,一边抽空看书,在艰苦的知青岁月里不断沉淀;工作后,更加关心青年的培养,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带领年轻人更快成长,身体力行地将社会传承中承前启后、绵延不绝的奋斗过程告诉他们。作为“后浪”一代,我们要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青年要珍惜美好时光。

青海大学石浩。

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寄语闽东大学生的180余字,再次见证了总书记长期以来对青年的重视、关心与厚爱;与郭海鹰和林忠两位宁德籍大学生的故事,也再次证明了总书记一直是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懂得“来之不易”四个字背后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劳动。

如今,身为当代青年,面临“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挑战更多,压力更大。我们要增加学习的紧迫感,领悟总书记的读书之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增加成长的紧迫感,要以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榜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多给自己“找点苦吃”,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练就过硬本领,在奋斗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投身强国伟业,担负起民族振兴的时代责任。

心有笃守绚烂青春。

南通大学朱珊乐。

在系列故事中,总书记多次提到年轻人要“自找苦吃”“深入基层”,总书记是我们当代新时期青年前行道路上如明灯般的指引者。

高考填写志愿时。我没有填写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而是填写了中文师范农村定向专业。毕业后就会回到基层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老师、朋友们都对我的选择感到不解。

系列故事中,总书记用自己当年知青下乡时曾大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的故事,告诉青年人只有迈过了“劳动关”,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

青年人自找苦吃就是敢作敢为,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主动创造条件的过程。我们正青春,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试敢为。有苦吃是机会,回顾自己的大学三年,一直都在和自己较这劲儿,坚持多学多干,这正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将自己知识中的水分挤掉,获得知识干货”的要求。

总书记曾鼓励张宏梁多读读《资本论》,在大学时代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我深知自己今后进入基层农村教书,使命在肩。要勤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做专业型教师;要勤思考,力争举一反三,做创新型教师;要爱生活,敢于挑战自我,做生活型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五四精神,勇于吃苦,磨砺青春。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宁德籍在读学生江心田。

总书记与郭海鹰学长的友谊、对人大学子的关心、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都让我倍感振奋。2019年我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期间,对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提出的“弱鸟先飞”的宁德模式开展调研,调研课题得到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我希望“返家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多多开展,为我们亲身了解家乡、了解闽东乡村提供渠道。

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郭文琦。

“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总书记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也给予了我刻苦钻研、投身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未来的隧道人,我们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不能停步于享受,驻足于赞叹,建设祖国、造福桑梓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忘。未来还会有很多工程建设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贡献力量,未来中国隧道网的蓝图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绘制,我们要谨遵总书记的嘱托,增强本领,学有所成,不负青春,不负祖国!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乔宇。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再过三个月,我们就要站上三尺讲台,牵起孩子们的手,在扶贫助教工作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的心情非常忐忑,不知道仅凭个人的力量能为当地教育事业带来多大改变、能对孩子们产生多大影响。可看到总书记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阐述之后,我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东华大学建筑1601班殷超。

大学期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当上海市提出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后,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讲师,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在炎炎夏日,顶着酷暑去给“爱心暑托班”的小朋友们讲述垃圾分类知识,同时也负责上海各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环保课程的统计整理工作,协助发放志愿者补贴。我觉得作为青年,不仅仅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光发热,勇于承担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带动更多人投身参与到绿色环保中来。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中美1801团支部邹叶。

在学习完“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专题报道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当年谈到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人才问题,由于贫困地区的待遇不如发达地区,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毕业后选择去东部城市发展。然而郭海鹰老师在习书记的鼓励与关心下,先后在家乡多个基层岗位上磨炼的人生经历令我动容。我突然明白并不是去大城市闯荡才能锻炼自己,建设家乡同样能展现出我们报效祖国的信念。

云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蔡子阳。

总书记当年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提出宁德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破除观念“贫困”,树立“先飞”意识和“先飞”欲望。“弱鸟可望先飞”。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协调发展,即使再笨的“鸟”,也要用尽全力。作为学校学生会中的一员,在每次校会组织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学到很多,但也越来越感叹于自己的不足,但是作为“笨鸟”的我也会努力去直面“挑战”,做出一些我以前没有魄力去做的举动,挑起一些不敢挑的责任。

山东工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本科生谢世闯。

学习系列报道后,启发了两点思考。一是“弱鸟先飞,打破禁锢——才能创新”。认知必将限制发展,当认知盈余才有可能会产生红利即创新。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强者,无非是从弱变强。普遍成功的规律是观念内的真理,创新才是打破这一观念的真理;二是“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唯有坚持”。坚持既是个人的坚持,也是传承的延续,是前赴后继的坚持。坚持到底,才会迎来胜利。

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李欣颖。

在大学期间,曾参与一项有关河南省兰考县产业结构的调研,也多次参与各地的社会实践工作,之后才明白,扎根于现实,才能体会到实际。总书记曾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用“先飞”的思想叮嘱宁德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我们都曾是“弱鸟”,但作为青年的我们,理应学会“先飞”。“‘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品质,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风格”是总书记当年闽东的勉励,更是对我们当下的青年一代的勉励。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整合科学专业2019级叶风灿。

读完总书记当年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感到了重任在肩。我们不能辜负“闽东人民的骄傲”的赞誉,要学有所成,心系家乡,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造福桑梓。进入北京大学后,我欣喜地发现,我们宁德籍的学长学姐成立了环三都澳发展研究会,定期在家乡组织社会实践。在《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一文中我也了解到,1990年北京大学福建籍学长学姐也曾在总书记寄语精神感召下开展返乡活动。我也将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未来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

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江涛。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宁德籍学子,学习了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一文后,为宁德今日之发展倍感振奋,同时也对宁德大力推广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发展平台深有感触,我们欣喜地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同学们回到宁德,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息与计算科学汪梓晨。

总书记当年在短短180多字的寄语中,道出了他对闽东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今年寒假,我积极投身宁德疫情防控工作,跟随青年志愿者们一起收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家乡。作为当代青年,我将把握宁德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强国伟业,为闽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福建省宁德市五姐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缪带弟。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通过发展乡村农业休闲旅游,带动100多人就业,帮扶20户贫困户,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好生活。总书记的寄语让我备受鼓舞,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带动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为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贡献青春!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富竹村村民主任兼村团支部书记叶荣榕。

总书记当年曾为屏南县第一中学40周年校庆题词“艰苦创业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激励着我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全省第一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村委会主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努力,村里20户精准扶贫户都已经脱贫。我们会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继续扎根基层、深耕农村,肩负起振兴闽东、振兴中华的重任,带领全村团员青年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大全【第十篇】

这个暑假,妈妈为了给我增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给我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谷里的朋友们》,一起随我回顾一下书里的精彩故事吧!

山谷里精彩的故事是由春夏秋冬的历险故事,也是朋友之间友爱互相帮助的成长故事。大耳朵兔兔偷偷跟着妈妈溜出山谷,他的好奇心却差一点害死了妈妈。花松鼠软软遇到猫头鹰大叔和松鼠尾巴,他们中猫头鹰大叔是骗子,松鼠尾巴才是朋友。为了保卫家园,受伤的黑狗滑滑鼻独自和凶恶的豹猫展开了大战,最终他的信心吓跑了豹猫。獐子虎牙和家人走散了,但药草爷爷帮助了他,最终和亲人团聚了。

通过读《山谷里的朋友们》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母子之间的关爱是最重要的,她们往往都不会让我们身陷危险中,身边最亲的人给你的劝告是正确的,别人给你的建议应该听,别等遇到事情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现在开始,请友好地对待你身边的任何人。同时,让我们了解到动物的生活是艰难的,让我们爱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59 1593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