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第一篇】

读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专访,我触动很大。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两点认识:

一是“自找苦吃”要吃得苦中苦。在学校党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任职期间,我总是保持最后一个离开,搬桌椅、拉横幅、贴海报,要把物资整理完毕、场地收拾干净;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担任辅导员平时要管理200多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从来没有一刻放弃学习,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不管睡多晚都必须至少看一个小时的理论书籍。正是这种“自讨苦吃”,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

二是“自找苦吃”要走出“象牙塔”。走出舒适圈,到社会中去实践去锻炼。在2017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营,到梁家河重温总书记当年插队的知青岁月。2019年参加中组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共同举办的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班,在河南新乡学习“先进群体”的精神,他们的“吃苦精神”让我感受到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们都是在为人民幸福奋斗。

在我看来,我所有的“自找的苦”,都是我人生中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让我成为现在更优秀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支教工作中将“自讨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通大学第22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孙蕊

去年我正式成为南通大学第22届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要在2020年奔赴青海贵德,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当然,我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说一个女孩子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苦,自己找罪受。但在我看来,这份“自讨苦吃”,我吃的心甘情愿,吃的无怨无悔。

正如总书记所说,大学生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干货。支教一年,也是我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实践学习,给自己停下来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去考虑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去走。我已做好将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崇山峻岭间、将梦想书写在大地的绿水青山边的准备,在支教工作中将“自讨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最能吃苦的年纪来一次“青春实践”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二大队八中队政治指导员 刘大君

细细品读《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三)》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军旅感悟,我想说:自找苦吃,苦亦实苦,先苦后甜。

从学生转变成军人,我和许许多多学生兵一样经历了水土不服、破茧成蝶。在军营这所实践大课堂中,可以学政治、学军事、学处世、学做人、学自理……入伍12年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帮助下,我从一个起初说话脸红、不善言辞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了一名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上尉政治指导员。去年,我还荣获了总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

入伍以来,面对着一茬茬朝气蓬勃的年轻战友,我每天都在与“军人青春”这个话题打交道。我深切体会到:有一种青春,只有军营能给你。而且,军人的青春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国与边关。

这几天,“最后50米军旅路”的1篇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当兵34年、当班长30年,6次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带出300多名优秀导弹操作号手,“八一勋章”获得者、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光荣退出现役了!从国旗杆到营门口之间的50米,王忠心走了34年,却迟迟迈不开腿再踏出去一步。34年啊,他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千千万万个王忠心一样,无数热血男儿把青春献给了军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别样的青春色彩。

基层摔打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山东省潍坊市坊城街道办事处、临朐县寺头镇团委 许明虎

看完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一文,深受启发。

基层历练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2014年我被确诊为圆锥角膜,左眼几乎失明,右眼近视2000多度。像这样的疾病,百万个人里才会有一例。虽然病痛缠身,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的梦想。我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

上大学时,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连续四年到贫困村驻村扶贫。毕业后,我放弃了去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留在了基层工作,从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基层团干部、一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报道中提到,总书记指出实现由大学生到基层行政干部的转变,一定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即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作为基层的行政干部,一定要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对此我感触很深。来到基层后,“事非经过不知难,挑担方知肩上重”,基层往往矛盾和困难较为集中,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会不断得到锤炼,增强抗击打能力,练就一双铁脚板。

看完系列报道的《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一文,我同样感触颇深。作为95后的新青年,我们要到农村、到基层去找苦吃,在基层中摸爬滚打,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虽然自己身为残疾人,但更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沉下心来,俯下身来,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接过责任的接力棒。在基层实践中砥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品质,在基层这块沃土中实干、苦干,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迈开坚实的步子。

到基层摔打,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真正和大学生们交朋友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 张璐

无论是“邀请大学生返家乡搞农村调研”,还是“与大学生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提倡年轻人要“‘自讨苦吃’”、又或者“以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傍晚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座谈”,总书记总是亲切和蔼、娓娓道来,仿佛邻家大哥,给人鼓舞和力量。这些有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信条能格外引起处于努力奋斗时期的青年学生们的思想共鸣。

作为一名“90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要把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组文章当做修己与育人的生动范本,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和大学生们交朋友。

一是要饱含真情。面对新一代大学生朋友们,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做好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路人。

二是要讲究方式。面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总书记当年在动员时只给方向,不给画框,不给答案,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在启发引导,而非灌输填鸭。

三是要躬身示范。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交往的点滴中,他始终做到了身体力行、躬身示范。带头是无声的号召,是最有力的动员。

投身基层建设 为国家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石家庄铁道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习社 李少华

《习近平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报道从总书记当年在闽东任地委书记时与青年学生通信的角度,阐述了总书记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

总书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讲述了国家地区发展对人才的迫切渴望和对人才培养的极大重视。从总书记当年对闽东学子的寄语中、与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的两次座谈之中、多次亲自看望宁德师范学院学生的行动中,我们体会到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就需要青年学子不断提升自我,在祖国建设中激发青春激情。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我们从文章中两张描绘基层工作的照片中,深刻理解了总书记是如何重视以及如何做基层工作的。由此我们也加深了对《摆脱贫困》一书中,总书记对于如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幸福小康的认识。

青马研习社在过去一年中针对如何脱贫攻坚、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座谈、宣讲活动,坚持从实践中了解真实情况、体会总书记精神。研习成员纷纷表示基层工作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身为青年人,更应该继续投身基层建设、为国家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柴自贵

总书记指出,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在群众实践中经过“生活关”“劳动关”的考验,才能真正体悟其中的含义。总书记认为这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能够把“水分”挤掉,最终得到知识“干货”。

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带着“问题意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群众实践中经受考验的宝贵品质,做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回归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进行研究时,要落到现实的实践需要之中。学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群众实践的结合中“自找苦吃”,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奋力书写好国家和民族的“诗和远方”。

祖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 我们更离不开祖国

安徽工业大学 彭浩

简短的180余字不仅说出了闽东大学生对家乡建设的责任与担当,而且道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为祖国更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洪荒之力的觉悟。祖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我们更离不开祖国。

习书记在报告中说过,青年学生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大学生,我们就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要老是有“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的想法。每个人看似微小,其实不然。当每个大学生都如此想,祖国前进路上必会少很大一股助力,反之,当每个大学生都愿挺身而出,不管多与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将是祖国发展的强力加速器。

我们要时刻想着为党“加分”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教师 江雨佳

《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的报道让我深受启发,青年一代要时刻想着为党“加分”。

大二时,我成为班里首批入党学生。深知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所以我做每一件事,都想着要为党“加分”。

学生时代,我先后自费发起“鞭炮换礼品”“用镜头留住爹娘的微笑”“我陪孤寡老人过春节”等30多项系列公益活动。

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后,我组织了《春节住“山巅”当消防志愿者》、《新年孤老有温暖》等一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使学生眼界变得更加开阔。

从大学生到教师, 我都愿意发挥“酵母”“种子”的作用。在我看来,年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同样能够发光发热。如今,一边工作,一边做公益,已经成了我生活的常态。我有一个新愿望: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爱心像酵母一样发酵,让正能量在更多人中蔓延。

苦中有乐,不惧不悔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杨肖

总书记“自找苦吃”的人生观形成于那段下乡的岁月。起粪的农活,他当年干得最多,而且总是主动干、抢着干。“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老百姓更加信赖。”这是总书记的青春,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

我们是长在阳光下的90后,更应该“自找苦吃”。我们从学校步入社会,面对新环境,只有多练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得到知识“干货”。

“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总书记在自己的青年时期努力作为、积极担当,一边放羊,一边抽空看书,在艰苦的知青岁月里不断沉淀;工作后,更加关心青年的培养,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带领年轻人更快成长,身体力行地将社会传承中承前启后、绵延不绝的奋斗过程告诉他们。作为“后浪”一代,我们要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青年要珍惜美好时光

青海大学 石浩

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寄语闽东大学生的180余字,再次见证了总书记长期以来对青年的重视、关心与厚爱;与郭海鹰和林忠两位宁德籍大学生的故事,也再次证明了总书记一直是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懂得“来之不易”四个字背后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劳动。

如今,身为当代青年,面临“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挑战更多,压力更大。我们要增加学习的紧迫感,领悟总书记的读书之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增加成长的紧迫感,要以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榜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多给自己“找点苦吃”,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练就过硬本领,在奋斗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投身强国伟业,担负起民族振兴的时代责任。

心有笃守 绚烂青春

南通大学 朱珊乐

在系列故事中,总书记多次提到年轻人要“自找苦吃”“深入基层”,总书记是我们当代新时期青年前行道路上如明灯般的指引者。

高考填写志愿时。我没有填写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而是填写了中文师范农村定向专业。毕业后就会回到基层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老师、朋友们都对我的选择感到不解。

系列故事中,总书记用自己当年知青下乡时曾大冬天下到粪池里起粪的故事,告诉青年人只有迈过了“劳动关”,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

青年人自找苦吃就是敢作敢为,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主动创造条件的过程。我们正青春,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试敢为。有苦吃是机会,回顾自己的大学三年,一直都在和自己较这劲儿,坚持多学多干,这正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将自己知识中的水分挤掉,获得知识干货”的要求。

总书记曾鼓励张宏梁多读读《资本论》,在大学时代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我深知自己今后进入基层农村教书,使命在肩。要勤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做专业型教师;要勤思考,力争举一反三,做创新型教师;要爱生活,敢于挑战自我,做生活型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五四精神,勇于吃苦,磨砺青春。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宁德籍在读学生 江心田

总书记与郭海鹰学长的友谊、对人大学子的关心、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都让我倍感振奋。2019年我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期间,对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提出的“弱鸟先飞”的宁德模式开展调研,调研课题得到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我希望“返家乡”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多多开展,为我们亲身了解家乡、了解闽东乡村提供渠道。

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郭文琦

“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总书记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也给予了我刻苦钻研、投身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未来的隧道人,我们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任,不能停步于享受,驻足于赞叹,建设祖国、造福桑梓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忘。未来还会有很多工程建设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贡献力量,未来中国隧道网的蓝图还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绘制,我们要谨遵总书记的嘱托,增强本领,学有所成,不负青春,不负祖国!

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 乔宇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再过三个月,我们就要站上三尺讲台,牵起孩子们的手,在扶贫助教工作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的心情非常忐忑,不知道仅凭个人的力量能为当地教育事业带来多大改变、能对孩子们产生多大影响。可看到总书记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阐述之后,我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东华大学建筑1601班 殷超

大学期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当上海市提出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后,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讲师,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在炎炎夏日,顶着酷暑去给“爱心暑托班”的小朋友们讲述垃圾分类知识,同时也负责上海各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环保课程的统计整理工作,协助发放志愿者补贴。我觉得作为青年,不仅仅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光发热,勇于承担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带动更多人投身参与到绿色环保中来。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中美1801团支部 邹叶

在学习完“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专题报道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当年谈到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人才问题,由于贫困地区的待遇不如发达地区,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毕业后选择去东部城市发展。然而郭海鹰老师在习书记的鼓励与关心下,先后在家乡多个基层岗位上磨炼的人生经历令我动容。我突然明白并不是去大城市闯荡才能锻炼自己,建设家乡同样能展现出我们报效祖国的信念。

云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 蔡子阳

总书记当年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提出宁德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破除观念“贫困”,树立“先飞”意识和“先飞”欲望。“弱鸟可望先飞”。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协调发展,即使再笨的“鸟”,也要用尽全力。作为学校学生会中的一员,在每次校会组织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学到很多,但也越来越感叹于自己的不足,但是作为“笨鸟”的我也会努力去直面“挑战”,做出一些我以前没有魄力去做的举动,挑起一些不敢挑的责任。

山东工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本科生 谢世闯

学习系列报道后,启发了两点思考。一是“弱鸟先飞,打破禁锢——才能创新”。认知必将限制发展,当认知盈余才有可能会产生红利即创新。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强者,无非是从弱变强。普遍成功的规律是观念内的真理,创新才是打破这一观念的真理;二是“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唯有坚持”。坚持既是个人的坚持,也是传承的延续,是前赴后继的坚持。坚持到底,才会迎来胜利。

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李欣颖

在大学期间,曾参与一项有关河南省兰考县产业结构的调研,也多次参与各地的社会实践工作,之后才明白,扎根于现实,才能体会到实际。总书记曾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用“先飞”的思想叮嘱宁德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我们都曾是“弱鸟”,但作为青年的我们,理应学会“先飞”。“‘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品质,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风格”是总书记当年闽东的勉励,更是对我们当下的青年一代的勉励。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整合科学专业2019级 叶风灿

读完总书记当年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感到了重任在肩。我们不能辜负“闽东人民的骄傲”的赞誉,要学有所成,心系家乡,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造福桑梓。进入北京大学后,我欣喜地发现,我们宁德籍的学长学姐成立了环三都澳发展研究会,定期在家乡组织社会实践。在《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一文中我也了解到,1990年北京大学福建籍学长学姐也曾在总书记寄语精神感召下开展返乡活动。我也将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未来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

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江涛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宁德籍学子,学习了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一文后,为宁德今日之发展倍感振奋,同时也对宁德大力推广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发展平台深有感触,我们欣喜地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同学们回到宁德,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息与计算科学 汪梓晨

总书记当年在短短180多字的寄语中,道出了他对闽东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今年寒假,我积极投身宁德疫情防控工作,跟随青年志愿者们一起收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家乡。作为当代青年,我将把握宁德产业快速发展新机遇,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强国伟业,为闽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福建省宁德市五姐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 缪带弟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通过发展乡村农业休闲旅游,带动100多人就业,帮扶20户贫困户,使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好生活。总书记的寄语让我备受鼓舞,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带动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为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贡献青春!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富竹村村民主任兼村团支部书记 叶荣榕

总书记当年曾为屏南县第一中学40周年校庆题词“艰苦创业 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激励着我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全省第一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村委会主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努力,村里20户精准扶贫户都已经脱贫。我们会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继续扎根基层、深耕农村,肩负起振兴闽东、振兴中华的重任,带领全村团员青年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第二篇】

最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既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更是结合自己的青春经历去思考总书记的教诲。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18岁到38岁,20年的志愿生活中,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万余小时,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万人次,募集公益款项2000余万元,面向600多万人次开展文明宣讲。

20年来,经常有人说我是自找苦吃,因为做好本职学习和工作的同时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确实有很多的“苦”要去面对和克服。但我用我的经历告诉所有人,自找“苦”吃,不是真的“苦”,而是在“苦”中服务他人、磨砺自己,这种苦最终淬炼成了青春的甜。

苦在坚持不懈。2000年,18岁的我第一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我来到了南昌市福利院,帮扶一个叫福铁婵的残疾小女孩。送点小礼物、陪她聊聊天、写写作业,当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我准备离开时,她突然抓住我的衣角问:哥哥,你下次还会不会再来啊?看着铁婵期待的眼神,我才知道,原来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活动,而是长久的坚持。就这样,我坚持结对帮扶福利院的残疾群体一直到现在。

苦在迎难而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江西省对口援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7月,南昌市要招募两名志愿者先行奔赴灾区开展实地调研。我第一个报名,在灾区每天都有无数次的余震,还碰到了落石和塌方,还要和高原反应作斗争……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必须迎难而上,为灾后重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江西发生洪水灾害,我又参加到了南昌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中,在河堤一线参与险情巡查处置、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连续43天坚守在南昌市同乐社区的防疫卡点,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苦在精益求精。2019年,我先后加入了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志愿服务青年讲师团等。为了达到宣讲效果,1宣讲稿,可能要改几十甚至上百遍。一次宣讲,也要彩排几次或者十几次。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感动和影响观众。

我为什么20年都在“自找苦吃”呢?因为这些苦其实并不是真的苦,而是非常难得的接触社会、走进群众的机会。青年人,应该在吃苦的过程中去历练自己,在“苦”中淬炼出自己青春的“甜”。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第三篇】

198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循何自然?如何循自然?《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细节中给了我们答案。

“行循自然”,要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行循自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告诉我们要“行”,要积极投身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大学生朋友们交流时一直倡导的:扎根基层,深入实践。另一层含义是提醒我们“循自然而行”,“行”固然重要,但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即循“自然”,如何“循自然而行”?必须要对“自然”的含义有一个准确深刻的理解。“自然”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找到脉络。在传统思想中,“自然”一词源自《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代表了一种天然的,自由发展的状态。“行循自然”恰恰契合接续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表达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代表行事无所作为,而是应当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主政时所告诫大学生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一开步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我们不知道现状,不掌握实际,就没有办法迈。”迈步前进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了解现状,顺应自然后的“谋定而后动”,这就是“行循自然”的生动体现。

“行循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然”,与马克思主义中的“规律”相呼应,即物质运动中固定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行循自然”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只有对客观规律认识足够深刻,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刻的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之道,才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系统学习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方能“行循自然”。

“行循自然”,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自然状态

实践体验区别于知识习得,更为真实、可靠、深刻。“循自然”不能只学习来自书本的“自然”,更要亲身实践,在真实的个人体验中触碰“自然”。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探机理、炼真知。无论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强调实践和调研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参加实践和调研,深入基层。在仰朝黄土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活的无字书中思悟了什么是真实的中国社会,明悟了关于群众、实际的“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3个月里跑遍各乡各村,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真正了解问题,然后再开会决策。“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智慧,犹如重瓣玫瑰,其色赏心悦目,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青年唯有置身在实践中“服水土”,方能全面真实把握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事物发展自然状态,而后方能探求机理、淬炼真知。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找苦吃、勇创新。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最真实的体验,要从最基层的一线中来,要从思考与创新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讲:“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大学生“要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充分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用他“找苦吃”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范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往“实”里走、往“苦”里走,树立“掀开锅”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自找苦吃”中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人在一线、志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实践中求真知、寻规律。

“行循自然”,要在实践中明志向、勇担当。“志存高远”是“行循自然”的先决条件与方向指引,“脚踏实地”是“行循自然”的表现内容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新时代在赋予了当代青年全新的际遇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新青年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树立高远志向,担当时代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力”和“三精神”,锤炼坚韧的忍耐力、精准的直觉力、果断的行动力,在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的养成中找准“循自然”的方向,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人民群众需要联系起来,把青春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让青春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焕发绚丽色彩。

“行循自然”,要在与逆境、困难的搏击中涵养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

“行循自然”,既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一种“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淡然洒脱人生态度。阅读《习近平和大学生朋友们》,品味25篇访谈稿,我们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无论身处任何境地都始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怀有的耐心引导与悉心关怀,可以看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以“行循自然”生活态度找准人生定位的殷切希望。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于广大青年大学生而言,“行循自然”绝非不作为、懈怠、沉沦、随波逐流,它所强调的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的迷茫能够始终坚定内心,在孜孜不倦学习、静心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竭力提升素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中认识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合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妥当解决问题,达到期望目标。总书记说:“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行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全力拼搏、竭力付出后的“争其必然、得之坦然”,是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辛勤中获得提升、在过程里寻觅青春无限可能、享受过程而无惧失败的“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行循自然”中的“自然”体现在生活的困境与逆境之中,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总书记提起自己下乡经历中的“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回忆起自己冬天起粪的经历:“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尿,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粪池里不仅脏,还散发许多恶臭的有害气体,令人窒息,越到后面越难受,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总书记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不惧怕苦难,反而把苦难当作促进成长的宝贵财富,强调要“自找苦吃”“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书中6次提到了总书记的“温和”,总书记的笑容与温和是历经沧桑风霜的处变不惊,是始终坚持的待人和善、遇事沉着、踏实稳重的人格魅力,如春风般涤荡人心。在总书记的教导下,福建闽清籍无双臂残疾学生黄道亮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米玛次仁克服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立志扎根西藏,四次驻村吃“苦”。他们把困苦当作平常,乐观面对苦难,从容不迫生活,展现了无惧风雨的“自然”生活态度,树立了逆境中奋起搏击的青年奋斗者榜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接力棒传递到了青年手中。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000【第四篇】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感悟

近日我阅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该书以采访的形式,讲述了1983年至2019年间,习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

任正定县委书记时期的习总书记,做事情秉承着实干、坚韧、科学的态度,从不摆官架子的他用自己的行动使许多青年人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在与徐南雄,任锦芳两人的交流中,习总书记曾提到要想干好基层工作,需要有兴趣、有热情,有韧性、有耐力,要有一点组织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看到此处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大学时期两年半的学生工作经历。在刚进入大学时,因为好奇我加入了学院团委工作,那时充满了一腔热血的我心中憋着一股劲,想在学生工作中有所成长。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升为负责人,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更强的组织能力,因此我更想在学生工作中大展拳脚。然而事情却并不如我想的那样顺利,在工作中一件件挑战,加上越来越繁重的学业让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变成了只会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回想这两年半的经历,

虽然现在的我有些迷茫,但我不会选择畏惧和放弃,而是沉下心来,抱着乐于吃苦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虽然学生工作很辛苦,但同样很充实,最后我想引用一句书中习总书记说的话时刻提醒自己,希望自己在做事情时可以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凤凰涅磐的决心”。

69 745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