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1

最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既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更是结合自己的青春经历去思考总书记的教诲。总书记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对我而言是最感同身受的。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18岁到38岁,我一直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20年的志愿生活中,参与志愿服务时长11000余小时,参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100万人次,募集公益款项2000余万元,面向600多万人次开展文明宣讲。20年来,经常有人说我是自找苦吃,因为做好本职学习和工作的同时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确实有很多的“苦”要去面对和克服。但我用20年的经历告诉所有人,自找“苦”吃,不是真的“苦”,而是在“苦”中服务他人、磨砺自己,20年志愿的苦最终淬炼成了青春的甜。苦在坚持不懈。2000年,18岁的我第一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我来到了南昌市福利院,帮扶一个叫福铁梅的残疾小女孩。送点小礼物、陪她聊聊天、写写作业,当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结束后,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准备离开。这时候,小铁梅突然抓住我的衣角问:哥哥,你下次还会不会再来啊?看着铁梅期待的眼神,我才知道,原来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活动,而是长久的坚持。就这样,我坚持结对帮扶福利院的残疾群体一直到现在。福铁婵是我结对帮扶时间最长的帮扶对象。从2001年到现在,19年时间,我见证了她学习、工作、生活、谈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学习阶段陪她去英语角、工作中帮她答疑解惑、谈恋爱了像见家长一样把对象带来让我把关、结婚帮她筹备婚礼、生孩子帮她联系医院……19年来,帮扶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亲情。苦在迎难而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江西省对口援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7月,南昌市要招募两名志愿者先行奔赴灾区开展实地调研,为下一步组织全面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做好准备。我第一个报名,来到了灾区。当时自己的心里还是非常害怕的,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每天都有无数次的余震,还碰到了落石和塌方,甚至于自己每天都在和高原反应作着斗争……但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必须要迎难而上,战胜这些困难,为灾后重建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两周后,我完成了工作任务,顺利返程。2010年江西发生洪水灾害,我又参加到了南昌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中,在河堤一线参与险情巡查处置、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连续43天坚守在南昌市同乐社区的防疫卡点,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并捐款捐物3万余元,通过抖音直播等方面向1万多名大学生普及防疫知识,宣传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方法。苦在精益求精。2019年,我先后加入了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志愿服务青年讲师团等。为了达到宣讲效果,1篇宣讲稿,可能要改几十甚至上百遍。一次宣讲,也要彩排几次或者十几次。无数个夜晚打磨材料、无数次彩排喉咙沙哑,为的都是能更好地感动和影响所有观众。这样的“苦”,还有很多很多。我为什么20年都在“自找苦吃”呢?因为这些苦其实并不是真的苦,而是非常难得的接触社会、走进群众的机会。青年人,应该在吃苦的过程中去历练自己,在“苦”中淬炼出自己青春“甜”。当铁婵的孩子开心地叫着舅舅向我跑来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亲情的甜;当看到灾区群众积极面对生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乐观和勇敢的甜;当我在亚运会和城运会的赛场和几千名志愿者一起努力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结和担当的甜;当看到很多大学生聆听我们宣讲竖起大拇指甚至是流下眼泪时,我感受到了认同和传承的甜;当我们的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大赛金奖时,我感受到了成长和进步的甜……从大学到社会,从书本到实践,苦的是磨砺的过程,甜的是我们走近了群众的身边,走上了成长的道路,走到了新时代的青春舞台。20年的青年志愿服务道路,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是收获的甜,更多更多。从一名青年志愿者成长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从一名普通南昌青年成长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从英雄城南昌到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我的青春,在20年志愿服务中磨砺、成长、绽放。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自找苦吃、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青春汗水、浇灌青春之花,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展示绽放青春色彩、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2

中青报刊载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读起来如沐春风,受益良多。

从大一起,我先后赴云南省南华县、长三角五市、新加坡、内蒙古察右中旗、福州、厦门等地开展不同主题的调研,深感调研是深入一线探知国情的过程,是开阔眼界锻炼本领的过程,更是夯实信仰坚定理想的过程。如总书记所说,“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而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认识会更加成熟。如总书记关于“养鸡问题”的论述中提到的,“不同的规模都有一个制约它的平衡点”。专业知识的运用不光是为了解释现象,还要通过对比切实算好经济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调研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会更加全面。躬行实践既是为了学以致用,也为了倒逼学习促进提升。尤记得我第一次调研准备时存在的诸多疑问和顾虑,面临的现实问题促使我们自己解决。几年下来陆续累积了不少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与不同群体的沟通方法等等。比起我们调研成果的现实意义,对自身成长的促进似乎更为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信仰会更加坚定。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承党的路线方针,下应百姓需求呼声,基层干部牺牲奉献坚持的动力就在于“人民满意”四个字带来的获得感与满足感,而一线调研的过程也能让我有类似的体验。

把总书记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

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3

近日通过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青年人的热切期望。

今年年初,我有幸随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实践团赶赴福州,开展了以“领略魅力福州,探访改革前沿”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在深入基层的实践当中感受国家发展。

我们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主线,通过对乡村振兴示范点、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等地的走访与调研,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机构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我有幸结识了数位优秀的校友代表,他们深深扎根基层。田间地头的工作现场,总能看到他们奔忙的脚步。他们让我意识到,基层工作看似基础简单,实际却琐碎繁杂。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需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关注群众的心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要时刻保持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总书记曾勉励青年人,“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便是我们坚定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和他的大学生朋友们读后感4

“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心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5月4日以来,《中国青年报》刊发《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团中央直属机关年轻干部主动结合自身实际,逐篇研读,交流感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研读系列报道,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要认真向总书记学习,不断从总书记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生动故事中,汲取政治营养,凝聚前进力量;要将学习系列报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领悟内涵实质,激发奋斗精神,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共青团改革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报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心系人民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团中央宣传部徐兴邦表示:“系列报道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情况,让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书记扎根基层,以身许党许国,为国家兴盛、人民幸福,义无反顾走进基层,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体现了浓浓的赤子情怀。总书记心系广大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帮助青年成长,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新时代的团干部,我必须向总书记学习,在团的岗位上坚守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让理想主义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胡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心上,在繁忙的治国理政之中,总能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与我们谈心,高瞻远瞩,语重心长。作为备受总书记期待的青年学生,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求学问、做实践、返家乡、赴基层的过程中,勇于‘自找苦吃’,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热血,青春之梦想,投身于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洪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的工作作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矢志艰苦奋斗。

团中央少年部刘岩表示:“专题报道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一以贯之的关心和关怀,都能深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要求的生动诠释,都为我们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

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邓广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因此,作为年轻团干部,干好团的基层建设和工作,必须要对基层有兴趣、对青年有热情,‘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坚决洗掉小布尔乔亚习气,克服‘脱离生产者’的毛病;必须要对困难有韧性、对干事有耐性,展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青春风貌;必须要在团内团外有组织能力,既靠理想主义、理论素养、理性务实、理直气壮在同龄人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必须要对改革创新有一股干劲,在团员先进性建设、基层改革综合试点、创新组织形态等攻坚中风风火火、兢兢业业,一扫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暮气。”

团中央机关党委张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的交流,不管是书信来往,还是面对面谈心,往往都能够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许多大学生正是由于总书记的思想引导,或长期扎根基层,或坚持调查研究,但都培养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习近平的战略眼光、深厚积累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都让大学生朋友们感受到了震撼与钦佩。作为年轻干部,我也要努力学习、注重积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练就过硬本领,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肩负起、完成好党赋予的光荣职责。

团中央办公厅刘钊表示:“中青报的系列文章,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总书记关于服务青年成长的‘两点论’,一方面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是要像总书记那样,从这些所思、所忧、所盼出发,学会用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去感染青年的思想认知,用富有活力、灵活多样的组织形态去适应青年的分布特征,用让人有获得感的工作举措去精准服务青年的现实需求。”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阚宝奎表示:“专题报道中的许多故事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相关,从与大学生谈调研思路、到鼓励大学生返家乡搞调研、再到用调研成果指导地方生产,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又一个细节,让我深深感动、深受触动。通过这些故事,我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长期以来的亲切关心、对实践教育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作为共青团实践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工作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究,以此指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广泛组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策划实施好常态化实践教育项目。”

中央团校郑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指明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和前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掌握要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团干部培训课堂和青年工作研究中,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张娇凤表示:“作为一名在中国青基会工作的年轻干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好青年工作的决心,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精神,坚守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帮助困难家庭青少年实现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的新期待,助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69 796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