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精编4篇
【导言】此例“杨绛百岁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杨绛百岁感言【第一篇】
2016年5月25日凌晨,文学家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在不少人看来,杨绛的晚景可谓凄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在晚年活出了别样的精彩。杨绛的高寿,除了得益于她良好的生活习惯外,更得益于她平和的心态、豁达的人生境界和低调的人生哲学。
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平衡坚持锻炼
杨绛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说,健康是人生基石,事业好比在基石上筑起来的大厦。人的一生,健康会像影子一样处处跟随着你。你重视它,它会给你带来快乐与幸福;你忽视它,它会给你带来疾病与痛苦。杨绛平时注意饮食平衡,粗细结合,荤素搭配但以素为主,烹调力求清淡,每餐不过饱。她的血脂曾经偏低,她就请人买来大棒骨敲碎煮汤,再用汤煮黑木耳,每天吃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的硬朗。
到了晚年,杨绛一直保留着锻炼的良好习惯。她曾说,运动量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以“适合”为宜。她习惯早上散步,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她还坚持做保健气功操,如:八段锦、大雁功。有时还会徘徊在树下,低吟浅咏,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鲜空气。90岁以后杨绛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在许多高龄老人中是难以做到的。
平和的处事态度:面对灾难不卑不亢
杨绛长寿的秘诀更多地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中医理论有‘抑郁成疾,不悦伤身’之说,人要自控好,排除不良情绪对自己的侵袭与干扰。”
“”时期,钱钟书和杨绛受到冲击和批斗,杨绛被造反派剃了阴阳头。对于这样的奇耻大辱,她泰然处之,回家后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戴在头上,照样和钱钟书手挽手地去买菜。她还自嘲地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只是变了样。”
除了每天挂着牌子挨批斗、戴高帽游街外,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有空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
1969年,钱钟书和杨绛被下放至河南的干校,杨绛被安排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岁。有时候,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段时间,坐在小马扎上,把膝盖当成写字台,看书或写作。其实十年“”,钱杨夫妇备受折磨,亲人离散: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但是沉重的伤悲未把两人压垮,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评论著作《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也很喜欢,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丝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豁达的生命境界:人活在世要往前看
1994年,钱钟书因病住院,杨绛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住院了,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当时杨绛已是86岁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由于当时钱钟书的身体状况不佳,杨绛就一直将女儿的死讯瞒着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就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其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爱女和丈夫先后离世后,杨绛一度很悲伤,做梦也遇见他们。但她在感情上很克制,注意节哀,并常以体育锻炼和写文作画来转移自己的情绪,恢复平和的心态。她说:人死不能复生,该放的还得要放下。活着的人要向前看,过好每一天,不能老往回看,被悲伤牵着鼻子走。杨绛有过这样的表述,“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兑现了诺言。在爱女、丈夫相继辞世之后,已近九十岁高龄的她开始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钟书留下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并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她还要帮助女儿完成心愿――写一部反映他们一家人生活的书。女儿生前已经拟好了目录,可惜因为英年早逝,心愿未及完成。2003年,杨绛的《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记录一家三口的生活点滴,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时隔四年后,96岁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以及自己对世事的理解和洞察,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102岁时,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出版;一年后,《洗澡之后》出版……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低调的人生哲学: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擅长也不喜爱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地写作,平平淡淡地度日。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人们赞誉她是著名作家,她说自己“没有这份野心”;人们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杨绛文集》出版后,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杨绛百岁感言【第二篇】
作为这位111岁老人的特殊“寿筵”,座谈会持续整整四个小时,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
111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依然思考着祖国、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但这一年的生活并不平静,经历丧子之痛,病情也几度起伏,“几次病危又脱险,实在太不容易了。”周有光的外甥女、高级工程师毛晓园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毛晓园分享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去年生日会后不久,胃部刚动完手术不久的周晓平前去为父亲庆生,“父子俩见面非常高兴,吃完饭就唱起了歌。舅舅用英文唱圣约翰大学的校歌,又用法文唱《马赛曲》。唱着唱着他笑着说不记得了,晓平就一个人把《马赛曲》唱完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父子俩唱歌,110岁的父亲和80岁儿子的父子深情把大家的心都融化了……”
据毛晓园回忆,去年1月22日周晓平去世后,周老就住院了,经历了胃部大出血、胰腺和肺部感染,几次收到病危通知书。“6月以后慢慢恢复了小少,有时三更半夜想起晓平还是会哭。9月时他告诉我们,‘风暴已经过去,我挺过来了’。”这一年周老的饮食主要是营养液和鸡蛋羹,不复往日大啖烤鸭和葱油海参的“豪气”,人清瘦不少。
周老的精神时好时坏,两个保姆日夜守护着他,身体状况已无法坚持看书做学问,但老人依然会看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他便打电话“召唤”相熟的编辑张森根、叶芳来聊天。最近还饶有兴趣地看看《大秧歌》《芈月传》等电视剧。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策划人、责编叶芳回忆起今年元旦与周老的会面,周老饶有兴趣地看着摄影记者唐师曾的相机,笑着说相机技术越来越先进。“他总是对世界充满期待和好奇。他跟我们说,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他说了一句话,‘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我想他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总结,这句话包含着他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
毛晓园说,100岁以前,周老数次提起到100岁就安乐死,“现在不说了”。此前,周老曾对前来北京看望他的老家常州市领导幽默地说:“110岁等于一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110岁。实在没有多少话讲,要少讲空话。”
与杨绛会面互道“久闻大名”
周有光的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朝闻道集》《拾贝集》的策划人张森根总结,周有光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50岁到85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他是思想家。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从关注语言学到世间万象,他对百年洞见加以提炼和诉说,无疑更透彻。100岁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出《朝闻道集》,105岁出《拾贝集》,108岁出《周有光文集》,110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问世。
周有光曾在《百年文萃》中提及文化从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这一观点在现场不断被提及。年过八旬的药理学家秦伯益将此视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而天津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李炜光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共享文化则有光”:“周老等老一辈思想家如同举着火把的宙斯,我们跟在他们身后,循着他们的步伐。”中央党校教授周为民认为,周有光创造了生命及其价值的奇迹,“应该将110岁称为‘有光之年”’。
学者们分享的间隙,还有一些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叶芳不经意地提到去年5月22日,周老在协和医院与杨绛先生完成了“历史性的会面”。“周老得知杨绛先生住院,便提出想去探望,一开始杨绛先生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应有更好的状态见周老。我们觉得错过今天,他们也许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于是保姆将周老推到病房,杨绛先生一脸羞涩,彼此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久闻大名’。”
杨绛百岁感言范文【第三篇】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晚年写下的诗句,题目是《生与死》。杨绛喜欢这个关于火焰的譬喻,把它译成中文,置于晚年散文集《杨绛散文》的卷首题词。
105岁,不可谓不长寿。但火萎了,她利利落落起身,便也走了。
作为一个文化世纪老人,杨绛的身体状态一直牵着很多人的心。这段时间,先是“病危”的传言让许多颗心被提到嗓子眼,又是各方辟谣让它们放回肚子里。正当人们以为不过是一场寻常小恙时,猝不及防地,却等来了最终被官方证实的消息: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京逝世。
杨绛有遗愿,希望去世不作为新闻,火化后再发讣告。但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自媒体迭出的时代里,可以想来,这个遗愿实现起来太难。一时间,缅怀和悼词呼啸而来,无处不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乃至假托她“百岁感言”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种山呼海啸,大概不是杨绛自己愿意看到的吧――2012年,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看望她时,她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文化人,她低调得有些不可思议,像个古代的隐士。这些年来,她闭门谢客,拒绝采访,甚至不参加自己文集的会。九十大寿,一百大寿,这些对旁人来说格外重要的节点,她也都谢绝了上门祝寿。她爱用“隐身衣”的比喻,许多年里,她都披着一件“隐身衣”,“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因了这“潜心一志”,四十年代,她有成名剧本《弄真成假》《称心如意》,被称为“喜剧双璧”,被夏衍和李健吾垂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成了一个重要的现代知识分子创作现象;新世o以来,93岁时写了她和钱钟书、女儿阿瑗的《我们仨》,96岁时出了《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103岁时出了《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还有翻译,包括最为重要的《堂吉诃德》;还有为丈夫编的作品,包括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72卷本的钱钟书手稿集。很难想象,若不是披着“隐身衣”,这琐碎杂乱的工作,如何能够延续许多年,并安安心心地完成。
“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这是她在2011年100岁诞辰时,于《文汇报・笔会》上所做的一次笔谈专访。她早已做好火焰枯萎的准备。“边上”,是她对于年岁的自我意识,是她以一种并不清晰唯一的模样游走于文学史上的姿态,也是她为人生划定的位置。
(选自《北京晚报》2016年5月27日,有删节)
■
杨绛先生走了,人间再无“我们仨”。
杨绛百岁感言【第四篇】
作者:杨绛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时间:2010年7月
定价:元
传说人死后,会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喝一碗孟婆茶,之后就忘了今生所有的事。杨绛显然不想忘记,所以她要在喝茶前,把一些重要的事记下来,于是有了《将饮茶》这本著名的散文集。
杨绛用平静的目光、平实的词句、平和的态度叙述人间的大风大浪,叙述每个心动的时刻。这是她一贯的风格。
写亲情,静水深流,爱和感动流淌在琐碎的生活细节里,让你体会岁月静好:
“有一次晚饭后,外面忽然刮起大风来。母亲说:‘啊呀,阿季(杨绛的乳名)的新棉裤还没拿出来。’她叫人点上个洋灯,穿过后院到箱子间去开箱子。我在温暖的屋里,背灯站着,几乎要哭,却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哭。”
“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说:‘我也这样。’”
这是阿季小时候的事。后来经历战乱,又经历“”,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她这样怀念父母:“多谢红卫兵已经把墓碑都砸了。但愿我的父母隐藏在灵岩山谷里早日化土,从此和山岩树木一起,安静地随着地球运转。”没有悲愤、悲伤、悲凉,只有安然。
大家闺秀出身,经历留洋、战乱、“”、丧夫失女,兴衰亦常常出现在杨绛笔下:
“父亲去世后,我末一次到苏州旧宅。大厅上全堂红木家具都已不知去向。空荡荡的大厅上,停着我父亲的棺材。前面搭着个白布幔,挂着父亲的遗容,幔前有一张小破桌子……这使我联想起新屋落成、装修完毕那天,全厅油漆一新,陈设得很漂亮。厅上悬着三盏百支光的扁圆大灯,父亲高兴,叫把全宅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灯都开亮……我现在回想,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
“我们家许多大铜佛给大弟奶妈家当金佛偷走,结果奶妈给强盗拷打火烫,以致病死,偷去的东西大多给抢掉,应了俗语所谓‘汤里来,水里去’。”
在杨绛看来,磨难也是新奇的体验,没有沮丧和颓废,更没有绝望。
“打我骂我欺侮我都不足以辱我……我只反复:假如我短寿,我的一辈子早完了,也不能再责望自己做这样那样的事;我不能像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米兰达,惊呼‘人类多美呀。啊,美丽的新世界……’却看到了好个新奇的世界。”
“决没有谁会责备我目中无人,因为我自己早已不是人了。这是‘颠倒过来’了意想不到的妙处。”只有心中无比淡定的人,才能在生命跌入低谷时这样处之泰然吧?
杨绛在后记《隐身衣》中讲了一段西方寓言:“英美人把社会比作蛇阱(snakepit)。阱里压压挤挤的蛇,一条条都拼命钻出脑袋,探出身子,把别的蛇排挤开,压下去;一个个冒出又没入的蛇头,一条条拱起又压下的蛇身,扭结成团、难分难解的蛇尾,你上我下,你死我活,不断地挣扎斗争……”
上一篇:书籍秘密花园读后感样例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