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范例
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有感【第一篇】
五月初,我拿到李镇西老师的书——《教育的100种可能(上)》,教育到底哪来的100种可能呢?
初读一周,我读到了李老师和他的18位学生,他们的学生时代的一些故事以及现在的发展情况。我和书中的李老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当时的李老师刚参加工作,而我也是一个教龄不长的小学教师。
一、教师如何教育学生
李镇西老师从教三十年,培养的学生遍布各个领域。
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李老师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每一名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关怀和引导。每一名学生的人生轨迹都是对爱心与教育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好的教育、正常的教育的有效注解。当年的学生都已长大成人,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是一种教育的福报,是一种“心灵的绽放”。
李老师说,教育其根源就来自“爱”——把所有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成为那样的老师。书中被罚站的任安妮,当李老师为她休学离开班级而暗自庆幸时,当他知道安妮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依然还在想念他、想念着原来班级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恸哭了起来,面对安妮的遗容发下誓言: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当天晚上,李老师含泪写下1篇5000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写给任安妮》,我想爱生如子,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去关爱关心,更应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我联想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
大概是2015年的一天,我从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大二暑假时曾经在乡下小学教过的一名叫小悦的学生身患疾病,她的家庭条件一般,她的父母为了小悦东奔西走、万般着急。那时候水滴筹和轻松筹等资助平台也没有广泛使用,我想到了我和伙伴们在微信平台为小悦进行一次“爱的接力”,两天时间里,筹集到一千两百多元善款。我第一时间通过校长和班主任,将这份朋友圈的热乎乎沉甸甸的爱转交到小悦家长手上。校长给我发了一条感谢短信,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这么简单,教育的一切,都源自于“爱”。
我的“故事”微乎其微,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谱写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教育故事,有一条共识就是——正是充满爱的教育,引领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前行。
二、父母如何培养孩子
如同李老师书中所说,他认为,决定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第一是家庭,第二是个人,第三是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我看来真正能影响到孩子的,是父母的处事和待人接物的态度。
李老师的学生彭艳阳,作为一名补录的新生,给李老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大方、有礼貌、有教养。这里的“教养”,不仅体现在语言文明、举止得体上,更表现在她随时都为别人着想上。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本身就难能可贵,而这正是家庭赋予她的底色。
换言之,当下的家长朋友,是不是要审慎看待自己的“育人观”?我们要问问自己,我要培养出怎么样的孩子。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之间相处和睦,这是基础;其次是要给予我们所有的“爱”,但不包括溺爱,一次鼓励一个拥抱一句安慰都是爱的呈现;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足够独立。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要俯下身照亮,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拥有着多重身份,是良师益友,是亲人,是合作伙伴。孩子的童年是不可复制的,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照亮,并更高效陪伴孩子,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我一直在想,李老师为什么可以给学生带来这么深远长久的影响?
他怎么能为学生留下那么多精彩温暖难忘的青春记忆呢?
他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岗敬业的人。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育人修己的道理,所谓教育,应该是一场自我修行,在教育的同时,完善自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只有我自己变得更好了,我的学生们才会变得更好。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热爱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坚持阅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热爱生活,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教育才能绽放精彩;关爱他人,生活不是只有自我,每天要思考,今天我为别人做了些什么?我是否帮助了他人?能够悄悄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要有“爱”贯穿始终,用爱心滋润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情感抚慰情感,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个人的精神风貌传递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用精神点亮精神!
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有感【第二篇】
读李镇西老师的新作《教育的100种可能》,给我很大触动,让我对教育,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重新认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理念之旅。它打开了我对儿童教育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这本书写的是李镇西老师未来班的故事,选取了36个学生,分别写了他们的人生故事,这些学生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保持一份热爱,保持善良正直勤奋向上的优秀品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李镇西老师要抱着怎样的一份热爱,才能够记住这么多学生的故事,能够把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在浮躁的环境中,坚持用爱心去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事情,才能够留存那么多孩子的作文、书信等资料,还能够在这些孩子们毕业之后一直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人生成长之路,和他们成为相伴一生的知心好友……这哪里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啊,简直就是人生的导师!
无论是哪个孩子,遇到这样一个老师,在这样的老师所带的班级里成长起来,都一定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为老师不仅仅是在教他们知识,更是在教他们做人做事。也难怪未来班的孩子们在毕业后的数十年,都对中学的经历念念不忘。
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一样了,那时候的孩子比较单纯,思想没那么复杂,那时候的社会也比较民风朴实,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也没有当下这么卷,所以可以去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
不否认现在的时代和那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但是作为老师这个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性质永远是不变的,而在今天如此内卷的时代,在很多人只重视成绩的现状下,李老师的教育中更是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书里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我开始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我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创造一个鼓励他们自我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游戏化学习”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我开始尝试在游戏中融入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孩子在智力上、学习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孩子长大后都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但是成绩不优异的孩子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了吗?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认识清楚。
教育的100种可能,其实不只是100种,也有可能是1000种、10000种,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有无数种可能的。
我们尊重眼前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的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而只有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教育才能回归起点、回归纯粹、回归到人的本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智慧也很难做好教育,而想要成为一个有爱有智慧的老师,唯有不断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孩子们学习……让自己只要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天,就尽可能的把更好的教育带给孩子们!
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有感【第三篇】
李镇西,已成为中国新教育的一面旗帜,引领者众多教育人向美好的教育漫溯!
李老师的著作等身,文章里并没有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的是满满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童心、思考与挚爱。
《教育的100种可能》,他写了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就职于各行各业学生,或许他们没有“声名显赫”,亦或“功成名就”,但他们都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善良、真诚、正直、正义、爱心,他们在学习与工作中始终践行着李老师的名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每个学生的故事里都浸透着李老师的爱与付出,也展示着李老师对每个学生“所有资料”的珍藏,因而他才能对每个学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李老师被尊奉为“中国的苏霍姆利斯基”,他的确是用善良厚植善良,用爱心唤醒爱心,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引领梦想。
自从2016年读了李老师的著作,他便成为了我的偶像,无形中为我指引着前行的方向,鞭策着我不断探索与勇敢前行。
我也希望自己的教育充满色彩,充满爱,充满成功,满满回忆。但反观当下的自己,好像自己还在蹒跚学步,摇摆不定。“雁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云千万绪”。自己还存在诸多问题:
1、自己对学生的爱算不上真爱,亦或爱的太单薄,因为融入学生的心灵太少,与学生平等、深入地交流太少,往往是自己说,学生听,学生说的太少,真心话不敢也不想说给老师听,因而很难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2、李老师特别慷慨,他的学生张劲松教授慷慨太让我汗颜了,一年拿5万,甚至10万元资助学生,还不让请自己吃饭的学生买单。而自己也则太小气了,以后不能让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也限制了自己的爱心,今后要学的大方点,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应该不差钱!
3、李老师太细心,非常注重学生资料的收藏与整理,几十年后,这都是“文物”啊,自己也应该有这个意识与行动。
4、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优生与后进生身上,学优生爱的太多,后进生批评与督促太多,而中间的孩子们得到的关注与关怀很少,因而要转变策略,为中等生的发展出谋划策。
总之,李老师的爱心、童心、耐心、细心、恒心都是我要学习的,包括“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希望未来自己的教育也美好满天飞!
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有感【第四篇】
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岛屿,引领我们走向未知的领域。《教育的100种可能》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引领我探索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在翻开这本书的最初几页,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书中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剖析,让我深感震撼。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教育理念,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思考。与此同时,书中提出的各种创新教育模式,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学等,又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中,作者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因此,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感教育的温暖和人性关怀。同时,书中也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即在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我看到了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
书中不仅讨论了教育模式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在当前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和学校则相对匮乏。这种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质量,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中,作者呼吁我们关注这个问题,并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方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这种对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讨论,让我深感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个人成长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格、培养能力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这种个人成长与教育的关系,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上一篇:奇迹校长张桂梅观后感范例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