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通用9篇
纪录片深入探讨设计的多样性与影响力,展现了设计如何塑造生活与环境,引发对美与实用的思考,设计究竟能带来什么改变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1
此次跳槽,我欣欣然地踏入了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然而我不是设计师,我只是一名即将在工业设计公司任职的文案策划。所幸在这个年代,图文始终不分家,我跟设计从未远离。
以前理解的、或者说接触到的设计,多数情况下是由女性同胞分享的(因为女生似乎更热爱生活、更关注生活细节)一些美好的图片,软萌和小清新居多,产品包装也是清新风热卖多。《设计面面观》是我在“”入行“”的过程中观看的第一部有关设计的影片,印象很深刻,领悟到很多,这也许回答了楼上的发问这部影片是给谁看的。
片中的设计,抛却了清新的外行主流平面审美,更多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也许很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设计师精心设计过的杰作。工业设计的物品更多着眼于生活,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
然而目前以我的水平,还无法把对工业设计的感悟还比较模糊。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2
今天终于闲下来看了这部有关设计的记录片,看完后颇有感触,当初会选择产品设计这个专业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开始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并不多,然而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对产品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处处是设计,真正热爱设计的人应该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用户和设计细节中去,从而用好的设计去影响更多的人。
影片详尽的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苦,在
产品的诞生过程中文化、科技、环保、创意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集结成一个绚丽的故事,因为有了这些故事的铺垫,诞生出来的
产品才变得更有意义,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我对设计的概念性质特征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首先,设计要思考的不是客户,而是真正的用户,设计是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人的
处事方法的,好的设计不会有误导性,产品的设计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引起功能变
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产品的设计也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能引起功能变化。另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
回看当今的市场,有太多草率、不亲切的设计,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大量投入生产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好的设计是创新、实用的,容易被理解、无障碍、耐久、细节一致、友好,而最最重要的好的设计是少的设计,正如密斯凡德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中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的画幅,而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然这句名言体现更多的是德国人独有的严谨和理性,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在这部记录片中,完整的展示了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真实情景,这些场景是最令我感兴趣的,我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交互设计,多发现多体验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3
Objectified(设计面面观)– 这个有关设计的纪录片比较长,二次才看完,因为喜欢做下了笔记和注解,便于日后思考的时候能以此过滤一下思路,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对“产品设计”接触越多,越觉得以前想法的狭隘,真正热爱着设计的,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行业而自豪,把热情再次投入到用户和设计细节里吧,去影响更多的人…… 。
Objectified纪录片地广义地告诉了我什么是设计,我的理解:设计就是人类思维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包括有形与无形,抽象与非抽象的构图),也就是构图,它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狭义上讲:构图是人类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生活中的每件产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它代表着的创造者即设计者背后的内涵和文化特征;而设计要思考的不是客户,而是真正的用户,甚至要关注极端情况下的群体, 这是真正的设计目标对象;又因设计者的的态度:敬业和执着的追求,使设计可以潜移默化的改进人们的处事方法,甚至改善生活; 对于设计者的狂想: 我们甚至能设计巧夺天工的大自然……。
回归生活, 市场太多草率、不亲切的设计,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又让设计者值得的反思;好的设计是创新、实用、美学设计、易被理解、诚实、无障碍、耐久、细节一致、友好,而最最重要的:好的设计是少的设计,这才是设计的宗旨;在商业市场里很少人把设计当回事,但是苹果产品的畅销, 又体现了它是好的设计, 又体现了设计的价值。然而生活中最好的设计往往被用户忽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设计的低调、潜性;设计的思维是矛盾的:为什么他是那样的,不是这样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形式、象征(设想)、情景(关系)是设计目前发展的三个阶段。
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营造舒适的环境,这样便于设计者有更好的状态去做最困难的工作是删减、删减、再删减,借助产品的简洁而优美的造型去吸引顾客; 借助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风格),注重细节打造优质产品,创造出越用越有感情的产品;让产品的灵魂刺激人们的心灵,能产生共鸣。用户与产品有了共鸣,自然就会有粉丝。这又体现设计的价值,反过来产品又因为设计卖的更贵。
工业设计属于创意工业。创意工业是指那些源于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开发利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及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人类创意活动。
今时今日,设计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正面临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设计工业借助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成熟使之逐步成为全球化的产业。许多著名的设计案例依靠分布在全球的设计师共同完成。跨文化的设计市场行销正加速成为沟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对我们的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设计师创造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由表及里的感受。为了客观表现我们的时代精神,设计师有责任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创作崭新的艺术形式和完成更前卫、先锋的创意。
作为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作为一个富有创见的人是多么美妙啊!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4
设计面面观,因为最近挺忙看了不多,仅仅一集。以前很少看关于设计类的视频,看了这次,感觉对我这种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可以提高我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
这视频,大部分是拿一件产品来解析,从设计的灵感,定型,材料的选取,加工工艺,细节的处理,到产品的完成,都解析得很精致准确。同时,设计师的访谈也让我很受启发。就如某个设计师所说设计应该是创新的,好的设计应该让产品实用,设计应该是诚实的,好的设计应该是耐用的。好的设计贯穿于每个细节,好的设计是环保的。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这话说的很好,向我们诠释了设计师的职责。
设计无处不在,我们身边的所有物品,都是经过设计的,是设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生活也在改变着设计(反馈)。
设计不是艺术,它只是利用艺术的某些特性去实现艺术达不到的功能。
设计,从无到有,靠的是设计师的无限想象力。设计让人类之所以为人类,让世界如此精彩绝伦。
设计是对形式的寻找,设计师要做的就是不断思考,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探寻最好的形式,你从来不知道下一秒将产生什么样的形式,我们也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中。比如你能想象到未来十年后的手机是以什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吗?
设计师想要的是拥有未曾存在过得东西,我们的工作是透视未来,发现未来,设计未来。
好的设计应该是进步的,让个人获得进步,更应该让社会进步。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感触最深的。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5
什么设计?这问题一抛出来,答案应该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在思索这问题的同时会考虑诸多关于设计这个词的方方面面。
我自己的答案,狭义上讲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行动。最近我读了很多关于设计的书籍。《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等等,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广告与网页制作。无论是广告还是网页的交互设计,都应该算是信息设计这一归类。而我最近的阅读方向明显是偏向于工业设计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实话我认为做出一个优美的画册感觉不错。但能够做出件能用得上产品会更给力。
设计面面观涉及到的工业设计较多,交互这方面的事例较少。至于信息传递在国外来看是不是直接划分到了“视觉艺术传达”里边了?
在我们这种末流学校广告、环艺、动画三个专业构成了一个名叫“艺术设计系”的系别。混为一谈,片中有一位设计师说人们总混淆这两个概念。艺术与设计,我比较欣赏的一种观念就是:艺术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也许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而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甚至会创造需求。
说的有点远了,这部纪录片总体来说我是很喜欢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喜欢设计,所以爱屋及乌。虽然跟自己最近所阅读的东西有重叠,但这更能加深我对设计的了解。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6
设计面面观,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与你交流他的想法。没有那些专业人士的高大上内容,谈的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手机电脑,牙签牙刷,椅子垃圾桶,亲切又蕴含着小道理。
这部纪录片让你对工业设计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发现那些最适合自己的。
以前的认识只是基于自己的片面理解。纪录片里都是当代最有名望的设计师,来自各个国家。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让你在一个更全面的视野下有了认识。
设计关注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最在乎的那个不一样。接触这些想法,修正了自己以前不合理的观念,也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
设计其实就是没有设计,它融入到了每个行为你都意识不到这个东西被设计过。就像你拿着笔写字的时候,不会意识到手里握着一支笔。
它应该很省心,你不需要过分的担心,怎么样才能不去损坏它。买了,机电产品不是想着用坏了就扔,而是想着越用越好,产生了感情,即是如此。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7
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故事。
产品设计师就是那种不断地观察和思考:why,why is like that not like this。
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一种思维:设计用好而非用坏的,你希望创造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增进感情的东西,而且你不用担心他,不需要过分爱护这些自己的东西,却可以越来越喜欢。
好的设计还应该是不显眼的。
这种设计师款款叙述自己观点的纪录片真是给我这种门外汉带来莫大的帮助,平常极少有机会接触具体的设计思想,而普遍的设计书籍中也只是牵扯到设计的那些准则,并没有太多的多样化。看了设计面面观之后,真是觉得这世上的所有物品都有灵性了,每样东西都值得我们思考感悟。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8
第二次观看设计面面观,这部影片。感概颇多,一部设计宣传记录片,拍的确实挺不错,让我认识到设计这门学问的艺术性。觉得工业设计也是很美妙的,像一位大师,精雕细琢着这个世界,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无时无刻不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最令我们视而不见、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何为优秀的设计?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是什么,正如电影里面说的那样,好的设计需要创新,好的设计令产品实用,好的设计是美的设计,好的设计令产品易于理解,好的设计是耐用的,好的设计贯穿于整个设计,好的设计是环保的。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不变的。它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生活。《设计面面观》更是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的真谛,虽然整个过程观看下来,看似蜻蜓点水,却让人对设计这门有了真切的认识。
影片那句——生活中的每件产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更好我却身体会到设计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它代表着的设计者背后的内涵和文化特征;而设计要思考的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思想喷涌,而更执着于用户的体验,甚至说的如何更好地让人们做一件事更加轻松和自然, 这是真正的设计目标对象;又因设计者的的态度:敬业和执着的追求,使设计可以潜移默化的改进人们的处事方法,甚至改善生活; 而不至于让设计最终流落成为垃圾。
好的设计是贴近生活的,它是我们情感的皈依。就如这部影片里面提到的“精心设计过的东西是自然的不经意的,不显眼的”。正如宜家家居,“简约、自然、清新、设计精良”的独特风格,大自然和家都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宜家家居风格影完美再现了大自然:充满了阳光和清新气息,同时又朴实无华。通过冷暖色调的搭配,随意自由的摆放,体现出了对假期的渴影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和谐家庭和爱的追求。里面每样东西都是设计师的心血,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它可以让在外漂泊的人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样的温暖带回家。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产品,我们设计的还是生活。 日本平面大师原研哉曾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提到:“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好的设计不就是这样得来的吗。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处在一个观察别人的位置,体验别人所经历的每一步过程来作为灵感的来源。这也是我在这部影片里面学到的。
设计面面观不得不说是一部很好很启蒙的纪录片。详尽地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一步步引导着新的设计创作者,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观察生活,明白了设计的真谛。
以上是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纪录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范文 篇9
工业设计,大而空的概念,但它确确实实映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上睁眼看到的第一件事物,它们或多或少都是经过人们设计过的, 有的是面向大众,有的则是小众需求。在反复试验与摸索中,它们变得更人性化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好的设计会让人感觉他们就是天然的,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就比如回形针,我第一眼见到它就觉得它只能是这个样子,像是与生俱来的,而并非人工设计的。
《设计面面观》里提到“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也许是时代进步,也许是视觉疲劳,我们不再喜欢那些繁琐的东西,而追求简约。传统的画作也是,一改往日的油腻,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圆、方、角,简约却不简单,它让我们思考更多,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延伸。
有时,“less is more”。
小众、个性、安全、适合、方便、人性、可持续性,这些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工业设计的标准,那么未来呢?
有人说,未来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不仅仅是使用,还能让你思考用过之后会做什么。它反映出来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折射出来的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天生具有创造力。所以呢,设计师,既是策略制定的参谋,也是文化的发动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