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精彩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书中家书展现了抗战时期人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令人深思,如何才能传承这种精神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

左权将军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 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 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 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 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 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 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 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 年 12 月 3 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 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 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 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翻开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 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1941 年 9 月 24 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 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 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 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 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封信、直到 1982 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 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左太北说,过去父亲对她来说,就是英雄。到了 1982 年,母亲把 她保存的 11 封家书寄给了她。那时她 42 岁了,才知道,有一个多好 多疼爱她的父亲。

也就是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 途——她多次前往太行山,走遍了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 地方,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 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和富强。”

重读这些家书,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 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 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2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美好日子里,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遇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xx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编印的《重读抗战家书》,这本书共收录抗战家书32篇。每看1篇,内心的触动就多一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就多一分。

这32封家书,很多都是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在最危急紧要过头,他们将每一字每一句都当做生命最后的嘱托,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对中华民族、对国家的大爱;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牺牲于30—40岁之间,他们用年轻又富有朝气的身躯背负上家仇国恨,做好了随时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而牺牲的准备。

从他们身上,我真正的知道何谓初心,何谓使命?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时代而牺牲”;是“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是“勿忘国耻,强我中华”;是“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辈之人,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很多人就以为生活本就如此,而忘了这种美好的生活,是无数的英雄先烈在过去那些动荡的年代,用鲜血、用生命来为我们后来人创造出来的。写到此,又想起了最近流行的一句话: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

吉鸿昌,牺牲时年仅39岁,在就义当天致妻书:“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仅仅十一个字,言简意赅,却充分体现了他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在她牺牲当天,给她儿子陈掖贤写的信里,字字句句满含对儿子的爱和愧疚,“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民族危难之际,像赵一曼这样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忍痛抛下年幼的孩子,其意志之坚定,真是我辈遥遥不可及的!

高捷成,牺牲时年仅34岁,是我国金融事业的奠基人,在给他叔父的家书中说到:“我要和你们离别了,或者是永远离别了,我不挂念家庭,希望家庭也无须挂念我于我!这是从戎的决心,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万里长征,在所不辞!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

蔡炳炎,牺牲时年仅35岁,在牺牲前三天,给他妻子写信,说到:“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一声呐喊,一声反问,将生命付诸于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豪气,实在是死得其所!

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在他写给叔父的家书中写到:“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战争是无保障的。”

郝梦龄,牺牲时年仅39岁,在信中跟他妻子没有依依不舍、儿女情长的诀别,而是抱定为国牺牲的壮志: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这些人,只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代表;这些信,只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想说的话的缩影;还有无数的未曾留名、未曾留下只言片语的牺牲者,他们有着拳拳赤子心,饱含满腔爱国志,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民族大义,他们在战争硝烟中,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20xx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伟大历史是由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创造而来的,中华民族是从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史中走过来的,而英雄,正是这些历史的开创者和守护者,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初心不忘,奋斗不止,是我们对所有英雄最好的纪念。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3

当年的那场抗日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当我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书有那么几封。“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信,大多数写给爱人父母子女,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夕,留下了两封信,一封致将士们,一封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他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死,虽生亦死。”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精神气概。透过一封封的抗战家书,我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之前看到一句话叫“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将收获更加清醒的责任担当。

朋友们,这些就是《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范文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编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4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为了国家的存亡,戴将军舍小家,顾大家,不能给母亲尽孝,不能与妻子长相厮守,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人,将自己的所有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妻子。他是儿子、父亲、丈夫,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他有愧于妻子、家庭,却无愧于国家。为国而战,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为此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戴安澜将军一样为了祖国生死存亡而抛家弃子,奔赴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敬仰和骄傲。

伟大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硝烟已经散去,然而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抹灭掉的,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5

建国前的中国,战火四起,山河破碎,内忧外患。在此期间,无数爱国人士揭竿而起,告别家人,踏上了灭敌救国的道路。但对于家人,他们却只能通过一封封家书来寄托对家人的牵挂。而这32封家书被编写进《重读抗战家书》一书。

32封家书,32种字迹文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亲朋的关心以及一些遗憾与惭愧。但无论是哪一封信、是写给谁的,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志:舍小家,为大家;敌人不灭,何以为家。而这正是中国革命者的精神写照。正是有了他们和这种信念,才使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新中国成立,国泰民安。英烈们在家书中写下的心愿也终成现实。

现在的中国,飞速发展,科技发达,国力不容小觑,再也不是曾经极易被侵略的“东亚病夫”了。我们的革命烈士如果能看到现在的中国,应该会很欣慰、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吧?

很巧的是,20xx年8月15日,也就今天,正好是日本无条件投降76周年纪念日。而76年前的今天,是无数革命英雄用血肉换来的,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数年的成果。这一天,是上千万华夏子孙盼望甚久的一天。这一天的来之不易,告诫我们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前人苦苦奢求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不能忘记国家之前所蒙受的耻辱,应该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少年强则国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完成32篇家书共同的心声:振兴中华,国泰民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在集体献词中许下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强国有我”的誓言!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6

中央电视台新闻 30 分从 4 月 1 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 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 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 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 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 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 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 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 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 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 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 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 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 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 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 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 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 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

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 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 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 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 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 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 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7

朋友,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只活到了37岁。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8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

”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盛世,现在的丰衣足食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9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无数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家书在战争纷飞的年代是将士们对家人的牵挂,是特殊年代特定形式承载的那份独特价值。《重读抗战家书》是我们对先辈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如今抗战胜利已过74年,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捧起它,就不舍得放下了,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抗战年代……

一封封家书,映照着一个个伟大的英魂。赵一曼女士“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左权将军舍小家为大家,“一腔热血卫吾华”;戴安澜将军“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张自忠司令“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烈士“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拳拳赤子的满腔爱国热情,感受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铁血豪情。

先烈亦凡人,亦胸怀柔情。然而,自古安得两全法?在那个硝烟烽火的时代,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放下心中对血亲的牵挂,投身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这些抗战英雄们抛妻弃子,告别家乡,壮怀激烈,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当今的中国,也许就是他们梦里的样子。人人吃饱穿暖,生活富足,国家安定,国力强盛。活在当下的人们,可记得先辈们为看不见的未来前赴后继?可记得当年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争?正是这些先辈舍小家顾大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我们当以抗战家书为镜,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家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才能不辜负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1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2

总爱在床头放几本书,睡前翻上一翻,来来回回换了很多本,可《重读抗战家书》却一直舍不得移开。一封封家书,让我清楚闻到了战场的弥漫硝烟,看到了革命先辈以身殉国的坚强意志,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亲情柔情似水的温柔下藏着的至死不渝的革命情怀。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抗战名将,也有普通士兵;有幼儿于怀的母亲,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虽然地位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愿为革命事业奉献牺牲,相信革命终将胜利,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家书中有严父慈母对儿女的叮嘱,有热血男儿给亲人的绝笔,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也有同胞兄弟的深切寄语,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在家与国的抉择中,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左权对叔父说:“我牺牲了我一切的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吉鸿昌对妻子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赵一曼对记忆中的儿子说:“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年仅19岁的金方昌对几个哥哥说:“我在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为了革命事业,他们舍弃了亲人亲情,但他们却为万万国人捐躯赴难视死如归。

他们不爱家吗?当然爱!赵一曼在受尽敌人惨绝人寰的酷刑后仍宁死不屈,“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3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苏联学习的路上,途经哈尔滨时所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中写道的。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留下的这些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如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牺牲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由于她牺牲前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这封家书迟到了21年后才传到其儿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随着这封家书一起在1957年被解开。她原名是李坤泰,四川宜宾人,牺牲时年仅31岁。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小学生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入沈阳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当时最贴切的写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诗人杜甫这首《春望》让人感叹不已,可见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更加的鲜明和突出。因为没有一种文献比战争的亲历者写下的字句更能直击人心。今天与大家分享这本书,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二是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三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

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通过整理搜集编撰而成,书中收录了抗战期间近10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书中既有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抗战名将的家书,也有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家书,鲜活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是央视、中纪委、中宣部、《光明日报》、《求实》杂志等多个官方和主流媒体推荐的书目。

书中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文并茂的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那里面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为民族解放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的壮志豪情。全书只有274页,不长,但是却句句打动人心,字字催人泪下。在去年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三十分做了一个专题系列片,叫《重读抗战家书》,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网上找来看一看。

接下来说说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1、致敬抗战烈士,铭记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九三阅兵式上,我想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可能就是抗战老兵方阵出现的那两分钟,通过镜头,我们看到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端端正正的向天安门行了一个军礼。当年的他们,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用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熔铸成了永远的丰碑。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军人,1979年2月16日,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他和他的战友们,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前线,他们当中有的曾经是工厂学徒,也有农家子弟,也有恢复高考后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个多月的战斗,他带着一身伤回来了,但是他的很多战友,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丛林、长眠于麻栗坡烈士墓里……每年的2月16日,他总要小酌一杯,怀念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友们。岁月褪得掉伤痕,但是不应该抹去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所有为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奉献的人们。

2、慎终追远,抗战家书是堂最好的家风课。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是民间家书的重要特色,正所谓“小家书,大文化”。而《抗战家书》中选载的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与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光辉。例如“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牺牲前,给她幼小的儿子写下了要铭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话语,书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诗句。还有爱国绅士于登云临刑前给大儿子的诫子书,要他孝敬母亲,尊爱弟妹,择友慎行;华侨王雨亭告诉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儿子不要太多担忧家中父母,英勇上阵为国杀敌……这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同时也思考我们自己家风家规的建设。

61 400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