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热选(通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热选(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一篇】
但在某些作者那里可能是褒义词(如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在某些作者那里可能是贬义词(如马克思)。
1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
2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又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贯彻之,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这样就使一些贯彻落实决策的工作变成了无效的活动。
3本文拟对这一领域中的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进行哲学分析,以引玉之砖,促进国内哲学界对于动物行为学进展及其哲学问题的关注。
4学习道德观靠的既非神启也非形而上学,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方式。
5另一种是基于本原、生衍两分之基础上的发生论形而上学,它与在正负数之间的零相关。
6系统z所刻画的辩证逻辑主要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先验分析手段或思维方法,因而属于语言形而上学。
7它更定位于现象学、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这有助于回答佛教究竟是否应该被定位为宗教这种问题。
8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
9还有两个东西,叫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的。
10但是,实践中设计并运行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存有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
11反形而上学思想,是休谟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12包含了,形而上学二元论,和物理还原论意外的研究范围,这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化。
13因为旧形而上学漫不经心地未经思考就接受了其范畴,把它们当作先在的或先天的前提。
14要提倡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
15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
16离开了政治竞争,机械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作风就会产生。
17他之所以自戕,是因为他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被激怒了。
18传统的发展观是一种历史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包括道德目的论和庸俗进化论两种形式。
19认为这种莱布尼茨式观点可以,否认身份形而上学是很幼稚的。
20本文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物理学的角度,以及文化的角度重新关注这个问题,阐明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人的生存中的重要性。
21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宁信度,勿自信也”形而上学的固执。它是理想进取中折射出的生命的灵光,是孜孜追求路途中永恒的生命潮汐,是成功碑塔下第一块灵活辩证的基石。
22多少年来,我们党内有那么一些理论棍子,经常打人。这种恶劣作风不加以清算,百花齐放能搞得好吗?我们反对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说轻一点是形而上学,说重一点是文化专制主义,是特务行径。
23共产党员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办事,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主观主义。
24他孜孜以求的大的哲学规划的使命就是要澄清概念,发展某种意义上取莱布尼兹单子论形式的具有终极确然性的形而上学公理体系,从而使哲学转变为一种严格的科学。
25即便哲学真的就这样在科学体系中安营扎寨,它也并不因此就非得要彻底放弃与作为形而上学之标志的整体性的联系。
26文艺批评中,离开规律,牵肠挂肚抓住个别词句上纲上线,这种“左”的形而上学的倾向,早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了。
27女性主义从后现代主义那里引入了差异概念与权力话语理论,使其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与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与批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8本文试图通过康德、海德格尔及牟宗三思想的比较,探讨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
29本文首先在总体上澄清宋明理学的基本哲学特质: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形而上学,并且追源溯流,考察其历史流变。
30卡西尔持久而深刻地批判了西方哲学史上普遍决定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物理学决定论、心理学决定论和形而上学决定论。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二篇】
很多世界级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在《巴黎评论》中提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魔山》。我始终没读。当年嫌它委实太长了,啃不动。于是就读了他较短的一部《威尼斯之死》,感觉颇好,但忘了写什么了,只记得写得很内心,也很迷茫和惆怅。
为文学人物赋予一个形而上的意义,这是德国作家的长项,这或许与德意志人的思维优势有关,于是一个被限定的人物在语义繁复的扩张中升华为一象征符号,由此又负载了更多的涉及人类性的哲学意蕴。
未来小说的前景其实不在花拳绣腿的形式化的表演中,而在承担起文学化的哲学使命,而这又恰恰是理论哲学难以企及的视域,因文学的感性构成,必然拓展并僭越理性的疆域,触摸到一个个理性概念所无法定义的模糊地带。只有文学才能在此一地带安营扎寨,因为理性永远无法穷尽乃至界定丰饶的感性世界。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三篇】
尼采先生的一生如此精彩,也如此坎坷不平,遭遇过非人的待遇的他,写下了不少诗歌。他的每一诗都那么飘然生动,如同生活在他的世界之中一般,我留恋于那梦幻般的画面,尽量渗透其中的哲理。
《归乡》中的一句:“当钟声悠悠回响,我不禁悄悄思忖: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调子是多么忧伤啊,思念家乡的他,恨不得像黄河那般的速度回家。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短短两句,也是两行的格行,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意味深长。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朋友的陪伴,人生离不开友谊它是构成一生的丝绸,那样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自负的`人离成功太远。所谓“不要把自己吹的太大,小针一刺就会是你爆炸。”你太傲慢,谁会愿意和你站在一快?你说这是你的性子,那我要说:“如果你不改,你的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尼采的一句话应了我的心声:向上攀登的人――理应受赞扬!然而他随时都在下降!远离成功的人,却真正在上升。是啊,我们多少希望受到他人的赞扬,那样我们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便会感到自豪与快乐。可每一次赞扬都会使我们自负的心里提高一层。
宁静的大街,我们会思绪万分。当幽光拉出了影子,我们在黑夜就不必害怕了,因为有一位和我们举止相同的伙伴陪着自己。我们要像尼采先生一样,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历程。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四篇】
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提到许多管理理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魅力型领导理论,它强调个人魅力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曰:“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意为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第一,强调了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的统一指挥可以保证秩序,使员工能在准确的决策领导下工作,使得效率最大化。第二,体现出领导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员工服从指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崇拜、尊敬领导者。要想开展有效的统一指挥,我认为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facebook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其经营管理就体现了上述两个方面,其中,其个人魅力尤为明显。不仅facebook有明确分工,而且作为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马克・扎克伯格是十分具有创新头脑的,并且深受员工的尊敬。3月,知名职业网站glassdoor公布了“20全球最受员工爱戴的ceo排行榜”,马克・扎克伯格的支持率从的85%上升至13年的99%,成为“全球最受员工爱戴的ceo”.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作为哈佛学子的马克・扎克伯格发挥其创新思维,逐步扩张他的产品,而不是一下子就发布出来,而是先从哈佛扩张,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以后再向其他高校开放。因为大学生居住环境、文化结构、年龄结构、需求偏好相近,这就为网站的传播提供了依据--只有用户是同一类人,彼此之间才有共同的话题,他们才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传播、交叉营销和自动传播。因此从大学生群体开始入手,渐渐地传播开来,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普遍提高,()最终现在在全球范围内facebook拥有了数千万的国际用户。不仅如此,马克・扎克伯格追求产品的简单实用性。比如facebook的logo设计,马克的本意是尽量减少设计,以使它是和其他logo相比是最普通的而又很好好搭配的,也就是“百搭”.他尽量把所有的功能的设计退缩到所有用户的最基本需求,并且把握住这个底线。虽然是很单调,但却是人们最需要的东西,这么一看,其他那些并不必须的功能设计就略显花哨了。此外,他重视开发信息对接功能,在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访问量。facebook全体用户每月共享超过10亿张照片和1000万个视频,并发布包括动态更新、网络链接和博客文章在内的10亿条内容。
“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被员工所喜爱并不是仅仅因为他像其他公司高管那样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他和其他普通员工一样,坐在开放式的大办公室里的工位中,员工们上厕所的时候都能经常遇见他。”招聘网站glassdoor的发言人scottdobroski表示,“如果不知道何为亲和力可以从此做起”.可见,只有受员工爱戴的领导,才能统一指挥员工工作,员工才别无二心、尽心尽力为企业出谋划策,这样企业才会迅速成长起来,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五篇】
原价: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元。
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本书成于19,距尼采去世不足,所依从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
读者对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manaka:
当当网用户落英缓缓:
翻译做的很一般。
不过书的质量很好。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掩上书卷,让我长长叹息的是尼采这位一代巨匠竟然目光卓著如斯,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仍萦绕在耳边,现今的世界已再掀波澜。现代社会构建的经济大厦正岌岌可危,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现实的拷问。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它们是以金钱价值为基准的理性社会,以繁复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这样的制度促使人行事以金钱为标准,享受着或为享受金钱构筑的满足而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让人心有不甘,人类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这一点,是打破旧的标准,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腾飞,但是很多方面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在发展理论更多的只是抄袭,缺少新的理论来破解旧的矛盾与问题,比如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始终未获得预先的防范与事中的`干预,更多时候是在亡羊补牢。现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让我们可以缓下来审视走过的路,是改变以创造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发展观的时候了。财富少了难以幸福,但是财富多了也未必幸福,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财富多的人。所以无论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应以为民众提供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而不是追求什么gdp!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尼采传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六篇】
原价: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元。
蔚蓝最低价格:元。
告别天堂笛安内容简介:
上海柯艾、《最小说》最强实力作家笛安的首部长篇处女作小说隆重再版,历经五年、二十万字全新修订的残酷青春现实主义小说,属于一整代人的混乱与彷徨、疯狂与悲伤,超越《西决》的青春气息。凌驾《东霓》的残酷剧烈,尽在《告别天堂》,令人眩晕的.爱恨交织的青春,眼泪浇灌下诀别的祭文。
读者对告别天堂笛安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宋天扬、江东,
两大主角纠结的感情,。
很喜欢最后,江东回来参加聚会,。
看见天扬,依然放不下天扬,
最后那明知道是错误的,明知道是逃避责任的。
却依然对天扬发出邀约。
真的很感人,江东在现实中可能我不会喜欢,
但是在书里我真的很喜欢。
很好的一本书!
卓越网用户上善若水:
此类小说或许很容易进入我们的视线,但只有在喜欢其作者时才会进入我们的心中。只能说类似的已经不胜枚举,而心中那唤醒心灵的作者才是读者爱上此书的筹码。对于此类小说,我选择喜欢的作者的书,其他的,置于视线之外。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告别天堂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七篇】
尼采说我们即将并且一直生活在一个虚无主义笼罩的时代,即“上帝死了”的时代,解释为最高价值的丧失,即死后入天堂、永生的信念的丧失。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于是,科学毁灭了信仰,但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又无法建立一个信仰。于是人类失去了原本因为相信“上帝”而拥有的人生动力,而同时由于柏拉图主义所形成的道德观却还约束着人类。
于是人类精神上无法获得信仰,但同时行为上又有道德约束,无法释放因为信仰丧失而积蓄的各种情绪,最终人类颓废的活着,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颓废,是一种形而上的无力感。
诚然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上帝”,但是究其根本,生命本质上的孤寂,在失去了“上帝”这一形而上的关怀后,人类还是在迫切的寻求信仰,寻求这种精神上的关怀。就像某个哲学家说的:人类从来都是孤独和不孤独的,因此才有了上帝。
到这里,我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看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盗梦空间》,给了我启发。电影中通过入梦的方法,通过在梦主的潜意识中植入意识,改变梦主的想法。这种方法如果可以得到实现,那么在人类行将就末的时候,通过电影里的方法,让一位梦境设计师设计好如同天堂般的梦中世界,通过精神引导师,让梦主再次相信上帝的存在,于是在盟主的潜意识中,曾经存在的上帝形象投影在梦境中,这时通过穿越,两位参与者回到现实,而梦主在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关怀,相信“上帝”的存在,于是在梦主死去的瞬间得到了永生。
诚然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道德和没意义没必要的,因为我们欺骗,而且终究没有创造永生,但是从死者的角度,他是获得了“上帝”的关怀,而且谁在虚弱的时候不想获得关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尼采说我们活得多么的矛盾和无力,因为道德总是会时不时的关怀我们没有信仰的灵魂,而且有时候这种关怀是那么的虚伪和矛盾。
而对于活着的人,如何获得这种关怀,也许用不着担心,因为我们活的那么忙,那么积极,都没时间没心情想这方面的事情,即使有时会寂寞,但那不算什么,比起人生本质的孤独的体会。不过在空闲的时候曾经也想过人生本质的虚无,那个时候也会觉得活着没意义,不过很快就又振奋起来,不想那个问题了。但是我为何会明知生命的虚无,却还是很快而且一直的积极地活着,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慢慢地有了答案。
在各种生活经验的体会下,我意识到即使人类早已宣称,自己已经是高级的文明的,但究其根本还是拥有着动物的属性,而且更多的人们类活动,是在自然属性的驱使下完成的,比如:渴了喝水,饿了吃东西,冷了穿衣服,性欲等各种欲望。人与人之间在这些欲望的表达上不同,这里就有着道德的约束力的作用,当然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所以想到这里,我意识到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外界的刺激下,由身体感知,给予身体中一些器官刺激,由他们分泌各种激素,再去促进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从而表现出人类的各种欲求和行动,当然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在每个人的道德观的监视下完成的,不然就是违心的,再严重的就是犯法了。
所以人类要活得积极,有活下去的动力,()更多的是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各个器官的功能正常,从而使得各种激素分泌水平的正常,维持着生命的动力,从而不去过多的思考形而上的话题,就算想到了也会马上抽身出来,不会陷进去,因为当你在思考:是存在还是思想先存于世时,你的肚子饿了,口渴了,女朋友叫你去约会了,而你的某方面的成就被人在议论着,你要成就更多,你还有很多欲求。
想到这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iq84》三部曲中通过女主角的口说:身体是灵魂的殿堂,看来是何等的正确,即使也许理解角度不一样。
从某些方面日本还是不错的,比如滨崎步,比如她的某些作家子民们。
尼采与形而上学读后感【第八篇】
春假后这一天,我好像没有过渡地重归了我平素的日常,上午读海德格尔的哲学,下午《史记》《我的名字叫红》,只是额外增加了一项内容:读完了《巴黎评论》中关于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采访,几乎是扫读,因为一如我之所料基本没什么营养。
但撰者忧心如焚的拳拳之心又如此令人动容,可是我们又路往何处?太多的学者、文人、新闻工作者在堕落,仅逐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还沾沾自喜不以为耻,故一旦见了忧国忧民者真是让人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