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精编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精编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谁能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你造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谁能知道上述方程组(指学生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鸡兔同笼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设农民有x只鸡,y只兔,则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于列出的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出它的解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若设有x只鸡,则兔子就有(50-x)只,依题意,得2x+4(50-x)= 140从而可解得,x=30,50-x=20,使问题得解。
问题:从上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你能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串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解法)
(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该等量关系中,鸡数与兔子数的表达式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
(3)前述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是否相同?
(4)能否由方程组中的方程②求解该问题呢?
(5)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消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讲解。
由方程①可得y=50-x③,即兔子数y用鸡数x的代数式50-x表示,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兔子的只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50-x)来代换,即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中,得2x+4(50-x)=140,解得x=30。
将x=30代入方程③,得y=20。
即鸡有30只,兔有20只。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例1解方程组
分析:若此方程组有解,则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就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用方程①中的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解:把①代入②,得3x+2(1-x)=5,3x+2-2x=5,所以x=3。把x=3代入①,得y=-2。
(本题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板书,同时教师在最后应提醒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教师讲解完例1后,结合板书,就本题解法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
1.方程①代入哪一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例2解方程组
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②的。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含y的代数式表示x)。那么选用哪个方程变形较简便呢?通过观察,发现方程②中x的系数为1,因此,可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求解。解:由②,得x=8-3y,③把③代入①,得(问:能否代入②中?)
2(8-3y)+5y=-21,-y=-37,所以y=37。
(问:本题解完了吗?把y=37代入哪个方程求x较简单?)把y=37代入③,得x= 8-3×37,所以x=-103。
(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三、课堂练习(投影)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因为方程组在有解的前提下,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值,故可以用它的等量代换,即使“代入”成为可能。而代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元,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元一次方程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适当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加减消元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买3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要23元,买5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33元,每瓶苹果汁和每瓶橙汁售价各是多少?
设苹果汁、橙汁单价为x元,y元。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y=23
5x+2y=33
问: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上面“情境创设”中的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
2、这些方法与代入消元法有何异同?
3、这个方程组有何特点?
解法一: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式得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
33
解这个方程得:y=4
把y=4代入③式
则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解法二: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②式:
3x+2y-(5x+2y)=23-33
3x-5x=-10
解这个方程得:x=5
把x=5代入①式,
3×5+2y=23
解这个方程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把方程组的两个方程(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组x+2y=1①
3x-2y=5②
解:①+②得,4x=6
将代入①,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例2.解方程组5x-2y=4①
2x-3y=-5②
解:①×3,得
15x-6y=12③
②×3,得
4x-6y=-10④
③—④,得:
11x=22
解这个方程得x=2
将x=2代入①,得
5×2-2y=4
解这个方程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3
巩固练习(二):练一练1.(2)(3)(4)2
四、思维拓展:
解方程组:
五、小结:
1、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六、作业
习题(3)(4)2
元一次方程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
(1)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1)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回顾知识)
内容: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内容:
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和y=2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例1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如图,直线与的交点坐标是。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10分钟,学生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的交点为,则。
2.已知一次函数与的图像都经过点A(—2,0),且与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的面积为()。
(A)4(B)5(C)6(D)7
3.求两条直线与和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与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习题组(优等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1、2
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初步体现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三、教学难点
1、消元的思想。
2、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四、教学方法
启发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启发学生如果能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便可获解,从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7。2 A);
第二张:问题串(记作7。2 B)。
六、教学过程
Ⅰ、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师生共忆]上节课我们讨论过一个希望工程义演的问题;没去观看义演的成人有x个,儿童有y个,我们得到了方程组 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
[生]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 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定义得出 是方程组 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个人和3个人。
[师]但是,这个解是试出来的。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难道我们每个方程组的解都去这样试?
[生]太麻烦啦。
[生]不可能。
[师]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Ⅱ、讲授新课
[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也曾碰到过希望工程义演问题,当时是如何解的呢?
[生]解: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根据题意,得:
5x+3(8—x)=34
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成人去了5个,儿童去了3个。
[师]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出有两个未知数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y个。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成人去了x个,儿童去了(8—x)个。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生]我还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比较,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师]太好了。我们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便可。如何转化呢?
[生]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的两个未知数所包含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将 中的①变形,得y=8—x 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上一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参考4篇】
下一篇:退休感言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