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县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县"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根据《关于做好XX县"十四五"重大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服务XX苏区振兴,现编制XX县"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主要工作发展现状及成效
1.就业形势发展良好。以突出提高就业水平,推进创新创业为重点,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全县就业创业工作。五年内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2632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3134人;累计有290名困难就业群体通公益性岗位等有效形式实现了再就业;累计劳务输出总量约72万人次,其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3392人次;"4050"再就业人员2308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3134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888人,带动就业29304人到期贷款回收率100%;累计完成工业园培训8700人,创业培训4705人,家政服务员培训3190人。
2.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五年来,我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 35561人增至54145人,基金征缴额从24992万元增至46577万元,养老金发放额从35053万元上升至61746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从人均1109元/月增涨到1895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380841人(其中参保缴费279946人,待遇发放100895(其中暂停发放3577人,正常发放97318人),基金收缴累计达7亿元;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由80元/人/月提高至最低105元/人/月,发放养老金待遇万元;积极落实丧葬补助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群众政府代缴城乡居保费、待遇发放应保尽保等政策,五年来政府代缴贫困群众城乡居保费合计万元,受益人群达万人次;享受待遇发放应保尽保人数达891人,发放丧葬补助金万元,进一步织密了政府兜底保障网。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万人,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万人次,基金征缴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3539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360万元。
3.人事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五年来,坚持人才优先公开招聘理念,全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服务基层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共1817人,招聘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163人;创新引才举措,向县外选调回引有经验、适合岗位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55人;县外调入卫生系统26人,教育系统149人;灵活用人方式,协助县卫计委公开招聘465名合同制卫生专技人员。截止20XX年8月31日,全县共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410人,国有企业72人,农村实用人才4600余人。目前全县具备高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295人,具备中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3774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4.劳动关系逐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趋完善。以劳动仲裁九项便民服务措施为基础,为社会弱势群体仲裁开"绿灯",对涉及老弱病残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有力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推行"两员两定"工作机制,即每个在建工程项目推选两个农民工分别担任巡查员、信息员。每个月定期、每个重要节假日定时向劳动监察局通报工资发放情况,有效遏制了欠薪案件的发生,此工作举措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好评,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十三五"时期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协调处理涉及拖欠工资待遇案件217起,帮助2083人追回工资共2172万元;共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86件,调解结案85件,仲裁结案101件,结案率100%。
5."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五年来,扎实做好"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落实。一是积极推进"降费减负"政策,20xx年5月1日起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至1%,工伤保险执行单位负担综合费率%,分别减少失业、工伤保险缴费1622万元、403万元;20xx年5月1日起养老保险费率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减少保险缴费777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资金负担。二是落实稳岗补贴、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共发放稳岗补贴资金278万元,技能提升培训补贴20万元。三是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结合行风建设要求,优化办事流程,精简证明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共优化精简证明事项34项,取消证明事项11项。实现了"一次不用跑"公共服务事项3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14项,确保群众"不进人社门、能办人社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全方位保障。
5.社会保障"一卡通"制发与应用工作顺利推进。紧紧围绕社会保障卡制发、应用及宣传三个焦点,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目标。通过开展社保卡发放"清零"行动,加快社会保障卡制发进度;运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社保卡运用宣传工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在社保、民政、卫生、残联等更广泛领域应用,不断提升群众使用社保卡就医结算、就业创业、社保缴费及待遇领取等服务水平;五年来,全县发放社会保障卡万余张,已实现社保卡在社会保险领域应用近32万人,医疗保障领域应用达70万人次,全县304个村级卫生室全面运用社保卡刷卡就医看病,实现了社保缴费、待遇领取、异地及本地就医结算等服务"一卡通"办,真正达到了"一卡通"便民惠民实际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就业创业压力大。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当前还有不少用人单位难以招到技术工人,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却难以顺利实现再就业和转移就业;二是劳动力参训意愿不高。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参训意识较差,存在被动培训现象,造成职业技能素质缺乏、就业能力不高,影响了转移就业。三是受就业资金影响,有些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比较困难。比如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补贴,由于就业资金压力大,只能从离退休年龄3年内的灵活就业人员逐步实施。
2.社会保障压力大。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扩面征缴空间日益收缩,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享受待遇群体加大,社保待遇逐年提高、刚性支出增加,以及征缴手段软化、企业缴纳能力弱化、"社保降费"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基金支出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基金平衡和安全运行压力大。同时,我县作为罗霄山脉连片贫困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倾斜了大量资金,县级财政拨付各类社保配套补助资金存在较大压力。
3.劳动关系维稳压力大。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的变化,劳动者就业选择性增大,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劳动条件的整体改善和职业发展,对劳动权益保障期待更高,劳动维权意识增强。同时,由于建筑工程层层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工程项目劳动用工管理较混乱,加上经济增长放缓,拖欠农民工资信访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存在拖欠工资问题隐患。
4.平台信息化建设及设施保障滞后。随着各项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乡镇区劳保所干部职工一般兼任多个职位,业务经办范围扩大、保障服务对象增加,普遍存在工作量增大,人员不足、压力重的现象,基层平台建设出现滑坡,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加之编制数受限,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中线上线下专业化、信息化服务人才面临紧缺的问题,目前窗口服务人员多为编制外聘用人员,存在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也存在窗口服务人员流动大的现象。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趋势
(一)就业形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成为我县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年均5000人以上,每年发放创业贷款一亿多元。就业结构更加优化,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质量逐步提高。但未来一个时期,做好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一方面,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就业创业任务繁重,压力较大。XX县是人口大县,在万劳动力中(其中农村劳动力万,城镇劳动力万),约有18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近2万城镇失业人员。每年将新增6000多名富余劳动力,而每年新增岗位约4200个,就业结构性矛盾和总量性矛盾并存,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造成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矛盾比较突出,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与失衡。另一方面,劳动保障平台不完善导致服务能力小。现有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上,场馆建设滞后、办公场地窄小,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务交流大厅及其它服务区域。同时,培训机构点多面广,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存在专业设置不平衡、结构单一,正规化、制度化、专业化管理不够,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教学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等现象。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面临较大赤字
一是由于失地农民参保对象年龄较大,""十四五"期"将迎来一波退休高峰;虽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基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支出增幅,剔除中央转移支付,基金赤字运行风险增大,将进一步加大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运行压力。二是老年化社会趋势加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目前也呈现收不抵支状态,目前月赤字达500万元,存在较大支付风险压力。
(三)工伤保险基金出现穿底可能性加大
一是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高额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基金穿底超支的重要原因,再加上不断调整上涨的工亡抚恤金待遇,使工伤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二是缴费费率不断下调。20xx年工伤保险费人均费率已由原来的%降至%,按照国家继续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的工作要求,我县企业工伤保险费率执行下调50%的政策,导致基金收缴水平降低。三是享受政策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畴,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而缴费仅按项目合同造价的1‰计算,让收不抵支的现状更加凸显,从而给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四)群众对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呼声将持续提高
虽然从20xx年以来已两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早参保、长缴费鼓励政策也相应完善,但考虑近年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水平等因素,目前人均元/人/月(不含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待遇难以保障基本正常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仍然偏低,早参保、长缴费鼓励政策吸引力不够,群众主动参保缴费的意识还不明显,"十四五"时期群众对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呼声将进持续提高。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及重大工程项目
????(一)工作总体思路
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十四五"期间深入贯彻习近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县决策部署,按照上级人社部门要求开展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县人社事业进一步发展,为纵深推进苏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基本工作思路如下:
一是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准确把握发展发现,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事业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以人为本。把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劳动保障等利益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统筹兼顾。从县情出发,统筹城乡就业、劳动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四是改革创新。坚持思想创新与工作创新相结合,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变革方法,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充分把握好改革的力度、时机、节奏,重点推进企业招工、劳动保障监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方面改革创新,推进实现人社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强化基础。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全公共服务工作体系、人员队伍和信息网络,实现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高效、便捷的人社公共服务。
(二)主要目标任务
1.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2000人,帮扶2300名困难就业群体实现再就业;完成劳务输出总量85万人次,其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万人次,其中向工业园区企业转移就业万人;完成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实现带动就业18000人次;完成工业园培训12000名、创业培训3450人、家政服务员培训1600人。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5000人;基金征缴达460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人以上,基金征缴达8亿元以上;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年平均基金征缴达630元;失业保险实现累计参保10万人次,累计征缴基金达1400万元。
3.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建设。力争全县事业单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3000人,高级职称资格专业技术人才达2000人;技能型人才占250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8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通过外县调动、各类招考及人才引进等方式新增教师职工职工2000人,卫生技术职工650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达5000人,继续落实教师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乡镇干部职工补贴等政策。
4.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管。通过强化装备建设及经费保障,充实劳动保障执法监察队伍,加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建立较为完备的依法行政与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改进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管模式,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秩序,彻底扭转当前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管理当中存在的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源头预防,全面治理并有效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5.推进"人社服务品牌"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按照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渠道多元化、服务能力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完善受理经办平台建设,优化重组岗位流程,改造对接业务系统,实现群众服务事项网上办,提供集中式公共服务支撑,拓展人社公共服务渠道,建成公平普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的服务新模式,基本做到"一网通办、一卡(证)通办、全程网办",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加快实现"不进人社门、办好人社事"的服务目标,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扩大人社公共服务社会影响力,奋力打造全县"人社服务品牌"。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
(1)全面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政策。这是就业创业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的援助就业作用,有序开发和管理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大学生职业见习岗位,加大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等补贴工作力度。
(2)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措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推动职业培训与园区企业用工对接,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扎实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着力打造"XX表嫂"家政服务品牌。结合本县特色,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培训,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确保使每个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
(3)落实新的创业贷款扶持政策。创业是推动就业的不竭源泉。着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把鼓励全民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大力引导城乡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进一步落实好激励扶持政策,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提高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后续服务,努力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跟踪扶持"创业服务体系。全方位落实创业贷款扶持政策。
(4)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完善我县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围绕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业创业孵化基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2.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网
(1)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落实,重点推进工业园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加强与税务及各乡(镇)对接,通过开展全民参保登记,举办联合宣解活动,强化政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度,切实提高群众早参保、长缴费的意识,提升主动参保意愿,确保参保率持续提升。
(2)提高社会保险政府兜底保障水平。以赣南苏区振兴和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提高我县各项社保基金支付能力。针对20XX年整体脱贫后仍然还存在部分困难群体难以承担城乡居保缴费能力,导致该部分人群将因为政策中断失去相应保障的问题。主动向上级汇报相关实际情况,争取将"城乡困难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应保尽保纳入国家统一保障范围政策"纳入"十四五"规划,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得到延续,确保20XX年整体脱贫后"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居民能持续享受应保尽保政策,以提升政府兜底保障水平,巩固城乡居保工作质量。
(3)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启动社会保险基金社会化监督,按照上级要求加大基金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工伤保险等各类社保基金的监管,结合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加强基金征缴稽核及社会保险法规宣传,落实业务、基金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基金支付程序规定,筑牢基金内部管理"防火墙"。从技术层面上加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协作,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动态掌握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况,坚决杜绝冒领、虚领养老金现象,防止基金流失。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查处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堵塞经办管理漏洞,防控基金运行风险。
3.有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创建活动覆盖面,探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社区、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对创建活动过程的指导,充分发挥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建立起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组织,完善三方机制有效运作模式,形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合力。
???(2)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和行政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为核心,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院建设,推进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办案制度,加强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对接渠道,努力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的办案质量和效能。
???(3)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力度,做好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4)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依法行政作为履职的基本要求和方式,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加大对劳动保障领域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和落实《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和群众知法用法守法意识。积极开展法律实施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加大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事业宣传力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全民参保、劳动保障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宣传职能,加大宣传投入,借助各类活动平台深入企业和乡、镇、村开展集中宣讲、现场咨询活动,帮助群众消除政策盲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企业及企业职工职工参保及劳动保障维权意识,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知晓度,全面提高人社宣传工作水平。
(四)重大工程项目(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