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报告【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田野调查报告【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田野调查报告【第一篇】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 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 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连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 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社会基本情况后写出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服务的。

3)总结经验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的。它对于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典型、指导同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现实甚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总是,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同时也为有关部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来达到对客观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调查报告的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同1篇调查报告,分类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就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收集资料的同时,注意对资料进行分析,写起来就从容多了。初动笔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下述材料:

1、 按时间顺序做的观察和访问的田野笔记。

2、 在你心目中构成了该文化场景的所有领域。

3、 基于你所选择的领域的术语(类别名),把术语按类别划分好。

4、 所选择的领域的特质(对其成分的界说)。

5、 报告人就研究的。类别做的发言。

6、 你观察了所研究的类别之后做的描述。民族志就是把你收集的资料、形成的分析安排成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写下来。 最好先列出提纲。提纲可能包括下列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回答了一些问题:

(一) 前言

1.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场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内容安排怎么样?

(二) 田野工作方法

1.为什么选择这一文化场景?

2.如何联系报告人?

3.主要报告人的特点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响了你对资料的选择?

6.有没有遇到特别的难题?

(三) 背景材料

1.与这一文化场景相关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2.这一文化场景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四) 文化描述

1.你打算描述什么领域?为什么?

2.报告人使用什么类别划分?

3.他们的类别划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4.这些类别划分是如何界定的?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5.报告人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构建他们的行为?

(五) 结论

1.你能否解释这一文化场景?

2.你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有何建议?

文化描述的资料安排有多种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识结构,这有如绘制一张详细的地图。作者按报告人的文化的类别划分来安排资料,要谨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剖析它们的意义。接着,作者着重介绍在此文化中人们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这要通过材料来说明。最后,他可能将文化及其功能结合起来讲。每一个社会情况对人们的行为都有要求。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社会情况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后附的文章可称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们谈不上是理论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较,应该说是关于文化知识的记录。我们认为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开始。

这些文章还有以下的特点。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写成。开展田野工作时,有的学生才刚上大学第一个学期,有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有的是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则不是。

2.这些文章运用了组织和呈现民族志材料的多种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结构。

3.文章包括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可做研究的广泛的文化场景。集中研究生活中人们对付各种情形的学问。大多数文章以民族志语义学为基础,有的文章则强调作者自身的观点多一些。

4.涉及到人类学入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心理人类学、人类学田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开头与这些领域有关,最后则写成独立的研究项目。

每1篇文章都与人类学一向关注的问题有关。比方说,每一个社会都有关于珠宝以及其它身体饰物的习俗;美丽和外表的定义是由文化决定的;各个社会都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对老人的关怀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题目都是在非西方社会中做的,而我们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则是我们自己的社会。

二、选择报告题目

1、确定题目。在调查之初,确定田野调查大纲的时候,研究者实际上对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已经有所确定。在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往往只是大体明确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问题,自己的调查对象是什么。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进行,研究者的调查主题在表述上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变得界定越来越明确。但是有一点必须指明,经常更换自己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会随着调查的进行而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展开调查之前可以不用确定自己的题目。在调查之前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调查之前的主题越明确,意味着自己的调查越有所准备,收集资料的目的明确,则对今后的资料分析、报告写作都很有好处;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确定一个好题目,是学者们申请研究资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题目的组成。题目的组成可以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也可以由单一的主标题组成。

3、题目的要求:

1)标题应该简练,不能太长,一些没有用的词语要删除。

2)标题选择上可以用提起人们兴趣的字眼,也可以选择以报告的关键词和问题意识为题目。

3)标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往往只会通过你的标题来看你的文章。

4)标题中应该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如主题、目标、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够吸引人,并体现报告特点的内容。如果主标题太长,可以考虑用副标题加以说明。

5)标题中最好不要出现缩写(如世界银行缩写成为世行)和太拗口的词语。

田野调查报告【第二篇】

按照我们指导老师的安排,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是到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

以下是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简要介绍: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伊利集团华南区域管理中心的直属分公司,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迳口华侨经济区,占地面积200亩,投资1。9亿人民币建成,辖有冷饮工厂与酸奶工厂两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雪糕、冰淇淋、棒冰、酸奶及乳制品等产品。公司为员工提供现代化公寓楼与娱乐休闲室,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由于自己过往没有参观过相关性企业和制造基地的经验,所以当我们踏上这次三水之行时,我就不禁开始想象:我们会看到什么?是很多人和很少机器还是很多机器和很少人?我们能不能看到制作的每一步工序?我们能不能尝到由我们监督制作出来的产品?

也许我思考了太多,我们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了。车子刚驶入三水伊利制作基地时,看到的一切建筑给我的感觉跟我一向的认知一致——伊利集团是中国乳制业的龙头老大。但愿这里的设备确实地证明它就是龙头老大。

三水伊利制作基地派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姐姐给我们当导游,确实让这次三水之行增添了趣味。经过了短时间的休息,我们正式开始参观三水伊利制作基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展示楼的一楼。一楼里面正对门口的墙上牢牢地挂着伊利的商标,一旁玻璃展示柜里面放着伊利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有雪糕、冰淇淋、棒冰、酸奶、奶粉等乳制品。导游姐姐给我们作了关于伊利集团的简单介绍和对伊利产品的各种扫盲工作。于是,第一站给了我第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这么多种产品,如何做到没有冲突反而共同发展?

管理一种产品,或许我们最先做的应该是了解产品本身。了解它是什么?为谁而生?带来什么?而产品与产品之间往往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而互有联系。若是我们能找出产品之间的共同点或者联系点,也许新产品就能诞生——产品之间的相互结合。另外,对消费者偏好的充分了解,大概也是促进产品的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吧。

第一站结束后,导游姐姐就带我们“实地”观察制作雪糕的工具。虽说是隔着一大段距离和一层厚厚的玻璃,但仍不妨碍我们对产品制造机器的了解。远远看去,一条一条生产线平行铺设着,特别的是没有看到很多工人,也看不到产品制作的每一步工序。导游姐姐介绍说,这种生产线是几乎全自动的,而雪糕、冰淇淋和酸奶这类产品适合在密封的环境下生产制作,于是我们看到的。生产线是有很多很多大大的箱子构成的,而产品就是在箱子里制作而成。至于看到的工人也都只负责检查包装、装箱之类的工作。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几年来机器人对企业产品制造的作用不断变大的状况。像一些大型的公司比如富士康也有提到过以机器人代替部分人手来减少产品成本和出错率,倘若日后,所有制造工厂里面的都是机器人,那全世界60亿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抑或是,当所有制造工厂里布满机器人时,全世界人们将不再需要勤奋工作就有美好生活?工厂增加机器数量,无疑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减低产品制造成本。但是,因为增加机器而减少的劳动力应往哪方面发展?

参观完制造酸奶和冰淇淋的机器,我们有幸免费尝到伊利品牌中其中一种冰淇淋产品——小布丁。甜甜的奶味没有被秋冬的寒风吹灭,反而显得更有滋味。想想自己若是这个工厂里的工人,能吃到自己亲眼看着如何制作和亲手检查包装是否合格的产品,心里一定特别窝心、特别有满足感吧。

吃完“小布丁”,我们就沿着员工宿舍楼旁的大道走去另一个制作地方了。沿路走去,看到有陈列牌,陈列牌上贴着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小知识。而旁边就是高高的员工宿舍楼了。

宿舍楼外墙很干净,让人看得很舒服,像我们学校的宿舍楼一样,面向大路那边是一格一格的宿舍阳台,感觉不错。宿舍楼附近有很多室外篮球场供员工休息时用,想必伊利公司很重视员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劳动力在企业的地位向来很重,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对企业的价值愈发重要。国外对科学家的重视一向很高,因为国家管他们一家的吃穿住行,所以科学家可以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自己的研究。而如何让企业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呢?同样是如此,如果连基本的住房、吃穿都无法满足,何言全身心投入工作呢?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对人的关怀力度必须不断加大。这也是国外很多著名企业有着宽松的管理制度和优质的悠闲设施的原因。

到了另一个制作基地时,没有看到什么,导游姐姐很快就宣布参观结束了,而我们就开始踏上回程了。在车上,我在感叹,其实这样短短两三个小时的企业参观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原本我还以为又是浪费了一天呢。

于是我在幻想着。在课室里,我们可以学到各种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各种工序的流程,比如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管理、进出口贸易管理、保险学、投资学等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总是缺乏了相关的实践。倘若针对每一方面的学习,我们都能够像这次专业实习一样,到相关企业去参观学习,想必我们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彻底。或者说我们可以尝试到自己有兴趣的方面的企业实习,这样我们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成效更是显著,也食对我们日后确定工作方向做准备。

田野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前言

我于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x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田野工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x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x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x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x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x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x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x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x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x,占总人口的%,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x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x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

清x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x均长公里,东西x均宽公里,国土面积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x均气温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x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x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推荐访问:

最新田野调查【第四篇】

1、在参与合唱的表演中,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歌颂;

2、能够通过读谱的方式学唱歌曲,并能正确地参与合唱表演。能主动对歌曲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

3、在参与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型的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训练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合唱,并能在参与合唱中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旋律卡片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以歌声问好。

2、老师提问:谁能用“温”组一个词? 3、生:温度、温暖、温柔、温和、温馨

4、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很高噢!那谁能告诉老师,在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季节的呢?

5、生:温暖

6、师:谁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关于季节的话。

7、生:我喜欢温暖的春天!

二、游戏铺垫

1、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正处在温暖的春天,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老师也喜欢种花,不过我种的花浇下的不是水而是音乐,所以我种的花开出来的都是音符花。(老师出示四朵音符花:红、黄、紫、橙,每一朵上面分别写有一个音符:5 1 3 5

2、单音和声训练:学生先分别用唱名唱出四个音符,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组,一朵花代表一个组,先进行两个声部,然后三个,最后完成四个声部的和声演唱,老师以手势指挥学生的演唱。

3、在唱名唱得比较稳定的基础上作“u”音的发声训练。

4、音乐游戏:旋律的传递(以歌曲副歌部分的两个声部旋律作为传递的旋律)

继续分组比赛,从老师开始进行旋律的传递,凡是出现传递失误的则画一张哭脸。开始只进行一条旋律的传递,学生能完成后则开始进行两条旋律的传递,即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训练。

三、导入新课

1、以春游为话题,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谈谈郊游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同学们在春天都喜欢去郊游,那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小朋友他们在春天会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仔细地听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3、初听后师生作简短的讨论。

四、学习新课

1、按照刚才的分组,一朵花代表一个自学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学习小组长。

2、音乐游戏竞赛:抢卡片

将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分成四个乐句,分别写在四张旋律卡片上,将卡片零乱地贴在黑板上,老师分别弹奏每一乐句由组长抢听,谁最正确地抢到卡片,并能带领全组正确地唱出该乐句,则在该组的花后画一张笑脸。

3、老师完整弹奏一遍旋律,每组组长按老师的弹奏将卡片有序地重新贴在黑板上。(此时各组的同学都可以给自己的组长提示,让他们能正确完成)

4、各小组分别演唱自己的旋律进行旋律接龙,再完整齐唱第一声部旋律。

5、分析旋律的走向:哪些乐句是“平行”,哪些乐句是“上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6、师在第一声部旋律下面对应贴出第二声部旋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旋律合唱训练。

五、演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力度在演唱?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感?(低声部就像是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在美丽的田野快乐地穿行)

2、分声部填唱歌词。老师注意及时调整学生演唱的声音、节奏及情绪。

3、师生合作进行合唱的训练:老师首先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演唱,老师担任低声部,让低声部的同学注意倾听老师和高声部的合作。

4、倾听了老师的的演唱后低声部加入开始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训练。注意控制学生的声音,尽量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在演唱中老师以手势提示学生注意音高。

5、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师:请低声部的同学踏着轻快的步伐,和高声部的同学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

六、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设问:歌曲中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结合歌曲上下的歌词想一想。(快快来吧)

2、设问:你能为歌曲的第二声部重新填词吗?让歌曲更加富有春天的温暖气息。

3、继续按刚才的分组进行填词创作歌曲。

4、分组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

5、评价与表扬。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首欢快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同学们美妙的歌声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更充分感受到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次唱响“田野在召唤”,在歌声里一起走进温暖的春天,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35 146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