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情况的报告
某县通过多项激励措施,鼓励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工作效率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干事氛围。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情况的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某县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不断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激励广大干部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创先争优、积极作为。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干部担当作为“强基础”。深入实施组织工作“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凝心铸魂”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强化党性锤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习列入党员干部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知法懂法推进用法执法,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底线意识、红线思维。去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县、乡、村干部6896人次,组织参加网络培训3105人次,教育引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干事创业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心思放在谋事、干事、成事上。
(二)突出鲜明导向,树牢干部担当作为“风向标”。制定《县乡镇干部管理办法》《县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四个办法》和《县贯彻落实选贤任能工程任务清单(2024一2028年)》等,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推进容错纠错工作,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提拔及进一步使用干部165人次,晋升公务员职级275人次,着力倡树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把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表现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突出严管厚爱,提振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 。加强部门协同,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抽调科级干部组成常年督察组,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任务和基层党建、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落实,开展全覆盖多轮次暗访督查,累计召开集体约谈会4次,约谈148人,公开通报334人次,下发工作提醒4份、工作通报4期,督办函35份,督促乡镇党委通报约谈321人。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和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督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好支部组织生活会,组织1600余名党员干部家属接受家风廉洁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规矩意识和担当精神。强化审计监督,严格干部请销假和外出报备制度,严格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具体事例等记录在案,着力营造学习先进、激励实干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正向激励,营造干部担当作为“好氛围”。加强对科级干部、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任前培训、谈心谈话、考察考核、函询诫勉等监督措施,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建立领导干部和组织人社部门经常听取干部意见建议机制,畅通“12380”干部监督举报平台,及时了解干部真实意愿。利用领导班子和干部调研、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契机,县级领导干部、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经常性与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把脉干部情况,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完善实施61项146条暖心措施,为乡镇干部修建周转房和配套建设“五小工程”,落实干部体检制度和带薪年休假制度,及时发放车补、乡镇补贴等待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干部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的良好局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担当使命根基。坚持把政治能力建设贯穿干部教育全过程,建立专题轮训制度,将新发展理念、基层治理等课程纳入党校主体班次,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定期组织“担当作为大家谈”主题论坛,邀请优秀干部分享攻坚案例,编发《先锋故事汇》案例集,通过思想碰撞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建立年轻干部“揭榜挂帅”机制,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一线设立“先锋擂台”,推动干部在实战中锤炼担当本领。
(二)完善考评体系,树牢实干争先导向。实施“三维立体”考核机制,设置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急难险重任务完成度等差异化指标,对重点任务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督办。推行“季度亮牌考评+年度综合画像”制度,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和负面清单,将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三)健全保障机制,营造敢为善为生态。制定基层减负“正负面清单”,推行“多会合一”“无会日”等制度,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减少重复报表。细化容错纠错“四张清单”,规范“风险报备”程序,对改革探索中的偏差失误建立专家会审机制。实施干部关爱“暖阳计划”,完善异地交流干部安居保障等暖心举措,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驿站和EAP援助体系,让干部卸下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