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调研报告

浩渺 分享 时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心理发展等,预防措施应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构建良好成长环境。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调研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市关工委的职责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关工委《关于开展2024年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关工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就今年以来我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情况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方式,着重了解和分析该项工作中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广泛征集如何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市现有常住人口1047万人,其中18岁以下少年儿童约为163万人。在163万少年儿童中,本市户籍的仅占45.67%,非本市户籍儿童占比超过一半。此外,在暑假期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流动未成年人超过100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今年以来,*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加强工作组织领导,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如市关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教育的通知》,赴镇街调研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开展情况等。各镇街关工委联合公安、司法、教育、妇联、禁毒办等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走访慰问困境儿童、戒毒康复人员等,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超过2000场,未成年人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特点

(一)犯罪行为往往表现出具有突发性、盲目性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多因琐事,或者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或者是为了寻求刺激、冲动行事。鉴于其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所以其犯罪行为没有经过提前安排和精心谋划,带有一定的随发性和偶然性。

(二)社会闲散和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比例高。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主体以男性居多,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或者是单亲家庭、管教不严,这些人闲散在社会上,无所事事,有不少人整天泡酒吧,出入卡拉OK厅、游戏厅,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是团伙化犯罪,一般以纠合型为准。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单人作案胆小害怕,便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有的还和一些无业人员纠合在一起,在成年人的引诱带动下参与犯罪。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青少年个体的自身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对青少年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一)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在适龄阶段辍学,文化水平较低,对事物的认知缺乏正确的态度,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盲目崇拜他人,逞强好胜,遇事冲动、不计后果,对法律的了解更是一知半解,对犯罪行为乃至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进而犯罪。

(二)家庭监护不足。社会家庭中,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的责任人也包括父母。但在大部分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中,都出现了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有的家庭因为父母离婚、外出打工等原因,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很少与孩子沟通;有的家庭虽然完整,但是由于父母过度的宠溺子女和认识的偏差,对孩子缺乏管教,这也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学校监管不足。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文化教育和人格塑造最直接的场所。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足。有的老师忽视了同学之间拉帮结伙的不良交友现象,忽视了未成年人青春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没有及时的与家长沟通,间接造成了一些学生盲目辍学。

(四)不良文化冲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中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及消极负面等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行程,增加其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并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工作联动和资源共享,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政教育、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加强市镇部门之间的纵向联动和家校社的横向联动,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强化事前宣教预防,教育、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推动相关法律、典型案例宣教进校园,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法律法规和自我保护知识。强化事中监督警醒,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视情况对监护人发出《训诫书》《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职告知书》等。强化事后跟踪防范,由工作人员采取电话随访、家庭探访等方式持续跟进监督。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丰富宣传渠道,深入报道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依法惩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到有案必立、有案必查、有罪必究。公安机关要坚持以打开路,持续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的凌厉攻势,形成强力震慑。检察机关要提前介入有重大影响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强引导取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审判机关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到宽容不纵容,对于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纵容,依法严惩,确保司法公正。执法部门对酒吧、宾馆、KTV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发区域要定期巡查、重点巡查,尤其是夜晚、周末等时间段。同时,对发现的违法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特定场所的主体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净化互联网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引导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上网,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坚持帮教矫治,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对于特殊群体学生,要通过心理测评、日常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预防并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有一般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加强家校合作和心理干预,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改善不良行为。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加强专门教育,通过综合评估、个性化方案、强化家庭干预、学校深度参与、专业机构介入以及社区与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他们纠正行为,预防进一步的问题,并促进健康成长。对于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在刑事审判中继续贯彻法庭教育、犯罪记录封存、司法救助、判后回访等帮教工作,促进未成年被告人及犯罪人员的改过自新和顺利回归社会。

35 448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