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汇集4篇】
【导言】此例“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汇集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考核方案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关联达软件计算工程量、抽取钢筋、编制投标报价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等一系列造价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关联达钢筋软件GGJ2013抽取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具备运用关联达图形软件GCL2013进行图形算量的能力;具备运用广联达计价软件编制预算书的能力;能够查阅11G-101标准图集;能够根据施工图纸编制招投标造价文件。
2.知识目标
了解广联达软件的使用原理;掌握广联达钢筋软件GGJ2013的操作;掌握广联达图形软件GCL2013的操作;掌握广联达计价软件的操作;掌握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程序。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遵循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规范的计取工程量和预算价格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内容设计
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和章节划分,划分成:项目一 GGJ2013广联达钢筋软件应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钢筋算量来实现。项目二 GCL2013广联达图形软件应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图形算量来实现。项目三 GGJ2013 GCL2013 广联达软件综合应用。通过实建项目――编制俪涞国际花园一期8#楼土建预算书来实现。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一)任务划分及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任务1 启动软件建立楼层和轴网。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图纸分析2.能够独立启动软件3.能够正确建立楼层4.能够正确建立轴网。
任务2 首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定义柱绘制柱2.能够定义梁绘制梁3.能够定义板绘制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3 标准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从首层复制构件2.能够定义梁绘制梁3.能够定义板绘制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4 顶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从其他层复制构件2.能够定义并绘制屋面梁3.能够定义并绘制屋面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5 基础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复制首层柱到基础层2.能够定义并绘制筏形基础4.能够定义并绘制基础梁5.能够进行基础层汇总计算。
任务6 屋面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定义并绘制女儿墙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定义并绘制压顶3.能够定义并绘制构造柱4.能够定义并绘制砌体加筋4.能够进行屋面层汇总计算。
任务7 楼梯及其他零星构件钢筋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单构件输入拟实现的能力目标2.能够计算楼梯钢筋工程量。
任务8 全部楼层汇总计算结果报表。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全楼汇总计算拟实现的能力目标2.能够核对工程量。
(二)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1.小组负责人汇报及提出疑难问题2.教师点评并解决共性问题3.学习行动4.成果展示5.成果点评6.修改完善7.知识点归纳8.成绩考核9.布置作业和下次课任务。
四、第一节课梗概
(一)基本情况介绍(30分钟)
(1)安排上机位置,讲解机房上课的纪律。
(2)老师和学生自我介绍。
(3)介绍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联系,要求学生准备好教学用的二套图纸。
(4)进行软件操作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介绍软件的安装和启动,软件网络锁的使用。
(6)说明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并明确教学及作业任务。
(7)说明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分数分配、计分方法。
(8)告知采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及网络学习的网址。
(9)展示本节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0)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黑林职院造价事务所”老师是事务所所长,设立4个项目组(4组),每个项目组8名学生,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造价人员。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场景模拟,介绍入门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广联达软件,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事务所所长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二)进入教学主题(45分钟)
(1)软件模块介绍。
介绍操作界面、操作流程及基本功能。操作演示:新建图形算量工程文件,新建向导建立楼层。
(2)学生模仿新建向导、建立楼层。
(3)教师指导、提示、再示范。
(4)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的楼层建立。
(三)总结(15分钟)
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原理、软件操作界面和楼层建立,多练习,多钻研是关键。
五、考核方案设计
(一)考核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师考核;
(3)因项目特点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考核;
(4)教师、学生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
过程性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占60%)、学生互评(占20%)和学生自评(占20%)组成。
六、结语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关联达软件计算工程量、抽取钢筋、编制投标报价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等一系列造价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职业能力。
本文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规划课题:微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JB1316025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利君(1982-),女,汉族,黑龙江人,讲师,硕士,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诗兰。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预算电算化课程整体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3-15。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3-02
一、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偏重于方法学理论的讲授,其中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缺乏工程开发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在校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感觉软件工程理论对软件开发的帮助作用不大[1]!尽管实践教学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他们往往为了能完成任务的考核,只能按照要求粗略地完成或者收集现成的文档来充数,而未能通过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此外,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常常未能得到有效理解,从而难以转化为软件工程技能。多年来,各个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其实践教学方法,当前也有些对传统实践教学改进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2][3]。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可知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套用软件工业界的要求,但学生缺乏技能和实践条件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只能敷衍了事,达不到对软件工程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而另一类则是要求不明确且缺乏规范,因要求过于简单而无法达到增强对软件工程理论应用的目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迫切需要对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加以改革,逐步建立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参加软件科技竞赛的一种培养机制。因此,使课程设计成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4]。
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就是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法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教学活动带动软件工程理论的学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能改变成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出现可喜的变化。它能把教师要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要求,把常规工程文档写作转变为以任务为驱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学习。
该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实施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参照科技竞赛题目的特点,并依据软件工程理论、方法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要求结构如图1所示。在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挑选某种易于扩展、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在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要求下进行课程设计。从而使其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的流程来开发软件。这样,经过课程设计较为完整的项目训练,能有助于对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和对工程理论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有较好的把握。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级软件类科技竞赛,提高自己就业时的信心和社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实际的软件应用开发中,并在实践中对软件工程理论加以检验和完善并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急需的各类软件人才。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加深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实践教学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做到以下的要求。首先,关于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自由选择题目。针对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该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题目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题目要注重以解决身边的软件需求为背景,充分使其既包含教学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目的。其次,实践指导老师要提供合适的示范案例,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此,在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为完成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进行明确且扼要地讲透。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行进的方向而不至于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课程设计中,要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并尽快地掌握工程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同时,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再次,应确定合适评价标准,客观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方法是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各课程组定时汇报开展的进度和情况,并及时地对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对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了研究,并总结出该方法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案例示范为核心,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其选定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使其能满足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的基本技能,并把不断改进贯穿到整个设计中。由此,课程设计应从课程设计准备,精选小项目案例文档示范,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改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设计结果的评价与改进进行精心地组织。因此,准备阶段就是对训练内容所涉及的工程知识进行精炼概括与总结,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此外,示范的项目案例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使其能够覆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又要精干有效,易于参照与模仿学习,切忌过于庞杂。教师应把课程设计准备知识与项目案例进行参照讲解,让学生彻底了解训练的要求。在题目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精选的小应用软件题目,让学生参照选择或根据生活经验自拟题目。并在项目设计中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引导,并随时指出其设计和参照示范项目和实践要求的差距。对各阶段结果,应组织一些志愿学生和做得好的学生对各阶段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地迭代改进,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技能,并巩固对应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软件生命周期的技能,并学会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编写与应用。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多模式融合;软件工程;翻转课堂
1本项教学改革背景
软件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进步,为我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1]。以软件开发为例,职位数排名前五的职位依次是: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网络推广专员。高校作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大批合格软件人才的职责,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多门软件技术方法课程,其中的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训练学生从工程化的角度认识软件开发和维护,通过实践理解和运用工程化的软件开发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软件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同时又与产业和应用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理论讲授上机练习的形式开展该课程,课程结构设置倾向于教师讲授,未给实践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软件工程项目机会很少[2]。即便是课堂讲授,有限的学时也难以展开或深入。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过几门程序语言和一些软件专业课程,但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软件项目开发,普遍感到软件工程笼统抽象,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如何改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软件专业教改的重点热点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学习借鉴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优点,包括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3]、任务驱动的项目案例教学法[4,5]、情境教学法[6]、翻转课堂法[7]等,展开深入研究,将它们进行融合和合理改进,应用到软件工程教学中,提出了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
2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
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融合应用
&TeamworkWorkshop直译为工作坊、创作室、专题研讨会或实验班,是一种由几个人组成小组(Teamwork),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来完成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2]。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以教师引领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和共同探讨问题为核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实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解、领悟软件工程中抽象的理论及框架等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偏重于短期强化的专业训练,适合软件工程这样的短学制理论课程部分,通过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短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的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3]。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可以表现为案例(Case)或项目(Project)的形式。案例通常是能够突出体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范例,在例子中设置问题或困难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求得解决方案。项目往往是综合性的案例,涉及本课程的大量知识技能点甚至融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项目,自我组织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最终评价,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和认识的直观原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翻转课堂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课程视频、电子书、与他人讨论、查阅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活动来掌握。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进度和缺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和辅导[7]。
课程规划
软件工程课程系统地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基本概念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风格、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具有理论深、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设计了以Workshop&Teamwork为基本组织形式,采取翻转课堂的部分做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课外自学部分和课内学习部分,课前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自我获取和掌握,课堂上开展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的互动分析讨论,经常引入模拟工作场景的情境学习,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提高,答疑解惑,并开展综合实验。在课程开始时即规定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课前自学+练习占20%,课堂学习占30%,综合项目(含开展过程和最终答辩)占20%,期末笔试占30%。前三项均为过程性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体现了对实践环节和参与度的重视。在过程性评价中采取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20%)和教师评分(60%),含多个评估项目如学习态度、参与积极度、任务完成程度、创新性等,能够较为全面和充分地反映学生的个体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表现情况,激励和督促学生平时积极学习,避免了以往仅考笔试的临时冲刺,或者团队中的平均主义现象,真正达到了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结果的目的。
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根据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中对案例及情境的需要,我们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任务分解。通过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软件工程实例,创建若干对应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相应工程教学项目及工作情境,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需求的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工作资料的收集和准备,是实现小组学习的关键。课堂任务的设计与选取强调以下几点:任务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任务是某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各子任务的完成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每个具体任务既要覆盖一定范围的相关知识的运用,题目又不应过大,应相对独立,便于项目学习的实施。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团队5-7人,选出一名团队负责人,教学活动将以小组形式,在负责人的主持下,在课内外展开和完成。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有明确分工,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分别担任客户、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和评审人员角色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实行角色轮换,保证每个成员对所有角色有所体验。小组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所包含的具体环节如下:呈现任务:创设情节、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完成任务: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总结评价: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待解决的案例问题,每个团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各团队对多种解决途径进行讨论,改进不足。在课外,每个团队自由选择或由教师给出一个要开发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团队成员分别扮演各种角色分工,讨论问题解决方案。以案例为核心,围绕需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及工作。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应当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团队负责人负责活动的开展,人员的组织和激励,要求每个成员认真努力,主动参与,及时纠正和避免“南郭先生”现象。教师对学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点评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意见。
案例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软件工程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结构化技术到面向对象技术,继而发展到基于构件和面向服务的技术;出现了平台网络化、方法对象化、系统构件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态势;软件开发过程、工具和方法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技术和理论的进展,在案例和项目的来源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教师设计的做法,通过学院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家技术企业和技术机构的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引入了大量的实际产品和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分解和改变成多个小案例和小、中、大型实训项目。为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我们精选了移动互联网和游戏开发技术中的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在课程中介绍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经验,鼓励学生探索;精准医疗是目前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精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我们就把纷繁的资源整理成较为系统的格式,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从而使得课程内容紧紧贴合蓬勃发展的医疗应用实际。这些做法不仅解决了案例项目来源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闭门造车,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一手的软件产品的分析、设计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岗位情境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软件工程中的案例为小例子,较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够在15分钟左右的时段内获得结果,不仅在流程上相对完整,而且在课时上便于掌控。项目则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往往在学习完软件工程的一个独立阶段之后提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原理和方法的能力,涉及的时间段也比较长,教师在课堂出提出项目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获得初步的需求规格说明,而项目的设计、分工实现和测试、维护等主要放在课外展开,以获得充分的时间保证。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课内外产生的设计和分析成果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利于总结、比较和提高。随着软件工程的案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为了便于管理、检索和更新,目前已经建立了教学案例项目库,包括课堂案例50多个,各类实践项目30多个,使得课堂内容和训练内容得到大大充实,训练素材和学习过程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真实情境的教学运用
在软件工程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Teamwork)形式讨论案例和项目中的疑难,提出案例和项目的解决之道并加以迭代修正,获得最终解决方案,组织软件开发和实施过程,就是对软件工程岗位的情境模拟,在其中引入了讨论情境、辩论情境、商议情境、多种媒体表现情境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活跃的课堂气氛,竞争与合作并存,使得学生全力投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例如,在开展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干系人参与该项目的需求获取?学生小组经过讨论,给出了各自的结果。大多数小组认为,编程人员应当作为干系人参加需求分析活动,只有编写程序的人才知道某些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而实际情况则是,技术团队在前面的可行性分析中就已经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不必重复可行性分析。经过比较讨论,同学们强化了需求分析重要性的意识。又如,在软件测试环节,很多学生认为单元测试是编程者个人的事情,无需其他技术人员测试。为了验证同学们的想法,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编写一个方法A,输入任意日期,输出该日期所对应的星期几,然后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测试代码有无bug;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版本中随机选出了几个模块(编号为B1-B4),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进行测试。经过20分钟的测试,所获得结果如下表。虽然以上只是小样本实验结果,但学生已经在情境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了单元测试中其他技术人员介入的必要性,同时还验证了一个测试原理:检出错误的代码段比其他代码段更容易发现新的错误。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
翻转课堂向课外延伸
软件工程教学要想充分利用课内时间,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消化案例,理解项目,很有必要借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普及型知识、课上讨论关键性要点、课后自我训练升华提高的策略。
课前布置任务:教师铺路学生自学要实现学生的课前自学,前提是教师充分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一系列的单元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任务。具体任务要适应学习者的水平,符合其课外自主学习的特点,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形式自学完成。教师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储备。例如,在总体设计环节,我们将学习内容分解为5个小单元,包括软件总体设计的概念和目标、软件体系结构与风格、总体设计的原则、总体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总体设计的应用,每个小单元里包括PPT、案例、思考题、阅读链接。学生在完成了这5个小单元的自学后,初步掌握了总体设计的基原理方法,未能解决的疑问将作为上课时集中讨论的主题。
课堂教学活动:解决疑难重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测评以及后续任务的布置等教学活动。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在总体设计学习中,A小组提出,设计软件时没有必要先确定体系结构风格,应当顺其自然。B小组发表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很多项目开发符合特定类型,事先设计好体系风格,有助于采用成熟的方案进行设计,少走弯路。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复杂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式设计比传统结构能够更准备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提高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过滤器类型的软件不必考虑交互性,可以采用管道风格设计;如果业务处理以数据为中心,则可以采用仓库体系结构,等等。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考评,综合前期任务的实施情况,制定后续任务。
课后自我训练:巩固归纳升华提高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设计课后小练习,交给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设计课后综合性练习,交给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练习结果和思路到网络群组中共享,分享经验,共享发现的新工具、新技术,互相帮助攻克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关注跟进,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辅导、提示和解答,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复习归纳。另一方面,学生中涌现的新点子、新材料,产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及时收入素材库,作为今后教学的辅助材料。
3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教学新模式,在合适的环节开展情境教学,吸收翻转课堂的优点做法,以实际案例和项目为主题,以实现任务为模块学习目标,学生课外自学、开展小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团队合作与竞争等,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和工程原理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而变得实际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由原来干瘪无味变得鲜活生动,学生们戏称“软工课堂热,发言抢答忙”,学习观念得以改变,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软件系统和设计系统的能力、编程和测试的实战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通过大量案例和项目的实践学习,感受到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提高了运用软件工程先进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愿望。对于教师来说,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既给予了教师适度的压力,又提高了教师学习运用软件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动力。运用新教学模式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和思想的发展,学习内容越来越庞大,如何在保留经典和引入新潮之间做好平衡,如何有效地过滤相对过时的内容,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解决思路;软件类部分课程具有一定的重叠性,相关的课程是否可以合并,减少重复环节?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面解析我国2015年IT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2]毛燕琴。软件工程专业案例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7):22-24.
[3]吴建斌,陈中育,叶荣华,等。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119-121.
[4]熊祥光。项目驱动的校企合作及做中学教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4):49-51.
[5]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延安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12):114-119.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四篇】
课程建设符合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符合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总体原则,即课程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建设目标及任务、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动态定制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1、既要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也要有软件工程本身的专业特色。
2、深入细致地探讨专业发展趋势,明确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时反映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
3、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地方需求,跟踪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项目驱动课程体系,以经济、管理项目的开发为主线,围绕项目开发的所需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知识,结合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手段,进行课程的设置。
5、“内外“结合教育机制。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结合校外相关企业的IT工程师,教师走到企业交流学习,同时聘请校外IT工程师来校做专业讲座、培训等。
二、基于财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首先不能脱离软件工程本身,而作为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更要体现出自己独到的东西出来。现今的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为主体,其他专业兼顾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必须与优势学科进行结合、相互渗透、互通资源,才能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其办学定位是“建设西部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服务指向是“立足贵州,关注贫困,富民兴黔”,人才培养目标是“儒魂商才”,即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健全的人格心智、高深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也要从经济管理方面入手来探索其专业特色。[1]
1、管理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管理类学科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与管理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离不开管理活动。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全校性的管理类公选课以及论坛、讲座,吸吮到更多的管理类的知识,并且学校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实验模型和平台供他们使用,这是其他类院校无法比拟的。
2、经济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经济类学科也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现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都离不开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软件工程专业应该利用本校的经济大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经济类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多的往如经济评价系统、经济分析系统等经济型系统方向走。大家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让那些不懂经济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系统开发,那所做出来的软件功能性是有了,但适用性就难说了。
3、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还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优势,把上面两个专业特色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三、总结
上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总结(通用4篇)
下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