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最新4篇)
【导言】此例“软件工程课程总结(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一篇】
课程建设符合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符合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总体原则,即课程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建设目标及任务、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动态定制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1、既要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也要有软件工程本身的专业特色。
2、深入细致地探讨专业发展趋势,明确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时反映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
3、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地方需求,跟踪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项目驱动课程体系,以经济、管理项目的开发为主线,围绕项目开发的所需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知识,结合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手段,进行课程的设置。
5、“内外“结合教育机制。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结合校外相关企业的IT工程师,教师走到企业交流学习,同时聘请校外IT工程师来校做专业讲座、培训等。
二、基于财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首先不能脱离软件工程本身,而作为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更要体现出自己独到的东西出来。现今的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为主体,其他专业兼顾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必须与优势学科进行结合、相互渗透、互通资源,才能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其办学定位是“建设西部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服务指向是“立足贵州,关注贫困,富民兴黔”,人才培养目标是“儒魂商才”,即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健全的人格心智、高深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也要从经济管理方面入手来探索其专业特色。[1]
1、管理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管理类学科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与管理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离不开管理活动。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全校性的管理类公选课以及论坛、讲座,吸吮到更多的管理类的知识,并且学校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实验模型和平台供他们使用,这是其他类院校无法比拟的。
2、经济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经济类学科也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现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都离不开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软件工程专业应该利用本校的经济大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经济类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多的往如经济评价系统、经济分析系统等经济型系统方向走。大家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让那些不懂经济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系统开发,那所做出来的软件功能性是有了,但适用性就难说了。
3、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还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优势,把上面两个专业特色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三、总结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二篇】
(1)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如哲学、教育学等,软件工程专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仅有20余年的办学经验;而软件工程专业所需的技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属于一门交叉学科。(2)要求的基础知识比较广泛。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践环节,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4)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应用,与时俱进。软件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应用中形成的一门学科,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和提取知识,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进步,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仍会十分旺盛,迫切需要我们健全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我们可以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研究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分解成10个知识域,并组成一个多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10个知识域是从软件开发的实际工程过程中总结出的,体现了软件开发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这些知识域展开。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结构仅给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总知识框架,各软件学院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不断地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课程评价体系的结果。
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全部课程及其内容的总和,是由各类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课程系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软件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在课程评价方面尚没有完整统一的评价体系,而且该专业课程设置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也缺乏一个评价课程设置与更新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此,需要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知识体系,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课程设置是影响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内影响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的配置,对外影响学生就业、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甚至局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对软件工程专业设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知识体系全覆盖原则。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未来的软件工程师,毕业生主要从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完全覆盖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所要求的内容。(2)科学规范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是每个学院的个别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使各个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整体结构合理规范,国家试点建立了一批“部级示范软件学院”引导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这样使学院之间、学院与企业之间、学院与人才市场之间的交流有了统一规范,但是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及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没有具体的规范,各个学院正在摸索着前进,在一些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也会注意专业面宽窄的选择、针对性与适应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矛盾处理问题。(3)保障条件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是质量的根本保证。要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具有开设该门课程的保障基础,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环境等。(4)效益最大化原则。所谓的效益最大化,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不能顾此失彼,要让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3]。社会效益是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经济效益是因为教育也有成本,软件学院一般采用“成本办学”模式,要考虑在办学当中的成本投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参与评价的对象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价不能听信于一家之言,要有相关干系人的参与,包括教学院长、系主任、主讲教师、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软件工程师等。通过各方面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后,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在进行课程体系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方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1)问卷调查方法。首先由评价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设计问卷调查,然后把问卷发送给每一位参与的评价者并请他们按要求如实作答。问卷调查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一份高信度、高效度的调查问卷和设定评价分值。(2)访谈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依据事先拟定好的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访谈提纲,通过个别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信息,做详细记录并在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模型根据现在多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一般是先设定专业方向,然后再根据专业方向设定方向课程,因此我们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4]。在该评价模型中,以O为原点的水平线,正向代表社会需求维度,逆向代表保障条件维度;然后再以O为原点画出4条线,分别为OX1、OY1、OX2、OY2,其中X1方向代表经济效益,X2方向代表社会效益,Y1方向代表硬件保障条件,Y2方向代表软件保障条件。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了简化模型的应用,我们以定性分析为例,将每一个指标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用1、2、3表示,其中3表示“强”,2表示“中”,1表示“弱”。在每一个维度(X1、Y1、X2、Y2)上分别标识一个点,然后把4个点连成一个四边形。构成的四边形面积越大,说明社会需求和保障条件越好。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均可以采用此二维四向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在该评价模型中,可以计算取值总和S=X1+Y1+X2+Y2,根据总和设定一个阀值,对专业方向进行归类。例如,当阀值P>9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P>6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发展中状态;P<6时,意味着即将被淘汰。同时,还可以计算发展趋势比t=(X1+X2):(Y1+Y2),若t=1,表示该专业方向处于稳定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与保障条件比较协调;t>1,表示处于强势发展状态,意味着需求比较旺盛,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t<1,表示处于衰退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不足而保障条件有冗余。在进行专业方向评价时,要参考S值和t值,同时要考虑(X1+X2)和(Y1+Y2)具体取值以及专业方向的历史发展状况。当然使用该模型的前提是已经使用上述评价方法,对每个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于该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它转化为定量分析,只需要在(X1、Y1、X2、Y2)的每一个维度上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即可。评价过程课程体系的评价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专业方向(课程)的更替也比较频繁,但是不管课程如何更换,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评价过程简单地用图3表示。图3所示的评价过程中有3个反馈循环。首先设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专业方向的设计,得到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这时可以采用图2的评价模型进行课程体系的评价,同时进行结果反馈;根据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方向实施,通过实施检验是否达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反馈,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评价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于201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企业中建立16个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软件人才。软件学院在2010年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重新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当前的技术更新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重新制定了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计划。软件学院之前的软件工程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应用开发。在进行专业方向的评价时,邀请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软件工程师、主讲教师、外校教师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讨论并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大家的意见,最终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得分为(3+2+3+2),即该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得分为(1+1+2+1),即该专业方向将被淘汰。经修订,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调整为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开发J2EE技术、软件开发。NET技术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对于单门课程的评价也是一样,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可以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评价,如原来的工程数据库课程评价得分为(1+1+1+1),ERP原理及设计课程评价得分为(3+1+2+1)。显然,工程数据库课程应该被淘汰,而ERP原理及设计课程应该被保留。在2010版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依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遵守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采用该评价模型,对每个专业方向和每门课程进行客观而完整的评价,最终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4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三篇】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分析国内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软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提出以SWEBOK V3中知识域的要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框架,基于毕业生的产出能力导向进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监控学生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
关键词 :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 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1]。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2]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 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 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 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3-4]。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
5 结 语
笔者基于毕业生产出能力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长期监控和调整,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课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导引体系和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第一作者简介:江颉,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和信息安全,jj@。
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教育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
参考文献:
[1] 廖礼萍, 刘宏哲, 马小军, 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4(14): 19-21.
[2] 方峥。“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之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4): 66-76.
[3] 沈备军。 解读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V3[J].计算机教育, 2014(7): 1-2.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软件工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94-03
1 概述
软件工程是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软件管理的工程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软件工程本身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很广,是将面向对象技术、程序开发方法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综合的过程。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开发工具。
目前的软件工程课程,比较注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时少,任务重,包含的内容多,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花时间预习和准备实验,没有对整个实验过程作系统规划,会导致上实验课时无从下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规划软件工程实验课程并对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提出了采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辅助手段,对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 实验课程网站建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教学网站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自由的特点,网络教学的模式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软件工程实验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实验任务、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对整个实验过程有合理的规划。根据软件工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和技术要求,设置实验课程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涵盖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各种相关资源信息,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实验大纲以及课程相关资料等。这个模块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资源, 对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理论教学资源
课程介绍:是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特点、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任务等多方面作一个总括性的简介方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与了解。
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对每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进行说明, 阐述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课时分配, 便于学生按照大纲的指导进行学习。
教学日历:用来描述课程的进度安排。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教学日历, 事先预习教学内容,使得课堂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授课教案和课件: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各章节的文字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果学生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授课内容的,可以带着问题在课下继续进行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预备知识:列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与软件工程设计有关的课程目录,如程序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引导学生复习一些在软件工程中需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大纲:根据课程实验的要求组织实验项目,编写实验大纲,主要包括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等。注意实验项目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对学生进行引导,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学习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分组情况、任务分配、任务书的规范说明、提交方式、打印格式和成绩核定方法。
此外,还可以给出实验计划表和课程设计计划表等实验详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规划好整个实验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项目任务
该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实例,方便学生学习和了解;建立项目题库,学生可以选择项目,完成实验任务。
项目实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虚拟设计一两个小型系统,作为项目实例,如停车场管理系统、借还书管理系统等。贯穿软件生命周期整个过程,从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到调试分析和软件测试,给出项目的全过程设计。
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对软件工程开发项目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知道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进行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采用什么分析工具,怎样能全面周到的做好总体设计规划,详细设计阶段的设计说明书的作用是什么,系统模块如何划分,程序实现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设计软件测试方案以及软件维护说明书。
项目题库
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软件项目, 如停车场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银行卡管理系统,教材定购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建立项目题库,每个项目配备相应的项目任务书,以便学生选择项目,下载相关的项目任务书,完成项目计划。
项目题库中的项目,要不断更新。项目的来源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要对各个项目进行共同讨论,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并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对实际项目进行剪切或划分成子项目,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训。
软件工具
该模块是配置相应的软件工程实验软件,主要提供建模工具和编程软件的下载,便于学生完成项目的分析过程,实现系统功能。
建模工具
对几种UML统一建模工具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软件下载,安装方法和使用教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并做好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主要的建模工具有Microsoft Office Visio、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三种。Microsoft Office Visio中引进了软件分析设计功能到代码生成的全部功能,可以更轻松地将流程、系统和复杂信息可视化、可以创建多种类的图表。Rational Rose主要是对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语义、模块、对象以及流程、状态等进行比较好的描述,能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和设计,对系统的代码框架生成有很好的支持。PowerDesigner是一种数据库建模工具,允许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有效地创建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它还提供了直观的符号表示,使数据库的创建更加容易,并使项目组内的交流和通讯标准化。
编程工具
给出几种软件开发工具,如结构化编程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C、C++、JAVA、DELPHI),以及SQL、Powerbuilder等开发工具,并提供软件下载和安装方法,供学生选择编程软件,编写程序,并测试软件。
文档资料
该模块主要列出整个项目所要提交的各类文档资料。此外,还应该提供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便于学生下载,并按要求填写内容。
项目文档:主要包括有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书,总体设计报告,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系统的程序代码,软件测试报告以及用户使用手册等。
规格说明:可以给出一些规格说明的样例和标准,学生可以使用非形式化、半形式化和形式化等方法描述需求分析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并给出系统各部分的设计规格说明书。鼓励学生学习和使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规格说明,例如:有穷状态机、Petri网以及Z语言等,这样可以用数学方法研究和验证规格说明是否正确,并消除二义性。
成绩评价
该模块主要给出实验教学各阶段的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课程实验中,上机操作占课程实验成绩的50%(含平时上机操作和考勤),课程实验需要提交的文档和报告占50%。课程设计因为是分小组进行,成绩评定可以分成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个人成绩主要根据个人在小组中所分工作多少和完成工作情况来确定,小组成绩则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和系统最终验收的情况来确定(如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性、提交的文档是否全面和规范, 源程序编写是否规范、可维护性等)。
每个项目组都应该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成果,由教师和其他同学组成评审团, 对每个项目组的汇报进行评审和打分, 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汇报结束后, ,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 并写出评语。既要评价项目成果,也评价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3 网络辅助教学
建立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后,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网络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管理, 分工协作,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了网络学习平台,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学生可以分三个阶段完成软件工程实验课程:
1)网络学习:该阶段主要学习课程资源,同时,学生进行选题,分小组和分派任务,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的需求分析。
2)课程实验: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建模工具,通过使用建模工具,完成项目的分析过程,并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划分系统的各组成模块,给出系统的各部分设计规格说明书。
3)课程设计:该阶段主要是根据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程序设计软件完成对整个系统的代码编写,遵循代码的开发规范。设计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并提交相关文档。
成绩评价部分由教师来完成,每个阶段都要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根据项目的最终完成情况给出整体评价。要着力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开发工具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按规定提交项目要求的各种文档,形成较为科学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
4 结束语
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方法和实验环境是软件工程实验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学生对整个实验教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增强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藩。软件工程(第3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上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总结优质4篇
下一篇:幼儿园收费自查报告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