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关于以精神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某区关于以精神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实施“文脉赓续、文明创建、文旅融合、文化惠民”四项行动,全面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以精神文化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文脉赓续,让文化的“根”扎得更深。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持之以恒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文章。创作我区文化精品,开办《我区》文集,编撰《我区诗话》《我区旧闻》等一批具有我区特色和教育功能的文化书籍,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追寻“家国 我区”足迹,开设“我区史话”“镜看我区”专栏,策划播出《百年县歌的记忆》《寻根—我区 精神血脉》等凝聚我区精神、饱含家国情怀的专题片,组织开展青少年诗词大会、我区历史文化大讲堂、高兰诗歌研讨会等各类高品质特色文化活动30余场,“家国 我区”价值引领力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市首家综合型教育营地—我区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开营45期,教育培训青少年6000余人次,姚福升故居、郭氏家族馆等一批小微博物馆群开门迎客,启动“新程旖旎 又见我区”文化活动和4个古城保护传承项目,“英雄之城,爱国之民”的精神引领力不断提升。

(二)深化文明创建,让文化的“干”立得更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努力将我区建设为有温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园。深耕文明沃土,广泛开展“七彩微心愿”等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800余次,创作《一艘小船诞生了一个百年大党》等红色品牌课程500余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校园1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15个。加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家家美”积分超市、“社区志愿行”激励嘉许机制。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和36个标准化小区建设,出动各级志愿者4万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79次,累计时长达43万小时,以“微更新”“微改造”提升我区社区文化新业态,让文明光辉和文化韵味交相辉映。

(三)推动文旅融合,让文化的“叶”散得更远。以“促融合、抓发展、铸品牌”为方向路径,着力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优质产品供给力、文旅综合支撑力。打造“北疆福地 多彩我区”文旅品牌,搭建以“一心两带三板块”为载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景区晋级4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新时代·中国绿水青山最佳旅游名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多项“国字招牌”。搭建文化交流互鉴友谊之桥,成立“我区—腾冲”旅游联盟,成功举办第二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区基地。高质量举办新生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庆祝大会,我区“上元节”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边疆民族文化实现汇聚交融。紧密结合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有序筹办满族颁金节、我区上元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

(四)践行文化惠民,让文化的“果”结得更实。着眼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改造升级我区图书馆,开发户外沉浸式阅读体验区,融入传统“邮文化”,设计旅游文创产品,让中俄边境线上最北最美图书馆成为热门智库打卡地。扎实推进89个农家中心书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以“书香满城·阅见我区”为主题的阅读活动380余场次,参与人数7600余人次。入选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并成功举办示范展示活动,组建30支“蒲公英”文艺小分队向基层持续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非遗文化作品《巈屋》入选省级文化精品项目。深入推进对外交流交往,连续举办六届“欢动我区”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我区文化影响力、创新力、服务力不断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一并深化拓展。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继续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舆论引导与宣传报道工作。

(二)持之以恒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运用有效手段,通过潜移默化方式,让高额彩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构建正能量充盈的网络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要改进创新提升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三)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文旅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优化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模式。同时,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协调性有效性,打破行政壁垒与区域壁垒,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要素在区域间顺畅流动,以各类文化旅游带为依托加快形成统一的文旅大市场。

35 3444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