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笔记【第一篇】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XX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XX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3.实践中应用

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农业)

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①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二生物必修【第三篇】

目录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 种群的结构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原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收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2、水盐平衡调节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下丘脑:内分泌中枢

(1)内环境稳态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

(2)双重调节

14、

15、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21、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8、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

8、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10、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1.背。学生物不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没心没肺的乱背也是没用的。生物习题涵盖了不少的记忆成分,但是在书本的记忆上有所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背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平时的习题都是书本的深化,高考生物却又是一个档次,要求我们理解的知识点更多。

eg.书上我们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平时的作业题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时间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详细过程,而高考的试卷中可能就是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不同光照会产生怎样的光合作用过程。。

2.听。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生物题目。

eg.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

3.做。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当然生物好几本书的学习不可能简单不用心就轻易学好,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但是万事读得用心。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第四篇】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

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XX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五篇】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