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灾减灾建设情况汇报
智慧防灾减灾建设持续推进,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完善,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和防灾减灾效果。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智慧防灾减灾建设情况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智慧防灾减灾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坚持因地施策,创新驱动数字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探索构建了"2+N"智创防灾减灾系统,开辟了一条以监测预警为核心,群测群防为根基,智能指挥调度为支撑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新路径。
一、建平台推动数据畅联。某市"1+N"智创防灾体系中的"1"即为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平台。自2007年起,某市设立乡镇地区气象观测站,并在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易发区进行密集观测。至2011年,为大力提升市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防御能力,某市整合气象、环保、水文等多部门资源,建成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2015年,该系统优化升级,智创防灾能力再上新台阶。2022年,与阿里公益基金会联合对系统进行新一轮提升,增设监测点。2025年,依托乡村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上线"智防应用",形成"乡村气象""紧急联动""计划布署""汛期巡查""责任量化"等模块,构建起涵盖全市所有乡镇及重点地灾区域的综合防灾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气象、水务、资源等部门的各类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消除数据壁垒,实现分布全市的自动化监测点每10分钟采集气象、雨情、水情等数据,超出阈值即时报警,为科学开展灾害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二、强支撑促进整体联动。某市"1+N"智创防灾体系中的"N"涵盖了应急综合体系,包括气象连线、视频监控、远程连接、高清地图、协调落实、应急通讯、无人机航拍和实地会商等功能模块,形成了智慧防灾的坚实支撑,实现各方联动、系统联通。通过实时气象专线共享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资料,提供指挥决策依据;视频监控系统整合"雪亮工程"、河库防汛等视频资源,全盘掌握防汛情况;远程连接模块加强与基层人员现场同步;高清地图数据分析地形地貌,为救援疏散提供指导。部署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迅速传达至各乡村;应急电话模块简化信息发布及灾民求助程序;无人机航拍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辅助决策;实地会商整合32家防汛相关单位,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及早传达至风险区域,为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三、善协作实现主动防御。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某市的预警监测体系能够科学评估灾害的波及范围和潜在损失,为应急指挥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指挥人员可以借助"1+N"智创防灾系统,进行统一指挥和高效调度,合理分配救援资源,组织群众撤离并开展救援工作,真正实现了基于数据的自动预警和科学分析研判,实现各方协作、高效应对。通过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创新自然灾害防御策略和方法,探索出以群测群防为基础、数据共享为支撑、监测预警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的自然灾害预警指挥新路径。当灾情发生时,市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32个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50部市级应急调度电话随时响应,6万多名覆盖水旱防御、地灾防控、城市防汛、尾矿库管理及河湖长制等领域的责任人及乡镇、村级组干部随时准备视频联控。通过应用如"找防汛员""责任清单"等模块,公开相关人员信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防灾行动中。在应对突发灾害时,"1+N"智创防灾体系可以实现全面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研判,精准统筹调度指挥,为全市居民织就坚实的防灾减灾安全网,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由被动救援向主动预防转型。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教研教改工作总结【精彩2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