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精彩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一篇】

摘要:“智慧校园”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各类院校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可以改进党校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的方式,提高党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本文以四川省党校系统为例,调查四川省各级党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党校“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校系统;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四川省

一、调研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社会进入“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1]。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四川省党校系统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地在各级党校推进“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智慧校园”这一概念是2010年我国教育部门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的发展形势、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的发展方向提出的。作为“数字校园”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旨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各个方面,打造信息传达和处理流畅的数字型校园,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的新型校园生态[2]。而党校系统的“智慧校园”不仅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而且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建立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员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分析和服务,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3]。换言之,党校系统的“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在学习、教学、科研、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快捷、有效地提高党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党校系统各项工作的转型升级。本文以四川省党校系统为例,调查四川省委党校、地市州党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情况,以及从教职工和学员的角度调查“智慧校园”建成后的应用效果和使用体验。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以实地调研、问卷调研以及面对面随访等方式进行开展。首先,以实地调研、电话、函询的方式对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内部分地市州党校信息技术主管部门,了解该单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建设进度、适用范围以及使用运行情况。其次,采用问卷调研和面对面随访的方式,向被调研单位的信息化主管部门、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学员调研了解该单位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的运行情况。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被调查单位(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智慧校园建设的设计、智慧校园项目的实施和运行情况、智慧校园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效果以及对本单位教职工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等六个部分展开设计。本次问卷主要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个方式发放,共计发放380份问卷,全部收回,经整理和统计,其中有效问卷369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7%。

三、调研结果——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情况分析

(一)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经调查,四川省内大多数党校已经建设或者正在建设“智慧校园”项目,力图实现“数字党校”向“智慧党校”的完美跨越。这些党校均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在现有的网络技术基础上,面向全系统内部用户与外部学员用户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和完善[4]。其中,部分党校已经有自己的智慧服务平台,包括面向领导决策管理的“综合校情分析”平台与面向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的“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已有部分党校有类似于“掌上校园”等在移动端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各级党校建成或在建的信息化功能较为齐全,尤其是省委党校的“智慧校园”涉及管理、教学、科研、生活这四大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具体包括内外网门户、学员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评价管理、人事管理、协同办公、资产管理、图书管理、移动互联等应用系统,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智慧党校”的应用体系,取得了显著的运行效果。(二)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目标定位。调查显示,几乎全部的党校在进行“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时以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具体目标。所有建成或建设中的“智慧校园”系统均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通过把构建综合教务管理的数字化环境来实现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丰富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是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即通过构建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实现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进而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自动化。同时,95%的被调者认为“智慧校园”的目标定位在于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92%的被调者认为“智慧校园”的目标定位在于提供方便、快捷的办公和学习。(三)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功能设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者目前对于“智慧校园”提供的功能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主要与被调者的身份和职责密切相关。教职工与学员对系统应用最多的功能不尽相同,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对系统应用最多的功能也各不相同。但是,%的被调者表示“智慧校园”提供的线上一站式的服务功能十分便捷;82%的被调者表示喜欢“智慧校园”的移动平台,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机的一卡通平台、移动视频、移动论坛和移动阅读平台等等功能特别受到也是教职工和学员的喜欢。(四)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困难和不足经调查,95%的被调查者已经接触并使用过“智慧校园”,其中近八成的用户(指教职工和学员)使用体验感受良好,另外两成的用户使用感受欠佳。此项指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教职工及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和面对面随访中体现出来。部分用户对信息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对于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影响了使用效果;部分用户认为信息系统比较复杂,影响了操作;部分用户认为界面设计不是很合理;还有部分用户从建设成本考虑认为建设投入与实用性不相匹配。

四、结论与对策

(一)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首先,四川省各级党校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投入资金开展“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以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具体目标方面进行设计,覆盖范围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5]。其次,尽管四川省党校系统在最初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多个系统并存以及各自有各自的应用系统的情况。但在党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问题通过管理职能的整合以及协调配合机制的完善已经在逐步得到改善。发展至今,“智慧校园”已初步形成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式和数据标准,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利用云技术和构件开发模式将党校资源逐步建立在云框架上,由于参照省委党校的建设标准,在数据信息上一定程度上能够互通互联。再者,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顺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时代形势,探索利用PC平台和移动平台的载体模式。不仅利用以个人电脑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而且利用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移动的移动互联网,通过建设移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培训、移动学习、移动视频、移动阅读、移动论坛等新型功能。(二)四川省党校系统“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改进建议。近年来,多个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文件陆续出台,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都对各类院校建设“智慧校园”提出了指导意见[6]。一方面,四川省各级党校应该根据有关文件规划的指引,依据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形成“人人可用,人人要用,人人实用,人人必用”的“智慧党校”[7]。第一,校园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第二,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保障信息化资源的更新和相关设备、系统的日常运维;第三,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6]。另一方面,四川省各级党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改进不足:首先针对非全覆盖的情况要加强“智慧校园”的宣传;其次针对各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智慧校园”功能需求进行统筹、对功能使用和运行流程进行培训;再者建立资金保障制度,确保“智慧校园”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升级;第四针对加强移动网络利用率非百分之百加强对移动化终端的应用;最后针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把党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连续的工作[1]。

【参考文献】

[1]皮微云,刘铁东,胡立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分析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2):162-163.

[2]白艳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通信,2019(1):154-155.

[3]高捷.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软件规划解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5(4):76-79.

[4]黄嵩.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3):60-61+68.

[5]姜宇,黄芳.基于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智慧校园建设[J].黑龙江科学,2019,10(3):50-51.

[6]佟少武,赫威.提升基层党校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校园[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72.

[7]杨萍,姚宇翔,史贝贝,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8-24.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二篇】

xx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高标准配置教育现代化设备,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先后获得江苏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南京市示范图书馆、南京市科技星光基地、南京市中小学校园阅读基地等殊荣。20xx年又成功建设并获批“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示范校”“示范级数字化校园”。在此基础上,学校以“臻优至上”为原则,紧紧扣住创建“南京市智慧校园装备示范校”的契机,严抓教育装备的管理和应用,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趋于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教育——引领装备工作的方向

学校致力于品牌建设,将“每一个孩子、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作为教育起点,主张“发现、发展、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从而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并在技术装备工作中努力践行这一办学追求。xx年,学校借抗震加固工程完工之际,全面改建并增设了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数字实验室、技能创造室、图书馆等,“童话博览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当中。学校未来将给师生提供更加优良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实现“发扬学校优势,为孩子提供最好教育”这一目标。

二、优质设施——加大装备工作的投入

学校安排充足的专项经费,保证教育装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目前,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建设与配备均达到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1、实验室装备

学校设有标准实验室2个,其中数字实验室1个,技能创造室1个。技能创造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保证四人一组拥有必要的分组活动器材。必要的实验材料具有常态配备保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均为100%。

2、图书馆装备

借阅一体的阅览室,有纸质藏书34699册,生均30册,年生均借书15册;设有学生阅览座位62个,配备了4台电脑。高年级学生在阅览过程中,可借助网络进行查询,以丰富书本的外延阅读。教师阅览室及教师发展中心两处共设座位五十余个,xx年订阅的报刊杂志达67种。同时,学校将“宝葫芦”书站设置在第三教学楼的二层和三层,内设科普、文学、童话等书籍500余册,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由学生自主管理。每个班级均设置“图书角”,上架100本书,人均2册以上。

三、优良管理——规范装备工作的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装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如图1所示),将科技工作、图书馆工作、信息化装备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当中。每学期还制定专项的工作目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智慧校园装备工作规划,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按照标准要求配备和落实各专用室的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专用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和考评机制。在班级图书角的管理中,还有对班主任的考核,并将其纳入教师奖励绩效工资考核中。

3、加强采购管理

设备的添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并通过政府采购系统完成,所购产品严格把好质量关,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4、加强维护管理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物品均统一编号,定期保养,及时维修更新。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使用的常规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建立个别登记账、总括登记账和剔旧账,备有计算机管理系统;新书及时编目上架流通,书架架标齐全,图书排列整齐;期刊及时装订并入编上架流通;实行师生全开架借阅;每学期对新增图书、流通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制订各类计划提供真实依据。

5、加强检查督促

学校制定专用室检查评比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等形式掌握设备管理情况,通过资产管理网络平台等看台账、查记录,了解管理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修正;期末还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专用室的管理和运用情况。

四、优美环境——创设装备育人的氛围

学校注重实验室、图书馆等场馆的'环境布置与教育氛围的创设。专用室内先进设备摆放整齐,墙壁或张贴格言警句,或展示学生作品,或介绍相关知识,均做到图文并茂,整洁美观。

另外,学校紫竹剧场和报告厅的建设、体育馆的改造、“宝葫芦书站”的打造,为开展科技活动、读书活动提供了室内外教育活动场地。我校还因地制宜,在校门口打造科技流动宣传长廊,进行通识培训,方便学生、家长和教师学习科普知识。学校还在教学楼走廊、紫竹剧场、紫藤步道等活动场所,利用橱窗、展板等开展校园读书文化活动。如二年级在走廊的墙壁上进行绘本读物的展示和推介;图书馆在紫竹剧场利用展板进行读书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出。

五、优秀教师——打造装备管理的队伍

我校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师品牌团队,其中“科学创想”团队、“促进阅读”团队均由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室负责人组成,他们中有区学科代表人2人,省、市、区先进多人。他们有的在南京市图书馆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有的获得省科技辅导员称号,有的多次在市、区展示课堂教学,有的还多次受邀在市区开设专题讲座,可谓是一支素质精良的队伍。

在科技辅导中,学校还对外邀请特级教师陈长明、玄武区少年宫李长生等作为特色科技活动小组的辅导员。他们专业娴熟,技艺精湛,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读书指导中,除了“促进阅读”的团队成员之外,每位语文教师、班主任也成了主力军。将阅读课纳入课表,让学生不仅天天在班级有书读,每周还有在图书馆内上课的机会,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交流读书心得。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阅读指导赛课活动,唐静老师曾代表学校获得区课外阅读指导课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绘本讲述”比赛,以此来提升教师鉴赏绘本、诵读绘本的能力。

六、优学乐园——发挥装备建设的作用

学校以专用室等室内外活动场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学校每年都会固定开展的宝葫芦“四个节”活动——“宝葫芦”童话节、读书节、科技节和体育节。

1、“宝葫芦”科技节

学校每年有四项固定的科普活动:上半年主要根据“快乐周六”的相关要求,开展科普场馆参观,科普专家进校园活动;下半年,学校主要针对江苏省“金钥匙知识竞赛”“江苏省青少年模型竞赛”开展有关活动。同时,自xx年以来,以实验室为主阵地,学校已连续3年开展了“宝葫芦”校园科技节活动。

2、“宝葫芦”校园科技节

上一期的主题是“环保,让世界更美好”。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普书籍、了解一位科学家的生平、听一次科普讲座、参观一个科普场馆、观看一场科普电影、参加至少一项科技比赛活动。科技节系列活动也精彩纷呈:在低年级中开展了“变废为宝”的模型制作比赛,利用吸管、瓶罐等废旧材料制作模型,共收到各种想象丰富、制作奇巧的作品101件。对于中年级学生,一是围绕南京市“五小”评比开展活动,二是组织开展科学幻想画绘画比赛。学生通过画笔、纸贴、折纸等美术方式,描绘对未来的种种幻想。科技节特别为高年级学生设计了“胡萝卜搭建”比赛,要求学生利用胡萝卜和牙签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创意搭建,4人一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任务。共20个班级组成的40支队伍参加了全校比赛,其中“未来建筑”“天空之城”两件作品造型独特、结构巧妙,最后获得评审组的一致好评,获得特等奖。

另外,在每届科技节中,四驱车和电子百拼比赛两项赛事,已经成为我校科技教育的传统项目,尤其受学生的喜欢。不仅学生创意不断、乐在其中,由家长组成的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了进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亲子活动,学校的科普活动辐射到家庭之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普活动体系。为了加大宣传,每一届科技节活动都会在学校校园网和专题网站、鼓楼区教育信息网上进行报道和呈现;《现代快报》《南京晨报》《乐学少年报》等报刊以及江苏教育台、鼓楼教育天地网站等媒体也曾多次对“宝葫芦”校园科技节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3、“宝葫芦”读书节

学校每年都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举行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例如:xx年5月,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老师精彩、睿智的演讲中,我校迎来了“阅读,让童年更灿烂”的第七届读书节活动。随后,学校采取网络投稿形式,面向1~6年级开展了“礼仪南京绿色青奥”的征文活动。我们从大量投稿中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100余篇及优秀组织奖11个,并将评选出的一等奖送往区教育局参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南京市网上征文活动,并在xx年南京市网络作文比赛中荣获集体奖。

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想能力,学校图书馆还与科技团队联手,在二年级组和六年级组中开展了“放飞绿色希望,创编科技童话”的活动。低年级采用独立创编童话故事的形式,高年级则是以自由组合的创编小组为单位,发挥各成员的想象轮流续写,最后形成1篇中篇童话故事。本次活动不仅与学校的童话教育理念、书香校园的人文理念及科技节的环保主题相契合,也与我校“更自信的儿童更美好的童年”的学生文化特质相符合。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还制作成了电子杂志,在校园网和班级QQ群里发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另外,作为“南京市校园阅读基地”,12家全国优秀少儿出版社每出版一本优秀的少儿图书,都会向我校寄赠样书,“请老师们点评,请同学们点评”,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图书馆馆藏,更提升了校园的阅读氛围,为学生阅读带来了“正能量”。20xx年,学校还成立了“促进阅读”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校图书馆的各项事务管理和活动策划中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项工作,想要做好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无止境的探索和完善。英国有句俗语说得好:“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在“智慧校园”的创建中,我校全体师生正一起携起手来,让智慧领路,向幸福出发,使我校的现代化装备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为校园的蓬勃发展和更高水平。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三篇】

一、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组织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教师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网络培训。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二、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由教师的“教”到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鼓励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学习提供帮助。

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活动

2021年,根据国家、省教育部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活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各中小学校长、业务校长工作协调推进会,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从组织领导到顶层设计,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活动的重要性,保证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工作的有序进行。

新冠疫情爆发,学校教学进度一度受到严重影响,教育战线全面参与到抗疫一线,任务艰巨。随着疫情全面受控,学校全面复课。区教育局立即开展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相关工作,确定各单位参训教师名单,并依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和学校相关方案,各校立足自身培训环境、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教师能力点选择录制校本课程,录制过程中,学校发挥各级团队作用,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并严把课程质量关,截至目前,共录制课程21节,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本地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锤炼了三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团队的战斗力。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四篇】

我校于20xx年3月中旬申报智慧校园创建,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筹划,仔细部署,认真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向领导汇报。

一、已经落实的工作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为确保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以蔡亚军校长为首的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内分工明确,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2、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智慧校园创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管理、使用、人员培训等系列制度,从创建之初就从严要求,严格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而教师能力水平决定着智慧校园创建的标准。为此,学校多方面结合:

第一,学校聘请区教育局电教中心领导为我校创建工作的专家顾问,指导我校的创建工作;

第二,校内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媒体的应用专题培训,开展课件制作评比、各学科优课展示等活动,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三,学校安排领导和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国内智慧校园创建的最新理念,学习外单位智慧校园创建的创新做法;另外,学校还邀请合作企业派驻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等,通过培训指导,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

4、重视对硬件的投入

百兆光纤宽带接入校园,教师办公地点和试点班级安装无线路由,做到无线覆盖。

20xx年5月,在区教育局电教中心牵头下,我校与心里程公司合作,为三四年级学生配备了四百余台平板电脑,我校利用平板电脑探索“翻转课堂”教学,初见成效。

20xx年9月,经学校申请教育局审批,20xx年10月由区招标办招标,我校与东方中原公司签定合同,花费14万元为三四年级装配交互式一体机,为打造智慧课堂提供硬件支持。

20xx年11月,校园一卡通的建成和初步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个便捷平台。

5、加强平台的管理应用

我校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为我校一千余名学生配发身份识别卡,学生进出校园,系统自动进行身份识别并立即向学生家长发送信息提醒;教师进入平台,轻松点击,完成考勤。

学生学籍管理有专人负责,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系统更新及时,我校有110位教职工,已全部录入系统,可以借助系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师动态数据,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

我校通过中小学教职工培训系统,认真落实市馆、区级学习培训计划,20xx年全校区级以上培训达到230人次,区级以上学时人均超过50学时,完成市馆学习培训任务。

学校每月定期更新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及时上报学校的最新数据,为上级部门把握工作进展和部署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学校依托江苏基础教育云平台,扎实有序、稳妥地开展“一师一优课”工作,晒课数量126课,超额完成教育局指定的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校陈老师获得部级优课的殊荣,另有3节课获得市级优课。

借助淮教云平台,教师登录“畅言教学通”,进行电子备课上课,方便快捷;借助“互联E课堂”平台,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借助平台实时统计系统的各种统计列表,教师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校积极推动“个人空间”建设应用。在“互联E课堂”,心里程公司为我校30位教师、350名学生开通个人空间;在“淮教云平台”,全校师生约1600余人全部开通个人空间,空间容量为10个G,基本满足个人需要。教师登录“个人空间”,上传教学资源,书写教学心得,迸发出教育思想的火花;学生登录“个人空间”,下载教学资源,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6、分步有序地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教学,我校自20xx年3月制定学校资源建设方案,前期以三年级为主,四年级为补充,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完成一至六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的资源建设与整合,教学资源以自主开发为主,并有效利用学科网、淮教云平台和东方中原公司等平台提供的资源。我校还制定资源共享激励方案,同时纳入绩效考核,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据三年级部不完全统计,我校现有语、数、英三门学科:导学案280多篇,教学课件600多个,教学音视频800多个,还有若干图片资源。资源建设初见成效。

在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向区电教馆,市馆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市馆组织的各类评比和竞赛活动,完成或超额完成市馆下达的任务。

7、公众沟通更加方便快捷

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全面展现校园文化,涵盖党务、教学等众多栏目,及时向社会发布学校新动态。同时借助适时通讯平台,建立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发送通知,信息上传与下达更迅速;老师利用信息平台快速布置作业,传递学生在校情况,家校沟通更便捷。

二、平板电脑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探索应用

我校借助“互联E课堂”平台,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95%学生为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个别家庭没有无线网络。针对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补充。

在互联E平台,教师认真备课,收集资源,制作课件,利用平台工具,改造课件,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

课前,老师通过平台布置导学任务,下发能力提升练习;学生在家借助平板,登陆平台接收导学任务,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家庭没有无线网络的,教师通过班级群和校讯通给家长发送短信息,告知学习任务,督促家长多方结合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就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的场所,答疑解惑,经验分享,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索中吸收内化新知识。借助实时统计系统的各种统计列表,教师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利用学科网在线组卷功能编制巩固练习和检测试卷,推送到学生端。

课后,学生可以登录平台进行新知识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利用终端随时可以批改作业,并依据平台的成绩分析功能,适时调整教学。

重新构建的学习流程:课前学习——课堂内化巩固——课后提升,目标清晰,复习检测方便快捷,便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来,取得的成绩同比而言十分明显。以11月份的月考为例,我们所用的试卷为同一份试卷。通过去年四1班传统教学和今年四1班的“翻转课堂”教学纵向比较,今年的学生平均成绩均高于去年的学生成绩,语数英三门各个学科成绩均高出5分以上;通过今年四1班“翻转课堂”教学和四3班传统教学的横向比较,同样的试卷,四1班语数英三门各个学科成绩均高出四3班3分以上。

三、创建中面临的困惑

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1、创建智慧校园,推行教师无纸化备课,但上级相关科室又要求教师必须用纸质稿手写备课,既重复工作,加重教师负担,又浪费时间。

2、“互联E课堂”平台不够成熟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教师客户端频频掉线;数据传输中丢包现象严重;同一终端只能使用一个账号,更换账号登录,无法更新内容;学生终端不能正常登录使用等诸多问题,平台虽历经多次升级,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给教育教学带来不便。

四、着眼未来,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着眼未来,我校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长远发展之中。

1、构建全面、完善的校园无线网络。力争做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2、进一步加大硬件的投入。我校有25个教学班级,目前有7个班装配交互式一体机。今后将陆续为剩余教室装配交互式一体机,为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平台的融合应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派出教师学习培训,请进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为教学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现有淮教云平台、畅言教学通、互联E课堂等众多教学平台,这些平台刚推出不久,教师运用也不够纯熟,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运用。

4、加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我校的三年级语、数、英教学资源建设已小有成绩,今后我校将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细化资源共建共享激励机制,建设涵盖全学科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资源上的强有力支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有一个漫长的努力过程。今后,我校将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不断吸取创建之路上的经验教训,借互联网+之力,点亮我校智慧校园之火,闪耀智慧教育的光芒,突显校园信息化的魅力。

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五篇】

一、智慧学校建设情况

滁州市第十中学建设项目是我区重点工程,在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就积极谋划现代化的教育装备,着力打造智慧学校。学校拟定了智慧学校建设方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完成很大部分基础环境建设。

(一)宽带网络环境建设。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无线接入带宽500M。做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并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具体指导信息化工作开展。目前我校已经建成并正在使用的平台有学校网站平台、与专业网站合作的资源库平台、校园图库平台等系列平台,对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师生风采,提供丰富资源,密切家校联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到目前为止,普通教室、实验室、功能室等全部配置多媒体系统,共计32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入使用,设备先进,使用方便,一键上下课,自动开关全部多媒体设备。互动性与可操作性的电子白板走进了课堂,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学生信息课、实验课运用电脑与网络能力极大提高。教师实现了无纸备课、利用数字化教学,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三)校园广播、直播、录播系统建设。拥有校园广播系统,实现自动定点定时播出上下课铃声、音乐、广播体操、校园歌曲等,实现无人值守。但还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准备改造校园广播系统,具有自动或手动进行按年级等分组广播、分区域广播,可做到单独控制。实现多套节目同时传输,每个年级还可拥有自己的频道,同时播放各年级不同的内容且互不干扰,满足外语听力教学及考试。建成高标准全自动录播教室1个,满足教育教学、教研需要。我校在线课堂装备的录播、直播系统,可以方便地把现场信号直播到各个班级及全校的每一个电脑终端。

(四)建成校园全覆盖智能可视化安全防范系统。在校园、教室、实验室、学校重点部位布设高清摄像探头40套,室内红外高清半球摄像机8台,高标准配备了一个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及其他原因需调取录像的人员均在门卫室操作,外人无法接触到硬盘柜,数据更安全,满足学校安全需要。

(五)中心机房建设。学校中心机房作为数据中心,承载着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办公等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需求的重任,该区域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中心机房具体功能:

1.硬件设备网络: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防火墙、应用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应用控制网关、综合布线等设备,用来满足校园基础网络建设的需要,提高业务承载量上限,方便学校师生教学资源以及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安全防护,统一集中管理其他功能室和应用设备;

供配电系统:能够保障机房在停电状态下,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方便业务持续不中断,保护硬件设备不受断电冲击而损坏;

3.精密空调与新风系统:保障机房设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健康的运行;

4.防雷与接地系统:保障机房设备在雷雨天气正常运行;

5.动力与环境监测系统:供配电监控;UPS监控;精密空调监控;温湿度监控;消防报警监控;

6.智能管理平台:方便管理员管理路由器、交换机、安全、语音、存储、监控、服务器、打印机等,实现设备资源的集中化管理;

7.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

①学校数字化应用平台管理端:基础数据与权限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政教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子系统;

②移动终端APP;

③学校门户网站。

(六)软件教学资源丰富。在软件建设方面,建设并启用了财务管理软件、校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软件、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目前我校拥有校本视频资源达1000G,非视频资源超过30G,教学光盘92G,软件资源,为全校教育教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将各类数字化管理软件整合,真正实现教学、办公、人事、学籍、教务、图书、实验室、课题、后勤等数字化管理。

(七)无线网全覆盖,现在无线网在办公区、教学区已经覆盖,全校覆盖。

需建硬件:

1、数字化校园ip网络广播系统

2、数字化校园监控系统

3、一卡通、用户登录认证系统

4、中心机房建设,web服务器两套,资源服务器两套、直播系统服务器一套等。

5、云机房、云教学系统(在建,正在招标)

二、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加投入。智慧学校建设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基础环境建设,加强建设指导,使智慧学校真正“智慧”起来。如我校还需增加装备一些智慧教室及3D打印、机器人、数字化音乐教室等特色教室,增加校园安监系统、信息发布等系统。

(二)加强培训,注重融合。要加强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做到先进的教育装备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70 968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