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推选精彩10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推选精彩10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旧城改造相对滞后。根据估测,全县旧城区占全县城区面积约12%,居住人口约1万人,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在呈现出房屋破旧、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居住群众也迫切希望对旧城实施改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旧城房屋密集,空间狭窄,若按照国家规范审批方案,旧房拆除后房屋无法修建。二是邻里关系复杂,因旧城房屋密度大、空间狭窄,规划执行过程中触及周边利害关系人较多,协调难度大。三是我县现有旧城更新多为楼房业主进行,未形成有效的片区改造,增加改造难度。四是武胜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未通过法定程序审批,执行起来有法律层面的瑕疵。近年来旧城改造多数有法律纠纷。五是从旧城改造成本看,由于旧城区土地相对城郊新区价格更高,拆迁补偿难度更大,改不如扩。
(二)城市功能不尽完善。一是城市生活管网与建设不同步。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各部门缺乏必要的统筹衔接,“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与城市管网铺设,常常不能同步,造成城市路面反复开挖的情况。二是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容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车辆迅速增长与路网建设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在中心城区,一遇上下班高峰期和公共节假日,经常车满为患,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整个县城没有一个规范的停车场,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从而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影响市容市貌;三是没有规划进城车辆清洗场所,特别是遇到雨天,车辆带泥进城,严重影响城区环境卫生;四是背街小巷路灯照明设施缺失,造成主街亮而背街小巷黑乎乎的,形成治安、安全事故多发地段。五是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群众对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满足中心城区市民的休闲场所日显不足,文体“四馆”建设迟迟不能落实。
(三)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城市建筑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给人的总体印象。目前,武胜城市建筑总体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轴线不突出、天际轮廓线缺失。二是缺乏城市个性特色。三是建筑结构单一。四是与武胜“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设计理念陈旧。六是建筑物层次混杂,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没有得到彰现。
(四)城市管理尚有缺失。一是城管局不具备基本的主体执法权。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其第三章对“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作了严格规定: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第十八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武胜县城管局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设施权属多元,管理责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电信杆、电信箱、垃圾箱按职责应由各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设置、养护、维修、保洁,但事实上从这些设施建设完成后,就从未进行过保洁,更不用说养护、维修,破烂于路旁,严重影响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单位是社区,但多数无人管理,成为卫生死角,人居环境较差,居民意见大。三是管理部门多,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如流动摊点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职责均对其有管理,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都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来,最终谁也不愿意管,只有城管孤军作战,游商、摊贩与城管队员打游击,难以达到规范管理的效果;又如户外广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门为工商和住建两家,按职责住建主要对户外广告的设置进行管理,对广告的规格、式样、颜色、设置地点及是否影响城市容貌进行审查,对破残、未按审批要求设置及未办理设置许可手续的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工商对广告公司申报的广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但往往其后续管理职责基本上没履行,对没有进行申报违规的广告视而不见,造成大量的户外广告没有申报和审批,城市户外广告就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四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水平不高,人员来自各个阶层,特别是我们的一线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部队复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如美学、广告规划、给排水专业人才短缺,园林绿化等技术人才很少,客观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目前,环卫作业方面,县城仅有洒水车2辆,无现代化清扫作业车,只有1辆是符合规定的垃圾清运车辆,且油耗相对较高,其余垃圾清运车辆均为电动三轮车,不能达到密闭运输的要求,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事环卫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只有650元,与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极不相符,而从事此项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岁以上的占40%),安全隐患突出。
(五)居民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务工人员涌入县城,由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还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个教育和引导他们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过程。由于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差,随地吐痰、乱占道、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私搭滥建、装修扰民、邻里矛盾、养宠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二篇】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积极推进“智慧路南”建设进程,8月份,区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有关现场,听取了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区政法委、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智慧路南”建设已经开始起步。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直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开始起步。自去年网上审批系统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截止目前累计办件1915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数字校园等服务民生项目。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探索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搭建了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区143个村居,建立508个网格。
(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区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为“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二是推动面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国际新型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驱动路南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培育,强化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适用、商业运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进、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车网、志金科贸等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开发建设了报春钢铁网、志金钢铁网、唐山北方国际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借助阿里巴巴、天猫、美团等知名网站,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财经大厦为载体的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有时甚至存在敷衍应对的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
(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出台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而我区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导致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不一致,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了“智能孤岛”。例如,大多数部门单位、小区村居均安装有视频监控,但是在需要调取影像资料时,无法通过共享来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普遍不高,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传推介不够。智慧城市是为市民而建,在实施前要让市民从一开始就了解相关推进计划,使市民对可使用的城市资源有认同感,如水电、公共设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市民与城市连接,推动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二是数据收集不够。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给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缺乏相关融资政策,社会投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路南”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给城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建设“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发展大势,从全局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尽快明确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成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要有效衔接“智慧唐山”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搞好顶层设计。要按照适度超前、特色明显、注重实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表,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的协调推进。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要首先完成对平台的搭建。要加强与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对城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场开发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在保证引导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吸收有资质、有实力的运营商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区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科学推进工作重点。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联通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坚持有基础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实效的先干,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智慧路南”建设的覆盖面,努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区运行管理体系,使“智慧路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XX区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三篇】
(一)尽快研究出台旧城改造政策。旧城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把加快旧城改造作为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的大事来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建议:一是尽快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相关政策。二是由符合资质的公司作为业主进行片区旧城更新工作,形成规模,减少规划执行难度。三是对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旧城区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四是对旧城区破旧危房分步进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五是尽快完善武胜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法律上的问题。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继续坚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坚决树立“先造环境后卖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卖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下宗地块的道路的铺设、环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场价值,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为城市建设开辟融资渠道提供条件。二是构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两条横纵贯穿的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建设根据主干道走向规划。三是开展城市亮化建设,对背街小巷进行全面亮化,安装路灯,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四是在中滩桥及嘉陵江大桥适当位置设立两个进城车辆强制冲洗站,解决泥车进城影响市容问题。五是尽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设路的客货车辆,同时,对新规划的城市会客厅综合体等项目要预先设地下停车场或建立立体停车场。
(三)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的。作为现代城市还要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过去,由于我们对城市功能认识有偏差,对环境建设重视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从一味追求城市规模转向寻求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二是要把水电气、公用设施、灯饰工程等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坚决防止道路反复开挖的情况发生。三是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坚持稳中求进,不能遍地开花。特别是旧城拆迁建设,要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环境建设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四)重视城市特色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县无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我们有可开发利用的青山绿水,这是武胜城市建设十分珍贵的财富。加强城市的特色建设,首先应加强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建筑样式要力求现代化、多样化,改变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块”的状况;其次应建立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娱乐广场等公用设施,增加人文景观,给城市融入文化内涵;另外,要特别重视伊斯兰民族文化资源和沿口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
(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说的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应该坚持城市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树立大城管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一是理顺关系。建议由县政府组织召开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协调会,对现有的各自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优化,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决城管部门的执法权。县公安局选派35名热爱城管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公安干警,担任城管执法小队队长。选派到城管执法的'公安干警,编制保留在县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进行城管执法时,协助城管局开展相关执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环卫资金,购买至少1辆吸扫车,解决目前县城清扫不彻底,只扫垃圾无法扫除灰尘的现状。再添置1辆垃圾转运车,解决目前1辆垃圾转运车24小时运转且不能及时完全转运县城生活垃圾的现状。四是从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着眼,疏堵结合,将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重点地段的城管执法力度,逐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在人口密集的旧城区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城区,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管理的疏导点: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划出固定的街段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既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扩大了就业,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六)积极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议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使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提高。可以选择一部分道路的清洁打扫实行招标管理,面向市场确定清扫队伍,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调动社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办法将社区工作重心调整到城市管理上来,合理调整社区管理城市的自主权,挖掘潜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调动社区、单位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加强市民文明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同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软实力”。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多方位推进素质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质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长远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计划,从学校、家庭、单位和社区着手,加强对德育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二要完善互动机制。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及时推出各项文明建设方法举措,建立全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部门执法行为,同时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识。三要搭建公共平台,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和谐共进。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城市规划工作有序开展。据调研,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已完成,待政府审查,人大审定,公示后报政府批准。目前已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规划大纲、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重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进行规划。按照一主(沿口旧县)、一副(街子)三组团(飞龙白坪组团、万善组团、烈面组团)的三头并进城镇化发展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区域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规范产业聚集区,引导产业项目聚集组团发展等措施,有效增强了各区域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城镇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达万,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
(二)中心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美丽家园、城市会客厅、城市综合体、沿口古镇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美丽家园工程,将为武胜中心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会客厅将展示“江湾湖畔休闲城”的城市形象;县城“东扩、北拓、西进、南移”的各个项目正有力推进。与此同时,武胜县以营造城市特色、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魅力为目标,倾力打造的“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民生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强化供水管理,确保市民喝洁净水、放心水,及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城市综合供水能力、可靠性及管网水质进一步提高。县城区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实现安全供水万吨;加强供气管理,确保市民用上“安全气”,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充装气行为,规范燃气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县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五篇】
一、基本现状
(一)城市规划工作有序开展。据调研,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已完成,待政府审查,人大审定,公示后报政府批准。目前已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规划大纲、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重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进行规划。按照一主(沿口旧县)、一副(街子)三组团(飞龙白坪组团、万善组团、烈面组团)的三头并进城镇化发展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区域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规范产业聚集区,引导产业项目聚集组团发展等措施,有效增强了各区域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城镇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达万,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
(二)中心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美丽家园、城市会客厅、城市综合体、沿口古镇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美丽家园工程,将为武胜中心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会客厅将展示“江湾湖畔休闲城”的城市形象;县城“东扩、北拓、西进、南移”的各个项目正有力推进。与此同时,武胜县以营造城市特色、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魅力为目标,倾力打造的“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民生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强化供水管理,确保市民喝洁净水、放心水,及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城市综合供水能力、可靠性及管网水质进一步提高。县城区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实现安全供水万吨;加强供气管理,确保市民用上“安全气”,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充装气行为,规范燃气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县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二、存在问题
(一)旧城改造相对滞后。根据估测,全县旧城区占全县城区面积约12%,居住人口约1万人,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在呈现出房屋破旧、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居住群众也迫切希望对旧城实施改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旧城房屋密集,空间狭窄,若按照国家规范审批方案,旧房拆除后房屋无法修建。二是邻里关系复杂,因旧城房屋密度大、空间狭窄,规划执行过程中触及周边利害关系人较多,协调难度大。三是我县现有旧城更新多为楼房业主进行,未形成有效的片区改造,增加改造难度。四是武胜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未通过法定程序审批,执行起来有法律层面的瑕疵。近年来旧城改造多数有法律纠纷。五是从旧城改造成本看,由于旧城区土地相对城郊新区价格更高,拆迁补偿难度更大,改不如扩。
(二)城市功能不尽完善。一是城市生活管网与建设不同步。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各部门缺乏必要的统筹衔接,“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与城市管网铺设,常常不能同步,造成城市路面反复开挖的情况。二是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容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车辆迅速增长与路网建设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在中心城区,一遇上下班高峰期和公共节假日,经常车满为患,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整个县城没有一个规范的停车场,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从而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影响市容市貌;三是没有规划进城车辆清洗场所,特别是遇到雨天,车辆带泥进城,严重影响城区环境卫生;四是背街小巷路灯照明设施缺失,造成主街亮而背街小巷黑乎乎的,形成治安、安全事故多发地段。五是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群众对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满足中心城区市民的休闲场所日显不足,文体“四馆”建设迟迟不能落实。
(三)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城市建筑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给人的总体印象。目前,武胜城市建筑总体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轴线不突出、天际轮廓线缺失。二是缺乏城市个性特色。三是建筑结构单一。四是与武胜“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设计理念陈旧。六是建筑物层次混杂,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没有得到彰现。
(四)城市管理尚有缺失。一是城管局不具备基本的主体执法权。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其第三章对“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作了严格规定: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第十八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武胜县城管局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设施权属多元,管理责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电信杆、电信箱、垃圾箱按职责应由各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设置、养护、维修、保洁,但事实上从这些设施建设完成后,就从未进行过保洁,更不用说养护、维修,破烂于路旁,严重影响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单位是社区,但多数无人管理,成为卫生死角,人居环境较差,居民意见大。三是管理部门多,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如流动摊点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职责均对其有管理,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都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来,最终谁也不愿意管,只有城管孤军作战,游商、摊贩与城管队员打游击,难以达到规范管理的效果;又如户外广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门为工商和住建两家,按职责住建主要对户外广告的设置进行管理,对广告的规格、式样、颜色、设置地点及是否影响城市容貌进行审查,对破残、未按审批要求设置及未办理设置许可手续的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工商对广告公司申报的广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但往往其后续管理职责基本上没履行,对没有进行申报违规的广告视而不见,造成大量的户外广告没有申报和审批,城市户外广告就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四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水平不高,人员来自各个阶层,特别是我们的一线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部队复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如美学、广告规划、给排水专业人才短缺,园林绿化等技术人才很少,客观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目前,环卫作业方面,县城仅有洒水车2辆,无现代化清扫作业车,只有1辆是符合规定的垃圾清运车辆,且油耗相对较高,其余垃圾清运车辆均为电动三轮车,不能达到密闭运输的要求,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事环卫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只有650元,与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极不相符,而从事此项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岁以上的占40%),安全隐患突出。
(五)居民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务工人员涌入县城,由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还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个教育和引导他们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过程。由于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差,随地吐痰、乱占道、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私搭滥建、装修扰民、邻里矛盾、养宠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三、对策建议
(一)尽快研究出台旧城改造政策。旧城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把加快旧城改造作为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的大事来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建议:一是尽快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相关政策。二是由符合资质的公司作为业主进行片区旧城更新工作,形成规模,减少规划执行难度。三是对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旧城区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四是对旧城区破旧危房分步进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五是尽快完善武胜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法律上的问题。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继续坚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坚决树立“先造环境后卖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卖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下宗地块的道路的铺设、环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场价值,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为城市建设开辟融资渠道提供条件。二是构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两条横纵贯穿的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建设根据主干道走向规划。三是开展城市亮化建设,对背街小巷进行全面亮化,安装路灯,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四是在中滩桥及嘉陵江大桥适当位置设立两个进城车辆强制冲洗站,解决泥车进城影响市容问题。五是尽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设路的客货车辆,同时,对新规划的城市会客厅综合体等项目要预先设地下停车场或建立立体停车场。
(三)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的。作为现代城市还要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过去,由于我们对城市功能认识有偏差,对环境建设重视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从一味追求城市规模转向寻求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二是要把水电气、公用设施、灯饰工程等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坚决防止道路反复开挖的情况发生。三是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坚持稳中求进,不能遍地开花。特别是旧城拆迁建设,要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环境建设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四)重视城市特色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县无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我们有可开发利用的青山绿水,这是武胜城市建设十分珍贵的财富。加强城市的特色建设,首先应加强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建筑样式要力求现代化、多样化,改变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块”的状况;其次应建立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娱乐广场等公用设施,增加人文景观,给城市融入文化内涵;另外,要特别重视伊斯兰民族文化资源和沿口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
(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说的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应该坚持城市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树立大城管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一是理顺关系。建议由县政府组织召开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协调会,对现有的各自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优化,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决城管部门的执法权。县公安局选派35名热爱城管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公安干警,担任城管执法小队队长。选派到城管执法的公安干警,编制保留在县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进行城管执法时,协助城管局开展相关执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环卫资金,购买至少1辆吸扫车,解决目前县城清扫不彻底,只扫垃圾无法扫除灰尘的现状。再添置1辆垃圾转运车,解决目前1辆垃圾转运车24小时运转且不能及时完全转运县城生活垃圾的现状。四是从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着眼,疏堵结合,将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重点地段的城管执法力度,逐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在人口密集的旧城区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城区,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管理的疏导点: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划出固定的街段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既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扩大了就业,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六)积极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议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使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提高。可以选择一部分道路的清洁打扫实行招标管理,面向市场确定清扫队伍,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调动社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办法将社区工作重心调整到城市管理上来,合理调整社区管理城市的自主权,挖掘潜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调动社区、单位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加强市民文明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同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软实力”。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多方位推进素质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质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长远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计划,从学校、家庭、单位和社区着手,加强对德育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二要完善互动机制。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及时推出各项文明建设方法举措,建立全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部门执法行为,同时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识。三要搭建公共平台,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和谐共进。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六篇】
面对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挑战,必须在更加注重特色城市建设上不断努力,运用经营城市理念,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一)更加注重城市定位。找准城市建设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营造城市资产的独特个性和优势,不断增强城市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断做大做强旅游品牌、产业品牌,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要突出城市性质定位,明确城市发展方向;要突出城市文化定位,全面展现城市灵性;要突出建设理念定位,正确处理好新城与旧城、当前与长远、功能与特色、地上与地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更加注重城市经营。牢牢把握政府对城镇土地的管理权限,通过竞价出让、股本经营、土地置换、成片开发等方式,促进土地价值转化增值;大力经营城镇再生资本,对城市部分公益设施,实行有偿转让冠名权;大力经营延伸资本,充分利用政府公共管理的专营优势,对路桥、路灯、广告、公交线路、出租车牌照实行有偿使用。通过经营城市,把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财富,再反哺城市建设。
(三)更加注重城市宣传。把宣传城市作为发展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网站发布、节会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大力开展以市容市貌整顿为切入口的环境整治活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成员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四)更加注重城市民生。将城市建设与民生所需相统筹,与社会保障相统筹,与就业创业相统筹。充分利用好城市经营收益和公益建设资金,突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拆与建的和谐、城市发展与民生保障相结合,适宜人居与促进创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七篇】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的载体,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城市建设就是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环境。利用好城市土地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城市在建设时没有最好地利用好城市土地资源,没有保护好城市土地资源,从小处说就不能形成自己特色的城市面貌,而只是大众城市的克隆,从大处说就是浪费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破坏了自己的土地结构面貌,而形成的城市环境也不可能是生态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而且后期的城市维护管理费用会大大提高。
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设一个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的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要使城市建设合理、快速高效地进行,需要解决好以下的几个问题和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一、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的不协调。
加快城镇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而强化土地管理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现在虽然已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法规体系。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城镇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不够协调。这就是现有建设需求同土地供给的矛盾,也是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部门缺乏沟通衔接的问题。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如按规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建设行为必须先取得建设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土管部门申领土地使用许可证,然而现实中存在土地使用许可证发放在先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建设中显更为突出,容易引起两部门之间的摩擦,造成建设规划管理失控。
这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问题。这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好城市土地,建设好城镇环境。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已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合为一体,市县长分工也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由一人负责,或成立专门的城市土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工作的协调。
二、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不合理。
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营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城市正常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条件。但现在一些城市建设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收益未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良性开发利用。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的用途转换之后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功能,就是一种浪费有限资源的行为。国家政策规定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在于培植城市新的经济载体,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市土地的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土地的价值,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城市建设。如利用城市土地收益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提高城市景观形象;加大城市交通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等。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市价,获得更大的土地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待规范。有的地方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热衷于拍卖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本来无可非议,但操作中往往偏离方向,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未能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结果把该作绿地的地块作为建房,该作住宅区的建成工业区或者商业区,又由于客观存在行政干预,以致法定的建设规划人为地成了一纸空文。
这需要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门要从长远利益着想,舍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可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三、城市规划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化。
城镇总体规划是城镇建设管理的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一经政府部门批准,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更改和违背的。城镇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是不容至疑的,这就要求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严密、科学,管理必须严格。但现在一些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自己的特色,且不符合城市资源的永续利用原则。
城市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直接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从根本上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土地没有进行必要的开发,使城市土地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收益。政府没有从城市土地中得到最合理的收益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二是在开发建设中未对城市景观资源加以严格的保护利用。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规划时应加强对城市绿线的重视,先把有利于营造城市景观的山体、水体等景观资源划上绿色保护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点保护、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而现在很多城市建设中对当地的植被、地貌、水体等城市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很小,而是在先破坏、后建设,这样不仅增加了城市景观建设费用,又不利于形成当地的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是因规划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城市建设中重复建设多,城市功能不完备、不协调引起的。
在城市规划制定时,可以引进一些外地的先进理念,可以听取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的意见、建议,但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应直接交由那些大师们,而
应是由当地的专业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在综合当地文化、地域、气候、发展方向等实际情况后,再采用那些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特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来。在规划制定中更多的是要多征求当地市民的意见,特别是园林、文化体育、气象、林业、环保等部门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使城市规划尽量全面、合理、科学。
四、进一步强化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土地升值。
城市绿化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也是一个城市形成新型景观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城市土地市价的重要手段。城市绿化的好坏是影响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但现在有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在城区总体规划中只对城市绿化进行了控制性规划,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专业规划用来指导城区绿化建设。在现阶段,绿化规划是在城市建设完成后的见缝插绿的绿化规划,更不用说城市绿化规划的实施、监督管理了,至使城市绿地建设随意性强,城市绿地分布不均,中心区绿地面积太少;物种单一,景观效果差。因此,在制定和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始,就要让风景园林师参与,避免风景园林师在做好的城市规划总图上见缝插针地画出自欺欺人的园林绿地系统图来。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和其他项目规划,在总图规划时同步进行。如果是一个“园林城市”的规划,那么,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时,风景园林师应是扮演主角的。
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首先要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水体、植被、山体等景观资源进行一次详细地调查,根据它们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保护,其他城市建设项目应在保护范围外进行,以免破坏那些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对其开发利用也应得到严格的控制,并适时地开发成城市休闲绿地,以提高周边城市土地的市价。其次是对规划的绿地可以先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或先用作苗木生产用地,在以后再改造成城市公共绿地,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绿地建设的费用,还可有力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市价,在土地转让中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植被资源,进行有限的改造,就可形成城市公共绿地。利用现有的植被资源有利于保护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物种单一不仅不利于营造景观,不利于发挥生态效益,而且增加了病虫防治的难度,增加了后期的管理成本。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八篇】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积极推进“智慧路南”建设进程,8月份,区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有关现场,听取了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区政法委、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智慧路南”建设已经开始起步。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
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直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
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开始起步。自去年网上审批系统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截止目前累计办件1915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数字校园等服务民生项目。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探索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搭建了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区143个村居,建立508个网格。
(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区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为“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
二是推动面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国际新型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驱动路南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培育,强化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适用、商业运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进、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车网、志金科贸等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开发建设了报春钢铁网、志金钢铁网、唐山北方国际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借助阿里巴巴、天猫、美团等知名网站,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财经大厦为载体的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有时甚至存在敷衍应对的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
(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出台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而我区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导致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不一致,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了“智能孤岛”。例如,大多数部门单位、小区村居均安装有视频监控,但是在需要调取影像资料时,无法通过共享来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普遍不高,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传推介不够。智慧城市是为市民而建,在实施前要让市民从一开始就了解相关推进计划,使市民对可使用的城市资源有认同感,如水电、公共设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市民与城市连接,推动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二是数据收集不够。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给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缺乏相关融资政策,社会投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路南”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给城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建设“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发展大势,从全局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尽快明确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成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要有效衔接“智慧唐山”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搞好顶层设计。要按照适度超前、特色明显、注重实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表,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的协调推进。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要首先完成对平台的搭建。要加强与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对城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场开发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在保证引导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吸收有资质、有实力的运营商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区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科学推进工作重点。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联通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坚持有基础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实效的先干,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智慧路南”建设的覆盖面,努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区运行管理体系,使“智慧路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九篇】
在加快城市建设中,观念的更新,将给城市建设注入巨大活力。xx县城市建设工作实践为我们留下深刻体会:
(一)建设特色城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城市建设生命力。为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特色城市,xx县委、县政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和热点,积极推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把群众期望的公益事业办实办好,赢得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热情支持。几年来,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累计动迁1500余户,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实现了拆与建和谐发展。
(二)是建设特色城市,必须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增强城市建设保障力。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特色城市,xx县十分注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聘请专家编制县域总体规划、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功能分区、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做到50年不落后,几代人不拆迁。
(三)是建设特色城市,必须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增强城市建设牵动力。xx县注重用现代理念建设现代化城市,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设思想和建筑艺术;注重软硬环境同步建设,吸引韩国、天津、辽宁、绥芬河等30余家企业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建设了旺宇大厦、津通公寓、世纪大厦、隆达花园小区等一批特色精品工程,增强了城市生命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实现招商向选商转变,外出居住向回乡购房转变,在外发展向返乡创业转变。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建设就难以在更高起点上稳步推进。
(一)城市综合定位问题。城市性质定位、文化特征定位、建设理念定位还不突出,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还尚未显现,规划、建设、管理、营销各要素还不协调,特色城市魅力尚未凸显。
(二)“城中村”改造问题。按照“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安置特色化、行为市场化”的要求,城乡分离还比较明显,与城市融合度还不紧密。尤其是近郊农区变城区、农民变市民工作难度较大,失地农民利益补偿、生产生活、就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县域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地方财政支撑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运用市场化手段运作资金还有一定局限。
城市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第十篇】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三)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下面是某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调查问卷(供参考):
1. 您认为,能够方便您参与城市规划编制的途径有: [多选题]
向人大代表提意见
在规划编制前期,向编制单位提出建议
在规划草案公示阶段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规划后期成果公示阶段参与
其它
2. 您对上一版《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以下简称为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为:
全面了解
部分了解
不了解
3. 如果您选择了“部分了解”或者“不了解”,请问影响您了解总体规划的原因是: [多选题]
没有了解渠道
公众宣传不够工作太忙
无暇顾及专业性太强
看不懂其它
4. 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总体规划的: [多选题]
规划人员的介绍或者调查
和同事、朋友的交流
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
其它
5. 您对某市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6.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您认为某市当前最突出的城市问题是: [多选题]
社会治安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态遭到破坏
规模不够大,中心城区辐射能力不足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不大
路网不畅、交通不便
公共设施不完善,缺乏游憩场所
城市生活成本偏高
城市形象不鲜明,城市知名度不高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够
其它
7. 在城市建设方面,您认为政府当前最应该做的是: [多选题]
加强商贸、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和公安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水电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与维护
构筑更为顺畅、便捷的交通体系
继续推行城中村、旧工业区改造
美化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功能
加大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水体、山体等蓝、绿线生态保护
其它
8. 您认为某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应该: [多选题]
加强对该市城市发展空间的宏观指引
统筹城市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其它
9.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您认为城市最为紧缺、最迫切需要建设的是: [多选题]
商贸设施
文化设施
教育设施
体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公安消防设施
其它
10.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您认为城市最为紧缺、最迫切需要建设的是: [多选题]
城市道路、桥梁、涵洞
城市防汛、排水设施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城市照明设施
人行系统
其它
11. 您认为某市城市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外部机遇是: [多选题]
国家“扩大内需”投资
国外产业转移
其它
12. 您认为某市城市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限选2项) [多选题]
区位交通优势
良好生态优势
文化景观的魅力优势
丰富的劳动力优势
产业优势
用地价格等成本优势
其它
13. 今后五年中,您认为近5年内某市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应是: [多选题]
城东新区
城南新区
老城区
开发区
淅河工业、居住组团
两水工业组团
南郊(城西)
其它
14. 从城市空间资源分布及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在未来五年城市发展中,您认为城市应该: [多选题]
寻求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旧城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其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