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范文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范文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1

1承德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现况

实施政策

自2017年7月起,承德市成为河北省首个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行地。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范围主要是承德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约19万人。长期护理保险的总筹资为参保人员(含退休工人)上年度全部工资的%,主要是通过优化员工医疗保险统账结构、划转员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政府补贴、个人缴费等途径,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个人缴付占%,政府补贴占%。承德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标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医疗保险定点的医疗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每床日结算固定额度为60元(每年约为万元);二是在定点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每床日结算固定额度为50元(每年约为万元)。

具体实践单位

本研究对承德市4家试点机构进行调查,其中1家属于医疗机构、1家属于护理机构、2家为单纯的养老机构。

康复医院

本文调研的承德市第三医院是承德首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是长期护理保险的首家试点机构,主要接收自理、半自理、失能和全失能的老年人。现有床位120张,截止到2019年1月,承德市第三医院享有长期护理保险的老人共17名。护工与老人的比例为1:。老人除了能够受到生活照顾、精神关爱服务外,还享有28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要求的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护理院

本研究调查的博爱老年护理院为民营机构,主要接收高龄、失能老人。现有床位112张,目前,护理院入住的享有长期护理保险补助的有6人。护工与老人的比例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划分,总比例为1:7,老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外,还可以享受到精神关爱等服务。

单纯的养老机构

本研究调查的康宁老年公寓和田家老年公寓为单纯养老机构,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及自理老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及基础护理。康宁老年公寓共有床位120张,在住老人67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老人共7名,护工与老人的比例为1:14。田家老年公寓护工与老人比例为1:8,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老人共10名。

现实意义

在试点走访中,享受长期护理保险老人表示,此项政策极大程度减轻了老人长期生活护理负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不仅提高了生活护理质量,更减轻了长期护理费用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2目前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与卫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不足有关。每个地区试点有着不同的政策执行标准,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办法来平衡地方的政策协调与执行之间的关系。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综合评估及考虑试点利益,致使试点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普及度不够广泛

我们在深入社区了解后发现,一方面,许多市民对长期护理保险不了解,导致符合审核标准人员不能及时申报;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对长期护理保险认识不够深入,无法为老人正确地解答疑惑及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根据河北省养老服务机构评定标准规定,老年人护理康复人员与自理老年人比例1:8;与半失能老人比例1:4;与失能老年人比例为1:2。本调查团队在走访承德4个试点机构时,发现目前承德大多数养老机构只按照老人的数量,而不是按照自理、半失能或者失能老人的人数来配备护理员。在此情况下,护理员人员配置达不到标准规定,各试点机构护理员配置比为1:7~14。

此外,调查发现,护理员以农村女性为主;由于知识水平低、年龄大、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同时配套设施及软件操作繁琐,大量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也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3对策建议

完善相关政策,统一试行方法

政府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的主导者和引领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制度的统一。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起养老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及家庭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定期走访试点了解相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与试行方法。

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全面普及

通過多渠道宣传,使乡村、城镇居民树立正确的护理保险观,认识到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惠民性,明确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位,引导人民群众改变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误解。

优化养老机构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质量

本调查发现,试点机构养老护理员配置不高,护理员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本身知识水平有限、专业护理知识差。为此,本团队建议设立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考试,建立完整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体系;同时,在职业院校设立老年照护专业,以改变养老护理院低学历现况。另外,建议政府机构将养老护理员职业作为民政部门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免费专项培训,增强护理员计算机和专业仪器的使用培训,提升护理员的服务质量。

4结束语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能极大程度减轻家庭负担并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但在试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宣传、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仍需不断完善。

2023年护理工作总结 长护险工作总结交谈

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2

失能、半失能的人员怎样才能得到长期较好的持续性照料?所有人员都即将面临的可能的失能风险,怎样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所有家庭的切身实际的相关问题。以烟台市为例,据资料,烟台早于山东省7年、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从1987年的60万增加到2018年底的160多万人,在全市总人口占比已由10%增加至25%,现每年增长约万人。统计数据表明,失能群体人数占比较大,而且还呈扩大化趋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做出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既要解决当前已入困局的失能人员和家庭问题,还要为大家提出解决未来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失能风险防范网,这也是国家要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依托社会保险保障优势,发挥商业保险运营优势的办法。

2 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护险的试点工作。烟台市于2016年12月在蓬莱市开始试点,2017年7月在市内全面铺开。长期护理保险,是在商业保险中护理保险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保障公共职责发展成熟,统一将本统筹区域内60岁以上人员在内的全体参保者作为保障目标,以患者生活困难与否为主要准入条件,以身体状况作为辅助准入,通过综合评价决定是否能享受护理保险待遇,彻底扭转单纯依靠“等、靠、要”的“救助”思维,最大限度提升“适度普惠型”发展。以烟台开发区为例,长护险定点机构4家,其中一级医院3家、养老院1家。参保人数  万人,已受理长护险63人,完成评估38人,实际享受26待遇人数。

3 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服务人员待遇低,缺口大

随着护理保险的发展,参保患者对于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护工照护水平距离患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可提供护理服务网点少、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护理人员缺口大等问题也日渐突显,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最为突出[1]。另外,从照护内容来看,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内容存在明显缺陷,经过系统性培训的高素质照护人员存量少是根本原因,强化提升照护人员服务能力,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

普遍认识不到位,需要加大宣传

人们对长护保险认识有偏差,大多数人选择居家养老,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但目前长期护理保险指导思想是引导人们到养老机构养老,建立长护险旨在通过商业保险这一社会保险重要辅助的方式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再加上指导思想不明确,制约了长护险制度的推进和发展。

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到长护险的正常运转

长期护理保险建立需要在相关配套设施基础上运行,目前养老机构在我国推进缓慢,养老机构建设不接地气,一种低端民营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另外一种以地产名义建设的高端养老机构,条件高大上,但收费昂贵。长护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对低端养老机构不符合标准,而高端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相对太少。

4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长护险的影响力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进社区、到企业、入家庭等多种方式宣传,让社会了解长期护理保险,促进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下,以社会商业保险的要求规划建设。实行长护险重要目的,提高失能人员家庭支付能力,保障其生活水平,达不到此目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要让群众共享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将失能人员的照护水平和照护质量做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多方位筹集资金,提高长护险标准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渠道和适当增加财政贴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便做到彌补政府缺位,提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服务风险,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2]。提高社会参与度,拓展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重点增加重度失能病人的照护时间,根据居家照护要求适当调整护理时间,保证重症病人的服务时间。考虑给予因合理需求而必须雇佣护工的重度失能家庭适当经济补贴。

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提升作用,对现有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系统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要增加照护人员中的医护专业人员数量和比例,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国家建立长护险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鼓励医护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适合长护险的人才队伍,为长护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3

摘 要论文以2018年底烟台市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数据为依托,以烟台市实际情况为参照,对烟台开发区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Yantai long-term nursing insurance at the end of 2018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Yantai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ng-term nursing insurance in Yantai development zone, and puts some forward practical opinions.

关键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

Keywordssocial insurance; commercial insurance; long-term nursing insurance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6-0106-02

1 引言

失能、半失能的人员怎样才能得到长期较好的持续性照料?所有人员都即将面临的可能的失能风险,怎样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所有家庭的切身实际的相关问题。以烟台市为例,据资料,烟台早于山东省7年、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从1987年的60万增加到2018年底的160多万人,在全市总人口占比已由10%增加至25%,现每年增长约万人。统计数据表明,失能群体人数占比较大,而且还呈扩大化趋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做出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既要解决当前已入困局的失能人员和家庭问题,还要为大家提出解决未来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失能风险防范网,这也是国家要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依托社会保险保障优势,发挥商业保险运营优势的办法。

2 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护险的试点工作。烟台市于2016年12月在蓬莱市开始试点,2017年7月在市内全面铺开。长期护理保险,是在商业保险中护理保险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保障公共职责发展成熟,统一将本统筹区域内60岁以上人员在内的全体参保者作为保障目标,以患者生活困难与否为主要准入条件,以身体状况作为辅助准入,通过综合评价决定是否能享受护理保险待遇,彻底扭转单纯依靠“等、靠、要”的“救助”思维,最大限度提升“适度普惠型”发展。以烟台开发区为例,长护险定点机构4家,其中一级医院3家、养老院1家。参保人数  万人,已受理长护险63人,完成评估38人,实际享受26待遇人数。

3 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服务人员待遇低,缺口大

随着护理保险的发展,参保患者对于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护工照护水平距离患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可提供护理服务网点少、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护理人员缺口大等问题也日渐突显,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最为突出[1]。另外,从照护内容来看,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内容存在明显缺陷,经过系统性培训的高素质照护人员存量少是根本原因,强化提升照护人员服务能力,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

普遍认识不到位,需要加大宣传

人们对长护保险认识有偏差,大多数人选择居家养老,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但目前长期护理保险指导思想是引导人们到养老机构养老,建立长护险旨在通过商业保险这一社会保险重要辅助的方式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再加上指导思想不明确,制约了长护险制度的推进和发展。

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到长护险的正常运转

长期护理保险建立需要在相关配套设施基础上运行,目前养老机构在我国推进缓慢,养老机构建设不接地气,一种低端民营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另外一种以地产名义建设的高端养老机构,条件高大上,但收费昂贵。长护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对低端养老机构不符合标准,而高端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相对太少。

4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长护险的影响力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进社区、到企业、入家庭等多种方式宣传,让社会了解长期护理保险,促进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下,以社会商业保险的要求规划建设。实行长护险重要目的,提高失能人员家庭支付能力,保障其生活水平,达不到此目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要让群众共享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将失能人员的照护水平和照护质量做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多方位筹集资金,提高长护险标准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渠道和适当增加财政贴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便做到彌补政府缺位,提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服务风险,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2]。提高社会参与度,拓展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重点增加重度失能病人的照护时间,根据居家照护要求适当调整护理时间,保证重症病人的服务时间。考虑给予因合理需求而必须雇佣护工的重度失能家庭适当经济补贴。

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提升作用,对现有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系统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要增加照护人员中的医护专业人员数量和比例,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国家建立长护险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鼓励医护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适合长护险的人才队伍,为长护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生.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调查[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7(01):47-68.

2荆涛.长期护理保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总结4

1引言

失能、半失能的人员怎样才能得到长期较好的持续性照料?所有人员都即将面临的可能的失能风险,怎样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所有家庭的切身实际的相关问题。以烟台市为例,据资料,烟台早于山东省7年、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从1987年的60万增加到2018年底的160多万人,在全市总人口占比已由10%增加至25%,现每年增长约万人。统计数据表明,失能群体人数占比较大,而且还呈扩大化趋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做出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既要解决当前已入困局的失能人员和家庭问题,还要为大家提出解决未来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失能风险防范网,这也是国家要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依托社会保险保障优势,发挥商业保险运营优势的办法。

2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护险的试点工作。烟台市于2016年12月在蓬莱市开始试点,2017年7月在市内全面铺开。长期护理保险,是在商业保险中护理保险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保障公共职责发展成熟,统一将本统筹区域内60岁以上人员在内的全体参保者作为保障目标,以患者生活困难与否为主要准入条件,以身体状况作为辅助准入,通过综合评价决定是否能享受护理保险待遇,彻底扭转单纯依靠“等、靠、要”的“救助”思维,最大限度提升“适度普惠型”发展。以烟台开发区为例,长护险定点机构4家,其中一级医院3家、养老院1家。参保人数 万人,已受理长护险63人,完成评估38人,实际享受26待遇人数。

3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服务人员待遇低,缺口大

随着护理保险的发展,参保患者对于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护工照护水平距离患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可提供护理服务网点少、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护理人员缺口大等问题也日渐突显,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最为突出[1]。另外,从照护内容来看,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内容存在明显缺陷,经过系统性培训的高素质照护人员存量少是根本原因,强化提升照护人员服务能力,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

普遍认识不到位,需要加大宣传

人们对长护保险认识有偏差,大多数人选择居家养老,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但目前长期护理保险指导思想是引导人们到养老机构养老,建立长护险旨在通过商业保险这一社会保险重要辅助的方式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再加上指导思想不明确,制约了长护险制度的推进和发展。

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到长护险的正常运转

长期护理保险建立需要在相关配套设施基础上运行,目前养老机构在我国推进缓慢,养老机构建设不接地气,一种低端民营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另外一种以地产名义建设的高端养老机构,条件高大上,但收费昂贵。长护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对低端养老机构不符合标准,而高端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相对太少。

4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长护险的影响力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进社区、到企业、入家庭等多种方式宣传,让社会了解长期护理保险,促进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下,以社会商业保险的要求规划建设。实行长护险重要目的,提高失能人员家庭支付能力,保障其生活水平,达不到此目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要让群众共享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将失能人员的照护水平和照护质量做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多方位筹集资金,提高长护险标准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渠道和适当增加财政贴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便做到彌补政府缺位,提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服务风险,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2]。提高社会参与度,拓展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重点增加重度失能病人的照护时间,根据居家照护要求适当调整护理时间,保证重症病人的服务时间。考虑给予因合理需求而必须雇佣护工的重度失能家庭适当经济补贴。

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提升作用,对现有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系统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要增加照护人员中的医护专业人员数量和比例,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国家建立长护险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鼓励医护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适合长护险的人才队伍,为长护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5 2242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