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旨在加强传染病防控,规范诊疗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如何有效落实?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8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一篇】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二篇】

医院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也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检验科、放射科发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

四、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电话)后,做好登记,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保存3年。

五、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

六、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每月对各科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核对、自查,主管院长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

七、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八、疫情报告人员每月31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九、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十、每月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常规分析,将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AB角工作制。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一)直报人员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录卡应在每日17点前完成;特殊情况应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三)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络直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

(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六)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七)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3年备查。

医院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一、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现象。主管院长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查门诊登记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清楚,及时。

三、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和整改措施。

四、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奖惩

(一)如传染病漏报率达零且门诊日志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则每年给予科室300元奖励;

(二)出现传染病迟报1例,当事人扣50元;漏报1例,当事人扣100元。

(三)卡片填写不准确或缺项扣20元。

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日志

(一)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初诊或复诊、初步诊断、处理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二)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填写完整率要达到95%以上;

(三)就诊患者门诊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二、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护理部妥善保存。

医院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建立异常信息报告记录本,做好异常结果的登记,及时将异常结果反馈给医生或疫情报告人员,并做好反馈后的记录。

二、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三、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医院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一、培训对象为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二、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

三、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四、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五、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医院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制度

一、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二、对各种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存档。

三、其它疫情管理资料也要妥善保存。

四、对全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五、任何人员不得将传染病疫情的相关信息、资料向外泄露,要严格保密,如有泄露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三篇】

一、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

(一)我院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任务,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谁发现、谁报告,疫情管理实行责任追究。

(三)医院在门、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疱疹和腹泻病人进行预检、登记、分诊,及时监测、分诊传染病患者。

(四)传染病专职员随时通过院内信息化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另设专人对疫苗针对传染病进行主动和被动监测。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3、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传染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体性疾病、疑似或确诊的罕见传染病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地点和同一家庭发现三例以上的传染病例。

(二)报告时限

1、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检验科(或放射科)阳性结果确定时间或门诊日志、病历等记录的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以网络直报系统的录卡时间为截止时间。

2、甲类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性的传染病患者应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立即向主管处室领导和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在各级会诊后属报告范围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于诊断当时通过医院内网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经核对无误后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三)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应分型报告。

(四)专病报告

1、肺结核病报告

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责任报告人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根据《传染病患者救治及转诊制度》进行上报和联系转院,转院前完善相关病历资料,填写《结核病患者转诊单》,一联交传染病患者,另两联随《传染病报告卡》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

2、艾滋病报告

HIV初筛试验阳性者报告为“疑似病例”,初筛后确认阳性者报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3、肝炎报告

乙肝、丙肝分急、慢性诊断,首次接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传疾病预防控制科,复诊患者不再进行报告。

4、性病报告

发现初次确诊的性病患者,首诊医生要按时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传。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只报告初发病例。

(五)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间疫情报告

夜间和非工作时间发现甲类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首诊医生要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立即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区疾病控制中心,同时临床首诊医生要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措施,防治传染病扩散。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当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传。

(六)疫苗相关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与监测首诊医生发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麻疹、乙脑等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接种门诊(235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前往流调。 AFP监测内容:

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

(七)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1、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填写,“*”号必填。注意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内容符合逻辑,报告及时准确,不得有漏项、缺项。

2、报告卡中的“发病日期”是指本次传染病症状开始出现的日期或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填写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应为本次诊断传染病日期。

3、卡片上没有列入的诊断名称,填写在“其他”一栏。 岁及以下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并详细填写现住址、所在学校或幼托机构的名称及班级。城市准确到门牌号,农村准确到乡、村、组。

5、对报告患者诊断变更、患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三、传染病信息管理

1、任何人发现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首诊医务人员对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2、疾病预防控制科通过内网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并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及诊断时间等逐一进行审核,确保上报信息准确无误;发现问题卡片时应及时与患者首诊医师联系,核对患者门诊或住院病历及其他相关登记信息后完善报告卡内容,同时应进行报告卡查重并剔除重卡,最终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3.医护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医务人员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4、责任疫情报告人迟报、漏报、疾病预防控制科应督导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补报,同时按照规定落实奖惩制度;对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实行考核合格上岗制。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四篇】

一、总则

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防控,依法管理。

2. 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隔离、治疗、康复和随访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防控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1. 医院设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传染病防控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传染病防控计划和措施,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3. 各科室应设立传染病防控专责人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筛查和诊断。

2. 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立即报告给科室负责人和传染病防控办公室,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治疗。

3. 传染病防控办公室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隔离与消毒

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区,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2.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

3. 隔离病区内的医疗设备、器具和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六、培训与宣传

1.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医院应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公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七、监督与考核

1. 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和各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对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医院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整改措施。

八、附则

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修改,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2. 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所有。

通过本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全体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和遵守本管理制度,共同为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五篇】

一、总则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 成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传染病防控工作。

2. 设立传染病防治科(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医院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和治疗工作。

3. 各科室、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内外环境整洁,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器械、病房、门诊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医疗环境安全。

3.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4.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四、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1.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网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筛查和诊断。

2. 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3. 加强与疾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好防控工作。

五、传染病应急处置

1. 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突发传染病疫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组建传染病应急处置队伍,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六、责任追究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或疫情扩大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如有需要,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六篇】

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种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防疫站并配合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七篇】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依法管理。

2. 强化责任,全员参与,部门协同,形成合力。

3. 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政策,保障患者权益。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管理政策、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制度执行。

2. 设立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3. 各临床科室应设立传染病防治小组,负责本科室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报告、隔离、治疗等工作。

四、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1. 严格按照国家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

2.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上报传染病管理部门。

3. 传染病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后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隔离与治疗

1. 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 严格执行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传染病患者应接受规范治疗,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六、预防与控制

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

2.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3.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七、监督检查与奖惩

1. 传染病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第八篇】

一、总则

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

2. 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传染病防控措施,开展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科室应设立传染病防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具体执行。

三、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1.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网络,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及时筛查和诊断。

2. 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立即报告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治疗。

3. 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时限,将传染病疫情报告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传染病防控措施

1.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环境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

2. 对传染病患者实行分区收治,避免交叉感染。

3.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五、应急处置

1. 医院应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

2.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3.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传染病疫情。

六、监督与考核

1. 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将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各科室应根据本制度制定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实施细则,并报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备案。

通过本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能力,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医院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45 3536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