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范例【优推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范例【优推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第一篇】
企业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的好与坏、对与错、以及是否应该效仿的判断标准。举个例子,汇孚集团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传统进出口贸易公司,它辉煌的业绩离不开每一名业务员的“跑客户”。“跑客户”是传统外贸业务员做的最多的工作之一,他们通过积极参展、多跑工厂、多联系客户来寻找最佳供应商和最佳客户,寻找最佳的差价赚取最大的利润。在信息并不对称的过去,这种外贸手段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然而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买个鸡蛋都能在淘宝上比价十多家,“跑客户”似乎是不太明智的选择。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同时,传统外贸业务员这一“中间人”的身份,正在被互联网所排斥和取代。于是互联网的转型,是不是意味着要推翻传统进出口企业汇孚的核心价值观?外贸业务员这一曾经是“对”的传统职业,在互联网时代难道意味着的是“错”?当然不是。传统外贸业务确实不景气,但是跨境电商正在逐步崛起。外贸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转型。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给修正过来。从企业文化上来看,汇孚的高层管理者们积极鼓舞员工,摒弃“外贸行业将没落”的观点,大力灌输互联网转型思想,让员工们认识到外贸行业依然可以辉煌下去,只是需要一个很大的转变。原先的传统外贸手段在当今时代并不吃香,那么就要塑造新的企业价值观,塑造全新的外贸手段——跨境电商。拥抱互联网,而不是把互联网当敌人。要融合,而不是对抗。要改变员工们的价值观,汇孚集团从企业内刊开始改革,从传统的报纸媒体,延伸到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同时大力建设微信多功能服务号“汇孚家人”,增加跨境电商和互联网精品文章推广,积极召开员工线上讨论会,丰富员工见闻,让员工畅所欲言,做到领导和员工共商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实现全体价值观的引导和转型。
2.企业精神在转型中最容易延续
企业精神,其实也是这个企业的领导者精神。企业的领导者们把自己的优秀品质(诸如探索、求实、高效、创新)灌输于整个企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企业精神。在传统企业转型中,企业精神是最容易延续的,也是企业文化作用最直接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汇孚集团的员工们一直秉承汇孚集团“开拓、务实、团结、高效”的扎实苦干企业精神,每一位外贸业务员都能自觉奋战到夜里十点甚至通宵达旦。这种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汇孚集团的领导者,只是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在企业精神里增加了一个词:“创新”。“不创新,无未来!”汇孚集团董事长多次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强调这句话。而付诸于企业文化之中,汇孚集团开创了独特的“员工DIY”活动,一扫传统企业沉闷的工作习惯,主动邀请全体员工参与每月的DIY活动。员工们围坐在一起,有时候做一些甜美的糕点,有时候做一些创意的家居,有时候做一些精美的首饰。创意就在这里迸发,是企业文化引导了转型的精神大潮。延续了传统企业的扎实苦干,学会了互联网企业的创意四射,企业文化在这里做了领航人。
3.企业制度是转型的关键之一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同程度上也代表了这个企业的文化趋势和导向。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崇尚“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大多鼓励员工“弹性工作制”,不用朝九晚五掐着表上班。同时淡化上下级关系,扁平化管理结构,下属见了领导不必恭恭敬敬,有话可以直言,把传统企业该有的条条框框全都抛之脑后。传统企业有着几十年的文化沉淀,要想一下子把这些条条框框都去掉,企业非得垮了不可。汇孚集团利用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在人力资源部门设置员工意见投诉箱,同时在微信服务号里增设互动版块,积极听取员工意见,制定了许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比如修改考勤方案,加班后可以调休,迟到在可接受范围内免责,一个月3次无条件免责等。人性化管理已经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因为循规蹈矩过了头,只会限制更多创意的产生。
4.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转型的催化剂
企业文化环境,就是有些管理者脑海里片面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最浅显易懂,最名副其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环境包括很多方面,但不外乎企业刊物、文体活动、照片墙、企业装潢等。说到底,这始终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而且相对狭义的概念。企业文化环境在企业转型中,起到的是催化剂性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制度的一种文化载体。企业文化环境本身不具有指向性,而能赋予企业文化价值的,往往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本身。通俗的说,企业的领导者将企业的价值观进行了修正,但是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环境这一基本文化载体,企业价值观的修正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企业文化环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在员工看似平常的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举例来说,汇孚集团创刊以来经历了20多年依然人气旺盛的企业内刊《汇孚报》,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也做出了相应的转型和改变。《汇孚报》往电子刊物发展只是转型中的冰山一角,从采编到内容再到版式的转型才是山海巨变。从最初的自上而下的新闻式撰稿方式,到现在的鼓励员工投稿,加大投稿奖励,重赏创新文章的基层采编做法,给予了全体员工最大的发挥空间和创作激情。同时,增设互联网版块,在传统媒体上大力分享和宣传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品文章,给员工一次又一次精神洗礼。除了刊物以外,汇孚集团的企业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传统企业里,白墙绿桌,干净整洁就是企业环境优美的典范。但是在互联网企业里,企业的装潢设计更注重创意性和激励性,振奋人心的标语和让人忍俊不禁的吐槽随处可见,员工的桌面摆设也自由多变,随心所欲。创意的环境才能孕育创新的人才。汇孚集团董事长深谙此道,特地花重金举办“企业文化墙和桌面创意设计大赛”,邀请专业设计师亲临指导,鼓励每一位员工参与设计与评比,力求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创作热情和创新灵感。在传统行业做了十几年的员工们又惊又喜,惊的是一向严肃的董事长居然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喜的是自己满腔的创作激情终于得以释放。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环境在转型中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载体,但又不仅仅发挥载体的作用。董事长一个好的点子产生,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环境的烘托和渲染,恐怕也难以得到升华,转型这一重大举措也无法加速实施。企业文化环境在企业转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推动作用。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环境里转型,这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又有章可循的课题。每一位传统企业家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企业文化,也许能从这里面悟出只属于自己企业的,独一无二的转型秘方。企业文化会从多个方面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而能不能准确地抓住这些转型的关键,就要求企业家们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更加果敢的决断力。汇孚集团并不是特例,我相信还有很多这样不甘落后的传统企业家们,正在自己的领域里用自己的方法去扭转大局,争创辉煌!
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范文【第二篇】
目前外贸企业档案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贸业务档案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在笔者调研中,95%的档案人员认为,当前外贸企业档案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问题是“领导不重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企业又直面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将绝大部分资源与精力集中于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环节,如生产管理、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等,以及少数关键的管理领域,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尽量精简不重要的活动与部门。由于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不重视,档案部门 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机构与人员被大幅裁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外贸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是70%的精简。许多公司在薪酬改革后,档案人员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甚至一些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档案人员也不再享受原有的相应职称待遇。这大大伤害了档案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相继离开档案管理岗位。档案机构精简、档案人才流失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全国开展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活动,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时,笔者曾在北京市一家大型企业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下属企业的档案管理90%达到国家二级水平,档案管理规范标准,档案查全率、查准率达95%以上。而今,这些公司大部分已无专人管理档案了。
2.外贸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无章可循。据调研,目前90%的外贸企业只进行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外贸业务档案与其他门类档案的最大区别是材料的形成渠道不同。也是由于这一原因,给外贸业务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文书档案的形成主要在本单位内部,一年一次归档。每年只要抓住了收发文件的部门,其档案收集工作就完成了90%。而业务档案的形成基本上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来往的信件、传真、洽谈记录、单证、报表等,由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保存。由于项目大小不一,完成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有的也许是一个月或十几天,有的长达数年,归档时限难以控制,给保持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带来很大的困难。多年来,由于在外贸系统缺少适合本企业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统一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致使外贸业务档案收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某外贸公司在与东南亚一水泥厂提供成套设备时,由于该项目时间拉得比较长,业务人员只注重了合同协议的保管,忽视了信件、传真、洽谈记录等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导致一份更改洽商资料丢失,当水泥厂项目完成后进行结算时,才发现少了原始凭证,该企业不得不在时间和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
3.外贸业务档案材料流失严重。在归档之前,对外贸易中形成的业务材料均掌握在负责各个项目的业务人员手中。由于业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一些业务人员调离一个企业时,便将在这个企业工作中形成积累的材料(如:调查论证、申请立项、谈判记录、协议文书、审批登记、法律公证等)据为己有,随人带走,造成档案材料丢失、泄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加大《档案法》普法宣传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由于着眼于利润与效益,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法”的观念薄弱。要大力加强《档案法》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加大对外贸企业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增强档案意识。要采取多请示、常汇报的办法,首先让领导从思想上重视《档案法》,把档案工作放到日常工作中去。要把做好档案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使其不得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组织全员进行档案知识竞赛,使员工都认识到保护档案是法定义务。要抓住在工作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强化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要依法查处,真正树立法律权威。
2.要制定和完善外贸企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外贸档案工作管理的具体办法。但我们可遵照其他门类档案的管理办法,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比如:大中型企业,应以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设立必要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相适应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项目)部门应指派一名相对稳定的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完成本(项目)部门的收集、整理工作。专职人员应定期对各(项目)部门予以监督和指导。
外贸企业尤其要注重建立和完善业务档案规章制度。要制定外贸业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确保外贸业务档案齐全完整。如协议、签约、单证、商检、索赔、询价、成本核算、结算、信用证、各类发票、质量证书、派遣劳务人员的对外合同、劳务人员名册、劳务人员的情况考察、调查情况、标书、报告与批复、合同、图纸等,都是外贸企业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3.要充分发挥兼职档案人员的作用。由于外贸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各项目、部门兼职档案员是外贸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力量。他们懂业务、熟悉项目、了解本部门业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能不能把外贸企业的档案工作搞好,关键在于能不能抓好兼职档案员的管理工作,在于能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
要加大培训力度,以国家新近出台的档案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作为当前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吃透精神,科学应用并指导实践,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担负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要重视兼职档案员的劳动成果,在条件、时间上都应给予兼职档案员支持和帮助。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对档案任务完成好的并且有成效的,应予以奖励,否则予以惩罚。档案工作做得好坏,应与档案专职人员、兼职档案员和全体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在实现项目利润的过程中,兼职档案员对该项目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监控,做到项目结束时,应归档的材料也收集整理完毕,财务部门在收到档案部门的档案移交接收通知后,方能核发奖金,有效控制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外贸会计实务;特点;操作规范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会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对外贸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要求操作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外贸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所以,认清我国外贸会计的特点、明确外贸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贸会计实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外贸会计实务特点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这两点也是外贸会计熟练运用的基础。首先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实务需要运用很多实例去了解会计核算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政策性比较强,操作难度比较大的报关的关税、消费品的消费费、增值税免抵退、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知识,以及对外管局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企业间的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式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其次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流程,外贸会计不仅需要掌握内销会计的操作流程,还要了解用什么时候的汇率来计算外贸收入、退税额按国税局出口退税率中规定的对应税率来计算、收入汇率与实际收汇的汇率差额确认汇兑损益以及每个月向国税局申报出口退税等,加上外贸操作还具备很强的法律性,要掌握国际相关法律法规跟国内会计法律法规的差别之处。此外,还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业务有个清晰的了解,不同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的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外贸会计执行力。所以,这些也是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给予重视。
二、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
1.加大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转变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要认真看待外贸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训练模式。如何更好的对外贸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 积极开展职能转变之后的技能培训工作,有助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会计人员岗位可能发生的变化,运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会计人员的业务培养问题,转变外贸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强化外贸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还有国际化标准下的会计核算等工作,运用国际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岗位使用能力来判断个人的业务能力,对于综合性比较高、有提升空间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激励。
2.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训平台
对于外贸会计实务的学习人员来说,建立健全平台也就是加强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对外贸实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脑海中有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要积极建立外贸会计人员的健康发展制度,明确其可持续发展规范。而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时候,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企业跟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合作,打造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平台,为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实用性做好准备。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尊重企业的意愿和实际需求。不影响外贸会计学生实际发展空间的前提下,有所吸收的采纳企业提供的用人建议和培养建议。在对外贸会计人员训练的时候要在每一个时间段开展一次实际训练,从而提高这些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在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可以适当考虑定向培养的方式,注重外贸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涉及,而企业的培养则可以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外贸会计实务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不断加强就业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站在实用性这个出发点来考虑自身应用能力的改善,开展的发展规划也要具备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外贸会计人才。
3.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
要想外贸实务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从而更好的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也能为对外贸易提供动力源泉。也可以说,外贸实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提高外贸会计人员对于资金的责任感。比如,在对外贸资金的监管制度中,就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规划与责任进行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标准,用这个标准去考核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指标,考评数据主要的来源是资金使用与出口退税的退回,之后从综合考评结果中把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计算到考评体系中。强化外贸会计操作规范的监管,还要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遵循激励原则,对于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错误行为给予处罚,运用奖惩制度来激发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扩大外贸产业已� 所以,要加强外贸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薛见萍。外贸企业会计内控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
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成因;风险防范
中小外贸企业是有从事对外贸易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年进出口贸易额在28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近年来,中小外贸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竞争日渐激烈,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合同约定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外贸企业的业务范围涉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国际市场来看,金融危机对国外进口商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使得国外进口商购买力减弱,信用度下降,从而要求更高的信用额度和更长的信用期限。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赊销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信用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这对资金本来就很紧张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政策处在不断变化中,给与之交易的中小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同时,部分涉及国内客户的交易也存在着巨大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客户的“信用经营风险”,即国内进口商经营不善,缺乏偿债能力;另一方面是客户不愿偿还债务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二)融资风险。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风险是由企业融资引发的风险,既包括不能按需募集到资金的风险,也包括募集到资金后不能按期偿付及使用不能达到预期的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在拉动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融资风险大。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行业日渐成熟,相同行业中小外贸企业产品差异化逐步缩小,结算方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中小外贸企业商业信用周转空间狭小,使得企业营运资金不足,发行股票与债券的门槛较高,更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单一。外贸企业融资特点是融资数量少、频率高,而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等级要求高,审查时间长,融资成本高。在此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筹得资金从而丧失一笔业务。另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重视筹集资金而忽略了融资结构,致使资产负债率很高,加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大量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使得流动比率较低,当出现支付危机时,逾期风险立刻涌现。
(三)流动资金不足风险。中小外贸企业维持日常经营运转、偿还债务都需要流动资金。从外贸企业上游———制造商来看,我国制造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较小,难以承受原材料市场价格急剧变动。若原材料市场出现变动,上游制造商将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外贸企业,使得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再如上文所述中小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加剧了应收账款回收难度、融资风险大使得企业难以获得充足流动资金;订单减少、出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存货积压,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都加剧了中小外贸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以外汇结算业务交易结果不确定的风险。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丧失出口价格优势,对出口贸易额产生一定影响,也就导致了外贸企业利润额的下降。另一方面,外贸交易的结算都涉及到货币之间汇率的换算,而外贸交易又多采用信用收款模式,给予进口商一定的信用期限,在这段期限内产品已销售而没有收到货款,或者签约完成的长期订单,一旦出现货币汇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交易商品价值的变化,汇率上升则换算为人民币后的应收账款实际价值下降,产生了汇兑损失,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外部因素。外贸企业交易涉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政策、经济状况都会对外贸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很大冲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受其影响资金链断裂致使倒闭;我国经济体制明显偏向国有企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调整政策、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也是引发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此外,目前缺少对中小企业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烦琐,若中小外贸企业遭遇恶意欠款时,因为诉讼的成本费用高、而且可能涉及到国外法律,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致使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被迫转为坏账,带来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1.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级低。如前文所述中小外贸企业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而大多数的中小外贸企业不对外公开财务报表,存在银企关系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对中小企业借款设立了较高门槛。中小外贸企业资信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固定资产少,难以提供融资所需的抵押和有效担保。即使被接受,这些抵押物的折价也相当低,近半的金融机构反映贷款额与抵押物的价值之比低于50%,而以设备作抵押物的,获得的贷款金额甚至只有设备原价值的约10%,一些金融机构根本就不接受申请。2.中小外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部分中小外贸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多采用债务融资,忽视了融资结构问题,认为只要能筹得资金即可,由此致使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负债期限安排不合理,增加了公司支付利息的压力。公司偿债压力过大,由此引发财务风险。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财会部门设置简单,企业管理人员缺少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建立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识别、分析与控制的专门机构,简单地要求会计部门承担财务预测分析职责,有的会计部门也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资料不齐全、记账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下,从而很难进行风险预测与防范。
三、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机构,及时、全面获取海外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偿付能力,对于往来客户根据对其的调查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给予不同信用期限。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须经管理层批准。同时强化业务员风险意识。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中业务员为了增加业绩,重点关注订单数量与额度,忽视后期账款的追回工作。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人力、财务的限制,很难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而外贸业务员全程负责客户的联系、合同的签订、货物的出口,对于客户和订单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企业应该培养业务员的信用管理意识,提升他们的信用管理能力,并将收账、催账作为一项业绩考核内容,使得业务员主动从客户信用调查、合同签订、账款回收这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
(二)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因此中小外贸企业首先还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积累内源资金。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筹资主要来源于债务融资,不论是银行借款还是民间借贷,都要按资金需求量和用资时间来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和期限,短期与长期借款合理配合,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负债结构。同时要规范企业会计账簿,增加透明度,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期偿还债务。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充分利用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缓解资金困境;依靠其上游大型制造商的信用实力进行供应链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三)控制资金占用量,保持资金流动性。一方面,控制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数量,合同签订过程中增加预收账款比例谈判。对于应收账款要及时催收,建立合理的坏账准备预提制度。另一方面,根据订单量增加企业存货,选择信誉好的优质供应商同时做好货物质量检查,及时交货,以防因违约造成存货的积压,占用过多流动资金。此外还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保持流动资金合理持有量,以应对突发状况。
(四)加强出口结算方式的灵活性,多种结算方式相结合。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利润空间的缩小,产品差异化变小,外贸企业力争在结算方式上获得优势来留住客户,货到付款、远期付款交单、远期承兑交单以及延期付款信用证成为目前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结算的常见方式。然而进口商信用度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也增加了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选择计价货币时要选择对交易有利的货币。同时要采用多元化的结算方式,例如采用信用证与托收、信用证与汇付相结合的方式,还需要重点考虑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和银行保函等附属结算方式降低收汇风险。
(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预测,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规模、人力等限制,主要利用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存在的风险。其次,通过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对风险高的交易投保,以此来分散、转移风险;对原材料成本较高的产品,建立国外进口商、国内供应商及自身共同承担价格风险的方式,提高采购商预付款比例,加速资金和物流周转,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机制;最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监督,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高磊。A外贸企业资金运行和风险管理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黄阳阳。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速公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5,(23).
[3]陈天美。浅议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及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
外贸业务员管理制度【第五篇】
一、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的现状
根据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企业用工信息汇总以及广州市劳动力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反馈显示,广东省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外语能力素质与服装专业知识素质两者兼优者居少”,“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
(一)服装跟单从业人员专业对口率低
服装跟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要求跟单从业人员不仅要了解服装造型设计和面料、辅料的选择,还要掌握服装样板设计、生产工艺、国际贸易知识、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珠三角地区,当前纺织服装外贸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服装跟单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素质不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衡:(1)懂外语、国际贸易知识的,缺少纺织服装专业化知识和技能;(2)懂纺织服装专业知识的,又因外语水平、外贸能力而制约着工作地开展。经企业走访、问卷调查、行业协会信息等渠道获悉,当前服装外贸企业的跟单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比例如下:服装贸易专业对口从事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16%;由纺织服装技术员、服装制作中高级人员转型为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34%;由外贸专业人员直接转行从事服装跟单员工作的比例占47%;其他人员因素所占比例为3%。集中凸显了两个极端尖锐的问题:懂外语与国际贸易事务的不懂服装专业知识,而懂服装专业知识的又不懂外语与国际贸易事务。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
当前企业对跟单阶段岗位的划分不一,但基本可将其工作划分归类为业务员、业务跟单(理单)、生产跟单、质检(QC)四个环节,各企业基本是在这四类中进行删减组合,但大部分企业是将这四个环节完全分开,由四个部门或四个环节协作工作。四个环节(岗位)其主要分工为:业务员侧重于负责与客户沟通、谈判、接单、签订合同;业务跟单(理单)侧重于负责将业务员接来的订单进行翻译和整理及客户的意见反馈;生产跟单侧重于负责订单的生产和质量货期;质检(QC)侧重于负责所有货物的质量检查。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岗位缺乏专业型综合人才,把服装外贸跟单岗位设置细分为业务员、业务跟单、生产跟单和质检(QC)四个岗位,从表面上看,让各个部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服装企业生产存在着复杂性,在实际中事与愿违。由于多岗位操作一个项目,工作衔接过程中出纰漏、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由于业务员、业务跟单只懂外贸、不懂服装及生产,不能正确理解客户的要求,只是照客户订单字面意思来生硬地理解,而下一环节的工作人员看不到或看不懂客户的原始资料,从而造成资料在传递的过程中不准确、不及时,最终导致生产错误或生产延期。
(三)服装外贸跟单岗位需求较大、从业员流动性较大,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具备对外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体之一,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具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而跟单人员的产出与企业的需要并没有成正比,构成了需方市场的紧缺。各企业之间为了争夺人才,高薪高福利高待遇成为了优秀跟单人员跳槽的利益诱因,部分企业甚至不遵循市场规律,造成就业市场的恶性竞争,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工作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但焦点原因集中于“优秀的服装外贸企业跟单员资源稀少”这一关键点上。具体分析如下:
(一)“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的现状分析
造成“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设服装贸易专业(或方向)的院校不多,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服装外贸跟单人才的产量、人才输出量远远低于企业需求量。在社会办学的众多培训机构中,因人才供求关系的利益驱动,不乏有开设外贸跟单课程的培训班,同时参加此类课程培训的学员也并不缺乏,但参加培训的学员又因接受教育层次较低,外语基础不扎实,又遇到了外贸英语不过关的学习瓶颈,大浪淘沙之后,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服装外贸跟单人才合格率廖廖无几,同样并没有给众多需求的企业留下太多选择的空间。
(二)“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现状分析
造成“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东莞的众多服装企业属于私营经济,大多数沿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僵化缺乏规范,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与理念。第二,岗位整合不具备条件,缺乏专业型综合人才。第三,在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工序岗位细化过程中,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忽视了配套条件保障———科学的制度与规程,影响着协调地发展。第四,邯郸学步,东施施颦,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照搬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短期发展无大碍,但长期不思改进,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三)“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现状分析
造成“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珠三角地区私营企业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私营老板存在着“暴发户”的劣根性,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第二,因优秀的服装外贸跟单员一人难求,资源供应短缺的现状造成了企业间对优秀人力资源抢夺的恶性循环竞争。第三,公民素质不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对学校、企业、人才市场进行了调研,与教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跟单从业员进行了访谈,经过整理调研数据,得出以下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来寻找解决“服装跟单从业员专业对口率低”现状的对策
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提高跟单员从业员的岗位素质要求,具体途径有三:第一,与相关开设纺织服装类专业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层次)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委托代培”、“共建企业冠名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培养适合服装外贸企业的服装外贸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人才。课程分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校内课程由院校专任教师承担授课任务,企业课程在企业实践环境中进行,以生产实战的真实环境,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授课主体,对学员进行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跟单能力素质。第二,在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中,或国际贸易专业中挑选优秀学生,在服装企业各流水工序轮岗实习半年,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对服装大生产各工序的质量要求,然后再次择优选派优秀实习生到有良好资质的培训机构进修服装专业知识,以达到“外语”与“服装专业知识”均达标的外贸跟单员。第三,注重现在职在岗的外贸跟单员的知识更新,由企业技术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员工外出进修、外出参观交流等一系列计划,提高外贸跟单员的能力素质。
(二)“以制度指导岗位划分,以人才保障岗位整合”解决“当前服装外贸企业跟单阶段岗位划分不一”现状
1.服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由优秀的管理层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的制度规程”与“合理的岗位划分”的有效统一,由科学的制度指导细化的岗位划分,让制度规程做好“岗位划分”的保障,杜绝因责任不明的推卸行为的出现,更好地保障工业大生产的有序进行。
2.对岗位设置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将跟单阶段四职合一。随着服装外贸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国际纺织服装发展的新动态、新要求,我们国内的服装外贸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并得到很好地发展,除了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更要加强对跟单流程的控制与管理,提高跟单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即将业务员、业务跟单、生产跟单、QC四职合于一人之身。一份订单由一人专门负责到底,既避免了中间环节传递造成的误解及责任的推卸,又方便了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还能够节约成本,正确且按时地完成客户的订单。这一作法能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该服装企业必须具备有高素质跟单人才。
(三)“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较大”的现状对策
1.建立有人文关怀的企业管理制度,“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从根源上控制服装外贸跟单从业员流动性。
2.政府、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普法教育,规范企业招聘行为。
3.企业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结论
上一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精彩5篇】
下一篇:保健食品管理制度【范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