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推进会上的讲话
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部门加强协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某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近年来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信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紧紧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办法,涵盖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出台,为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管理范围逐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从一般公共预算逐步延伸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了四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同时,绩效管理的对象也从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支出,基本做到了 “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
3.评价质量稳步提升:加强了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规范了评价流程和方法,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对一些重大项目和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的项目和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4.结果应用不断强化: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和部门,在预算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和部门,减少预算安排或进行调整。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预算单位的绩效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强化结果应用,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了预算单位不断改进管理。
5.基础工作持续加强:加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建立了预算绩效指标库和标准体系,为绩效目标编制和绩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开发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绩效目标申报、运行监控、评价等工作的网上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财政干部和预算单位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清醒认识问题,增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紧迫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地区和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 “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 的观念,没有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一些单位对绩效目标编制不重视,目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导致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
2.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指标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准确反映项目和政策的绩效情况。绩效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给绩效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据共享和应用不够充分。
3.评价质量有待提高:部分绩效评价报告质量不高,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深入,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准确反映项目和政策的真实绩效。一些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存在评价结果 “走过场” 的现象。此外,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部分机构专业能力不足,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4.结果应用不够充分:虽然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挂钩不紧密、应用不充分的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重视不够,没有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调整政策的重要依据,导致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范围和力度还不够,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5.工作推进不够平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部门工作推进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一些地区和部门工作相对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在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之间的覆盖程度也存在差异,一些领域和项目的绩效管理还存在空白。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基础工作、提高评价质量、加强结果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的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办法,细化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加强基础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绩效指标和标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绩效目标申报、运行监控、评价等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提高评价质量,增强评价公信力:加强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库和信用评价体系,提高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评价人员的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5.强化结果应用,提高资金效益: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项目调整、政策完善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和部门,在预算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和部门,减少预算安排或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预算单位的绩效意识和责任意识。
6.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财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各预算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做好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同志们,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市委副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