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一高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市一高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重要讲

话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 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 XX 市第一高级中学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神圣使命,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 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其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 大动力。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深化思想认识,领悟讲话精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深入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在2025 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 们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刻领悟  其核心要义,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

(一)对教育战略地位的深刻理解。 一是教育是国之大 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新时  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乎


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  位、更强烈的使命感,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  献力量。二是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是实现科技自主创  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我们要积极探索教育  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让教育  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三是教育是促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  配,能够提升劳动者素质,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发  展差距。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教育公平,关注  贫困家庭学生、农村学生等弱势群体,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  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  础。

 

(二)对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的深入把握。 一是科技创 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 本路径。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开 设科技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推动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 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我们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


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  科研项目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  位,是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积极与  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  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对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清晰认知。 一是教育  要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 更大担当。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关注国家发展战 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二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 中,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长 江经济带沿线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 学经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育质量,为区域协 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积极参与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  作,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选派优秀 教师到边疆地区支教,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边疆地区培养  优秀教师,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二、聚焦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 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推进课程改革,提 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探 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三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课程资源库,收集和整理 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坚持以学生 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 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  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关注学生个体 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 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一是加强师 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要开展师德师  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 德观,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营 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 的专业素养。我们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 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 能力。三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 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 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 先考虑,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教师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是我们的神 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强化立德树人,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把思想


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要深入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加强思政课建设,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我们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 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  的课程。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良好  的育人氛围。我们要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  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  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品德修养培养,塑造高尚品格。 一是加强品  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 结互助等良好品德。二是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 的自律意识。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加强对学 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遵守纪律、 爱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配备专业的心 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


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三)加强体育美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一是重视体 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我们要开足开齐体育课,加强体育 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篮球赛、足球 赛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 运动技能。二是加强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我们要 开设美育课程,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音乐、美术、书法等,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 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三是促进体育美育与其他学 科的融合,实现全面育人。我们要将体育美育与德育、智育、

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体育美育教育,让学 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实现全面

(四)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一是树立正确的 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 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二是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我们要开设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 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劳动、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奋斗 品质。我们要通过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劳动精神, 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的道理,培养学生 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服务发展大局,彰显教育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对经济大省提出了明确要 求,也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 XX 市第一高级中 学,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彰 显教育担当。

(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了解区 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我们要深入调 XX  市的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专业设置, 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如新材料、新能源、 智能制造等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二 是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我们要积极与企业  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  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人才,提高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满意度。三是开展职业培训,提 升劳动者素质。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


职业培训,为企业职工、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等提供职业 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为区域经济发 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关注贫困家 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我们要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 体系,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精准资助,确 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 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帮扶,缩小城乡教 育差距。我们要积极参与农村教育帮扶工作,选派优秀教师 到农村学校支教,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三是保障 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关注残疾 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为他们提供特殊 教育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 的关爱和温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参与社会服务,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开展志愿服 务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 动,如社区服务、环保公益、关爱弱势群体等,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为社会和谐发展 贡献力量。二是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我 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文化讲座、艺术展


览、读书活动等,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文化素养, 为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社会 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调研、撰写报告等方式,为社会发 展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 年全国“两会”上的重 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 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化教育改革, 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47 4368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