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四向发力构建基层共治新格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交流发言:“四向”发力,构建基层共治新格局

近年来,县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精细服务”工作思路,在x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探索把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依托周边公共资源充沛和产业园、龙头企业富集集聚的优势,聚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多元便捷的“一公里就业致富圈”和近邻胜远亲的“零距离和谐共处圈”。

一、聚力织密网格组织体系,一张网兜起大小事。安置点现有搬迁群众157户595人,党员12名,根据安置点涉迁党员总数和入住情况,按照“地域相邻、便于联系、利于管理”的原则,成立了x村第三党支部,将12名党员、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4名下派干部纳入网格管理,推行迁入地和迁出区党组织“1+N”共建模式,实行“1名县级领导干部抓点,2名科级干部蹲点,2名专职工作者包片、84名乡镇干部包户”制度,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治理联抓。配备网格长1名、专兼职网格员4名,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自安置点群众搬迁以来,搬迁群众因搭建彩钢房产生的邻里矛盾,网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得到调处,取得了“小网格”支撑“大治理”托起“大服务”基层治理新成效。

二、聚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安置点交通出行便捷,兰郎公路穿行而过,距离县城3公里,距离镇政府、蒿支沟集市、乌玛高速500米。500米范围内公共资源充沛,有初中1所、有综合超市、蔬菜铺、餐馆等70余家,100米范围内有党群服务中心、有幼儿园、小学各1所、养老机构1所、医疗机构2所,同步开通了公交车专线,建成了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快递收寄点等便民设施,打造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102名搬迁学生已实现就近入学,595名医保对象平稳衔接,40户特殊困难群体继续享受相应帮扶措施和惠民政策,搬迁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三、聚力打造多元便捷的“一公里就业致富圈”。安置点周边百益国际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创孵化园、八八集团、华龙乳业等龙头企业富集集聚,网格员积极对接企业就业岗位,采取入户走访、微信群宣传等多种方式,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务工需求和意愿,开展劳务技能培训,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引导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多元便捷的“一公里就业致富圈”。周边企业提供的300余个就业岗位中,54名搬迁群众已通过技能培训变身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238名搬迁群众赴厦门、新疆等地务工,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保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能致富”。

四、聚力打造近邻胜远亲的“零距离和谐共处圈”。安置点共涉及12个乡镇40个村的群众,为促使搬迁群众之间尽快相互熟悉、相互融入,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多种形式搭建沟通桥梁,把有威望、热心群众选入红白理事会,组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2次、居民见面会2次,在新房乔时鼓励群众相互走访、相互帮助,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倡导群众共同举办活动、共同协商议事、共同操办红白两事,形成邻里互帮互助氛围,推动近邻胜远亲,“陌邻”变“睦邻”,打造了“零距离和谐共处圈”,确保搬迁群众“安身”又“暖心”。

47 3285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