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5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强调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责任,推动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委书记在2025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县委书记在2025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县法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增强法治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县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推动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法治某县建设规划(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构建“1+N”法治建设政策框架,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链条。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在全市率先建立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清单,行政执法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县人民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示范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典型案例被最高检采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覆盖率达100%,司法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法治社会基础更加夯实。建成县级法治文化公园1个、乡镇法治广场12个,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30余场,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500余名,全民法治素养逐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法治建设与新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是法治思维还需强化。少数干部人治惯性依然存在,决策拍脑袋、办事凭经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执法司法质效有待提升。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问题仍未根治,部分案件办理存在程序空转现象;三是法治社会根基尚不牢固。群众信访不信法观念根深蒂固,企业法治合规意识薄弱,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四是法治监督存在短板。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动态监督不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法治监督的渠道不够畅通。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推动法治建设向纵深突破

2025年是全面依法治县的关键之年,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主题,以法治护航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法治建设压舱石

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挥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治领域重大问题。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将《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纳入领导干部必学内容。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对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涉法事项实行双重把关,确保决策全程合法合规。

(二)紧扣发展大局,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县推行一业一证综合许可模式;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专项行动,组建律师服务团为50家重点企业提供合规指导;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纠纷实行快立、快审、快执,坚决惩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电商、农业等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护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坚持惠民导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治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上。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质扩面,实现每村(社区)至少有3法治带头人;深化三官一律进网格,建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定点联系村(社区)制度;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强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对农民工讨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案件实行优先办理、优先执行

(四)强化监督制约,织密权力运行防护网

权力必须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行全员执法记录仪制度;建立红黄蓝执法预警机制,对执法不规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深化司法公开,推动庭审直播常态化,建立生效裁判文书全员评查制度。强化人大、政协法治监督,聘请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法治监督员,对执法司法活动开展常态监督。

三、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打造法治建设特色品牌

法治建设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创新自选动作。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打造三大法治品牌:

一是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品牌。在12个乡镇建立乡村振兴法治服务中心,组建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组成的乡村法治服务队,开展法治助农”“法治兴村系列活动。在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点设立法治驿站,提供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年内打造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10个。

二是智慧法治品牌。升级某县法治APP”,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功能,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建立法治大数据平台,归集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数据,构建矛盾纠纷预警模型,对高发案件实行精准画像。推行区块链+公证服务,在征地拆迁、遗产继承等领域实现线上公证”“远程取证

三是法治文化品牌。实施法治文化浸润工程,在县电视台开设法治讲堂专栏,在中小学校本课程中加入法治教育模块。打造法治+旅游融合项目,在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景区植入法治元素。开展法治微电影大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精神。

四、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凝聚法治建设强大合力

全面依法治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党动手、全民参与。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扛牢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乡镇、部门年度考核核心指标,对排名末位的单位约谈一把手

二是锻造法治队伍。实施法治人才培育计划,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到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挂职锻炼。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比武。建立执法司法人员履职档案,将办案质量、群众评价作为职级晋升重要依据。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县委依法治县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每季度开展一次法治建设专项督查。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法治建设滞后单位挂牌督办。将法治建设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法治意识淡薄、工作不力的干部坚决调整。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法治建设宣传月活动,组织法治文艺汇演”“模拟法庭进校园等特色宣传。建立法治建设群众评议团,对法治工作成效进行背靠背评议。开设法治曝光台,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形成强大震慑。

同志们,法治兴则某县兴,法治强则某县强。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县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某县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谢谢大家!

47 4499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