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健委党组书记在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强调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卫健委党组书记在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县卫健委党组书记在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动员全系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持续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推进健康**县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通报了近期典型案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教训深刻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稳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全县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疫情防控、医疗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但也要清醒看到,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我们的作风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
一是思想根子扎得不深。个别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存在“刮风论”“无关论”等错误认识,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解片面,对“四风”问题新表现缺乏警惕。有的同志宗旨意识淡化,把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性抛在脑后,把医患关系简单等同于消费关系,导致服务态度生硬、医患矛盾频发。
二是能力素质存在短板。面对医疗卫生领域新技术、新政策、新挑战,部分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同志缺乏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分级诊疗、医防融合等改革难题时办法不多;有的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停滞不前,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三是责任担当有所弱化。少数干部存在“躺平”心态,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往上交,对医疗质量、行风建设等关键问题不敢动真碰硬。个别单位“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力,对干部日常管理“宽松软”,导致迟到早退、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屡禁不止。
四是纪律规矩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利用职权插手药品耗材采购、工程项目建设,收受红包回扣;有的单位财务监管形同虚设,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志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吃喝、超标准接待现象禁而未绝。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如果不加以整治,就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破坏卫健系统整体形象。全系统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把作风建设抓到底、抓到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
作风建设重在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全系统要聚焦突出问题,以“三个聚焦”为抓手,开展为期半年的“作风大整顿、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
第一,聚焦思想淬炼,筑牢作风建设的“根”与“魂”。 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推进“三会一课”与业务学习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使命转化为行动自觉。开展“假如我是患者”换位思考大讨论,组织医护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体验式调研”,通过角色代入查找服务短板。推行“一线工作法”,班子成员每月至少2次到联系单位现场办公,中层干部每周至少1次到临床医技科室跟班服务,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
第二,聚焦顽疾整治,啃下作风建设的“硬骨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月”活动,严查过度医疗、重复检查、小病大治等乱象;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问题,实施“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人才计划,选派100名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建立“师带徒”帮扶机制;针对行业不正之风,开展药品耗材采购专项审计,全面推行“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对收受红包、违规统方等行为“零容忍”。
第三,聚焦制度执行,织密作风建设的“防护网”。 修订完善《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实施细则》《医德医风考评办法》等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廉洁档案”和“医德积分”双轨评价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在县医院、中医院试点“无证明城市”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红黄蓝”督办机制,对重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对落实不力的单位约谈“一把手”,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干部实行“末位淘汰”。
三、强化责任担当,锻造新时代卫生健康铁军队伍
作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带头、关键在责任落实、关键在长效常治。
一是领导干部要当好“领头雁”。 班子成员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落实“一岗双责”,每季度开展一次廉政家访,每半年组织一次廉政风险点排查。对分管领域作风建设不力、问题频发的,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
二是监督管理要念好“紧箍咒”。 整合纪检、审计、行风建设等监督力量,建立“日常督查+专项巡察+群众举报”立体化监督体系。设立“作风问题曝光台”,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对窗口单位、执法部门实行“嵌入式”监察,对收受红包、违规诊疗等问题开展“回头看”。推行“互联网+监督”,在县医院、疾控中心等试点安装“智慧监察”系统,实现诊疗行为、采购流程全程可追溯。
三是长效机制要打好“组合拳”。 建立“作风建设负面行为清单”,将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纳入职称评审、绩效分配体系。开展“最美健康卫士”“医德标兵”评选活动,对连续三年无投诉、零事故的医务人员给予专项奖励。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干部担当作为正负面清单》,对在医疗救援、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四、凝聚奋进合力,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作风建设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事业发展上、反映在群众口碑中。全系统要把作风建设与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一是与深化医改攻坚相结合。 以作风建设保障“三医联动”改革落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结合。 针对作风建设中发现的服务短板,加快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年内完成全县120急救网络智能化升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三是与“健康扶贫”成果巩固相结合。 对作风建设中暴露的过度医疗、小病大养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参保率、慢病签约率保持100%。
同志们, 医者仁心,卫康为民。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