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心得体会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强化组织纪律,增强凝聚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术交流与实践结合,提升整体素质与服务能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心得体会
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支部管理机制、构筑党建共建机制、创新支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出发,探索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构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紧扣样板标准有章法、规范化,扎根科研团队有特色、融合化,坚持久久为功有传承、长效化的"三有三化"型研究生党支部,使研究生党支部建制更加稳定、机制更加高效、作用更加凸显,推进党建和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
一、坚持"党建+思政"融合,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系统设计。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强化系统设计,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形成党委书记、副书记、专职组织员、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共同落实的责任工作体系,通过系统谋划、上下联动、以评促建、点面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为党支部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平台保障,发挥高校党建在思想引领、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党建统领、赋能发展的效应更加明显。
2.推进党建思政融合,强化思想引领。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两者教育目标一致、内容相似、方法相通,高校党委应明确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统筹各方力量,汇聚育人合力。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教育资源等育人元素,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载体、搭建教育平台,把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动人故事融入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3.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工作体系。高校党委应注重发挥组织优势,实施党建育人计划,在构建育人模式、形成育人合力、拓展育人路径、改善育人体系、打造育人特色上下功夫,全面构建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首先,协同各路思政队伍,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专业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干队伍、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强化各思政队伍之间的协同育人作用。其次,协同"教师、行政、朋辈、社会"四方育人力量,突出导师立德树人、发挥行政合力育人、注重朋辈榜样助人、凝聚校友协同育人,建立专兼结合的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突出四方育人力量"领头雁"作用。再次,有效利用社会育人资源,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好历史古迹、红色资源、企业资源和优秀校友资源,推进党建育人在社会大课堂中"活"起来,实现育人队伍、育人资源和育人平台的协同融合,汇聚优质资源让育人力量同向同行,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体系。
二、坚持"党建+管理"融合,完善支部管理机制
1.明确党支部建设的"规定动作"。20xx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成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20xx年始,教育部部署高校开展"研究生党建双百"建设活动,提出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标准,高校党委应按照总体要求结合研究生党支部特点,梳理细化研究生党支部工作重点,形成党支部工作清单,为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提供明确依据和方法,指导党支部落实基本制度、加强基本保障,使党支部建设有章可循,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清单"的工作格局,做好党支部建设的"规定动作"。
2.把好党员发展培养的"生命线"。青年学生是党的重要后备力量,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过硬的优秀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党委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一是加强政治把关,明确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政治标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抓住考察的关键环节,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避免入党动机不端正、入党意念不坚定、政治信仰不明确的学生加入党组织。二是早教育、早培养,做好学生党员发展的"蓄水池"。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党员发展的质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的入党热情,端正学生入党动机。三是创新管理手段,规范党员发展。采用"定性+定量""锻炼+考察"的方式健全党员发展培养考察办法,运用智慧党建、互联网+党建的方式,开展系统的学习教育培训,推行精准化教育管理,实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的一体化和标准要求、过程把控、结果考核的一体化。
3.建立监督整改闭环机制。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奖惩激励、反馈整改机制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落实党的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评价方式方法,形成"监督、评价、反馈、整改"闭环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高校可以通过实施党支部建设月检制度、述责答辩制度等方式,定期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月检情况和党支部考核评价、评优评先相结合,跟进指导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方面的作用发挥,强化过程管理,对于落实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的支部明确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保障党支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使研究生党支部"建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以科学管理的理念切实提高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坚持"党建+学科"融合,构筑党建共建机制
1.优化支部设置,夯实组织基础。探索党支部设置的最优形式,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的原则"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有利于发挥导师党建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支部凝聚力、有利于党建和科研紧密结合的角度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实践证明,依托课题组、学科方向设置纵向研究生党支部的方式,跨越了年级和班级的界限,能有效促进导师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党支部建设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的延续,为支部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与专业方向的融合提供了组织基础,有利于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学习。
2.实施联合共建,拓展组织格局。高校应注重教工党支部、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党建中的作用发挥,在组织架构上畅通途径,结合"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开展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联合共建,构筑党建共建机制,实现党支部在学科方向上垂直同幅,选配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的党员导师和杰出校友作为支部指导教师,对支部工作开展活动前把关、活动中参与、总结时提升,做到在组织生活中以身示范、在培养过程中传道授业、在学习生活中关心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党建引导"和"科研引导"的双导师作用,推动支部群组织建设资源共享、党员培养以老带新、专业教育教学相长、科学研究联合攻关,实现教师对学生立德、立业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指导,让思政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同频共振",促进学生思想养成与科研训练的深度融合。
3.实施特色做法,强化组织育人。基于支部特点的特色做法是持续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党支部建设氛围的有效载体。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应立足特点抓建设、立足特点做贡献、立足特点出特色,基于学科方向,开展党支部特色建设项目,将党支部年度计划与立项工作相结合,将支部考核与项目验收相结合,强化支部的特色化建设。建在科研团队和实验室上的纵向支部既是党建基本单元,也是科研攻关的战斗小组,其联动教师党支部形成支部活动与科研工作有效结合的特色工作法,能有效推动支部组织生活与课题组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研究生出学术成果、党员出战斗力、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党建+文化"融合,创新支部运行机制
1.建好支委班子,提升组织战斗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研究生党支部学生流动性强,更应做好党支部班子梯队建设。在学生党员中选用政治坚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具有奉献精神和强烈服务意识的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选好配强支委班子,明确支委分工,通过党支部书记培训、"支委能力提升"机制、支委班子梯队建设机制等,建立成熟的梯队式支委班子,形成支部委员带头学习、带头创新、带头奉献、带头落实的良好氛围,以老带新传承和积累党支部优秀的建设经验,做到党支部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2.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组织活力。创新教育形式,提升组织生活的深度、热度、广度,结合专业学习和科研攻关等中心工作抓党建,让组织生活有深度;结合时间节点和时事焦点,因事而化开展学思践悟活动,让组织生活有热度;联动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实践学习、党性教育等,让组织生活有广度。执行组织生活"轮班制"等工作制度,采取"分享任务"工作法、学习分享打卡、微党课等方法调动支部党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宣传平台,丰富党员教育载体,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成果,发挥党支部凝聚群众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增强组织活力,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3.开展实践活动,传承文化精神。坚持文化传承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实践资源,利用好历史古迹、红色资源、企业资源和优秀校友等资源,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强化担当精神。教师党员可带领研究生党支部走访探望退休老党员,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石油精神融入支部组织生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优良作风;开展生产实践、学术交流、校友座谈等,将带有浓郁行业文化的生产现场变为党员教育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对比式认识中坚定"四个自信";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瞄准深地、深海、智能油田建设等科技前沿与关键领域,引导研究生心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
上一篇: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