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优秀8篇
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确保改造项目高效推进,增强居民幸福感。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优秀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一篇】
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危房改造实施3年来,青海省已有超过43万农牧民告别危旧房,喜迁新居,探索出农牧区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节能炕,封廊窗,住进新房喜洋洋”
寒风萧瑟,朔雪飘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夜晚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而这个州同仁县加吾乡吉仓村藏族牧民华青加家的新房内却热乎乎的。这源于政府在危改房里推行的一项新型节能技术。
“过去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政府补助近两万元帮忙盖的3间新房,对我们来说,就是‘暖心房’‘幸福房’,住着舒服,大冬天也不怕着凉。”45岁的华青加满心欢喜地说。
华青加领着记者参观了新居里的“节能炕”。这种炕距离地面8至10公分,可防止热量散发,节省了燃料,提高了取暖温度,而烟雾通过烟囱排放出去,可有效避免往常暖炕易发的空气污染。
助土族自治县的试点经验,把借鉴其他省区的节能热炕和太阳能暖廊技术引入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中,努力达到“安全、节能、环保、实用”的目标。
特别是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制订出台政策,要求每个危改户必须推广使用两项节能技术的一或两项。其他地区借鉴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做法,加大对两项节能技术,尤其是太阳能暖廊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今年青海危房改造户中采取上述节能技术的共有4.3万余户,占到了总户数的75%。群众自编歌谣赞道:“节能炕,封廊窗,住进新房喜洋洋……”
“授人鱼”还要“授人以渔”
有了安全实用的新家后,如果后续产业跟不上,守着新房也是穷。为此,青海部分地区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在农牧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中,更多地注入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维,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是省定贫困乡,也是省会西宁通往海南州南部三县和青南地区的咽喉要道。过去,西久公路(西宁-久治)湟贵段沿线尕让乡蓆芨滩等村的群众想在自家门前的公路边盖房经商,但苦于缺乏资金难以施行。自去年开始,贵德县相关部门对尕让乡困难群众除实施危房改造外,还给予其他惠农项目和资金,并按照群众个人意愿,引导、鼓励他们在公路边盖商用房,经营芦苇花枕头、花椒壳枕头、无公害辣椒等特色产品。
“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我家在靠近黄河湿地的公路旁建造7。
间新房经营芦花枕头,去年凭这一项创收1万6千元,今年发展势头更好。”尕让乡蓆芨滩村50岁的村民卜有芬说。
尕让乡乡长许建昌介绍说,在享受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后,不少困难群众开始着手操办“农家乐”等后续产业项目,还把子女送到西宁、兰州等地学习烹饪技能,现在这已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新门道。
“我县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集中精力把西久公路贵德段建造成为展示民俗生态的‘风情线’,助推旅游发展的‘景观线’,带动经济建设的‘动力线’,以及造福沿线群众的‘富民线’。”贵德县副县长才让说。
破解“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怪圈。
2011年以来,青海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将危房改造纳入“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中,并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小城镇建设、地质灾害搬迁、农村奖励性住房等项目统筹结合,系统实施,真正解决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乡把危房改造与库区移民搬迁项目紧密结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最高补助标准达到5.5万元,一步到位建成了一批移民新村。
产业,当前集生产、生活、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农村雏形已基本形成。
据初步统计,今年青海累计落实危房改造财政补助资金11.1亿元,带动社会和农牧民仅用于建房方面的直接投资就达到17.8亿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海省民政厅厅长更阳告诉记者,两年多来,青海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和丰富危房改造的政策和内涵,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青海将完成55万户农牧区住房建设任务。围绕这一目标,该省将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从明年开始,根据国家下达任务,结合农牧区实际情况,每年将按4.5万至5万户的规模安排危房改造项目。
去年9月份以来,在中央、省、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重点突出“两个倾斜”,严格把握“三个环节”,重点抓好“四项管理”,坚持落实“五项原则”,坚决狠抓“六个到位”,至春节前,我县9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面结束,其中建房竣工835户,维修竣工65户。共发放补助资金1137.05万元,农户自筹建房资金2935.7万元,县、乡(镇)财政配套资金78.4万元。绝大多数农改户春节前搬进了舒适、安全的新居,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1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紧扣“一个目标”
我县是西部扶贫开发政策延伸县,2013年,被新增列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全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00户,对于我县农村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遭受了“7、13”特大洪涝灾害,部分农民住房受到了严重损毁,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迫在眉睫。9月份省下达了任务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及时向各乡(镇)下达了计划任务,争取早动工、早完工、早入住,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状,要求在12月底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这是钢指标,硬任务。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是各乡(镇)党委、政府“两个一把手”工程,工程完成得好坏与具体分管抓落实的领导业绩直接挂钩,与各乡镇全年工作考评考核挂钩,考评结果列“倒数三位”的乡(镇)不得评先评优。通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突出“两个倾斜”
按照“最困难群众,最危险房屋”的改造原则,我县2013年落实任务重点向重灾区,重点向边远山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特困户倾斜,大港镇、鸣山乡、中馆镇、土塘镇的改造任务占全县任务近1/3。确定对象注意轻重缓急,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体现惠民工程的价值所在。政府把最要紧的地方考虑在首位,切实为民解决困难,极大地调动了困难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干部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办好,办实的信心。
三、把握“三个环节”
(一)加大发动舆论宣传工作。开展工作,舆论在先,全县各级组织自开展工作以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满意,这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和标准。各乡(镇)、村委会在确定对象时,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级集体评议,乡(镇)把关审核、县级审批、三榜公示”五个程序进行,坚持公正公平,阳光操作。严肃查处优亲厚友的现象,凡涉及到干部亲戚朋友一律严格审查,出现上访一律取消,群众有异议概不安排。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结果全部在村小组、村级公示栏进行公示,我县同时在《今日》公示了所有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名单,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该改的没改,不该改的却改了“的不公平现象发生。严格补助标准,因灾倒房重建属五保户、低保户补助2万元,一般贫困户补助1.5万元;危房改造新建重建对象属五保、低保户补助1.3万元,困难残疾户补助1.8万元,一般贫困户补助1.1万元;维修加固补助不超过1500元。严禁乡(镇)、村、组擅自更改发放补助资金。
(三)强力推进工程进度。我县从9月份才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工程全面结束不到三个月时间,各乡(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序,强力推进。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工程进度评比检查,评比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不力的乡(镇)。
领导由县长进行诫勉谈话。分管副县长,主要成员单位领导亲自到各乡(镇)督察指导,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工程进度。
四、抓好“四项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城建部门负责抓质量管理,组织建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建筑设计方案,由建筑质量检测中心派人到工地进行抽样检查,每个乡(镇)派1名建筑工程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和质量验收,保证建房质量,防止“新房变危房”现象的发生。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是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筹集的,对财政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对于农户是“一生的积蓄,一辈子的事情”。财政、审计、xxx门负责资金管理使用,研究制订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要求,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实行分户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实行资金“一卡通”社会化发放,保证项目动工时先预付50%的补助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补助资金余额。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负责档案管理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档,并将各户资料分类别,按次序入档,对不同类别的建房对象的材料分别作了统一规定,保证了档案资料规范统一,准确有序。物价部门配合乡(镇)进行建材市场价格管理,统一出面协调,防止建材商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牟取暴利,有效地控制了损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
五、坚持“五项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求改造。
后的房屋只需要符合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条件,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将农村困难户建房经济压力降到最低点。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二)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县、乡(镇)、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政策,公开申请,公开程序和公开结果,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监督。
(三)坚持群众自愿、自建为主的原则。农户在危房改造申请过程中坚持自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优先安排积极性高的困难群众先改造。改造房屋以农户自建为主,对建房却有困难的由政府、村民委委会统筹协调,委托直系亲属代建。
(四)坚持节约用地,原地重建的原则。要求农户尽量原址翻建,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异地新建尽量安排在空闲地、荒坡地进行建设。
(五)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金的原则。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业、水利、民政、发改、建设、交通、广播电视、文化、水电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有机整合,集中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为农改户提供更多的支持。
六、确保“六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层层抓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要求,县级负主要责任,乡(镇)负直接责任,村级负具体责任,各级领导亲自过问,个个肩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安排。
二是机构到位。县、乡(镇)、村都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县级。
机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城建,民政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统一协调,积极配合。乡(镇)长为乡(镇)机构第一责任人,分管民政的领导抓落实。各村委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
三是人员到位。各级组织都抽调了专班人马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从城建、民政、财政、残联、房管各抽调了一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乡(镇)民政所具体负责各乡(镇)工作的开展。村干部落实、分村包干、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措施。
四是保障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办公经费全部由县财政、乡(镇)财政统筹预算进行配套。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在房屋鉴定、统一督查、验收等工作中,要物给物,要人给人,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五是措施到位。除制订了各项管理监督制度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外,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还建立了各成员单位挂点督查制度,每个成员单位挂点督查到乡(镇)。
六是工作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履职,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一帮一”活动,有钱出钱,有力给力,2013年,我县帮挂单位为特困户筹集帮扶资金共22.5万元,确保不出现一户因经济原因停建,坚决杜绝“半塌子”工程。乡(镇)、村采取担保赊购建材、统一协调组织技术工人等方式进行帮扶,保证了困难户建房工作顺利开展。
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解决了247户因水灾倒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让390户农村五保、低保户和残疾人家庭重新住上了新居,解决了263户特困户因建房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彻底杜绝了农村贫困户因房屋陈旧而造成的安全危害,对于维护农村长治久安,统筹城乡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生活生产问题,而且让一部分困难群众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美好生活建设中去,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生态发展,让更多农村老百姓告别贫困,享受着今天农村面貌变新带来的美好生活。“危房变新谢党恩,新房新屋全家喜”,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干部亲力亲为办实事让百姓喜在眉头、乐在心里。
过去的成绩成为今天动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将面临着更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扎实工作。我们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勇敢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改善工作中的薄落环节,积极开展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办好、办实。
工作领导组》,县、乡(镇)、村三级对农村困难群众中的住房困难户进行调查、摸底、公示、审查,严格程序,公平、公开、公正的确定危房改造对象,精心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确保一户一档,档案资料全面、真实、准确。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工作中,我们要求严把标准,杜绝空户、漏户现象发生,确保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居住在危房中或无房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目前,我县的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关爱贫困家庭、关心困难群众的真情厚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共完成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725万元,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凝聚了干群关系,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提高了,更加促进了危房改造工作的开展。
二、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我县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城建、民政、残联、财政、国土以及10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建立定期协调会议制度,具体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考核。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主任由住建局长兼任,负责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等相关事宜,负责确定住房困难户以及危房改造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办理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深入调研,摸清底子,制定危房改造计划。
各乡镇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住房困难情况,按照家庭住房困难程度排出危房改造先后顺序,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住建局在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分期分批推进、分户分类实施”的原则,依据农村困难群众“安全、适用、经济”的居住标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
(三)严格程序,认真审查,公平、公开、公正的确定危房改造对象。
房改造政策落实到最困难的群众中,使全县广大困难户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四)精心组织,严把质量,确保进度。
委政府当即决定将杜海东作为今年危房改造对象进行补助,杜海东表示一定尽快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拆除旧房,并在验收前及时完工,现其新修房屋已竣工。董旭光县长在检查危房改造工作时,结合存在的问题明确表示,对于个别特困户除组织亲朋和各级帮助外,县财政再拿出专款予以扶持,彻底解决好危房问题,促进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农户档案管理。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做好农户档案的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及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县财政专门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危房改造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系统相关数据、照片的采集录入工作。分管县长张自刚在听取危房改造工作汇报时也多次提到:一定要加强危房改造的档案管理,确保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分户归档,规范有关信息管理。
(六)严把验收标准,严格验收程序。
我们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一定要认真负责,组织验收,严把标准,严格程序,同时将验收合格的危房改造户的惠农卡和身份证复印件(惠农卡和身份证复印到同一张a4纸上)一并交回县危房改造领导组办公室,确保惠农卡姓名、危房改造户姓名及身份证姓名一致,避免危房改造补贴发放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七)资金发放。
房改造户的惠农卡中,增加了危房改造补贴资金的透明度,保证了专项资金的专项使用。受益的困难群众深受感动,发自内心感激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采取各种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南卫乡山底村村民吴敏强家新房上梁时,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把上联“xxx为人民着想”,下联“新社会享幸福生活”,横批“和谐社会”的对联帖在新房门上。
三、存在不足。
个别农户危房改造有超面积现象。个别农户危房改造时,亲戚朋友帮忙,有子女即将结婚及家中三代人等不同原因,面积超大到80—90平方米,验收过程中,定为不合格将会引起上访事件,定为合格将与政策有偏差。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引导困难群众建设“安全、适用、经济”住房。
2、强化乡(镇)、村职能,加强调研,科学编制危房改造规划,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我县困难群众彻底告别住危房的历史,真正住上安全房、满意房,过上好日子,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一、基本情况。
紫溪乡地处川陕结合部,辖5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全乡总户数553户,总人口2241人,总面积3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715亩,主产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核桃、板栗为主。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低海拔773米,最高海拔2490米,高山气候明显,无霜期仅为230天。群众居住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自然灾害频繁。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
市政府下达紫溪乡2012年第五批农村危房改造任务7户,2013年危房改造任务13户,全部为其它贫困户,通过村民一事一议,逐户核查,张榜公示,确定了危房改造农户。在危房改造中,上级补助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79。56万元,动工率为100%,竣工率100%。此次改造之后紫溪乡还有危房户25户,总人口102人,危房72间,其中,分散供养的五保户3户3人;农村低保户11户45人;一般困难户11户54人。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召开了两次乡村干部会、并且还召开了20户危房改造对象参加的会议,并且将建房标准给每户发了一份,各村也召开了村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进行危房改造。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建房户的实际困难,协调贷款27。53万元,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危房改造的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是注重审核,选准危改对象。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驻村干部调查核实、村民小组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政府审核申报”五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等认真分析研究,根据统一的标准,确定了“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种类型。
四是科学规划,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的原则,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风貌打造。
五是加强督促,注重质量监管。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
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六是建立信息档案,完善危改资料。按照上级精神,紫溪乡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数据资料档案库,由专人负责,做到完整、真实、准确。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的收集,分类存档工作。
四、工作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按照现在的改造速度,坚持5—10年将有效解决农村的危房,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困难群众基本可以告别危房,因自然灾害而发生居住不安全的情况将有效减少,实施危房改造是一项德政工程,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项民心工程。
二是引领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转变了农村群众的居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紫溪乡农村住房从建房面积、质量、美观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群众的建房观念的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建房的积极性,农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民参照生态文明家园图纸和标准建造房屋。
四是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想建房而又资金不足难题,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压力,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激发了群众发展经济、投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热情。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老百姓变富裕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有的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加上本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少。许多需要改造的危房得不到资金支持,从而难以启动改造。
紫溪乡2013年度危房改造工作已按照上级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但紫溪乡属典型高寒偏远乡镇之一,群众居住条件十分恶劣,仍有一部分困难群众居住在危房中,严重威胁着困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紫溪乡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学校师生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根据安排,现将我校本年度的全面工作汇报如下:
我校的工作目标是:规范和完善学校管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优化育人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健康文明、和谐发展、群众满意的教育。以规范办学行为来树学校形象,来促进我校教育的兴旺。
具体工作中突显一个“实”字,从领导到每一名师生都做到态度诚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
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强化德育管理,育人为先。
1、狠抓校风建设。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规范学生行为,把班规作为评定学生的必要标准,学生会和团委牵头,做到月月有评比,表彰先进班级,督促后进班级,确保校园内听不到一句骂声,看不到一件打架斗殴事件,全体学生呈现出健康向上,活泼文明的氛围。
2、尝试文化引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坚持升降旗制度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每学期一期《岸边风》校刊,每周一期黑板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学生上课、进餐、就寝从制度落实到行为。校园文化氛围浓,师生关系和谐,我校学生真正都做到了文明、守纪、团结向上。
3、坚持活动熏陶,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组织了全校学生上街清理街道、助残、书法、朗读、听写大赛活动,学生办小报、二万五千里长跑、拔河比赛活动,“大家唱,大家跳”、禁烧秸秆的宣教活动、课间操比赛活动、两课两操、励志感恩教育、教师访万家、学生家长会等等,这些形式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尊师爱校的情感,也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我们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提升学生道德情感,收获了成长。
二、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我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看成是生命线。学校制订了有关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制度落实,计划合理科学,考评客观公正。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达标工程”建设,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教师人人有学习笔记,个个有听课记录。每学期分学科组人人上讲台上公开课,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切实落实培优转差,教师做到不歧视差生,认真辅导学困生,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
2、每月坚持备、教、辅、改教学常规大检查,检查结果在每月的教师大会上如实通报,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措施得力,整改及时。
3、坚持每学期两次月考制度,月考后教师认真分析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各年级组召开有家长参与的质量分析会,并制定工作措施。
4、坚持随堂听课,组织“课内比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本年度与老湾、大沙中心学校进行了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取长补短,提升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5、全员参与信息化提升工程,年青教师帮助老年教师学信息技术,做到了我校教师基本能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师形象,优化育人环境。
1、我校坚持领导每周一召开一次例会,制定本周工作任务。每月一次教师大会,小结工作,传达精神,查漏补缺,以会代训,使全体教师的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2、减负落实到位,“三乱”红线没人敢闯,家养家教一治到位,全校153名应住校学生除了5名学生是教师直系亲属寄住在教师家中外,其余148名全部住校,根据市局统一要求,我们将杜绝“家养家教”反弹。3、加强食堂、“洗浴工程”管理,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使全体寄宿生乐居乐学。
4、校园清洁卫生常抓不懈,对寄宿生的住宿实行严格管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清洁区划分到班到人,坚持每天三次检查记分,每月一次总评,对好的班级授予“流动红旗”,对好的班级的班主任采用积分制,并纳入绩效考核。对落后班级学校领导跟踪整治、落实措施,形成了班级之间的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管理。
1、坚持了警校联系,治理外部环境,坚持领导、教师的值日制度,巡岗查班制度,强化双岗双责制度,做到纪律严明,责任到人。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三篇】
(一)补偿安置方式。
采沉区棚户区改造补偿安置方式分为产权调换和货币化安置。
(二)补偿安置政策。
1.产权调换。
产权调换房源分为采沉区棚户区新建房屋和政府集中购买房屋。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选择产权调换的,根据原可居住房屋面积,就近上靠户型予以安置,并对原可居住房屋评估单价和用于产权调换的新安置楼房基准价格结算差价。
选择产权调换为多层住宅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安置用房,差价额每平方米超过350元的,按350元结算;差价额每平方米低于350元的,以实际发生的差价额结算。新安置楼房面积大于原可居住房屋面积部分,45平方米以内差额面积部分,按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每平方米1350元结算;超出45平方米以上差额面积部分,按楼层价格结算差价。新安置楼房基准价格为每平方米1650元,一层至五层每平方米1700元,六层每平方米1400元。
选择产权调换为高层住宅的,以自主选房的方式确定安置用房,原可居住房屋面积每平方米补交差价500元,新安置楼房面积大于原可居住房屋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800元结算。
可居住房屋(不包含偏厦子、门斗)应有炉子、火炕(床)、火墙、烟囱、保温棚、门窗、厨房、水井(或自来水)等独立使用功能的房屋。
2.货币化安置。
货币化安置分为居民自主购买商品房和直接货币补偿。
(1)居民自主购买商品房。
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选择自主购买商品房的,可由政府搭建买售服务平台信息库,限定商品房价格,引导居民到买售服务平台上自主购买商品房。
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选择自主购买商品房的,要求先支付总房款与原房屋货币补偿款差额部分款项和相关费用。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简称市沉治办)通过转账支付方式将原房屋货币补偿款支付销售单位。若已购商品房总房款低于原房屋货币补偿额度,由市沉治办与采沉区棚户区居民结算差价。
(2)直接货币补偿。
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选择直接货币补偿的,有照房屋价格由房地产评估机构以本区域新建房屋市场平均价格为基数,根据房屋的区域、位置、用途、建筑面积、结构、成新等因素,确定有照房屋补偿价格,对采沉区棚户区居民进行补偿;无照可居住房屋按有照房屋评估作价的70%进行补偿。
直接货币补偿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采沉区棚户区居民自愿申请直接货币补偿,并提交直接货币补偿申请书;二是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需出具户籍证明和房屋产权证明;三是采沉区棚户区居民需出具采沉区棚户区以外的其它住房证明,此住所不能在采沉区及纳入规划的棚改地块内;四是房屋验收单。
3.采沉区棚户区居民有照房屋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在评估作价的基础上予以上浮,砖混结构的上浮10%,砖木结构的上浮15%,简易结构的上浮20%,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不予上浮。
4.住宅改非住宅房屋补偿。
产权证载明用途为住宅,实际用于生产经营的,按有照住宅评估作价,并对从事经营的实际建筑面积部分,根据营业执照(截止时间为搬迁公告下发之日),按以下上浮标准给予补偿:
(1)经营12个月至24个月的,评估价格上浮5%;。
(2)经营24个月至36个月的,评估价格上浮10%;。
(3)经营36个月至48个月的,评估价格上浮20%;。
(4)经营48个月以上的,评估价格上浮30%。
上述房屋补偿估价上浮后,最高不得超过房屋本身按非住宅标准估价的补偿数额。经营时间不满12个月的,不予上浮。无照可居住房屋实际用于生产经营的,评估作价后,根据本条上述标准进行补偿。无工商营业执照的,但实际正在经营中的,由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现场公示七天,并附营业照片,评估作价按实际经营期限上浮标准的一半结算。
5.特殊群体补助。
(1)对持有特困证、低保证、省(部)级劳模证的居民,或持有建国前军人证、抗美援朝军人证的居民,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元/户。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不享有此项补助。
(2)对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按照残疾证等级给予一次性补助:一级3500元/人;二级3000元/人;三级1500元/人;四级及以下的1000元/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不享有此项补助。
6.临时安置补助费。
市沉治办对选择产权调换的采沉区棚户区居民给予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的过渡期为自搬迁之日起至回迁通知的次月止,过渡期超过18个月的,市沉治办应加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住宅房屋的临时安置补助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标明的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6元计算;大于新安置房屋面积的,按新安置房屋面积每月每平方米6元计算;无照可居住房屋面积按每月每平方米3元计算。对已搬迁的采沉区棚户区居民,经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通知后,拒绝首次抽签的居民,临时安置补助费结算时间为自搬迁之日起至首次抽签的房源回迁通知次月止。
7.搬迁补助费。
对已搬迁的采沉区棚户区居民,一次性支付搬迁补助费每户600元。
8.合户。
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采沉区棚户区居民要求合户的,可以合户,合户后不允许再进行分户。合户后房屋面积大于新安置房屋面积部分,按合户所有房屋的市场评估均价给予补偿;新安置房屋面积大于原房屋面积部分,按新安置楼房楼层差价结算。
9.分户。
采沉区棚户区居民要求分户的,原房屋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含90平方米)可以分户,分户后不允许再进行合户。分户后每户面积不得小于45平方米,并就近上靠户型予以安置,差额面积部分按楼层价格结算。若房屋面积不足90平方米,但由于家庭人口多(同一户口内四口人以上,含四口人),一户居住不下的,可向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申请特殊情况认定后,再予以分户,分户后45平方米以内差额面积部分,不享受经济适用房价格,按楼层价格结算差价。
10.安置户型。
原可居住房屋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可在60平方米以下面积中抽取安置用房;原可居住房屋面积大于50平方米,且小于60平方米的,可在等于或大于60平方米,且小于70平方米组别中抽取安置用房,以此类推。对采沉区棚户区居民家庭人口多(同一户口内四口人以上,含四口人),就近上靠一档户型安置,居住不下的,可携带相关证明向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可再上靠一档户型。
11.低楼层照顾政策。
对同一户口内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采沉区棚户区居民,可优先照顾安置一户低楼层。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不享受此项照顾。
(1)家庭成员中有三级以上(含三级,下肢残疾和视力残疾)残疾证的居民;。
(2)70周岁以上老人(以房屋验收时间为准);。
(3)因疾病导致无法正常行动的居民(以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病例为准)。
12.下列情形不予补偿安置。
(1)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
(2)仓库、厂房;。
(3)机关、企事业等单位房屋;。
(5)除可居住房屋以外,其它附属物不予补偿安置。
13.确定房地产评估机构。
采沉区棚户区居民协商选定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机构资质应为本市三级以上(含三级)或省内二级以上(含二级)。
14.残值房拆除。
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负责以招标方式确定拆除单位,对残值房进行拆除。
15.产权证灭籍。
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负责协助产权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灭籍工作。
16.土地收储。
区级保障房管理办公室负责将搬迁后腾空土地移交到市国土资源局进行收储,暂时达不到收储标准的,由各区级政府进行监管。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四篇】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三改一拆”,以“无违建”创建工作为年度推手,结合村镇规划、私房审批、卫星遥感执法、土地综合整治、食品药品等工作,依据目标责任制考核,扎实有效按序开展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成绩显著。
一是以“三改一拆”为中心,按计划开展“无违建”村创建工作。
以莲桥村为试点,从调查摸底入手,摸清底数、分类处置,通过会议动员、专项检查、纪委通报等方式方法,全面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
由于领导重视,基础工作扎实,部署推进到位,在杭州市“无违建镇”创建验收中,顺利通过验收。
在经历全市数据排名连续五周第一和全市“无违建”创建验收台账样板的基础上,我镇通过“一户多宅“清理、党员干部带头拆、沿路沿线重点整治和切实解决农村建房难多举并措,截止12月25日,全镇拆除建筑万平方米(xxxx3年完成万平方米),上报万平方米,沿路沿线拆除和整改40余宗,面积达xxxx0平米左右。
二是以规划编制为牵引,按计划开展各类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
落实《渌渚镇总体规划》,编制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用地规划图,并经过各级评审,多次修改,将完成编制,将突破我镇无全镇规划的现状;完成岘口村中心村规划并通过评审,六渚村因属于镇总体规划镇区所在地,需等总规基本定位了方可进行规划评审工作。
完成莲桥村省级示范村修编;根据“无违建”创建要求,落实拆后利用规划,实现拆与用的合理结合。
整个修编工作市级财政承担48万元,六渚村村庄规划修编中的万需镇、村共同来承担。
三是以住房建设为落脚点,按要求做好私房审批及批后监管工作。
合理简化建房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今年审批农村住房,下发村庄规划147本、建设用地批准书143本(xxxx3年完成审批89户)。
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9户,农村住房改造50户,完成年度考核任务。
参加市级工匠培训10人,完成36户新型墻体材料应用示范创建工作。
加强审批与管理相结合,落实专人进行批后放样工作,加强巡查力度,落实农村建房踏勘、放样、中间检查及验收四到位,与建房户及工匠签订合同,发放施工安全倡议书,对68户在建农户进行检查,督促建筑工匠持证上岗,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脚手架、片,支撑力柱规划、稳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安全。
四是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按进度及时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今年围绕“无违建”工作,结合土地整治工作要求,完成宅基地复垦亩,土地开发109亩。
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验收方法改变,由富阳市级进行验收,结合市级工作实际,今年未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立项,明年将实行滚动式立项,我镇将有70余亩宅基地可复垦,土地开发xxxx余亩。
完成标农提升工程,编制《富阳市渌渚镇渌渚畈标准农田补建项目农田质量等级提升方案》,涉及百前村、杨袁村、六渚村共1563亩标准农田,目前已完成基础工作,并经初验收。
五是以其他常规工作为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
落实地质灾害巡查人员、时间、地点三要素,积极有效地推进已立项地质灾害点加固除险工作。
今年正在实施的山亚村谢家章家坞泥石流地质灾害点、桃花岭村前桐地质灾害点、六渚村鸭江山地质灾害点有序推进,力争在春节前完成相关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对集镇范围内乱悬挂、张贴、摊外经营等现象联合新登城管执法进行联合整治,为实现长效管理,结合“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管理。
完成入城口改造完成设计,提升集镇品位。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为重点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五篇】
今年以来,我乡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使我乡危房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搞好调查摸底。为全面掌握全乡农民住房及危房情况,乡从乡村建站、国土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农村危房调查工作组,分赴全乡9个村逐村调查,村里由支部书记牵头,认真核实,实地察看,并全部登记造册,做到一户一档,通过调查汇总,2008年初统计全乡共有危房户1329户,为实施危房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石坪村18户、白鸡村22户,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计划2011年度的目标任务537户,并确定了2011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和改造时序。
三、突出重点,加快我乡城建设步伐。
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乡的危房改造工作进行紧张的施工建设阶段,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2011年度的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加强领导,继续实行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调度,抽调精干人员,蹲住、靠上、抓实、办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加强监督督导力度,加快危改工程建设进度,采取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力争2011年内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努力推动我乡危房改造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六篇】
为助推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5月30-3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卫平带领城建环资工委同志,到市房管局、信州区、弋阳县、余干县,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和进行询问的方式,就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听取了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棚户区改造是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关注民生、惠及百姓的重要民心工程。20xx年6月,市委作出用2-3年对全市规划区内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应改尽改”的决策,市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棚改政策的良好机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取得较好成效。20xx-20xx年,全市共完成城市棚改征迁万套,征迁面积1430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棚改计划”目标,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棚户区改造已成为上饶的闪亮“名片”,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棚户区改造现场推进会,省政府办公厅、省住建厅发文在全省推广上饶棚改经验。主要做法是:
1.组织领导有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棚改作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重要举措,主动争取任务,亲自协调争取资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棚户区改造工作,经常深入棚改项目一线调度;分管领导坚持每周调度情况,每月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形成了决战决胜棚改的强劲态势。据统计,全市共抽调8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棚改工作,组建了不同规模的棚改工作组,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2.筹措资金给力。棚户区改造实施以来,市县政府积极筹集资金,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向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等渠道融资渠道,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xx年,国开行、农发行为我市发放棚改贷款资金151亿元,发行债券筹资70亿元,争取中央棚改各类补助资金30亿元。
3.让利百姓聚力。坚持“让利于民、阳光征收”的原则,切实维护百姓利益,助推棚改工作实施。如:创新安置举措,制定和出台了安置面积保底、签约期限奖励等措施;征收国有土地房屋,按不低于同地段普通商品房标准进行补偿,让群众买得起新房;征收集体土地房屋,鼓励和引导选择货币化安置,并按购买商品房的实际面积给予奖励。市委市政府拿出城东片区最好的地段,约43亩土地建设了一座现代化村集体经济大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4.棚改成效得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棚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推动了商品房去库存。商品住宅去化期由原来的24个月降至7个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通过棚改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取得了经济效益。通过棚改带动了建筑、房地产交易等相关行业发展,储备了大量土地,增加了财政收入,20xx年中心城区税收增加15亿元。
二、存在问题。
1.棚改任务艰巨。根据全市20xx-20xx年棚改新三年计划,全市计划再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7万套,改造面积1392万平方米,任务还很艰巨。同时,对照“应改尽改”的目标,部分县前三年棚改工作进展也不够平衡,任务尚未完成,与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有差距,如不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就会失去这一政策机遇。
2.征收难度较大。近年来棚户区改造中土地房屋征收难度逐年增加,“钉子户”呈扩大蔓延趋势,征收难、拆不动已成为棚改工作顺利推进的最大障碍和关键制约因素。主要是:个别群众期望值过高,超出了政策补偿范围漫天要价;个别群众不配合征收,甚至阻碍征收、抢修强建,成为“钉子户”。另外,征收工作压力大,工作中有畏难情绪,也是造成征收难的因素之一。
3.安置建房迟缓。中心城区经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征迁,约需要万套安置房对棚改户进行安置,而目前还有万套的安置房缺口亟待落实,各县市区也存在安置房项目建设滞后情况。调研发现,还有长达6-7年的安置户未兑现安置。主要是重征收、轻建设,以及受安置建房周期较长,交付使用程序复杂等影响,致使被征迁百姓权益得不到按时保障,百姓反映强烈,影响政府形象。
4.资金筹措困难。我市棚改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以及地方配套资金,但有些县市区核定的征迁计划超过国家任务,建设资金没有列入国家计划,致使资金筹措困难,影响棚改工作进度。
三、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抢抓棚改机遇。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有效拉动投资、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加大棚改工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确保棚改任务按期完成;要紧紧抓牢棚改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用好用活用足国、省政策,把握好政策机遇期,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使这一重大民生政策得到全面享受,惠及更多百姓。
2.依法推进,保障百姓权益。要坚持阳光拆迁,制定科学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向社会公开拆迁政策和程序,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严格征收补偿标准,坚持标准前后一致,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正、人人公平。对一些阻碍依法征收的重点“钉子户”要加大惩处力度,形成震慑效应,体现公平正义;要认真做好与拆迁群众的沟通交流,尤其要妥善解决好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等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棚改安置房建设,定期调度并通报建设情况,切实做到征收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按时兑现对百姓的承诺;要加大对城区老旧危房的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百姓生活条件,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3.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有效的融资方式,继续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政策性银行贷款,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信誉好的企业家参与棚户区建设和改造,缓解资金压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棚户区改造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有效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增加土地出让收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实现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目标提供资金保障。
4.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推进。要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地抓好棚户区改造区域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高标准地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积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精简审批业务流程,为项目规划、拆迁、供地、建设提供简便、顺畅、高效、优质服务;要建立和完善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激励机制,引导群众自愿选择货币化安置,切实简化货币化安置办理过程中的程序和手续,鼓励、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步伐;要进一步强化调度考核,明确各征收片区单位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加大对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现场督办等形式,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工作进度,推动任务落实。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七篇】
抽调xxx办事处、新城办、住建、土地、交通等部门人员组成xxx棚户区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规划建设、拆迁安置、资金保障、信访稳定、环境整治六个工作组,明确职责,开展工作。
2、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采用致xxx社区居民一封信,印发宣传手册,颁布居民公约,外出参观学习,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成立工作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层层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改造氛围,目前居民对棚改工作认可率达到95%以上。
3、完成征迁安置补偿方案制订工作。
按照“以人为本、安置优先、考虑周边、方案优化、结合实际、公平正义”的原则,制订出了符合xxx棚户区实际的征迁安置补偿方案,并已经过“四议两公开”研究通过。目前被征迁居民对方案的赞同率达到85%以上。
4、完成xxx棚户区改造控规和修建性详规设计、评审工作充分考虑征迁安置、规划定位、开发商利益等因素,由重庆规划设计院完成xxx棚户改造区公顷(约1832亩)控规及安置区第一期公顷(149亩)的修建性详规设计工作,目前已进入上会评审阶段。
5、开展安置开发资金测算和招商引资工作。
委托xxx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策划xxx棚户区棚改实施方案,编制棚改项目资金计划,经过初步测算,xxx棚户现有土地基本能满足以土地开发解决安置拆迁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xxx建设集团公司投资建设xxx棚户区改造项目,并由xxx集团在xxx注册成立xxx公司。目前正在与xx公司商谈委托代建事宜,探讨采用市场化运作进行土地开发和安置建设工作的具体方法。
6、开展“两违”建筑集中整治活动。
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棚改区内“两违”建设坚决停死,为棚改推进创造好的环境。办事处成立有工作组和督查组,村里成立有看护队,轮流看守,截止目前已拆除违章建筑4183平方米,近期正组织新一轮的集中整治活动。
xxx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既是xxx棚改工作进入实质阶段的标志,同时又是对前一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指挥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工作汇报,协调住建、土地、规划、财政、文化等部门,研究筹备开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规划论证、职能部门协调、地勘物探进入等工作,待土地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就可全面开工。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和计划【第八篇】
自2005年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市委、市府抓住民生之本,实施民生工程,确保开放和经济转型成果惠及广大棚户区居民。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使81820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棚户区而喜迁新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了全市人民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艰苦创业的决心。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人口193万,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下辖两县和五区。阜新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四项落户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建国50多年来,共为国家贡献了6亿吨煤炭,用60吨的火车皮装载可绕地球赤道四周半;共输送出1700亿千瓦时的电力,平均每个国民可分享130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先生产、后生活”观念的影响,职工住房非常困难,在矿山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简易平房,矿区职工为解决子女的居住,在平房的周围搭建了无数的小房和偏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这些临时搭建的小房和偏厦年久失修失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棚户区。阜新人引以骄傲的百里矿山,如今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百里棚户区。
我市棚户区具有建筑年限长、分布范围广、房屋面积多、改造任务重、面临困难大等特点,而且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全省也是最突出的。
一是棚户区房屋建筑年限长。棚户区最早建于日伪时期,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年限多在50年以上。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房屋建筑简易,不仅面积狭小,而且设施不全、年久失修,致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面破损不堪,夏天灌水,冬天进风,很多早已成为危房、险房。棚户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匮乏,居民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用电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也存在很多消防隐患。
二是棚户区分布范围广。阜新号称百里矿区,百里矿区百里城,如今百里城遍布百里棚户区。棚户区中的新邱、城南、高德、太平、五龙、平安及清河门平房密布,国铁以南基本都是棚户区,被喻为阜新的“第三世界”;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过了铁道南,回到解放前”,“铁南铁北两重天”。
三是棚户区面积大,改造任务重。全市有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其中,被列入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有221万平方米,占全省计划总数的27%。棚户区实有面积和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四是棚户区内弱势群体人口多。棚户区85%是矿工住宅区,而且大部分为退休和下岗职工。列入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棚户区共有居民81820户、万人,其中,低保户30842户,占38%;低保及低保边缘户高达75%。
便,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土地价值都在零以下,基本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六是棚户区改造筹资难度大。阜新是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财靠补贴过日子的城市,2006年全市财收入亿元,仅占全省财收入亿元的%,但却承担全省27%的棚改任务,筹措资金困难很大。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但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社会更加深层的变化,促进了“三个和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棚户区的改造,城市污染进一步减少,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76吨,减少烟尘排放5418吨,每年可减少垃圾排放200吨,新增绿地54万平方米,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状况已不复存在。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振兴工程”,它使落后偏远的矿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在棚户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通过棚户区改造,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全市有8万多户、22万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占城区人口四分之一的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受益。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30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水平。棚户区居民个人资产也得到了增值,从原来几千元的破旧平房增值到5至6万元楼房。棚改新区的社区建设、医疗卫生、新型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均同步跟进,棚户区居民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使广大棚户区居民享受到了转型发展的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理,同时也增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决心,对我市转型振兴充满了信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广大棚户区居民感受到了党和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棚改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看到了棚户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受到很大震动,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执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登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工作方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大党员干部自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动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棚户区困难居民。
上一篇:服装营销工作计划例文热选汇总8篇
下一篇:配件仓库工作计划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