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国际会计诚信论文【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一篇】

诚信乃人之本,我们应该永远保护诚信。但风卷云翻的经济大潮,使“诚信”这个天使离人们已经越来越远。许多人宁愿丢弃诚信,也不愿丢弃对自己赚大钱的机会,其实,在丢弃诚信之后,赚钱的机会也就没有了。或许口说无凭,那么,请看下面的故事吧:在古希腊,一位商人做生意时常受到挫折,因而月收入不足全家人吃喝,所以他来到了诸神之王———宙斯的面前,乞求宙斯给他一生都享用不完的财富,宙斯微笑着,把一篮闪闪发光的东西赐给他。当这位商人回到家,打开篮子才发现,这不是金子,而是一张张写着“诚信”的纸条。他不明白宙斯这么做的意义,但他聪明贤惠的妻子却告诉他说:“宙斯大人是告诉你,做生意是要讲诚信,不把它丢弃,就会成为富翁的。”商人听后,恍然大悟。多年后,他凭着诚信,真的成了富翁。

商人因为凭着对人讲诚信,变成富翁。在现代,许多大学生,因为不讲信用,而失去了好工作。

20xx年,一位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但是,就在要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工作人员却不让他登机,更不让他去美国留学。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个人档案”里记载着他曾多次失信,想想吧,哈佛大学岂会让这种失信之人入校学习。所以,这位因不讲诚信造成无法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深陷在失信的痛苦中,毫无成就。

朋友们,看到这个人人为之震憾,又为之感叹的事件,你们知道诚信的重要性了吧。

最后,我们来做一题:一位智者拥有了人最需要、最宝贵的六个锦囊。一:智慧;二:财富;三:美丽;四:道德;五:权力;六:诚信。他带着六个锦囊乘船回归时,遇到风暴,船长让他丢一个锦囊,就可使风暴停止。他毫不犹豫地把“诚信”丢了。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丢哪一个?你们若像这位智者一样丢了“诚信”,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六个锦囊中,诚信乃五个锦囊之本,若丢了诚信,其它五个锦囊也会消失。所以,千万不能丢弃诚信。

为了以后的光明,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信用,一诺千金的人吧!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二篇】

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的不时壮大、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国际资本活动的增强,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协作越来越亲密。我国由于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等环境不同,我国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随着国际交流与协作、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开展,越来越请求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和可了解性。因而,我国需求参与国际会计谐和以进一步减少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差别。我国在会计规范的建立中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应对,关系到我国会计规范的建立和开展走向,参与国际会计谐和势在必行。

国际会计谐和是指对各国会计标准和会计信息的差别水平加以限制,从而增加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的过程。国际会计谐和不同于国际会计规范化,它是在差别的根底上对差别停止的一种减少矛盾、构成有序构造的过程。是逐渐减少各国会计惯例的差别水平,从而增加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了解性的过程。国际会计谐和是倡议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它是参与谐和的各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它的最终方向是使先进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办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行和应用。

二、我国停止会计国际谐和的必然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展开会计国际谐和活动,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协作和国际贸易的开展。有利于完成我国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是我国经济对外依存的客观需求。

(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谐和无可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性也越来越强。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国内运营企业开展成为跨国公司,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参与竞标,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曾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也就对我国的会计规范提出新的请求。国际会计谐和能够减少我国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筹资本钱和编制财务报告的本钱,加强国际范围内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信性,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安康开展。因而,会计的国际谐和无可选择。

(二)会计国际谐和是吸收国际投资的需求。

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也有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了我国境内,构成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不只限于交通、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环境,还包括会计、审计、税收等内在的软环境。会计的国际谐和契合我国的利益,能够提升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者,使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运营情况疾速做出决断,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的开展。

(三)国际会计谐和是我国市场环境开展与完善的需求。

我国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度,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方面与其他国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开展和完善我国市场环境,缩短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间隔,请求我国会计实行国际谐和。

三、我国会计国际谐和的形势及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变革开放事业不时深化,目前已树立了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环境的各种变革,特别是财政部06年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原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原则等新规则,阐明我国在国际谐和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新规则的推行,标志着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开展请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已在逐渐树立。它的施行将进步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将有助于我国及至国际资本市场的开展。

目前,我国会计的国际谐和步伐曾经展开,其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但其开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认识上,过火强调有中国特征。

在国际会计谐和的认识上,有许多人过火强调本人的做法,强调有中国特征,疏忽了与国际会计规范的谐和与衔接,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了解性。

(二)在国际会计谐和方面存在单向谐和倾向。

有些会计人员一味地学习国外,而不把我国好的经历、办法引见到国外;照抄照搬国外的会计形式与规范,却疏忽本国的会计惯例、法律环境和经济背景。在国际会计谐和方面存在单向性。

(三)自创国外经历和国际会计惯例方面存在片面性。

只注重兴旺国度的会计形式,而无视了开展中国度和经济新兴的国度;只注重企业会计方面,而无视了宏观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范畴;只注重传统会计和报告,而无视了管理睬计、环境会计、社会义务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许多会计新范畴。

(四)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虽然我国具有千万会计人员。但仍缺乏知晓国际会计惯例的高素质人才,整领会计队伍的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控制新原则、新制度的才能遭到限制。

四、我国停止会计国际谐和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国际会计谐和,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我们必需正确认识国际会计谐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会计原则的国际趋同。一方面,在会计处置的办法上,尽量使相似变量和事项用同一办法处置,以进步财务报表的国际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而本质不同的买卖事项我们要从实践动身,依照买卖的本质来标准其处置。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不只要自创国外的先进思想与经历,还要将中国会计引见到国外。完成双向谐和。

(二)分离中国实践,自创国外市场经济国度的胜利经历。但要防止照抄照搬。

我们应该依据中国实践状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办法。并停止普遍研讨,视需求和优劣选择自创对象,既要注重兴旺国度会计。也要积极汲取开展中国度,特别是新兴工业国度的会计经历;积极引见和引进非英语国度的会计经历;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宏观会计等方面的做法;注重国外会计的新开展和新范畴。而我国会计在停止国际谐和时,既不能消极看待,也不能自觉跟进;既不能影响变革的进程,也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三)培育高素质特地型会计人才。进步会计人员的整体程度。

我们应经过国际职业组织积极地、辨证地学习和吸收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办法和国际会计原则中的有益局部;同时也要向国外引见中国会计,完成双向交流与协作。在国内树立特地的国外会计研讨机构,深化会计教学变革。培育国际会计人才,以站在开展的角度,不时地对国际统一的会计原则加以修订和完善。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改良和进步会计教育程度,在高校中设置合适于中国国情的国际会计学和比拟会计学,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另外,还要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普遍试用性。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三篇】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而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一点是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宽容,这种信任和宽容,主要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诚实信用之态度,与人为善之情感,也就是诚信美德。

威严,使道德丧失魅力,使政府丧失民心。诚信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招聘过程中,都本着诚信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这种失信现象的产生,不仅损害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且也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就有希望。现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当代学生应该立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而诚信乃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话。青少年求识欲强,可塑性强,是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诚信,比较牢固,好坚持,不易蜕变,因而,我们的诚信教育必须从我们的小学生抓起,将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到底。

其次,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要以开展诚信教育为抓手,要将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诚信教育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现如今孩子诚信缺失,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社区是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诚信友爱。共铸一个诚信社会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让我们每个公民都拥有一张‘诚信’名片。”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四篇】

近日,网上疯传这样一件事,一家幼儿园因火灾原因,一男子从二楼窗口将孩子一个个扔下,随即引起了网友诸多议论和不解。

但不知愤怒的人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男子要将孩子扔下二楼。即使火势再猛烈,营救再困难,一个正常人也不会慌乱到做出扔孩子的举动。后来才有人辟谣称底楼花店起火浓烟殃及二楼,附近一家长及时赶至楼上营救,但因浓烟滚滚,迷失方向,所以才被迫扔孩子。而此时楼下已有数百人举起地毯接住孩子,并非最初所说的无任何安全措施。由此事来看,网络存在着不实新闻,某些人出于一己私利,或为博眼球增加点击率而肆意省略、添改事实,导致新闻与现实大相径庭。诚信在网络新闻上早已被利益冲突挤在了身后:为了争取独家新闻,抢在竞争对手前发稿,制造更多的社会舆论,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而随意歪曲事实,故意隐瞒真相。真实、严谨的新闻在网络传播下已被演变为快捷,爆炸式的信息。

网络急需人们的诚信。拿网络新闻来说,方便快捷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应坚守诚信真实的原则,为民众报道准确的消息。但现实却似乎不如人意,在天津港特大爆炸发生后不久,有人曾爆料有上千人死于本次事故。其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共有一百多人在此次爆炸案中丧生。网络传闻将数据夸大了十倍,利用人们的愤怒心情,制造了新闻的轰动效应,误导了不少不明就里的民众。新闻如此,网络的其他地方也如此。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人人都可发表自己的意见,爆料即时新闻,但别忘了应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发虚假消息,不乱传播谣言,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如果丧失了诚信,他将一事无成。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网络上,诚信显得尤为可贵。无论是论坛发贴,还是淘宝购物,都应自觉遵守诚信这个最起码的准则,不欺诈,不哄骗,真诚友好地与人交往。这种信任在网上购物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卖家明码标价,诚实经营,买家货到付款,不随意刁难,双方才能合作愉快。倘若买卖双方彼此猜忌,不遵守诚信的原则,网上交易就很难达成。

然而,我国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仍有很多漏洞亟待解决。像几年前的碘盐抢购风波和现在的不实报道、灌水帖及淘宝时购到假货等现象,都暴露了人们诚信缺失这个严重的问题。个人需要诚信,国家也需要诚信。一个民族,倘若缺失了诚信,就无法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正处在21世纪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网络诚信教育不可或缺。首先,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上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整治。其次还应建立网络监督机制,随时监督网民言行。当然,开展网络诚信教育更需要人们的自觉配合。只有网民真正自觉遵守网络诚信的原则,网络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五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顶替。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5).

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

侯亚元.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4).

陆亚平.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六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顶替。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侯亚元.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陆亚平.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七篇】

诚信是一朵馨香的花,诚信是一首古老的歌,诚信是一棵挺拔的树,它让人品味,使人高尚。

多年前,以为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见一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他就是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他的一生。是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人背信则名不达。”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诚信的魅力却不止如此。

诚信的道理言之不尽,诚信的事例处处皆是。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信的世界,则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

诚以待人,信以立世。就让我们沐浴在芬芳的花香中,在挺拔的大树下乘凉,哼着古老的'歌,品味着诚信的魅力,快乐成长!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第八篇】

想必“狼来了”的故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一个小孩,单纯的放牧小孩,为了图一时开心三番两次欺骗山下的村民说狼来了,从而博取人们的同情,以同情来开玩笑,导师人们对这小孩产生不予信任的态度。结果,一天,狼真的来了,这个小孩声嘶力竭的大喊救命,然而,人们以为这小孩又在乱来了,于是给予不理睬的态度,结果不想也知道,这个小孩和一群羊就这样命丧狼口,这个放牧小孩的教训,何不给曾经撒谎过的人敲下一个深深的警钟。

中国呼唤诚信,有了诚信规则,大家才能无论内心愿意或不愿意,至少行为上要可信。

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让诚信与我们同行如今社会上,信用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诚实信用的力量似乎越来越渺校作为一代青年,必须坚守诚信的阵地,只有用诚信的美酒来酿造生活,才能活出无悔的人生。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悲戚,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生活如书,书中的字要我们用诚信认真去写,我们的生活要我们用诚信去呵护。

40 2124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