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一篇】
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手牵手》,然后说说歌曲中“手牵手”表达什么意思。
欣赏,激趣。
2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握握手。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 的手。
朗读,感知。
2
(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同学们,就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
归纳,说出。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出示问题:请你围绕“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用实物投影)。
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
圈点批注。
展示,评价。
记录,归纳。
2
1、 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说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钟南山。并出示颁奖词。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
3、 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谈论。
朗读,写作。
交流,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讨论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得失,提出以后语文学习的建议。
1、仔细观察母亲的手,写1篇小作文。
2、就本文写作的一个方面,为本文写一段“总评”。
:这则案例是我主要把时间放在学生的读书动笔上,以让学生实践第一课学习的符号与批注方式。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如基础不理想,可把“感知课文”一环节省略,布置学生课前学习充分一点即可。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二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瑞雪、骤然、幻映、彤云密布、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重点、难点为同一个)。
重难点突破:成都为南方内陆城市,极少下雪。就算偶有下雪,也与北方的雪大有不同。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北方瑞雪的大而美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借助大量的图片,写作的背景以及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北方瑞雪的大而美,进而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雪的图片、教学ppt。
学生:预习课文。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生字过关。
3、能把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分别用小标题来概括。
4、学习雪前天气的变化。
(一)激趣导入。
师:有谁见过雪?
生:我见过!
师:你来说你说你见到的雪是什么样的?(生回答)。
师:那你是在哪里见到这样的雪的?(生回答)。
师:(若生回答南方城市)那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看一看北国的雪是什么样的?(若生回答北方城市)谢谢你跟大家分享,老师今天要带全班同学一起去看一看北方的雪。(展示雪景图片)。
师:大家说这样的雪美不美啊?
生:美!
师:课文中也有这样的雪景,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请大家翻开课本124页。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瑞雪图》。(生自由读)。
师:大家课读通了,第二项,生字闯关。(教师展示ppt)火车火车开哪里?(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教读全班同学)。
生:及时的好雪。
师: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一场雪是及时的好雪呢?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这篇课文。请同学们看到125页,在课文的后面有一个表格,作者已经把1-5自然段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自然段填在表格中,再为其取上小标题,小组形成统一思想,代表汇报。(生小组合作总结+汇报,其他小组作相应补充)。
生:时间顺序。
师:是的,时间顺序。(教师板书)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雪前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展示ppt)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呢?
生:时间、地点。
师:是啊,作者交代了时间、地点。那么从侵入一次你看出了什么?
生:寒流速度快、来势汹汹。
师:是啊,西伯利亚寒流来势汹汹,我们的胶东半岛马上就要下雪啦!下雪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连日来预备起!(生齐读)。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不能突出天气变化得很快。
师:是啊,“骤然”一词写出来了天气变化之快。大家要注意骤然的“骤”字。有一点复杂,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聚”。(教师板书“骤”)。
师:在这一自然段当中作者又分出了三个时间段,分别是?
生:一清早、中午、黄昏。
师:清早天气是怎样的?
生:阴云密布。
师:中午呢?
生:寒风凛冽。
师:黄昏时分?
生:大雪纷飞。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仅仅有一句话是描写雪的。是哪一句?
生:“黄昏时分......”
师:这一句话写出雪什么样的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大。
是: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鹅毛般、纷纷扬扬。(教师板书)。
师:最后一句话啊写出了雪大的特点。那下一个自然段又写了雪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
下节课再来探讨。好下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
2、体会瑞雪的大而美。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雪的大,那第三自然段又写了瑞雪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瑞雪的特点。(生默读)。
(二)欣赏雪中景色。
师:谁来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大雪什么样的特点?
生:大而稳。
师:那么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些特点呢?(生答)。
师:(展示句子),在这句话中“彤云密布”“彤云”是什么云?
生:阴云。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他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啊?
生:因为有点重复。
师:是啊,看来你的语感到位了。同样的意思我们要换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文章的表述更美。
师:展示句子“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这句话是作者看到的,还是听到的呢?
生:看到的。
师:那下一句话是写作者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呢?
生:听到的。
师:作者将看到的和听到的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雪中的景象。我们在今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多角度结合。
(三)欣赏雪后美景。
师:那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早晨,作者看到了什么?我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抽同学朗读)。
师:在同学朗读的时候,请所有的同学把眼睛闭上,想象雪后的美丽图画。待会我请同学说一说在他的脑海中有什么样的景色。(生想象美丽雪景)。
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这样的雪景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美!
师:是啊。这样的雪景真美啊!那作者用了哪些句子来写雪的美呢?(生回答)。
师:(展示句子“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什么样的世界是“粉妆玉砌”的世界呢?(生回答)。
师:是啊,这样的世界就是粉妆玉砌的世界。(展示雪景图)。
师:(展示句子“看近处......雪球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看近处预备起!(生齐读)。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到了许多的叠词,在你们刚刚读的过程中,觉得这些叠词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
师:既然这些叠词这么有用,你能不能想出其它可以用来描写雪天的叠词,并用它来造一个句子呢?(生回答)。
生:由远及近。
师:是的,由远及近。这样的观察及描写顺序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那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两句话。(展示最后两句话)在这两句话中作者运用了几个动词,请你快速的勾画下来。(生勾画)。
生:静态美。
师: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瑞雪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在街道上又有怎样一番景色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师:街道上这么热闹,作者描写到的堆雪人,掷雪球,你还能想到哪些热闹的景象。(生自由回答)。
(四)领悟感情。
生:喜悦。
师:是啊,此时的作者是喜悦的,在整片文章当中还有许多能体现作者喜悦的句子。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把它们找出来。找到的同学就举手示意老师。(生找句子)。
师: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将句子读一遍吧!
生:感叹瑞雪的美!
师:仅仅是因为瑞雪的美吗?其实啊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本文创作于19世纪60年代初,在那时候国家经济困难,北方城市又遭遇了严重的蝗灾和旱灾,粮棉歉收,人们的生活过得很是困苦。而在这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及时的大雪,它的雪水为庄稼提供了养分,又能冻死害虫,来年的庄稼一定有个好收成。因此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展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六、教学板书。
瑞雪图。
雪前阴云密布大。
雪中大雪飘将。
雪后粉妆玉砌美。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可以通过姚明与妹妹的身高学会解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和解决含有两未知的数学问。
教法:发现法、尝试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姚明的身高,算一算这姊妹两个的身高。板书课题: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两跟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这句话中隐含了什么?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这句话中隐藏了什么?
3、这题的等量关系是:
活动二:画线段图列方程。
1、你会根据他们的对话画出线段图吗?
2、根据线段图列方程并解答。
3、你可以根据其他的条件找出别的等量关系吗?试试看。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1、我能行。
(1).果园里有桃树a棵,平均每棵桃树收桃子360千克,果园共收桃子()千克。
(2).打字员小王每分钟打字90个,一份稿件她打了m分钟还剩c个字没打。这份稿件一共有()个字。
(3).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元和6元,买x千克苹果和y千克香蕉共需要()元。
(4).五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最小的数是n,这五个连续的整数的和是()。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甲乙两人共写了200个大字,其中甲写的是乙的4倍,求甲乙两人各写了多少个大字?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请看我写了什么?
板书:123。
生:123。
师:谁不认识,可以说我写了3个数,也可以说我写了3个数字。
生:自然数。
生:阿拉伯数字。
师:阿拉伯数字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生:印度人发明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的呢?
师:是印度人发明的,但为什么一般人都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生:因为…….
师:说的真好,是印度人发明的,传到了阿拉伯就被叫成阿拉伯数字了,看来每一个简单的符号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二、游戏中创造。
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板书:18236=18。
师:哪位同学把题目读一下?
生:填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师:会做吗?想一想。
生:18÷2+3+6=18。
师:行吗?哪位同学和他合作再算一下?
生:18÷2+3+6=18。
师:好一炮打响。
生:18+2×3—6=18。
生:18×2÷3+6=18。
板书:18236=81。
(等待)虽然这时没有声音,就象我刚才说的那个这会空山不见人……。
生:18÷2×3+6)=81。
师:对吗?我们一起算一下。
师:如果就是这个式子,要它等于1怎么办?
18236=1。
生:18÷2÷(3+6)=1。
师:这里我们用了小括号,小括号有什么用?
生:因为要先做小括号里的计算。
师:对了!我们除以9已经不是3了,小括号里面的算式要先算出来。
生:小括号是改变顺序。
……。
师:如果不改变符号,而是填上适当的符号使得等式成立,能不能自己想出个办法来?(等片刻)。
生:18÷〔2÷(3+6)〕=1。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同意他的做法吗?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生:中括号。
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用中括号?
生:改变运算顺序。
师:为什么要用上他,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在式子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先做小括号里的,再做中括号里的。
师:中括号做完了呢?
……。
三、讨论中理解。
师:刚才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运算顺序的,不单单可以用小括号还可以用中括号。我这有几道题你不但要用小括号,还要用中括号。
90÷10+5×2。
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
90÷(10+5)×2。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这个同学特别认真,刚才回答问题时,她停顿了一下,我想是在思考一个我们容易混淆的问题。
90÷10+5×2。
90÷〔(10+5)×2〕。
四、尝试中规范。
生:运算的符号没有变,但是第一题是小括号,第二题是中括号。
师: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我发现把括号去掉都一样。
师:我们发现有的有小括号,有的有中括号,你们说其实是什么不一样?
生:运算顺序不一样。
生:步骤比较多,虽然可以口算,但是要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计算该怎么办?
生:用拖式计算。
师:请看这道题42×〔169-(78+35)〕,拖式计算怎么算?请同学自己试一下。
……。
师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同学评价一下。
作品1:42×〔169-(78+35)〕。
=78+35。
=56×42。
=2352。
师:怎么样?谁来评价?
生:拖式计算要错开。
师:也就是等号要写到拖式的外面。评价别人的时候,先看别人的优点。
生:字写的很工整。
师:字写的很好,老师判这样的作业很舒服,结果对不对?
生:结果是对的。
师:那哪里不好。
生:第一个算式和第一个式子中,拖式过程不相等。
生:但是有优点,先做哪一步很清楚。
师:在那么多的同学发现他的不足的时候,他从中看到了他的优点。是的,这样的式子的确能表达先做什么?结果也是对的,但是等于号要表示上下两个式子是相等的。有个数学家说的好,用两条相等并且平行的线表示相等是在好不过的了。
作品2:42×〔169-(78+35)〕。
=42×56。
=2352。
师:这个作品哪位来评价?
生:少了一步,简单了。
生:少些了什么?
师:算对了,但要有层次有步骤的把它表示出来。
作品3:42×〔169-(78+35)〕。
=42×56。
=2352。
师:小组交流一下,再评价。
生:拖式的第二步应该是小括号,不应该是中括号。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他对的地方。有不同意见的是到底是写中括号,还是写小括号?
生:写小括号。
师:同意写小括号的和中括号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直接拖下来就好。
五、质疑中发展。
师:我们来看小淘气。
师贴题。
〔(36+24)÷15〕+18。
24×〔19-(2×6)〕。
师:可以把哪些括号去掉。
生:第一个可以去掉中括号。
生:第二个不可以去掉。
生:第三个可以去掉小括号,中括号变成小括号。
师:看样子我们的数学也象歌里唱的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简洁永远是数学的追求!是不是有了中括号就行了呢?还要有大括号,在我们的数学上只到大括号就行了。在计算机中只有小括号是没有其他括号的!
专家点评。
一、立足基础、关注创新。
1.过去讲中括号是通过应用题来引出的,在表示数量关系时,单用小括号解决不了问题了,就要用到中括号。现在不讲应用题了,所以不象过去那么重要了,但中括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课虽然不是一节活动课,而就是在这样的基础课上,看出教师创新和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的功力,一节非常传统且朴实的课,上得非常精彩。
2.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基础就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劳动。合作学习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合作的不到位,就不如独立学习。而且成功的合作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本课知识点虽然不复杂,但是基础很到位。课后学生的反应“特明白”,说明本节课最关键的知识点落实到了每个孩子的身上。
3.在本课的基础内容中“什么是中括号”学生在探索中落实得较好,“为什么有中括号”,“在哪种情况下怎样用中括号”落实的效果相对较弱,如果能创设个情境让学生觉得非用中括号不可就更好了。
4.旧的知识点,如何创造性地教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让学生探索什么是中括号就是一种创新。本课创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学生语言的尊重,当学生的语言中有关键性的错误时,教师是要予以纠正的,但是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学习的内容,是一种创新。
二、适当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生成具有双重性。即既有知识技能目标的生成,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生成。对于情感等育人的目标是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进行的,是在课前备不到的,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生成能力。同时生成的东西没有多少是轰轰烈烈的,生成就是要关注一些细节。比如本课当有个学生反应慢时,教师评价他“非常认真,但是如果能熟练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既首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其努力的发向,非常有针对性。
3.生成是双主体的。有时是教师启发学生,也有时是学生启发教师。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五篇】
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故事,当时的大王是景公,丞相是晏婴,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了解吗?(想)。
师:那么今天我来学习《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遇到不会的生字可以问问老师,我很愿意帮助大家。开始吧。生读书。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可是有这么几个词的读音不太准,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随机板书驺子驭马驿使)指生领读生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都是马字旁。
生1:都是跟马有关的。
师小结。
师:生字解决了,相信这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棒,谁来试试?生接读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课文讲了晏婴丞相病危,齐景公想快点赶回去。
师:那么他能很快回去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的技术不如驺子的好。
师:他为什么想快呢?
生:因为丞相得了很重的病。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查资料。
生1:课文中“危在旦夕”也说明了。
师:你真会读书。是的晏婴危在旦夕,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吗?生读文。
师:晏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学过的《晏子使楚》,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讲了什么事?生回答。
生: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师: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
生:不够着急。
师:那你来。 生读书。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他急了?你觉得他读地怎么样?你来试试。
师: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不同?谁能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快快”读得不错,还有哪个地方不同?
生:句号变成了叹号。说明了语气更强烈。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最亲密得朋友,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这么好的一个忠臣,怎么读?指生读。
师:此时,你就是景公,晚一分钟,你将失去一个功臣,失去半壁江山,怎么读?一起来。生齐读。
师:对,就是这么焦急,这么高声喊道的。你还从哪儿知道他急的呢?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很有感情。
师:哪个词读得特别好?都不是嫌驺子驾车一般的慢了,而是太慢了,还有一个动作。生齐说。
生:因为驺子是专门驾车的。他肯定不如驺子驾车快。
师: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差,那结果如何?(没有赶上见丞相最后一面)是啊,结果正如大家所料,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此时,景公多么想再看一看晏子,听一听他的规劝啊!可是一切都晚了。
师:这种性急却没有达到目的的行为,就叫做“欲速则不达”。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呢?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同学们都遇到过这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平常,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有计划地完成我们的事情。在我们小学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有很多古今对照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多诵。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六篇】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北京的桥)。
师:你听的真仔细!对,就是向我们介绍北京的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开书读读课文,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吧。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生字、词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桌两个同学来个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师:快看,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呢?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请你吧。读的真准确。请你再来试一试。声音真洪亮。来第二小组读一读。不错。女同学一起读一读。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1: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桥的功能。生2:我知道了桥的种类很多。
1生3:我还知道不同的桥是用不同的材料建成的。桥还可以装点乡村和城市。
生4:还有一种桥叫心桥。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我还知道不同的桥是用不同的材料建成的。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课件比如:……。
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现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师:看来,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也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品味,看看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了桥的美呢?
哦,有同学(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感受到了美。
可真美呀!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特有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同学们说了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师:巍峨雄伟还不够,谁还想来读一读?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听出美了吗?你觉得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九曲桥、立交桥风格不同。无论是体现古代艺术的、回旋别致的九曲桥,还是反映现代技术成果的、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的立交桥,同样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师:有同学找出来了。是课文的第三小节。(课件: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呀!同学们在对待亲人朋友时,做到了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才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氛围当中。
师:那么,当社会上一些陌生人需要我们关注、援助时,你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深受感动!正是这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才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那就是——心桥。其实,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灾后重建、希望工程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课件:情景朗读课文第三节。
三、拓展升华。
4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五、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做一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桥画一画或者写下来。
板书设计桥之思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心桥。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七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分享的“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优质10篇】”,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学生交流。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分享的“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优质10篇】”,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八篇】
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体会“无形的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制作“桥之思”专题学习网站。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朗读理解能力,学习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简单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资源,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同时结合网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己浏览相关资源,引发思考,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无形的桥”存在于人与人,心与心,国与国之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设疑启思。
1、欣赏flash动画《桥》。
2、提问: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哪些桥?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你还想到哪些桥?
3、揭示课题《桥之思》。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点击进入《桥之思》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走进课文”栏,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在线词典”进行帮助。
2、交流: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2、提问:桥有哪些样式?按建筑材料分又可以分为那几种?
3、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桥梁样式”栏,浏览各种各样的桥。
4、思考:桥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5、再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间的关系。
四、品读词句欣赏美景。
过渡:桥是路的联接和延伸,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第二部分。
1、提问:这一部分告诉我们桥还有什么作用?
3、朗读第二节,注意体会怎样读才能体现自己的喜爱。
4、请同学们再读这一部分,思考: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了桥所带来的美?
5、评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
6、点击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桥梁欣赏”,先欣赏各种桥梁,而后完成练习:
因为有了桥,更。
五、拓展延伸感悟真情。
1、美丽雄伟的桥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思,作者从这些有形的桥又想到了什么呢?
2、默读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3、提问:“无形的桥”指什么?这种无形的心桥是怎样构筑的呢?它又存在于哪里呢?
4、讨论: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呢?
6、点击进入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心桥架设”,先自主阅读“电话--沟通的桥”、“贺卡--友谊的桥”、“对话--理解的桥”等材料,将自己的想法或讨论的结果写在bbs留言板上与他人进行交流。
7、选择部分体会展示。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路桥虽必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心与心相通,就会构建起一座座心桥,谅解之桥、友谊之桥、信任之桥……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架起这一座座无形的心桥!
本课教学实录曾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被人大复印资料。
本课曾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大赛一等奖。
本教学设计曾发表于《中小学电教》。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九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面对语言量,你想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
五、作业设置:
摘抄美丽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第十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五、作业。
1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上一篇:简单销售合作协议实用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