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样例(优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样例(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一、导入。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一课时。
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这位北宋的苏轼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关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
《水调歌头》《涣溪纱》《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荷》。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以情感为题材。
(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
5、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6、个别试读——听录音——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二)二读品析感受豪放。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这也确实是一首风格豪放的词篇。(中心主题)。
(三)三读吟诵再现豪放。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读出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
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
(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背诵本文。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诵读为主。
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探究。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延伸。
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诵、背诵。
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出”,没有想到“打”;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
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
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五篇】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自学指导一: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分钟。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及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2、唐宋八大家指:——、——、——、——、——、——、——、——。
3.背景简介: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自学指导二: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分钟。
要求:1.听朗读,请同学们听清字音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感情。2.请结合手中资料或课下注释,概括出词的大意。
自学检测二:
1.理解词意:(上)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下)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4、本词两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上片:记叙打猎的威武场面。
下片:抒发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自学指导三:
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
时间:()分钟。
要求:小组讨论,赏析名句。
自学检测三:(名句赏析)。
1.鬓微霜,又何妨!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4.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a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突出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老,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c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
2、你能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吗?特点是什么?
“千骑卷平冈”---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
5、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6、表现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默写背诵全词。
2.完成同步练x题。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六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宋代苏轼也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演习,不过他的目的却是提高民众保卫祖国的意识和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这次演习的盛况和作者的感想。
二、检查预习。
1、谁在哪里出猎?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2、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出猎的场面是怎样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4、这首词的风格怎样呢?
豪放派:语言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三、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三分诗七分吟”,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四、读题。
2、“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密州。
3、出城打猎,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猎。
五、读作者。
学法指导:“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走进作者、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世界。
1、作者是谁?苏轼。
2、你了解苏轼吗?学生自由回答、补充。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密州出猎表教学设计方案【第八篇】
初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学生,只要抓住文中的三个典故及作者的行为和想法,再结合背景具体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从朗诵、赏析、感悟出发,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1、本单元不管是从文章编排《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及《词五首》中的词(《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还是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都以“古代杰出人物”为话题,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努力奋发向上。
2、本课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豁达的胸襟和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让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
1、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爱国意识。
1、朗读课文,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2、赏析词文,理解词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1、文中典故的含义。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词人的胸襟抱负。
1课时。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
教师: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
二、作者及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
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三、课文朗读。
1、学生看幻灯片,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词,注意停顿,初步感知词的内容。(约两分钟)。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笔标注老师重读和拉长音的字,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学生齐读。
男生读(初步体会词的风格)。
男女齐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气势)。
4、诗词除了要抒情之外,还可吟唱,为了加强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我们来听一下黄梅戏版的《密州出猎》。
四、词文赏析。
(一)上阕赏析。
1、再读上阕,讨论: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
讨论并明确:看抓住锦帽貂裘,苍鹰、黄狗、千骑、倾城、太守射虎。
听:狗吠,鹰啼,人声鼎沸,动物逃窜,众人围堵。
2、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阕内容?
明确: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
3、在上阕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少年人豪情狂态的老夫,意气风发,精神抖擞,(40岁,自称老夫,颇有悱恻之意)。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狂”。
4、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太守之“狂”?
明确:“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狼”。重点解释“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狼”。
5、试背上阕。
(二)下阕赏析。
1、齐读下阕。
2、下阕那句话紧承上阕而写?
明确: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上阕“亲射虎,看孙狼。”而写,依然体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3、在下阕中,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分别有何用意?
讨论并明确:用冯唐的典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派冯唐来赦免他的罪名,使他能想魏尚一样,有机会再被朝廷重用。那他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可看出。这里作者再用典故“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他要“雕弓”射向西北的西夏和辽,就是想要再次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用一句话概括下阕内容?
明确:抒发作者立志报国的强烈愿望。
5、在下阕中,你又看到怎样的一位太守,试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我看到一位想要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太守。用一个字,可用“豪”(开张)。
6、试背下阕。
五、谈体会。
示例:人不应被困难和挫折打倒,而应像苏轼一样,有凌云壮志。
学习本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苏轼的胸怀不是一般的豪迈了,因此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读析并重的原则,在朗读中体会,在讨论中赏析,积极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对课文准确理解。同时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为了此次参赛,我精心设计教案,积极从网络上搜索课文有关的资源,做好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在讲课中,对上阕的分析过细致,导致下阕分析显得有点仓促,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切不可前松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