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方案
【引言】下面是由阿拉网友“奥运”整理分享的“产业发展方案”,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产业发展方案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意见》(府发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改变本地蔬菜供应量小、菜新鲜度不高、安全保障率低等问题,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城镇居民蔬菜供应,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农业发展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建立优质规模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满足城镇居民蔬菜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充分发挥群众和企业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使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为标准化、优质、安全的商品菜供应基地,菜市场发展为品种丰富、数量充裕、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的优质菜供应市场,全面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一)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城郊再建2万亩标准化商品菜生产基地。
(二)市场建设:完善现有的市蔬菜批发市场,强化市场内的场地、道路、电力、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建立结算便捷的`交易系统和方便快捷的物流系统。同时,强化“农-超”、“农-贸”对接,鼓励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的时令蔬菜直接进入农贸市场和超市。
(三)安全生产:建立长效的蔬菜生产安全管理机制,设立市蔬菜生产安全检测系统,产品检测和生产监测由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建立。
(四)良种及农资供应:在县(市、区)建立综合性的蔬菜良种和农资供应体系,使各地供应的蔬菜种植良种合格率和优质品率达到90%以上,农资合格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的城郊划定1万亩的商品菜地作为全市最低菜地保障面积,其中贵溪市不低于万亩、月湖区不低于万亩(含信江新区万亩)、余江县不低于万亩。当县(市、区)的商品蔬菜生产面积低于本地最低菜地保障面积时,必须无条件补足。市政府将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纳入“民生工程”,对县(市、区)进行目标考核。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达到最低保障面积的,每1000亩奖励2万元;对未达到最低保障面积的,每减少500亩,处罚2万元(罚金用于奖励超额完成的),并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二)建立商品菜地征收补偿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菜篮子”建设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在市区周边地区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依法实行严格的菜地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机制,征占菜地的补偿标准要严格按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执行。
(三)建立应急蔬菜储备制度。为应对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可能对蔬菜供应造成的影响,原则上每年建立100万元市蔬菜储备金,用于市应急蔬菜储备。充分利用冷链环节的冷库、人防设施进行蔬菜储备,在重大节假日或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将储备菜投放市场,进行市场干预,调控市场。选择生产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基础设施好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鲜菜储备基地,有计划组织生产,按预期进行鲜菜供应,实现市场调控。
(四)建立生产安全控制制度。建立市、县农业部门和定点生产基地三级蔬菜生产安全监控体系。在市农业局蔬菜办设立市蔬菜生产安全监测(流动)站,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安全监管进行指导和产品抽检;在县(市、区)农业局蔬菜办(经作站)设立蔬菜生产安全监测点,负责对本辖区产地蔬菜进行生产监管和产品抽检;各蔬菜生产企业按照蔬菜标准园建设要求,设立产品生产检测点,负责对本企业产品的检测。
为强化蔬菜生产安全检测,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市财政将安排专项经费,为市级配备蔬菜生产安全监测车辆、设备、仪器等。
四、监督保障
(一)加强领导。调整充实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增加市交通、质监、食品安全、城管、气象、水利等为成员单位。细化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菜篮子”工程整体有序全面推进。
(二)资金整合。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蔬菜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业主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可用资金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安排蔬菜生产专项资金,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资金集中发展蔬菜产业。市级财政每年从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金中提取300万元,对蔬菜产业发展好,并直接为中心城区市场常年供应蔬菜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以奖代补。奖补办法由市蔬菜生产办公室提出具体方案报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三)市场整合。鼓励有实力、讲信誉的经营企业,参与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中蔬菜基地生产的农资供应,对引进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高科技农药和肥料等生产资料,做出重要贡献的将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利用“数字”信息平台,建立市蔬菜供求系统,及时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和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
(四)生产整合。按照5年新建2万亩商品菜基地的目标,在现有土地规划基础上,统筹规划好贵溪市、月湖区、余江县的城郊商品菜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品种规划,加快商品菜基地建设步伐,促进蔬菜种植企业(户)生产品种丰富、数量充裕、价格合理、新鲜度高的优质蔬菜。
产业发展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20xx年鹰潭市招商引资工作意见》(鹰办字〔20xx〕17号)精神,全面完成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任务,结合实际,现就20xx年市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是:引进项目投资总额410亿元,引进10-20亿元项目27个,引进20-50亿元项目2个,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各责任单位具体联系区(市)和招商引资任务情况见附件。
二、责任单位、对口联系区(市)和主要职责
1.责任单位
市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责任单位有: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贵溪市、余江区、月湖区、鹰潭高新区。
2.对口联系区(市)
建立市直责任部门与各区(市)招商引资工作对接联系机制,市工信局和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对接贵溪市,市商务局对接鹰潭高新区,市生态环境局对接余江区,市国资委对接月湖区,各责任部门、区(市)互为一体,坚持捆绑联动,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着力形成叠加效应。
3.主要职责。市直责任部门聚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协助区(市)服务重点项目、招引重点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对内协助区(市)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摸排打捞信息、策划包装项目、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做好项目环评审批等;对外帮助区(市)争取政策项目资金、配合做好客商服务、协调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入统等。区(市)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要提升招商承接平台,及时提供招商项目信息,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加大标准厂房建设,盘活利用土地资源等。
三、重点工作
(一)深挖招商项目信息
围绕各区(市)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按照强链、补链、延链要求,深入研判各产业当前发展趋势和重点目标企业,绘制精准招商路线图谱。加强与驻外商会、驻外办事机构联系,及时梳理归档招商项目信息,根据各地产业特点指定区(市)平台跟踪服务。加强与国内外铜行业协会、移动物联网联盟、专业院校、央企等联系,多渠道搜集打捞招商引资信息,探索实施代理招商。
(二)策划包装招商项目
充分利用招商项目库资源,按照已经洽谈、签约注册、符合入统、正在建设等进行归类,精心梳理产业发展项目,采取一企一策,做好精准有效对接,对需要重点宣传推介项目,4月底前完成项目策划包装任务。通过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协助区(市)进行招商推介,洽谈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三)搭建项目对接平台
充分利用鹰潭市智能制造暨旅游产业恳谈会、鹰潭(深圳)电子信息旅游产业合作交流会、鹰潭(深圳)眼镜暨旅游产业合作交流会、鹰潭(上海)铜暨旅游产业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和省级重大招商活动平台,组织区(市)摸排招商信息,主动对接有意向的企业参加招商活动,积极邀请企业来我市考察,洽谈推进一批合作项目,着力提升活动成效。
(四)助推重大项目落地
对招引项目,各责任单位充分利用我市大力发展物联网及智能终端产业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铜企业创新券管理实施办法和铜贸易发展扶持政策、铜供应链、融资担保公司、物联网产业引导基金以及铜产业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等政策和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鹰潭;对入统项目,各责任单位在融资、用地、环评、“三争”等方面提供精准有效服务,帮助入统项目解忧纾困,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五)立足职能强化服务
各责任单位相互配合协作,打好组合拳,全力优化“四最”营商环境,着力形成招商合力,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市工信局:加快出台促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铜企业创新券管理实施办法和铜贸易发展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铜加工、贸易企业加盟鹰潭;继续落实《大力发展物联网及智能终端产业若干政策措施》,激发政策杠杆作用,力促物联网项目落户;牵头承办好中国(鹰潭)铜产业高峰论坛,9月参与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配合各区(市)搜集招商信息,开展招商推介;积极帮助区(市)申报省级标准厂房补贴资金;加强对区(市)闲置土地专项清理行动督促指导。
市商务局:主动对接第二届世界赣商大会、赣深赣港经贸合作交流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会等省级重大招商活动,组织各区(市)开展招商推介;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融资、用地等难题,及时提交市产业五人小组进行研究,帮助招商引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与省商务厅协调沟通联系,指导各区(市)做好境外、省外项目资金入统等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提供招商项目环保政策咨询,全力做好环评审批服务,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市国资委:强化与央企发展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与有投资意向央企沟通对接;加强与省国资委沟通,协调江铜集团加快推进电线电缆项目市场调研,力争江铜电缆产业园尽早落户。
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发挥铜供应链、融资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优势,逐步扩大铜供应链融资服务覆盖面,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压力;组建融资租赁公司,为重点企业购置大型设备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推动混合所有制铜产业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底前正式运营,打造万亿级全国性铜贸易中心,解决铜企业买铜难、买铜贵问题。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张子建任组长,市人大副主任周永江任督导组长,市直各责任单位负责人、各区(市)具体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工信局苏鹏程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市直责任单位、各区(市)分别指定1名工作人员专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
2.加强调度督导。由市工信局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每周一调度,对重大签约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完善项目台账,加强跟踪服务,强化沟通联系。领导小组实行半月一调度,每月一总结,重点解决项目落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督促加快推进签约项目早进资、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3.加强考核激励。
(1)考核依据。以省商务厅认定的20xx年新入统项目和进资为标准,年底对产业发展领域各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实绩进行考核。
(2)激励机制。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参与全市“四大领域”招商引资排名,本领域所获奖金的10%用于牵头领导、督导领导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的奖励;剩余90%奖金由市直各责任单位、各区(市)分别按照10%比例进行分配。市产业发展招商组完成了市分配任务,但市直责任部门与对口联系区(市)未完成任务数的,则按80%分配奖金,所扣20%的部分用于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市直责任部门和对口联系的区(市)。
(3)责任金机制。市产业发展领域招商工作责任金由牵头领导、督导领导、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缴纳2500元,责任金由市开放办代管。经市开放办考核认定,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责任金予以退还,未完成任务的责任金不予退还。
产业发展方案 篇3:
为加快推进木制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铅笔、套娃、地板和集成材为骨干项目,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达xx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xx家;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实现利润xx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的xx%;实现税收xx亿元,占规模企业税收的xx%;实现出口额xx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搞好调研,把握产业动态。
组织人员深入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适应我市木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木制品行业生产、营销、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运行态势监控,客观及时地提出木制品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二)鼓励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茂林笔业利用边角料生产细木工板、丰叶木制品公司利用废料生产贴面家具部件、元宝山铅笔公司的废报纸卷铅笔、富强木业成品家具、云腾木业成品木窗、珍珠山木业成品木门等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成果的企业,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扶持木材企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木制品产业与包装、辅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相互补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林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已建设的“元宝镇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苇河镇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一面坡套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约化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研究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具有一定规模,有定型产品和品牌产品的'企业进区入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资源不足、用地不足的问题,控制企业外流。
(四)扩大内引外联,培育地方品牌。
积极组织木制品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规模和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展销、展示会议推广企业和产品形象,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元宝”、“心羽”、“北斗星”等铅笔品牌,“福美佳”实木门,“爱丽丝”儿童钢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牌。
(五)实施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
建立木材企业项目库,认真贯彻落实黑政发文件精神,对列入项目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政策给与倾斜。在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中培肓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3家以上,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亿元企业。重点推进远东木业、宏远木业、宏泰木业、元宝山笔业提档升级,使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远东木业、宏泰木业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六)优化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系,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理清土地使用性质,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探索推进企业联保制度,组织引导规模企业或有影响力经营者牵头成立木制品加工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企业筹资融资、市场和产品开发、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作用。加强与劳动部门合作,搞好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培训。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四险,提高职工待遇,控制技术工人流失。
产业发展方案 篇4:
一是发展规模化养殖上创先争优。
依托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项目。全区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02个,按照舍饲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一方面注重规模养殖场(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的发展。其中年新建3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3980户,仅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500户。规模养殖场(户、小区)各类畜禽存栏达到万头(只)出栏达到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6%另一方面注重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发展,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万头(只)各类畜禽存栏达到万头(只、匹)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亿元。
二是技术推广上创先争优。
坚持走“种草、养畜、沼气、肥田”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解决了传统发展养殖脏乱差的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暖棚改建改变了一年养畜半年长的现状;一池三改”大力实施。保护了环境;小尾寒羊的推广使养殖效益实现了翻番;冻配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良种就地改良的步伐;青贮氨化池建造及调制技术的`推广,实现了饲草料的高效化利用。创先争优活动的推动下,最新畜草产业技术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全区畜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项目建设上创先争优。
按照“多轮驱动争项目。积极争取项目,依托项目促发展”思路。使一大批畜牧养殖、加工项目得以实施。年先后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秸秆养畜示范建设、草原生态保护机制补助奖励建设、能繁母猪保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肉羊产业、区肉羊新类群选育技术研究、乡镇畜牧兽医站扩建等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亿元,扶持新建养殖小区30个、建设青贮氨化池5040座,对项目区1500户农户的牛羊圈舍进行了规范化改建,投放移动式铡草机135台;对天然草场、人工种草等进行了补助奖励;建成了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的实施,为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等起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四是扶持企业发展上创先争优。
按照“扶大、扶强”发展畜草企业的原则。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充分利用规模养殖迅速发展、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的优势。年加工能力达万吨,工业增加值达2亿元。伊兰纯公司将投资500万元兴建牛羊肉屠宰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年屠宰加工能力达2600吨,可满足全市清真牛羊肉的需求;陇源乳业奶产品已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市场前景广阔;民祥草业草产品生产线已全面投入了生产,产品销往河南、山东、福建等地,直接带动周边2000户农民收益。
五是提高为民服务实效上创先争优。
以深入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建成了区畜牧兽医服务大厅和19个乡镇畜牧防疫站,进一步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聘用了29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不断改善服务设施,结合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资万元对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及动物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对1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建设办公用房和实验室155间,配备仪器设备974台(套)不断强化服务实效,畜牧行业内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一诺三评三公开”和“三亮三比三争创”活动,实行全员亮牌上岗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比贡献、求作为。
产业发展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要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全县蔬菜(含食用菌)十亿产业,将我县蔬菜产业打造为省内市场的主要集聚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配给地,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xx〕11号)和《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抚府字〔20xx〕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底,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450亩,达到8000亩以上;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露地蔬菜万亩;全县蔬菜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达亿元。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综合产值达亿元。蔬菜(含食用菌)总产值达到 亿元。
(二)年度目标
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750亩,力争3000亩,新型设施蔬菜农户达550户;蔬菜总产量万吨,产值达到亿元以上。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综合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900亩,力争1000亩,新型设施蔬菜农户达650户;蔬菜总产量万吨,产值达到亿元以上。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综合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900亩,力争1000亩,新型设施蔬菜农户达750户;蔬菜总产量万吨,产值达到亿元以上。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综合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面积900亩,力争1000亩,新型设施蔬菜农户达850户;蔬菜总产量11万吨,产值达到亿元。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综合产值达到亿元。蔬菜(含食用菌)总产值达到 亿元。
各乡镇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性计划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合理规划设施蔬菜用地,引导制定重点优势蔬菜产品布局。把县城周边,昌厦公路沿线的旴江、甘竹、头陂列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乡镇,以发展设施蔬菜为主,其他乡镇兼顾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化露地蔬菜、优质食用菌、地方特色蔬菜,积极开展稻菜轮作,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秋冬蔬菜或早春蔬菜。各乡镇要依据蔬菜发展任务,因地制宜开展适宜蔬菜种植地块调查,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定位,加快区域蔬菜主导品种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大宗蔬菜中的高价值品种,做到高产、高质、高效,培育壮大一批设施蔬菜专业乡镇和专业村(组)。(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创新建设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原则,创新建设模式,探索“统分结合”(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分结合销售,实行分户经营”),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模式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由农业农村局作为业主委托县城投集团代建,建成后产权归所在乡镇政府;二是以县城投集团作为业主,农业农村局作为主管单位,融资建设,产权归县城投集团。大棚建成后租给经营主体,租期原则上不低于10年,大棚租金每年20xx元/亩(不含土地流转费,由经营主体自行负责)。融资建设的大棚其中租金1600元/亩由县城投集团还本付息,400元/亩归属所在村集体。大棚的管护由租赁的经营主体负责,具体按租赁协议执行。规划设计建设适合本地条件的大棚棚型。建设的大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棚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验收标准,按当前市场价每平米80元左右,严把质量,控制成本,搭建具备冬保暖、夏遮阳功能,实现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控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经济适用大棚,实现蔬菜产业高起点、高品质发展。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主动性,投资建设经济适用大棚,但原则上简易大棚不超过30%。建设蔬菜配套产业园,积极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跟到哪里”的机制,高质量推进蔬菜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投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引进龙头企业。
把引进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蔬菜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和技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加速蔬菜产、加、销一体化进程。通过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逐步推进蔬菜分级分拣及包装、预冷处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引进客商服务于品牌建设、市场流通及销售环节,保障县域蔬菜供应,对接华润集团超市、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国内高端市场。规范蔬菜加工业,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提升加工工艺水平,降低蔬菜损耗率,增加产业附加值。突出农资、肥料、农膜、钢材等相关配套产业招商引资,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要引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种苗供应、农技服务、蔬菜营销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建立蔬菜销售配送平台,畅通生资、蔬菜流通渠道,建立互利合作产销关系。(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供销社、县城投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科技服务。
加强与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与全国蔬菜协会签订长期战略协议,确保蔬菜的种苗、种植技术、订单销售等方面保障落实,实现30亩及以上设施蔬菜棚内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控制等自动化系统全覆盖,促进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整合县内科研资源与人才,推进研究重心向蔬菜产业转移,实现蔬菜产业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与国家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大棚设施、田间栽培、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组装和集成创新一批省工节本、绿色发展的实用技术,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师带徒”“田间课堂”等方式,大规模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构建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开展乡镇蔬菜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原乡镇农技员提升和种植能手、基地技术员培育。建立技术员联系基地制度,开展常态化蹲点服务,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生产一线的普及率,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产业能人大户,引进专业种菜能手,示范种植带动。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实行点对点技术服务,重点乡镇2名技术指导人员、其它乡镇1名。(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开展品牌创建。
坚持品牌兴菜、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制定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打造蔬菜特色品牌。强化蔬菜生产过程监督,积极推动蔬菜基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规模种植基地可追溯蔬菜产品的全覆盖。引导基地开展品牌创建和绿色、有机认证,提高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品牌。组织种植户参加上级部门举办蔬菜产品展示展销会,唱响“广昌蔬菜”品牌。瞄准上海、厦门、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国内高端市场,重点发展知名度高的地理标志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投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强化金融支持。
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争取金融支持,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科贷通”、“产业引导基金”、“企业债”、“政府专项债”等金融产品融资作用,创新蔬菜产业金融产品,撬动金融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共同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全面开展设施蔬菜特色农业保险,确保30亩及以上规模基地设施大棚自然灾害险全覆盖,开展县域主导品种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做到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全覆盖。(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广昌支行、县农业农村局、县银保监组、县科技局、县城投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统一考核奖补。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力度,财政统筹专项资金对建设蔬菜大棚贷款实行贴息,支持大棚设施建设。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及时奖励。支持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建设,评选一批优秀的经营主体、农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销售大户予以表彰奖励。规范验收方式,制定下发具体验收细则,并组织联合复验,公开公示无异议后兑现奖补政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城投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高位推动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落实部署,抓细抓实,安排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分管领导与干部专职抓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工作,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抓蔬菜产业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要结合本区域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宣传发动,趁早落实基地选址,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加快发展。(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压实各级责任,注重部门配合
建立“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设施及服务就跟到哪里”机制,县蔬菜办负责全县大棚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监督指导和考核考评等工作;乡镇政府负责落实经营主体、地块落实、宣传发动、完善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任务分解、菜农培训、支持政策落地、引导培育组织形式、主导品种培育、产品质量安全与农资质量监管等工作;县发改委负责示范基地立项审批;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与项目预算;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调配设施农用地和基地测绘工作;县住建局负责抓好大棚建设材料检测及质量把关;县供电公司负责基地电力建设和供电杆线搬迁;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基地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材料监管;县林业局负责蔬菜基地所涉林用地的审批;县通讯部门做好通讯杆线迁移工作;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协调银行机构落实产业信贷资金;县市场监管局负责蔬菜品牌建设和市场秩序监管,收集提供相关蔬菜供销市场信息;县工信局负责指导建设电商网络蔬菜销售平台;县水利局负责蔬菜基地的水利设施规划设计、指导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县防汛指挥部、县气象局要针对蔬菜产业气象灾害,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县金融机构负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城投集团要积极配合蔬菜办做好资金及基地建设等各项事宜;保险公司负责做好蔬菜大棚和蔬菜价格等保险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督查考核,注重结果运用
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全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作为检验干部作风、担当作为、工作业绩、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考核依据,重视考核结果运用,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科学制定目标值,重点考核各乡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生产运营质量、领导重视程度、经费保障等情况。将入户率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未达到入户率要求的乡镇不进行奖补,考核列为不合格;对乡镇工作进展采取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办法,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对措施得力、进展较快的乡镇进行通报表扬,并对前一、二、三名分别给予15万元、12万元、10万元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乡镇进行通报约谈,并对后一、二、三名分别处予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罚款;对不作为,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落地落实。
产业发展方案 篇6:
根据《》(绥垦局办文[]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 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
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
。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
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 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产业发展方案 篇7: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果业是农业四大特色经济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在全省提出“南桔北梨”的果业发展思路后,我县作为全省早熟梨基地重点县之一,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果业面积达到7万余亩,其中水梨3万亩。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格局,主要存在基地规模不大、产品标准不高、总体效益不佳、产业链条不长、市场品牌不响、销售渠道不畅、社会服务不全等问题。因此,为了打造、提升我县果业,形成产业发展,使之成为较有特色的经济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特制订县果业产业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希望在山”文章,大力推进果业产业化建设,延长产业链,积极打造“南山蜜”品牌,使果业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
二、发展思路
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在保持以往好的做法的同时,重点建立以销售公司为龙头的订单果业生产机制,以解决果业市场无序竞争的问题,使果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要提供一个好的服务平台,包括对果农和果业公司的的技术咨询、指导,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等,努力帮助其做大做强。全县各果业企业和果农要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积极实行规模化种植和经营,提高产品的产量;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美誉度;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高度重视包装的多样化,积极实行精细包装、绿色包装;高度重视果业品牌的打造,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发展目标
1、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稳步推进基地发展,并确保建园成园率,至20xx年全县果业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总体面积达到12万亩(含庭院分散面积)。
2、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提高单位产量、果品标准化率和总体经济效益,至20xx年全县水果总产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
3、强化产业化建设,完善仓储设施建设,引进资金和技术建设1-2个年加工能力达到5千-1万吨的果品加工厂。
4、积极开拓市场,打造果业品牌,培植1-2个市场知名品牌。
5、加强对现有果园的技术改造提升工作,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至20xx年全县标准化效益果园要达总面积的70%,并申报3-5个无公害、绿色食品。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机构
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强县富民工程,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服务。为了认真、积极、稳定地搞好这一工程建设,县要成立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县长任组长,由农工部、产业化办、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信用社为成员单位,参照其它县市的办法,组建正式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机构,有利于多部门资源组合,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负责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具体事宜,各乡镇特别是重点乡镇必须要成立相应的配套机构,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本乡镇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各乡镇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评制度,对本乡镇的宜果山地要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选册,并制订工作进度计划,确保落实并完成任务。县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订果业产业发展规则,并按时段制订工作计划,按工作计划定期对各乡镇的果业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对面积的落实、人员的落实、工作进度、产前产后服务及产业化配套建设要进行长期跟踪,督促到位。
2、加强宣传培训
水梨是专家通过多方面认证为赣北地区推出的主导果树品种,符合市场规律、自然条件及效益优势,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要通过多种形势大力宣传水梨的发展意义、发展形势、发展前景、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及规模优势,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梨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按春、夏、秋、冬季节及生产管理中心分期举办培训班,培训果园管理技术,要重点推广梨树疏果套袋技术,并对套袋户给予一定的扶持,鼓励果农自觉接受并积极使用套袋技术,使果农认识套袋作用,掌握套袋方法,全面提高我县水果品质。
3、狠抓技术重点
(1)、优化良种布局。推广以翠冠、喜水、清香、园黄为主栽品种的早熟梨系列,建立水梨重点生产区域;同时适度发展地方品种—大白桃及引进发展一些优质油桃品种;利用小区气候发展耐寒早、中、晚熟温柑系列品种。按品种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习惯,土壤气候条件,规划出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
(2)、搞好标准建园。对园区建设要搞好科学规划,实行高标准、高规格,对100亩以上的果园,要建立种养结合的立体种养模式,实行生态建园,并建立水土保持系统及排灌系统。
(3)、推广重点技术。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制订标准化栽培模式,实行栽培管理标准化、模式化,重点推广疏果套袋技术、按树定产技术、合理形整形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科学灌溉技术、结合全园扩穴改土施用有机肥及科学配方施肥技术。使我县的果品内在品质优良、商品性状标准、市场品味高。
(4)加强示范建设。产业的发展要以点带面,技术推广、普及更是应该以点带面,高标准搞好示范基地建设,使广大果农有一个可看可学的模式,便于直观学习和掌握,以直观带动技术推广、以标准带动效益提升。每个重点乡镇每年都建设好1-2个示范点。对示范基地要实行扶持政策并要有领导及技术人员挂点。
(5)完善技术网络。果业产业的发展,要有技术保障,必须要有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建立县-乡-示范点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每个重点乡镇都要配备1-2名专职果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并加强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使每项技术都能落到实处并转化成生产能力,形成生产效益。
4、出台优惠政策
⑴山林承包政策
所有果业产业开发基地优先安排山林、山地承包,承包资金优惠,发给山林权属证,保护其合法权益,承包期限以承租人自愿为定。
⑵资金扶持政策充分组合财政、产业开发、农业、林业、扶贫、信贷等资金,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资金,捆绑组合用于果业产业发展。
①实行财政扶持。凡20亩以上新发展果园,验收达到要求和标准的,每亩可享受政策50元的苗木补助;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新建果园,经县级评估论证后,县财政在通路、通电、灌溉等方面给予每100亩元的补助。
②搞好信贷扶持。信用社对20亩以上的果农要进行信贷扶持,确保前三年每年每亩信贷资金200-300元以上,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信用社提供的小额农业贷款。
③进行项目扶持。凡开发面积在50亩以上的果农,优先安排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化、扶贫资金、新村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扶持。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单项向上申报项目资金。
(3)奖励鼓励政策
①对在果业产业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在年终检查、验收、考评后给予奖励,先进乡镇奖励元,先进个人奖励元,并将果业产业发展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评的重要指标。
②定期进行果品评比活动,将果实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列入评比范围,并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5、强化产前产后服务
(1)、做好良种及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繁育良种及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繁育是产业发展成功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保障我县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安排专项经费、建立试验示范和种苗繁育基地、配置专业人员开展试验示范工作,以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2)、做好物资服务目前我县没有果树专用的物资服务部门,缺少果树专用物资,包括农药、肥料、及各类专用器械。为了搞好果业生产,避免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一定要扶持成立果树物资服务部,为果农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资料。
(3)、做好市场开拓依托果业专业合作社,政府扶持、组织人员成立专业果品的销售机构,为广大果农提供及时有效的销售信息,并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商品标准,做出地方品牌,统一组织外销。同时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固的外销渠道,解决当前果农最直接、最苦恼的难销的后顾之忧,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果业的热情,加快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做好产品储运和加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或是申报项目、或是由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或是统筹民间资金鼓励商业化运作,建好多种规格的果品贮藏库3-5个、果品加工厂1-2个,充分解决我县桃、梨等鲜果上市集中、存贮期短的产业发展瓶茎问题,又能开发果品的升值和加工潜能,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果业经济效益,发展了我县的加工产业,这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并同时也加快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步伐。
6、扶持组建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了加强果农间的合作和交流,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整合民间资源,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果业经济效益,全县要成立一个县级规模的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吸收全县从事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的人员参加,积极用好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做大做强果业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县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
7、科学规划种植模式作为果业产业来说,应该是大规模大效益,大规模大品牌,但作为每个种植个体来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效益平衡点,多年来,我县果业总体开发面积不少,但成园率不高、效益不理想,其中果园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管理好坏、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大多数普通农户来说,过大易引起投入不足、管理跟不上,很难形成理想的效益,而且容易出现因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而成为包袱,引起放弃管理,出现荒芜现象;过小则不能成为家庭主导产业,不能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作为副业,管理不受重视,技术不去掌握,好坏都一样,难于形成效益。因此要做好我县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效益,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效益规模,不能贪大求多,各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劳力能力来决定,一般来说以每户20-50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适度扩大到100亩以上。总的来说一定要形成专业种植。
产业发展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省、市、县领导包扶的机遇,科学利用我乡现有的资源,把握有关奖补政策,以大力发展畜牧(笨鸡)、干果经济林(核桃)、蔬菜(拱棚、暖棚)、杂粮(小麻)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创新发展机制与体制,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推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规划、规模发展、分户经营的原则;
(四)坚持农户自愿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干果产业(核桃经济林)
按照全县核桃经济林发展任务分解,今年全乡任务为2600亩(力争完成6060亩),计划落实6900亩,到20xx年底全乡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
(二)蔬菜产业(拱棚、暖棚)
利用我乡近几年蔬菜产业的基础,今年全乡落实暖棚、拱棚600亩。
(三)畜牧产业(笨鸡)
按照全县“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全力争取享受县政府笨鸡养殖基地的优惠政策,20xx年全乡新发展优质笨鸡50000只。
(四)杂粮产业(小麻)
结合我乡的实际,依托小麻油知名品牌,全乡决定大力种植小麻,20xx年种植小麻5000亩。
四、采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顺利完成全乡四大产业的工程建设任务,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人大、副书记、纪检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组。领导组成员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领导,乡人大主席张童负责蔬菜产业;常务副乡长苗卫兵负责核桃经济林;副乡长张亮珍负责笨鸡养殖、小麻、杂粮种植。各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全乡四大产业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为我乡打造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提供政策保障
核桃经济林按照全县核桃经济林发展实施方案中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x”的`补助办法进行补助,对今年新发展的核桃经济林,列入上级任务之内的享受上级的扶持补助资金,未列入上级任务的每亩至少补助200元;笨鸡养殖在享受县补助政策,抓住省、市、县包扶的机遇,实行户户养笨鸡,能人建大户,确保全乡50000只笨鸡任务圆满完成;蔬菜发展继续按照我乡20xx年的补助办法进行奖补,拱棚每座补5000元,暖棚每座补20000-24000元;小麻、杂粮利用小麻油品牌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保底价每斤5元与农户签订合同,保证5000亩种植任务顺利完成。
(三)强化督查力度
为了确保四大产业工程的顺利完成,按照任务要责任到人,实行各司其职,工程开工后,乡党委、政府要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各村要及时进行解决,切实有效的抓好各个环节,对落实不力,故意影响工程的的人和事,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工程建设全面顺利完成。
产业发展方案 篇9:
为加快推进乳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和项目拉动,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全省重要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奶牛存栏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头;全年鲜奶产量达到 万吨,日供蒙牛鲜奶100吨;蒙牛(尚志)有限公司鲜奶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日均处理鲜奶700吨。
三、推进措施
(一)继续抓好小区、牧场建设。一是抓好尚志现代牧场和育龙牛业有限公司两个万头牧场建设。推进尚志现代牧场尽快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和奶牛引进,6月末前完成第二批3000头奶牛入栏。育龙牧场在现有2200头奶牛存栏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头。二是继续抓好现有奶牛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前,已启动的小区(牧场)全部完成改造工程,使其全部达到标准。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全部装满装严现有奶牛小区,增加存栏5000头。
(二)制定落实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重点争取国家、省和哈市扶持乳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政策。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市政府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并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也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奶价补贴政策。
(三)抓好鲜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投入品和奶站的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参杂使假行为,确保鲜奶质量安全。二是完善生鲜乳质量第三方监测体系。申请办理检测资质,配齐检测设备,全面开展鲜奶第三方检测,保证鲜奶质量,切实维护奶农利益。
(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一是抓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抓好良种繁育。鼓励养殖户对现有奶牛采取优质冻精配种,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淘汰劣质奶牛。三是抓好疫病防控。对奶牛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实行全面检疫,采取得力措施控制疫病发生。
(五)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一是提供优质服务。畜牧部门要在奶牛小区规划建设、品种引进、疫病防治、饲养技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的服务。二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合作组织。引导、扶持成立规范的奶牛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饲养技术等问题。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乳品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为乳品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加大招商引牛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乳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三是加大考核力度。继续把乳品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对小区建设、存栏量、产奶量等目标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并签订责任状。年末对各乡镇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产业发展方案 篇10:
为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xx亩以上,林果业年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