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4篇】
【导言】此例“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例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业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毛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毛竹发展现状
大化坪镇位于大别山腹地,霍山县西南部,山场面积万亩,是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拥有竹林面积39208亩,是全县毛竹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毛竹蓄积量620多万根,年采伐量120万根,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栗园水电乡”之美誉。我镇境内峰恋起伏,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雨水丰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由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毛竹的生长,且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因而所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坚持新辟和引鞭同步,垦复与抚育并举,大力加快毛竹产业发展。20xx年我镇新栽毛竹1560亩,引鞭扩园3000亩,抚育竹园8500亩。
(二)毛竹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镇毛竹加工业从20xx年开始发展,现有毛竹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毛竹70万余根,主要加工重竹板材、竹胶板、竹椅、竹席、竹制安全笆等产品。我镇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白莲崖水库建设,利用库坝存量土地,兴建毛竹加工产业园,目前登辉竹业已入驻园区,并正式投产。我镇始终把做强毛竹产业园区作为重工强农的重要平台来
抓,多次现场办公,扩大园区规模,推进园区功能优化。全力支持登辉竹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值超亿元,目前登辉竹业有限公司已跻身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毛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规模,扩大毛竹产业发展面积
我镇毛竹资源比较丰富,但要形成大的产业,首先还是
必须从培育和加大资源优势入手。基于这一思路,近年来,我镇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毛竹产业,毛竹资源得到全面加强。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全面宣传有关林业政策和发展毛竹产业的优惠政策,经林业部门现场验收合格后,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组织春季毛竹造林大会战,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横幅,开通广播站,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全镇新增毛竹万亩,平均每年3500亩速度进行发展;其中新栽毛竹面积达万亩,引鞭扩园6000亩,为我镇毛竹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围绕质量,增强毛竹产业发展科技
我镇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努力拓展毛竹深加工,走竹制
品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竹制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鼓励毛竹加工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从外地引进毛竹加工先进设备,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引进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在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方面的骨干作用。目前登辉竹
业有限公司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获得2项发明型专利,8项实用型专利,被授予安徽省高新科技企业称号,科技的注入使企业迈向更强的发展方向。此外,我镇还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赴各村,现场指导毛竹生产,详细讲解毛竹栽培技术、竹园管理、抚育要点、病虫害防治等,并适时邀请县林业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举办毛竹生产技术培训班,累计举办各类形式的毛竹生产技术培训30余期,受训群众达5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毛竹生产。
(三)围绕效益,发展毛竹加工产业
鼓励以村组为单位,统筹林权的流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由分散经营向统一经营转变,在生产管理和技术上,实现由粗放生产向精细化生产转变,最终实现毛竹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同时大力扶持培育毛竹加工龙头企业,对重点企业从技术上、资金上、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全力打造产业龙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竹制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毛竹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发展毛竹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毛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二是竹农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小农经济和自然经
济观念普遍存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培育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助,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毛竹产业的'发展。
(二)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我镇毛竹资源总量较多,但资源的潜力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竹林总体仍处于较粗放的经营水平。整体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单位产出量低。同时,大部分资源以原木、原竹的形式外流,使宝贵的竹木资源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毛竹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规模小。全镇毛竹加工企业仅有1家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的产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锯木料的加工点。二是产品粗加工。当前我镇毛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产品粗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是来样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多数毛竹加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调研报告【第二篇】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万亩,商品林基地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万亩。经济林万亩,薪炭林面积万亩,竹林面积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2023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推荐【第三篇】
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其内涵由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概念相结合,既指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传承保护,也指将旅游、文化、环境融为一体。但在实际运作中,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旅游的主题、目标市场模糊。现阶段,文化旅游的目标市场范围涉及过广,层次比较模糊,目标群体一概而论,将文化旅游档次统一化,造成文化旅游开展的本质受到明显限制。
其次,文化旅游的错位规划开发。由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导致很多地区一拥而上,在缺少科学规划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经济效益,造成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最后,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各地都在强调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精神、科研等方面价值。而且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程度不够,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在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一要明确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主题是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导元素,必须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及分析相应的目标群体,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开发主题。
二要正确定位开发,合理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科学、全面、综合地有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定位,并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最终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三要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要注重提升文化观和生态观在内的综合知识,具备专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是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文化旅游若想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则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产业调研报告【第四篇】
20xx年,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茶叶、茶机生产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在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进行专题研讨,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送县领导参阅。新昌县委书记楼建明、县长马永良(现任平阳县委书记)、副县长柴理明作了批示,对调研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20xx年3月,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组织会员以兴一方茶业,富一方百姓为主题,对回山、双彩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先期调研,然后完善了调研方案,45月,7个组分别到其余的13个乡镇(街道)(新林乡没作实地调研)和中国茶市开展调研,召开了23个有乡镇(街道)领导,相关村主职干部,茶叶、茶苗生产大户,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商、茶叶企业代表,茶叶专家等共158人次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茶场、茶叶及茶机生产企业。
各乡镇(街道)提供了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材料。调研结束后,各组分别写出了调研报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初稿后,新昌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召开理事会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新昌县茶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树叶,人们将其视为沟通天地的生命。
新昌,东汉时已开始种茶制茶,六朝时高僧名人纷纷入剡,饮茶已成风尚,唐朝时越茶、剡茶等名茶声誉雀起从古至今,新昌人的命运已经与茶叶连接在一起,融会在一起。新昌的农民,因茶叶而殷实;新昌的文化,因茶叶而丰富;新昌的形象,因茶叶而增色。
在茶叶培育上。建国初期,全县共有茶地万亩,多为丛植,零星分散,粮茶间作。1953年,原遁山乡大枫树村首建20亩条播密植专用茶园,推广后,茶叶培育由丛植变成了条植,间作茶地变成了专业茶园。1958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新昌县新茶园连年新增,1974年达到万亩,并逐步推广新品种,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引入福鼎大白等品种,到80年代末,引进乌牛早、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良种茶园覆盖率明显提高。
1999年开始实施首轮茶业扶持政策,县政府每年拨出100万元以上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推广无性系良种茶。镜岭镇1999年建立的浙东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培育、自繁自育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66。4%。茶叶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为确保茶叶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茶类变化上。清代前期,以烘青为主,道光后,盛行外销,改制珠茶。1984年,新昌县珠茶质量达到了顶级水平,被誉为绿色珍珠,生产的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荣获第xx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出口竞争加剧,传统珠茶生产跌入低谷,茶农们纷纷尝试寻找新的出路。
1982年,全县第一只卷曲型名茶望海云雾诞生;1986年,中国茶科所炒茶工人王长根师傅到红旗茶场、雪溪村传授龙井茶炒制技术,同年夏,杭州西湖区人事局干部丁明松邀请西湖区农业局领导和两名茶叶科技人员,来到自己的家乡安山村指导龙井茶的炒制。1987年安山村丁良法买了茶锅,将炒制成功的茶叶带至省农业厅评鉴,得到肯定。至此,茶叶成品完成了从圆到扁质的飞跃。
当时,新昌炒制的龙井茶在杭州可卖100元左右1斤,而同期珠茶2元多1斤,价格翻了几十倍。炒扁形龙井能卖高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茶农纷纷效仿。县政府顺应形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圆改扁的战略举措。从1991年起,全县大力推广龙井茶炒制技术,多次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炒制龙井茶的技术培训和茶王赛,为大佛龙井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
针对消费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绿加红的发展战略。20xx年县农业局组织雪溪茶场、红旗茶业等企业赴江苏宜兴、福建武夷山学习工夫红茶制作技术,并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研发方案,试制成功了名优红茶天姥红。20xx年7家红茶厂投入批量生产。
在茶叶销售上。1992年,回山镇雅里村建立了茶叶交易市场,随后,回山、镜岭安山等5个茶叶交易市场相继建立,方便了茶农就近投售,畅通了茶叶销售渠道。然由于受地域、交通、设施等条件制约,辐射功能较小,无法适应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1995年,浙东名茶市场应运而生,市场设有200多间营业房、200余个交易摊位。市场一开张,客商纷至沓来。20xx年,浙东名茶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
20xx年,交易量达6500多吨,交易额7亿多元,成为全国著名的龙井茶集散地。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原有市场已难以容纳,县委、县政府决策新建茶叶市场。20xx年3月,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第二期也在20xx年10月开业,一、二期有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商铺800间,交易摊位500个,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等设施比较完备,功能较为齐全。20xx年交易额达到35。3亿元。
20xx年9月中国茶市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网上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同步推进。随着生产形势的变化,青叶交易量逐年增加,儒岙儒一村、王渡口村及其它乡镇的一些地方青叶交易点已自发形成。
在茶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茶商在成长、成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出350多个直销网点,有的已走出了国门。
在品牌创建上。珠茶时期,品牌单一。圆改扁后,镜岭、回山、大市聚等地相继创建了安山碧玉、回山峰芽、西山碧芽、十九峰等名茶品牌。因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着龙井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弊端开始显现,市场竞争显得势单力薄。
县委、县政府决心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叶产业进行管理经营。鉴于新昌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江南第一大佛、茶与佛因缘深长,1995年,新昌名茶协会注册了大佛玉龙商标,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大佛龙井作为全县扁型绿茶的公用品牌,20xx年,大佛证明商标成功注册,进入原产地域保护时代,20xx年开始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之列,20xx年,品牌价值达到亿元。20xx年,红茶打出了天姥红品牌。
在茶机开发上。茶叶制作历来靠手工,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70年代中后期,全县珠茶炒制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改用电能制茶。圆改扁后,珠茶机械束之高阁。手工炒制一斤龙井干茶要4个多小时。随着龙井茶的迅速发展,炒制矛盾突出。在春茶采摘季节,茶农们采茶、炒茶、卖茶,几乎24小时连轴转。1996年,回山镇柘前村木匠师傅丁水芳,动起了制造龙井炒茶机的脑筋,经过3年时间艰苦研发,1999年第一台龙井炒茶机成功问世。
20xx年,天峰茶机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后正式投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因受产品需求的刺激,全县茶机企业迅速发展到200多家,质量鱼龙混杂,经过三年整治和规范,目前有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企业14家。一些茶机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在提高,产能在扩大,市场在拓展。
如澄潭镇的恒峰茶机厂研发智能流水线茶机,可年产8000台炒干机;南明街道的德力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远东牌自动茶机,除国内市场外,还销往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茶机的发明与发展,在解放劳动力,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宣传推介上。大佛龙井是新昌区域内的共享品牌,仅靠茶商单枪匹马宣传推介,很难形成气候。为此,县委、县政府策划了一系列重大公关宣传推介活动。1995年9月,回山镇在北京海淀区开设绿茶世界窗口,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领导赴京参加开业仪式,多家媒体对县长带领茶农进京城作了宣传报道,影响力很大。
随后,相继组织了国民党连战主席在北京老舍茶馆的品大佛龙井、礼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大佛龙井慰问北京鸟巢建设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兰州、香港组织举办或参与了上百次的大佛龙井展示展销或万人品茶等活动。
凡是在外举办的重大活动,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临现场,鼓劲造势。1996年,举办了新昌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并先后举办了8届茶文化节或茶叶大会,广邀各地茶商考察了解新昌,品尝认知大佛龙井,并邀请茶叶专家考察新昌,推介新昌,邀请新闻媒体采访、采风,制作专题片,宣传推介新昌的茶叶产业与茶文化。
与世界茶王天福集团、北京老舍茶馆、吴裕泰公司、霍氏茶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知名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佛龙井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在扩散,在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