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案例)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非遗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案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1
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遗存口述档案的内容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作为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文化遗存,它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相生相长,水融,始终处于流动、辐射、兼收并蓄并发展传播中。伴随着民族文化这一产生、发展与传播过程,民族档案得以积累,并成为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重要的传承纽带。历史事实证明,民族档案和民族文化始终处于相生相伴、绵延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档案作为记忆的载体和见证,只有与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才能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②为此,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进行档案范畴内的物化,即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的口述档案。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是各少数民族用固定的语言、言传口授的方式,代代相承的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古老仪式、音乐舞蹈、创世史诗、叙事长诗、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化遗存。按内容划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大致涉及以下几方面③:
一是历史口述档案。即土司、毕摩、巫师、民间艺人等掌握传承的反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口碑档案,其内容涉及到民族迁徙,家族源流,地方政权设置,官员的历任状况、功勋业绩、配偶子女情况,以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状况等。
二是文艺口述档案。少数民族多能歌善舞,在长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歌、神话、民间传说、谚语格言等民间文艺,这些重要的文艺成果有的已经整理出文字材料,但仍然有大量的文艺珍品散存在民间艺人之中。
三是民间宗教(信仰)口述档案。少数民族在各自地域形成了本民族本地域的民间宗教(信仰),在举行各种法事、作祭、占卜和禳解等仪式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文,这些经文有的记载在专门使用的经书上,有的则由毕摩、东巴、巫师等自己掌握,将这些经文记录下来,对研究少数民族的宗教情况有珍贵的原始凭证价值。
四是民族伦理口述档案。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系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包括生态伦理、禁忌伦理、伦理等,其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应遵守之条律、待人接物之礼俗、道德伦理之故事和先祖教诲子孙之训言等。这类口述档案的征集与发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五是民族民俗口述档案。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众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如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喜庆热闹的婚庆典礼、庄严肃穆的丧葬礼仪、神秘庄重的祭祀仪式等。这些风俗习惯大多为祭师或长老熟知和掌握,内容涉及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口述档案对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
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音乐、风俗习惯、等民间文化遗存,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形成正式的文献记录,长期以来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流传。而这些又往往积淀着一个民族、地域关于其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并且传承久远、形态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濒临灭失,若不及时补救,建立口述档案,我们的民族文化将遭受无可挽回的损失。”④
第一,弥补一般民族文献之不足。一方面,口述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横贯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口述档案的主要载体形式为声像文献,其档案的建立可使以纸质档案为主的馆藏状况大为改善。少数民族民间口述档案的征集与整理,可极大地弥补文字、图片档案材料在民族历史文化载录方面的不足与缺憾,完整地反映和呈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原貌与整体构成。
第二,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可以为史学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的文献资料,也是填补历史空白的有效措施。许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音乐、艺术、习俗、人文掌故和轶事遗闻等民间文化遗存,这些遗产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形成正式的记载,而是存在于说唱艺人这种“活档案”的头脑里,加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档案的征集与整理工作起步较晚,大量少数民族档案散存民间,受自然、历史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的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损毁。若不及时抢救,建立口述档案,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三,口述档案编研的现实意义。民间蕴藏的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极其丰富,这些档案种类繁多,内容涉及各民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哲学伦理和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对研究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口述档案工作,不仅可充分发掘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还可开发民俗文化、传统工艺、民间医药等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三、如何建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的口述档案
人类对民间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主要体现在两种途径和方式上:一是“传承”,二是“记忆”。所谓“传承”,即通过“传承人”或“接班人”的方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这种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活与继承的根本途径,也是最为艰难的一种保护方式;所谓“记忆”,即通过文字记载、照片、录音、录像、数字化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记录并长久保存,“记忆”的直接成果便是形成民间文化遗存的口述档案⑤。
第一,重估口述档案之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的价值。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口述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各级档案部门或博物馆以官方档案为馆藏主体,所藏主要为纸质文献和实物,但官方档案的内容相似,文化性不强,民俗特色不浓,对于存在于民间的口传资源,传统的档案并没有去详细记录。因此,必须重估口述档案之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增强口述档案意识,加大口述档案宣传。
第二,开展文化普查,抢救濒危民间文化遗存。一方面,根据全国民族民间文化分类保护纲要的要求,全面开展民族文化遗存与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分地区、分类别,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彻底摸清家底,做好建档工作。另一方面,以抢救、保护具有重大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濒危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宗教艺术、民俗、节庆等民族民间文化为重点。并对原生态文化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区域实行动态的持续性保护。
第三,做好访谈计划、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田野作业,搜集口述档案。配备专门人员,设立自上而下的口述档案组织。通过文字、录音、录像和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濒危的少数民族口头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忆和保存,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从而加强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形成科学的传承机制。
第四,对口述档案进行专门化管理。一是在收集到的众多信息中判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将其进行加工,使其有序化、系统化,最终形成经过归纳总结之后的知识库,便于日后进行专题性、针对性的检索查询利用;二是经口述者同意后将收集制作成的口述档案通过快捷的、易用的方式进行传播,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更为有效地宣传民间文化遗存。这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和传承。
注释:
①邓达宏。论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位与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1).
②杨毅,张会超。民族档案之旅游人类学建构与扩展研究[j].思想战线,2009,(3).
③黄琴,华林,侯明昌。论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j].档案学通讯,2009,(1).
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范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原则;现状;措施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本,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的相关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管理上却存在各种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陈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困难,来探讨解决的方法及策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案管理和保护工作相当重要。档案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及时建档原则
档案工作的前提是档案的存在,及时建档是档案工作的根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不容乐观,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做好及时建档工作要做到:第一,依项建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地方特色性和地方保管性,这就要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时要注意区分科学,分项合理,准确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宗,对零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有序化、科学系统化整理,确保其全宗的完整和不可分割。第二,分级建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过程中,其次要遵从档案工作原则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第三,抢救性建档。我国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地域广阔的国家,文化多元性非常强,文化分布也很散,每个不同地域都存在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二)系统有序原则
全宗是档案所特有的划分单位,档案全宗要求同一全宗不能分散,不同全宗不能混合。故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中同样要保证档案全宗的不可分割性。这就需要档案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有序的原则。系统有效原则就是对出去零散状态的档案进行整理时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从档案来源、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整理、分类、排列、编目等,使之有序化,条理化。
(三)真实完整原则
非物质文化的形成年代一般比较久远,到当下会形成数量浩繁的档案材料。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过程中要考证档案的真实和完整程度。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
我国地大物博,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建档,与之有关的文件、资料被零星的存放在不同机关或者个人手中。
(二)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约束
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档的法规,使得档案工作中存在许多无法可依的困境,阻碍了档案工作的有效进行。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出现了买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情况。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档案管理认识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档案工作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以政府为主。由于一些部门单位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或者是虽然重视但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档案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是毁灭。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社会共有的财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立法
我国是法制国家,任何活动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我国人大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即将出台。同时,《档案法》自1987年颁布以来,作为档案事业的基本法,为档案事业提供法律的准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兴盛,《档案法》还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以契合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从档案馆角度出发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组织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到这样一个以政府挂帅、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与文物局、博物馆、图书馆合作参与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领导小组中,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馆的作用。
其次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途径和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来源复杂。所以档案馆要树立开放创新意识,因时因地制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区域性,针对不同情况,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收集工作。对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要参照以《档案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收集接受进馆;对属于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要积极鼓励提倡档案拥有者向档案馆捐赠或者递交,在必要情况下,对档案进行购买,以一定的资金付出最大程度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进馆。
(三)从群众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档案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是一项浩繁的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兼具地方特色性和保管分散性,依靠群众的力量才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档案来自于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档案的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提高群众的档案意识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尽可能地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通过办展览、上电台和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鼓励和争取各方面力量参与到保护中来。比如,安徽省歙县百姓自发组织“跳钟馗”来庆祝端午节,通过举办节日活动来收集和完善关于端午活动的实物档案。另外,一些大姓家族积极修订家谱,从自身出发完善徽州地区的谱牒档案文化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人们的档案意识得到较大提高,进而也起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3
一、活动宗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
三、时间安排
20xx年6月9日至6月2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召开市文博考古学会年会和全市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0年老同志座谈会。
时间:6月9日-10日
地点:市会议中心会议室、市阳光大厦五楼会议室
内容:开展学术研讨和学会换届会员会议,颁发荣誉证书,回顾总结座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举办焦作市庆祝第10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仪式。
时间:6月13日上午8:30
地点:东方红广场中心舞台
内容:拟请市领导颁发第二批国家级、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匾牌和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及证书。仪式前组织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各县市区主管领导,文化局局长、分管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参加仪式。在东方红广场西侧举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场发放宣传单、咨询)。
(三)举办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文物陈列及图片展览。
时间:6月13日至13日(9:00—17:00)
地点:市博物馆及各县市开放博物馆、纪念馆。
内容:组织观众参观“配合基本建设出土文物精品展”;发放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品;开展文物鉴定项目服务活动,由市博物馆负责组织文物专家免费对文物进行鉴定,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召开庆祝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表彰xx年度焦作市区优秀业余文物保护小组、优秀业余文物保护员大会。
时间:6月13日上午9:30—12:00
地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戏楼。
(五)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现场会。
时间:6月13日上午10:00
地点:武陟县大封镇驾部村
内容:总结前段时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武陟县和驾部村做典型发言。与会人员观看驾部村文艺演出。各县(市)区文化局主管副局长、文化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参加。
(六)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有条件开放的文化遗产景区优惠或免费开放。
时间:6月13日至13日
内容:焦作市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及石刻艺术展、沁阳市博物馆、朱载堉纪念馆免费开放;武陟县嘉应观、孟州市韩园、博爱县月山寺、市区药王庙等将对社会优惠或免费开放。
(七)启动高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
(八)启动省保单位许衡墓、北朱村民居维修保护工作。
(九)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省文物局、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重走焦作大运河段,考察勘察编制规划。
(十)在《焦作日报》开辟文化遗产、“文物普查成果”或“大运河申遗考古新发现”专栏,采取发表署名文章、答记者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宣传。
(十一)出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
五、宣传材料
印制彩色宣传册和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版面和宣传标语。
六、工作要求
(二)各县市文化(文物)局、市直文博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特色突出、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文化遗产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遗产日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文化、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要尽职尽责,以高涨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三)各县市文化(文物)局、市直文博单位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日”期间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活动期间群众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
(四)各县市文化(文物)局要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将活动情况分别上报市文物局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非遗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激发我校师生关注、学习、传承优秀的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喜爱和热情,深化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主题,在继承、保护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经研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及各班主任。
三、活动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校营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固原市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活动内容: 推广太极拳
五、活动对象:
全体老师、全校3-6年级学生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4-5月份)
在原有学校运动项目推进成果的基础上,由教导处、少先队、体育组联合围绕“太极拳进校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晨会等阵地,向全体师生宣传太极拳健身、推广的好处,并告知学校活动计划,从思想上做好非遗进校园的准备。
召开班主任和相关负责人会议,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邀请镇关心下一代领导和教管中心相关领导到会作指示,体育组万主任带领大家学习活动方案。
少先队拟“致家长的一份信”告知学校方案,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阶段:实施推广(5月-10月)
1.组织班主任在体育组的带领下,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利用大课间活动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选出每班4人左右,为班级领头羊,课间先行练打太极拳。
3.利用放学后和双休日的少年宫活动时间,开设专门少年宫活动项目,对各班精英选手进行培训,提高太极拳练打韵味。
4.各班精英选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带领班级全体学生练打,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指导,纠正动作,完善拳法。在本校周边有社会人士开设太极拳训练班,邀请训练班的老师来校对全校师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少年宫活动时间,邀请其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参与少年宫活动的指导顾问。
第三阶段:验收评比(11月-12月)
用比赛来促进各班练打进度,用比赛缩小班级与班级的水平的不平衡性。
1.班主任集体展示,所有3-6年级的老师进行表演展示,对班主任设参与奖。
2.组织评委组,对各班进行成果评比。在音乐声中3-6年级按照年级和班级顺序,逐个班级进场练打,从进场、队形、师生精神面貌、动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打分评比,每个年级评比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3.结合家校共同体学校特色,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在学校操场和前花园内划分区域,音乐响起,各班由课间活动状态,进入准备练打太极拳状态,学生分散进行,动作一致,营造全校练打太极拳的浓郁氛围,让家长看到同学们的练打成果,提高办学满意度;同时对家长也是一个“非遗”传承教育。
4.在镇一年一度的半日开放活动中,将我校非遗进校园成果向全镇展示,以此推动太极拳在我校的推广发展。
5.在高年级组织学习更高层次的太极拳。
第四阶段:常态推进(12月之后)
结合阳光运动一小时,学校体艺2+1活动推进,我校将太极拳运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利用每天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全校统一的音乐声中进行练打,巩固成果,让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随时接受各级领导的验收指导。
下一篇:一帮一活动方案(案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