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人口流失、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和老年人的空巢化,许多村庄生活气息渐渐薄弱,一些村庄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诸多问题的叠加影响下受到严重阻碍,这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
一、主要影响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和转移到非农产业,致使当前在家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农村发展后继乏人,农业经营主体缺失。乡村中的留守人员多是老幼妇孺,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生活需求方面,相对来说消费能力不高,且乡村消费市场并不完善,外出务工农民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更偏重投资于建房等活动,生产性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镇〔...〕村常住人口〔...〕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有12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不足12%,高中或相当学历者有12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近12%,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有519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519%,而外出流失人口主要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进而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二是土地资源造成浪费。大量青壮年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未成年孩子劳动能力有限,农忙时节,其体力远远不足以应付抢种抢收等一系列情况,久而久之造成农田直接撂荒或一年只种植一季农作物,剩余时间撂荒,部分农民可能一直种植,但也是粗放型的土地管理。部分务工农民在外购置住房,村内住宅一年只住一次或多年只住一次,个别房屋年久失修,住不能住、拆不愿拆,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基层治理面临挑战。部分外出务工农民以及外流农村人口长时间不回村庄,不关心关注村内事务,导致村民选举参与率大大降低、村级组织后备人才空缺、村"两委"成员选择面窄,从留守人员中选出的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政策理解困难,带富致富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缺乏应有的照料、关爱、陪伴及精神安慰,导致她们在心理、教育、安全、思想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传统文化逐步衰落。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年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熏陶,逐渐脱离原有乡土文化,并在网络信息技术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延续几千年的农村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留守老人养老、留守儿童照看、贫困群众"等靠要"等问题不断凸显,尊老爱幼、自力更生等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衰落。
二、对策建议
一是夯实产业根基,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精确瞄准农业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农田水利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应用,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要持续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布局,在确保农业主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特色农业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自然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最终形成农业主导、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共享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
二是优化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在村庄洁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景观,实现村庄景区化。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筹整合资金项目,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和农村"四园"建设,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提升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要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打通城乡户籍壁垒,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乡村倾斜。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引育并重人才机制。转变人才工作理念,破解人才流动瓶颈,打通城乡人才流动通道,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尤其是关心家乡建设的新乡贤和思想活跃的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要逐步构建起乡村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让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最大体现,从而让乡村引得来人更留得住心。要加强协同整合、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好人才培养和保障政策,多渠道建设人才孵化基地,为本乡本土人才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着力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挥本土人才的"本土优势",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推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均衡合理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在乡村汇聚,为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顺利发展,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为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通过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人才不仅引得来、留得下,更能干得好,逐步形成人才与各类要素间的良性互动格局,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大学学生会工作感想【通用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