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网友 分享 时间:

一、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我省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主要内容包含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村民小组调整优化和社区建制优化等,其目的是通过“两改”扩大镇村面积、整合资源、聚集要素、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减量提质”。自我省乡镇行政区划两项改革以来,全省都在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相关工作。2021年5月,我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推进方案》;xx市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出台了《市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市2022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要点》等政策措施;我县探索推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飞地”理念运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提出“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成立了县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打破镇域、村域边界,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重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和重要环节,通过提供资金和资源,改善和加强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乡村产业的结构转型质量化、增值化、规模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对农村产业进行高质量的资源整合和组织劳动,可以改善集中撂荒地整治,将农户团结组织起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充分发挥规模化生产价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脚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具体实践。通过良好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既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政策的上传下达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把组织成员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帮助上级了解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便做出调整和改进,又能对于治理主体的权利和职责行使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使治理主体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相关事务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中。同时,基层党组织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服务过程中,在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领导权威,确保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村于2020年6月6日注册登记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集体土地总面积亩,资产总额万元。2022年6月,经多方协调后,加入“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在我县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立乡意浓农业子公司,主要开展水稻、大豆、玉米、蔬菜等种植工作。加入六联共兴公司化运作后,总公司负责生产物资、机械、订单、资金保障及销售等关键环节,子公司统筹土地、人力等具体生产管理,有效改善了独村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六联共兴公司统一提供的水稻、玉米种子采购价分别比市场零售价低32元公斤、24元公斤,化肥采购价较市场零售价低400-1000元吨,实现了产量和售价的“双升”,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双降”。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通过召开“农村坝坝会”、入户走访宣传、网格群推广等多种方式,调动农户入股积极性,2022年共有189户农户加入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自愿减免半年土地租金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我县按照优先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原则,聚焦“2+8”粮油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补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亿元,共250个项目,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总投资亿元,共58个项目。自2022年村集体经济工作启动起,共完成3项乡村振兴项目。

1.撂荒地整治项目。项目整理撂荒土地600亩,对土使用机器将地面芭茅、树木等用挖机进行清除,再用除草机进行除草,然后用挖机平整土地,最后用旋耕机进行深度达30cm的旋耕工作;对田使用挖机清除杂草并将杂草翻埋回填,然后再用挖机平整田面,要求达到80%平整度,最后用旋耕机进行深度达30cm的旋耕工作,将每一块田、排水沟及田埂整治完成,达到能关水、能排水要求。项目实施后分季种植粮食作物及蔬菜,共600余亩,并达到精细化管理。项目资金来源为我县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市级)第六批,其中财政投入48万元,均为财政投入。

2.农机设备配套项目。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的配套设备,包括潜水泵4台、田间运输用三轮车4辆、背负式割草机10台、玉米收割机(配收割台)1套、油菜收割机1台、拖拉机2台、配套旋耕机2台、玉米播种机1台、小麦播种机1台、旋耕刀片655片、铝梯1套。其绩效目标为购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配套设施设备,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项目资金来源为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调整,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均为财政投入。

3.生产用水管道配套项目。村由于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目前灌溉方式主要采用地面漫灌,受用水条件制约,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效应,未能高效解决集体经济区域农田灌溉用水问题。配套项目工程利用青岗坝提灌站已建DN315管道作为抽水主管,新建DN250输水管道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00余亩,其中水稻100亩、蔬菜400亩。项目实施后,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水稻每亩增加产量10公斤,每公斤按市场价3元计算,则水稻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万元;蔬菜每亩增加产量20公斤,每公斤按市场价4元计算,则蔬菜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调整,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均为财政投入。

(三)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22年,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的转变。从经济效益上来看,2022年大春期间,集体经济组织完成710亩农作物栽种收割,其中大豆600亩、水稻110亩,水稻产出23吨,创收万元,大豆产出吨,创收万元,大豆种粮大户补贴万元,水稻种植补贴万元,总收入万元;2022年小春期间,集体经济组织完成570亩农作物栽种收割,其中小麦430亩、青菜140亩,小麦产出13吨,创收万元,青菜产出吨,创收万元,小麦种植大户补贴万元,总收入万元;2023年大春期间,集体经济组织完成712亩农作物栽种收割,其中xx农技总站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片612亩、水稻100亩。从社会效益上来看,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全村50余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机会,根据工种分类,支付60~100天的用工费,部分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月收入达1800元。

三、村开展集体经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总的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之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发展要素受限、人才缺失、管理制度仍未建立健全等具体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素融合存在困难

1.土地等要素无法完全融合。1999年二轮承包时,村所有土地陆续完成确权到户,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土地等集体成员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大都已精确到户,新增土地资源如2012年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拆迁所得200亩左右宅基地,复耕后也是由组一级集体统一管理使用,并未分配到村一级。山坪塘、堰塘、公路等公共资源大多也确权到组一级,村级资源性资产仅包含林场小学(已废弃)、原林场村村委会办公室(未使用)、现村党群服务中心及易地搬迁复耕土地。村级拥有甚少可利用集体资产,集体资产被分解和土地碎片化、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级和村级发展的不平衡。

2.组织功能融合存在冲突。村党委的核心职责是政治引领,村委会的核心职能是服务村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功能是追求经济效益反哺乡村治理。在农村社区组织的演进过程中,村党委、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边界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在履行组织职责时,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东部农村地区“政经分离”模式在空心化较为严重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又显得“水土不服”。村书记在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同时,也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面临工作量更大、责任更重的问题。

3.村组融合存在难度。村于2020年6月完成合并,由原村1-6组及原林场村1-7组合并后共分为10个村民小组。合并距今虽过去两年,由于缺乏相应的利益机制联结,未能搭建沟通参与平台,导致村民实际融合程度不高,现仍存在村民不清楚自己所在村组的情况。例如开展登记工作,须填写村民详细住址,问其本人,多数仅知晓组长姓名而不清楚自己所在组,村干部只能通过组长名字进行倒推,落实其现属详细住址。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紧缺

1.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村两委干部共6人,平均年龄岁,文化程度大专3人、高中2人、中专1人;社干部10人,平均年龄52岁,文化程度中专2人、初中7人、小学1人。村社干部文化层次不同、结构不尽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个体之间综合素质差距明显,“单一型”人才普遍、“复合型”人才较少。干部存在松散应付、团队意识较弱,相处不够融洽,对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有想法、意见不合,部分干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推进存在阻碍。

2.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团队与村两委交叉任职,村书记任法人及理事会理事长,一名村委任集体经济专职管理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及组织成本,但也存在村委干部工作内容增加及无法适应市场化竞争的情况。管理团队尽心尽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因各方面的叠加影响,难以获得相匹配的经济收益,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组织内生动力不足、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性不高、集体经济运行效率较低问题。

3.对外来人才吸引不足。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缺乏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管理人才,导致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一种披着“高大上”外衣,做着传统种植,面临产出农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仅靠六联共兴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城市所提供的相对优渥的工作机遇与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产生了“虹吸效应”,更多农村青壮年转向城市就业,并逐渐“市民化”,降低务农能力,又因村级收益过低难以吸引、稳固外来人才。就村的情况来看,只有%的劳动人口选择从事务农工作,导致基层组织难以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任。

48 2652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