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论文【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南海问题论文【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南海问题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42 ― 03

本文探讨的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主要指东盟相关国家和欧美国家在国际公共空间对南海问题公开表明的态度和意见,是南海问题引发国际舆论聚焦的产物,现已对中国造成极大的外交压力和舆论风险,增加了南海问题双边和平解决的不确定性。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舆论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被视为执政要素之一。作为亚太政治的一个焦点,南海问题既是关系领土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家形象、国际道义的舆论之争。目前, 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和某些大国不断出台南海新政策,南海地区形势发展及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也不断出现新动向。新形势下,中国欲有效开展南海维权维稳,国际舆论是必须关注的因素,亦是可借助的工具。在风险全球化与社会媒介化互相叠加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运用广泛,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日具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和突发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迅速出现负面影响和风险。如果应对和利用不当,国际舆论也可成为风险因素,给南海维权维稳带来直接冲击。因此,中国新闻传播学界要加强研究有关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形成机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之间舆论冲突的根源和动力,为我国有效化解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提供政策选择和智力支持。

二、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的具体表现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双边关系影响极大。由于涉及国家主权,该问题导致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不时发生海上摩擦或舰船对峙,南海成为亚洲的“火药桶”,损害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政治与战略互信关系和安全合作关系。

南海问题虽然多次升级至军事冲突边缘,但目前仍然主要处于外交范畴,舆论则是主要博弈工具之一。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和东盟国家媒体以南海问题为中心,大量设置针对中国的各种议题,以图通过舆论影响维护和拓展本国利益。有些东盟当事国媒体攻击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念,质疑中国有关南海的九段线主张,曲解中国颁布《海岛保护法》的意图,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形象被抹黑和丑化。这些新闻舆论与外交和军事行动相互配合,试图整合东盟内部意见、争取欧美的国际支持,以图政治上的主动,为侵占南海行为合法化服务。

近几年,美国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高调重返亚洲,并拉动日、澳、印等国染指南海,南海问题事实上也已成为中美之间绕不开的一个重大议题。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南海问题上已从以前的中立不持立场转向支持偏袒东盟相关国家,如以支持“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为名,策应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国际仲裁;又如,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帜在南海大肆炫耀武力;与此同时,他们凭借国际话语权优势, 不断搅动国际舆论,给中国在南沙岛礁的合法建设工程扣上“军事化”的帽子,制造“中国威胁论”的翻版,与一些东盟国家相关舆论一唱一和,对我们施加压力,给我们造成了极大舆论风险。如,据《参考消息》2016年5月2日报道,美国媒体鼓噪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打所谓“羞辱战”,提出对与中国渔船、海警船和军舰纠缠对峙的实况进行录音录像,并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展示北京的所谓侵略意图,把中国推向全球舆论法庭,让中国丢面子,以此羞辱中国等。此外,菲律宾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从舆论战的角度而言,也是在南海域外大国支持下策划拼凑的对中国的一次舆论大围堵。以至有人认为目前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是国际舆论。

一直以来,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其伴生的舆论风险也已成为南海问题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主动谋划,积极应对,将风险消解在损害后果发生之前。

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我们可以将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是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二是风险管理,下面分述之。

(一)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研究

先从南海问题的研究说起,南海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法律问题及敏感现状,早已成为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著述,从各个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1〕总体而言,南海问题的研究以法律研究和史地研究为主线,并正逐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传播学即被融合的学科之一,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鞠海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南海问题主张的国际传播战略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研究”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大项目 “中国南海问题主张国际传播机制研究”,就是这种多学科融合研究的典型。此外还有甘莅豪关于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白天依的《国家修辞学视角下的南海争端话语研究--美国介入南海争端话语的实证分析》等,也体现了国际关系学、语言学、传播学融合研究的特色。

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新闻舆论已开始引起关注。张昆教授、陈雅莉以《海峡时报》和《雅加达邮报》南海争端报道为例,考查了两报的主导性框架、意见话语和对华态度,研讨了东盟英文报章在地缘政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构。〔2〕王乐萍以菲主流媒体《马尼拉时报》近五年的涉华报道为样本,归纳了其呈现给国内外受众的中国国家形象,并从多角度探析这种呈现角度背后的动因;〔3〕李德霞以菲律宾第一大报《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为例,分析菲律宾主流英文媒体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 〔4〕叶淑兰对南海问题的中国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南海领土冲突的国内公众舆论具有“强群体极化”与“弱群体极化”的区别,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相矛盾性与非理性特征;〔5〕苏莹莹从马来西亚官方媒体的报道解读该国政府的南海政策,探寻有助于我国应对南海困局的“马来西亚因素”;〔6〕吕正韬、曾率通过分析各方舆论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与互动,探讨了南海问题中的媒体作用;〔7〕刘笑盈从国际新闻与外交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媒体南海问题报道的现状和不足;〔8〕周庆安则从公共外交的角度研究南海问题;〔9〕刘大勇研究提出了南海问题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长期策略。〔10〕此外,还有崔晓玲基于南海问题的汉语军事新闻评论的极差研究,以及一些相关的硕博士论文。

国外尚未发现南海问题舆论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但国外在舆论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多,具有借鉴价值。以往研究对加强南海问题舆论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需要深入改进之处:研究成果基本以零星论文为主,以应用对策研究为取向,没有专著,与其它学科领域的研究相比,还不够全面,深入而系统,在学术性和应用性方面都还大有拓展的空间。

(二)风险管理研究

如前所述,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本质上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风险之一。因而,风险管理研究应该是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的根基和前提。

早在1986年,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首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描述了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并提出“风险社会”理论。〔11〕

其他代表性成果还有英国芭芭拉・亚当的《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理论的关键议题》、谢尔顿・克里姆斯基的《风险的社会理论学说》等。

中国学者申凡、陈奕认为,社会风险是一种将导致社会既有运行机制和稳定局面遭受破坏的不确定因素,其核心特质为一种导致社会危机与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在共时态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不安状态,在历时态上表现为一段持续发展过程。〔12〕

中国近年有关风险社会的研究的有一批专著问世:如张乐的《风险的社会动力机制》、杨雪冬的《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刘岩的《风险社会理论新探》、庄友刚的《跨越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潘斌的《社会风险论》、陈秋玲的《社会风险预警研究》、丁烈云的《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等。

上述有关风险社会的研究有些涉及了风险社会中的大众传媒和信息沟通。在大众传媒广泛渗透并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及舆论已成为风险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贝克曾论及大众传媒与社会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马凌认为,在风险社会中,新闻传媒的风险放大功能得到强化,导致新闻传媒与政府的关系需要在风险社会的语境下加以重新审视。庹继光提出,大众传媒理应在风险社会中发挥其社会监测功能。这些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大多从公共管理视角或哲学层面切入,少有论及舆论风险管理,从而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在学术价值方面,一方面可丰富舆论风险管理理论,为舆论风险管理提供实践资料;另一方面可扩大南海问题研究的领域和视角,在风险管理、国际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剖析造成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的内外原因,提出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治理的相关策略,为打破中国在南海问题方面所面临的国际舆论壁垒服务。

四、如何创新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

首先,如上所述,以风险管理为理论工具,分析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及其对中国造成的舆论风险和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建立舆论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在研究的基本思路方面,可在风险管理、国际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际舆论风险的内涵界定,分析国际舆论风险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生成机制,并以南海问题为例,剖析造成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的内外原因,提出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策略,力图打破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壁垒。

具体而言,可深入探讨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内涵、形态、主体特征、与国际政治关系的互动机制、管理方法等,并结合南海问题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提升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能力的指导方针、原则战略、策略技巧、效果把握进行对策分析。

可重点研究我国在南海问题方面所面临的国际舆论风险及其对南海问题解决的影响,尤其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东盟相关国家南海问题舆论战略的转型变迁历程和发展趋势,包括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舆论干预、相关国家在岛礁建设中的舆论策略等,特别要关注菲、越等国家和地区领导人更替后其南海政策和相关舆论的新变化和新动向。

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为我国海洋战略实施和南海维权维稳提供舆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可采用以下具体研究方法:

(一)案例分析

以西方和东盟媒体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对不同管理效果的比较,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案例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选取欧美和东盟各国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它们都能在数据库中找到比较完整的数据。其次,选择南海问题中的重要议题,如有关中菲南海仲裁、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越南南海政策、印尼南海政策的新闻舆论作为研究案例。

(二)文献分析

舆论风险管理涉及舆论学和风险管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可在查阅汇总经典著述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出关于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界定,对其内涵、主体、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搭建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总体研究框架,并由此深入探讨中国对南海问题所应采取的舆论风险管理策略。

(三)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东盟不同国家,如南海问题争端方和非争端方国家的南海政策和相关舆论,也可对比分析东盟相关国家和我国的南海问题的舆论特征,并采用具有说服性的实例和数据来探讨不同的舆论风险管理对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影响。

结语

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风险之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既面临军事冲突的风险,也面临舆论围堵的困境。因此,中国各界学人,包括新闻传播学界应携起手来,从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角度加强对南海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在南海问题突破国际舆论壁垒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参 考 文 献〕

〔1〕刘中民,滕桂青。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张昆,陈雅莉。东盟英文报章在地缘政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海峡时报》和《雅加达邮报》报道南海争端为例〔J〕.新闻大学,2014,(02).

〔3〕王乐萍。菲律宾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与动因――以《马尼拉时报》为分析样本〔J〕.传媒观察,2015,(11).

〔4〕李德霞。菲律宾主流英文媒体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分析――以《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为例〔J〕.当代亚太,2013,(04).

〔5〕叶淑兰。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4,(12).

〔6〕苏莹莹。从马来西亚官方媒体的报道解读该国政府的南海政策――以马新社及《使者报》1999年至2013年的相关报道为分析依据〔J〕.南洋问题研究,2013,(04).

〔7〕吕正韬,曾率。南海问题”中的媒体作用――谈各方舆论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与互动〔J〕.对外传播,2011,(12).

〔8〕刘笑盈。国际新闻与外交――以媒体南海问题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2011,(10).

〔9〕周庆安。从南海问题看“争端中的公共外交”〔J〕.对外传播,2011,(09).

〔10〕刘大勇。南海问题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长期策略粗探〔J〕.军事记者,2012,(07).

〔11〕黄庆桥。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2004,(03).

南海问题论文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南海问题;国际化

在二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南海问题,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和管辖权也没有异议。问题的产生皆源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和1968——1969年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所发表的一份关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上油气资源远景的诱人报告。巨大的利益使得越南和菲律宾等国违反国际法基本的领土原则,漠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甚至非法占领属于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南海问题也因此形成并升级。

一、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方式

1、2010在越南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时,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列为第16次东盟首脑会议上的主要议题之一,这是越南政府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进程中迈出的试探性一步。

2、 加强与其他国家海军方面的合作。2010年8月初,美国航母“华盛顿·乔治”号航行到越南的专属经济区时,美军邀请了越南岘港代表团和驻岘港军队登舰参观。其后在8月10日,美军的“约翰·麦凯恩”号反导弹驱逐舰抵达越南岘港。在岘港停留了一个星期,此期间里双方开展了搜救演习,同时进行了体育文化活动的交流。越南加强与外国海军合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利用外国的海军技术增强自己的力量,其次则是通过与外国海军及共同进行海上巡逻及军演来显示自己在南海的存在分量。①

3、 开放金兰湾。2010年10月30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公开表示,金兰湾将海军的后勤技术服务对所有国家进行,这表示金兰湾港口面向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海军开放。越南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借助外国力量达到建设金兰湾成为现代化海军基地的目的。同时,开放金兰湾一方面可以促进海军力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海上经济能力。无论是哪一方面,越南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截止2011年底,南海紧张局势可以说到了一个转折点。理由主要是两个:

1、美越的初期目标已经完成。美越将南海问题作为契机,高调制造对中方明显不利的舆论,将南海争端在舆论上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是美国和越南孤立中国的第一步。

2、柬埔寨从2012年1月起成为新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美国和越南利用东盟各个论坛为平台围攻中国的力度。②

二、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原因

首先与中国的迅速崛起有关,马温·S·塞缪尔斯指出,南海问题同中国在亚洲转变的大国角色有关。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中国为了成为海洋大国采取了新的范围更广的强硬的海洋政策,当代海洋争端会与中国海洋力量的不断壮大密切相关。③2009 年开始的一波南海问题研究中,中国因素经常被提起,所谓中国“自以为是”和“侵略性”成为南海争端复杂化的“主要诱因”。有西方观察家认为中美之间的“无暇号”事件主要反映了中国在海军现代化问题以及在寻求南海油气资源上的“自以为是”。④以上观点都有很明显的“中国崛起”的味道,尤其是在中国把南海问题上升到“核心利益”的高度之后。西方很多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中国“自以为是”的最好例证,南海问题是由中国首先挑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的马克·J·瓦伦西亚就指出,“中国拒绝马来西亚和越南外大陆架建议,并将南海归为核心利益等行为,都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外交机会,并使得东盟各国更加靠近美国”。⑤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学界普遍同情越南、菲律宾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西方学者的观点和看法。只有了解才能沟通和信任,为了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澄清我们的立场,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我们也很有必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在南海问题上的对话与交流,甚至不排除激烈的交锋。⑥

其次,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有关。从2009年起,美国的南海政策有了调整的迹象。在 2010 年的东盟地区论坛上,希拉里宣称“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开放进入亚洲公海水域和遵守国际法,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此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美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并且主动“帮助”一些东南亚国家寻找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这其中固然有美国宣称的航道安全、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契合美国亚太的“战略枢纽”。“在未来的 10 年里,争夺西太平洋的主导权将决定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⑦由于美国重返亚洲的全球性战略调整,一方面需要遏制、防范中国,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联系,以达到维持其在亚太的领导和影响力。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和政策都趋于强硬,这背后少不了美国因素的推波助澜。正如帕西瓦尔所说,“南海也许不是中国战略意图和美国亚太政策一贯性的试金石,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南海问题的升级是件好事,可以帮助美国强化亚太地区的同盟和伙伴关系”。⑧

再次,能源安全。南海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和战略物资的进口有绝大多数要经行南海区域;加上南海本身丰富的油气资源,无论是从保障能源通道的角度还是觊觎南海资源的角度,美日插手南海争端实在意料之内。2008 年金融危机,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日益上涨;一方面南海本身丰富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是日益上升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益也使得各方更加重视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在近几年来的不断升温升级除了与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外,还有日本和印度的外部诱因。

1、日本的穿梭外交。日本自身也和中国存在的领土争端,在中越的南海问题上日本积极挑拨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诱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日本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加大自身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中国因为南海问题受到牵制,避免中国全力在问题上针对日本。

2、印度搅局。印度之所以也插手南海问题、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其理由和日本类似。印度和中国之间还有中印边境谈判和“克什米尔问题”,南海问题越复杂就越会消耗中国的力量,印度也可以趁机在中印的相关问题上争取主动。

越南对南海的要求从法理和事实来说都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越南就是想利用各种国际平台,把本属于中越两国双边的问题公开化、复杂化、国际化,试图陷中国于被动。国外的势力由于政治或者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有不少对越南是同情、支持的态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首先法律上,加强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国际法中的有关制度作为武器,做到靠法律说话。避免给外界传递出中国“自以为是”的印象,而是以法理服人。

其次,既然越南可以多次召开有关南海问题的会议或者论坛,我们为什么不呢?召开相关的会议或者论坛可以让各方平等交流,一方面可以澄清一些事实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驳斥越南,以免外界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偏听偏信越方的一面之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应文 《试论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其与越南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东南亚研究 2010年 第6期

[2]张海文 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 世界知识

[3]Marwyn ,“Contes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p117

[4]Micah Springu,t“Managing China's Growing Assertiven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World Politics Review,July 27,2009

[5]Mark J. Valencia,“The South China Sea: Back to the Future”,in Tran Truong Thuy,ed. ,The South China Sea: Towards a Region of Peace,Stability and Cooperation,p83.

[6]任远喆 南海问题与地区安全:西方学者的视角 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

[7]Robert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Future of Conflict”,Foreign Policy,September / October 2011,—85

[8]Bronson Perciva,l“America‘Returns’to Asian: the South China Sea”,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he South China Sea: Cooperation for Reg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Hanoi,Vietnam,November 3—5,2011.

注解

①邓应文 《试论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其与越南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东南亚研究 2010年 第6期

②张海文 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 世界知识 2012年4月

③Marwyn ,“Contes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p117

④Micah Springu,t“Managing China's Growing Assertiven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World Politics Review,July 27,2009

⑤Mark J. Valencia,“The South China Sea: Back to the Future”,in Tran Truong Thuy,ed. ,The South China Sea: Towards a Region of Peace,Stability and Cooperation,p83.

⑥任远喆 南海问题与地区安全:西方学者的视角 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

南海问题论文【第三篇】

奥巴马6月1日在白宫会见东南亚国家青年领袖时表态称,中国对南

>> 作风整顿转入查找问题阶段 退烧良药 不吃退烧药的退烧法 增长趋缓 宏观退烧 地球“退烧 ”添新招 帮地球“退烧” 给地球“退烧” 互联网退烧 为退烧 险丧命 宝宝退烧慎选药 发烧与退烧 退烧药 退热贴不退烧 红茶热,退退烧 打车补贴大战退烧 常用退烧方法纠错 不要急于退烧 VR创业“退烧” 中国经济“退烧” 俄军改革转入全面换装阶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南海问题或转入“退烧”阶段 南海问题或转入“退烧”阶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 薛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奥巴马6月1日在白宫会见东南亚国家青年领袖时表态称,中国对南海的一些主权主张可能是合法的。此前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双方亦未如外界预测的那样激烈交锋。美防长卡特(以及参议员麦凯恩)在香会上的发言,被评论为“比较柔和与平衡”,除了继续在夏威夷说过的一套外,他也提到多国都在南海制造“新的事实”,主张推进中美两军关系。尽管菲律宾总统访日期间仍就南海争端喋喋不休,但鉴于6月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举行,尔后是9月国事访美,说南海争端已经转入“退烧”阶段,或许并不为过。

应该看到,此前数月南海争端的升温,背后有中美海洋政策演变的影子,可视为双方在政策调整期的一种磨合。尽管双方在南海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小,中国也应趁着南海问题阶段性“退烧”,加速推进南海新战略的落实。 不同政策轨迹的相遇

2012年以来,中美两国在应对南海问题上遵循不同的政策轨迹。

就中国而言,表现为从强力反击(2012年实际控制黄岩岛,并成立了地级三沙市)到主动调控(2014年5~7月的981西沙中建南开钻事件)再到低调务实(默默在南沙填海造陆)的变化;针对“南海争端国际化”采取的新策略是“以有限的地区化来阻断无限的全球化”,同时坚决反对区域外大国介入;操作上倾向于淡化南海问题,但除了积极利用双边途径外,在利用多边框架上效果尚不明显。

就美国而言,表现为从“反应性应对”变成“主动应对”,从幕后走向幕前,从温和走向强硬,从“主要导演”变成“总导演兼主演”;除了利用中美双边途径外,也积极利用香格里拉对话等多边途径,操作上强行介入的味道越来越浓。

美国当然知道,中国迄今为止并没有影响各国商船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也清楚中国正在调整立场,对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最近一个典型例子是中俄在地中海的联合军演)。但“崛起国谋求改变现状”是历史常态,美国作为“现状”的管理者与主要受益方之一,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有关当事方能够“建章立制”自我约束。美国虽然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却标榜自己是按照国际法行事的。2009年以后,“以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已成东盟声索国的共同主张,中国则主张除了国际法,还要考虑“历史性权利”。如何对“历史性权利”的具体内涵做出清晰的说明,已经成为观察中国未来相关政策走向的一大窗口。

在南海应对之策上,2014年5月之前,美国总体上属于“不直接出面、私下调和”,公开表态依然是“不持立场”。黄岩岛事件就是典型例子。但在2014年981钻井事件后,美国从幕后转向前台,并在香格里拉年度对话中直接点了中国的名。针对中国在南沙的造岛行为(较小程度上还包括扩建西沙主岛永兴岛),美国似乎担心中国接下来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强化南海主张,如建立防空识别区,围绕岛礁提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等等。

在意识到单靠私下劝阻难以见效后,美国开始采取其他行动并逐渐加大力度:国际方面,促请印度、日本、东盟、七国集团、欧盟甚至韩国等出面发声;国内方面,由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官员表态,要求中国停止所谓“改变现状”的行为。2015年春天,这方面运作的力度明显增加,典型例子是,在国务卿克里访华前夕,派遣濒海战斗舰“沃斯堡号”5月11日进入越南控制的南威岛附近“国际水域”,并放出风声说要派遣军舰与飞机进入中国控制的南沙岛礁周围12海里范围。国防部长卡特5月27日在夏威夷参加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职典礼时,态度强硬地表示,中国应该立即、永久地停止在南沙的岛礁建设,还声称美国(军舰和军机)可以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越、航行。

这些行动使得人们普遍预测,中美将在3天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争得不可开交。然而,香会并非如一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剑拔弩张,而是总体平和、富有建设性。这或许意味着,中美不同南海政策轨迹的相遇,到了一个各自的转折点。 外界不要误解误判

2014年,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从幕后转向台前并公开点中国的名,但在中国造岛修机场问题上没有大做文章。2015年后,以奥巴马访问印度时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为标志,美国才开始在造岛修机场问题上做文章。对此,中国多次回应称这是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类似行为其他声索国早就做了,美国应该多做有利于南海和平与稳定的事情而不宜“拉偏架”,条件成熟后其他国家也可以利用这些岛礁上的设施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减灾合作。针对克里强调中国造岛的速度与规模、呼吁中国“降低紧张局势”的表述,王毅外长的回应是:有分歧不要紧,但不要误解误判。

应该说,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陆行为,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的类似做法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做到了尽量低调行事。中国同时大力强化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2015年被确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国还将与马来西亚进行联合军演。从2014年8月提出“双轨思路”,到2015年4月在中越联合声明中重申愿意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显示新一届中国政府清楚意识到,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短板,是东盟最为关心的地区安全议题。为了推进国家复兴进程、把东南亚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区,中国有必要推出包容性、灵活性更强的南海新战略。

问题是,即便中国下决心调整南海战略,也需要相关国家做出善意的回应,因此很难马上体现为一方政策应对上的大幅调整。这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出现阶段性的反复也是正常的。

东盟大多数成员国担心所谓“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会加剧地区紧张,但这更多是媒体所营造的一种“敌意”。王毅外长所说的不要误解误判,就是在告诉外界:不要错误地判断中国的造岛,以为中国接下来就要采取其他措施。针对最近有人炒作“南海防空识别区”问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5月31日在新加坡表示,中国政府和军队从来没有说过即将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要不要划设防空识别区取决于我们的空中安全是否受到威胁、受到威胁的程度以及各方面综合考虑,当前南海总体局势是稳定的,有一些人炒作这些问题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美国是否会派遣军舰或军机进入中国控制的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偶一为之是可能的,但常规化操作不大可能。因为,这与“进入中国本土沿岸的领海”无异,属于赤裸裸的战争挑衅行为,意味着把中国逼到了墙角。南海岛礁不是夏威夷或关岛,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位置,还没有重要到值得美国为此而挑起战争的地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不高。美国海军为了捍卫其所谓的航行自由,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名为“航行自由行动”(FONOP)的测试方式值得关注,但执行这种行动需要总统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因此,从B-52轰炸机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测试,到“沃斯堡号”在南威岛附近的行动,都带有精心设计的痕迹。再以不久前P-8A侦察机从中方控制的3个南沙岛礁附近水域飞过为例,虽然高调带上了CNN记者随机报道,但录音表明,对于中方的8次警告,美方的回应是,自己在国际水域;另外,飞行的高度为4500米,相片显示也不是从岛礁正上方拍的。五角大楼发言人沃伦事后也承认,进入12海里水域及其上空“这可能是下一步要采取的动作”。问题是,真做做试试?

对于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中美双方都非常重视,经过十多年的磋商,双方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两次世界大战都说明,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于中小国家,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后果难以预测。因此,大国通常会尽最大可能避免直接冲突。冷战时期人战争频频发生,但美苏之间则没有发生战争。中美作为全球经济体的前两位,高度相互依存,发生大规模冲突可能性不大,需要警惕的是第三方挑起的短时意外事件。 中国应对挑战的建议

美国以“总导演兼主演”的身份强行介入南海争端,促使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力度介入南海争端。中国现有的应对措施似乎还没有实现“以区域化防范全球化”的目标,那么,接下来中国应该怎么办?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治理经验丰富而老到,不缺“恶心”中国的手段,如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调动盟国、支持国际组织(如东盟)等,但自外于诸多国际法约束的它,无权“命令”中国停止建岛行为;中国也不大可能因为外来压力而停止造岛,这既是外交传统使然也是大国特征之一。王毅外长5月中旬已经对克里明确表态,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与此同时,考虑到目前南海问题的挑战,很难一下子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值得做一些尝试。譬如,公布中国版的南海争端解决路线图,建议若干个时间节点以推进争端解决进程;又如,坦承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不具有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作为最大的南海声索国,为了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愿意分步骤清晰化自己的南海主张。此外,考虑到大规模建岛行动对东盟声索国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可以适当公开建岛规模、用途等信息,并建议其他声索国采取类似措施。

如果上述建议值得考虑,那么接下来的南海问题“退烧”阶段,或是中国采取适当行动的时间窗口。

南海问题论文【第四篇】

我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理由是:

一、师德高尚健康,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健康的师德。我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我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具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十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的实践。

我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我自学语文研究生课程,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知识结构常新常进。平时,涉猎赞科夫的"教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我在传授知识汲取知识上进取,做一个充满"文学细胞"的杂家。

1998年1月到1999年6月,我参加了由广东教科所、华南师大教科所联合开办的语文教育科学研究法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考试,已过计算机初级、中级。

2001年到2002年,利用双休日参加了由广东省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办的语文课堂优化研究、中学现代阅读教学研究、汉语词义系统与中学语文教学、汉语和汉文化、中国民俗学、普通话与诵读艺术等六门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一)教学能力方面:

我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双基"教学扎实。人们说:"一个好老师,应有一张巧嘴一笔好字能分析、写好文章。"本人个人素质好,普通话动听标准,字端正美观,平时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写作是特长,所以教学有示范性,能带出一大批语文方面冒尖的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严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教学本领强,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通晓语文教材的体系,钻研教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编排体系,安排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最佳组合方式及纵横联系。在具体操作中又采用主体式课堂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充满魅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设计出声情并茂的课堂用语,力求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自己的电脑水平高,花时间制作优秀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视野,电脑上课率97%以上。

我讲究情境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斗室,从生活中掇取素材,多"看";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等好的媒介,营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上入迷地"听"也入心地写;我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投入思考,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摘抄剪贴互评习作,每学期让学生自选题目,写出两篇研究性论文。我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五项任务完成达标:①语文知识的传授;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发展学生的智力;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⑤进行道德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上,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讲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这些检查一向为优秀),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当优秀。组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辩论能力。能正确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每年承担一次校级公开课,受到好评,是优质课。

(二)教学经验丰富:

我原在中师四年,教"文选""语基"两门课程,是学校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异,胜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环教学,并一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评为校标兵班。

97年调到南海一中后,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在一中,我一直是教两个班语文,任一个班班主任。班主任方面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培养学生。重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推进,对学生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班会课教育,采用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干部作用,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特色是实行分层励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一帮一"活动。所教班一直是校优秀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高考成绩好。

四、工作勤奋,工作量大,成绩优异。

1、工作量大:

1998年度至1999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任班主任。

1999年度至2000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一年级,共2个班,周13节课,任班主任。

2000年度至2001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21节课,任副班主任。

2001年度至2002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二年级,共2个班,周15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002年度至2003年度,我教高中语文三年级,共2个班,周22节课以上,任副班主任。

2、成绩优异: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勤奋。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班语文整体水平高,差生转化明显,有一大批高才生。96年度我教的两个毕业班在省中师"文选"统考中,取得平均分85分以上(百分制)的优异成绩,在省名列前茅,获得省教委的高度评价。2003年我教的南海一中两个B班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分别获得平均分521.3分和512.11分的好成绩(2003年专科大专A线为500分),我班参加考试125人,语文上重点线5人(最高分753分,年级第2名),上本科线48人,上大专线112人(总上线90%),两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年级7个B班中居第一第二,尖子生人数与几乎A班齐平,总成绩与A班原始分只相差1分左右。这种语文成绩是南海一中B班首例。学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个学生在南海一中网上留言"春辉老师,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您是南海一中最勤奋的老师,您用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教育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

担任10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标兵班。

我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原理》获1998年南海市高中语文科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被评为南海市2001年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论文《写情真切活泼,状物巧妙生动》收入《小学语文评析》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语文单元教学方法初探》在96年湘南片语文教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依样画葫芦》在省中师语文教研会94年会上评为三等奖,论文《中美两国阅读教学比较》收入《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论文《谈情境教学法在作文课中的设置》收入《21世纪中国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

2002年我被评为南海一中电脑积极分子,教学课件《林黛玉》《长亭送别》均获南海一中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2003年我的个人网页获南海一中优秀网页评比四等奖。1998年第4届全国中学生暨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中,我被授予优胜指导奖,指导的2名学生作文均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02年南海市高中语文阅读比赛,一个获一等奖,二个获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知识不断丰富,成为一个拥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的21世纪新型教师。在教学、班任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兼具的高层次人才。

南海纷争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②“9·11”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2005年9月美国《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2007年10月,美国《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三)日本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加重视海洋问题,并将海洋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2004年,日本了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要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5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政府提交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海洋立国思想;制定日本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强化和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对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国土”的管理;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事务;加强海洋教育和海洋意识宣传。③这份文件的标志了日本海洋战略已经成型。2007年,日本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地带设置法》,其中要求政府,“全面保护我国正当拥有的领土,同时为保护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的利益而构建海洋新秩序,为此必须全力推进外交以及各种政策。”④这两个法案的出台,基本完成了日本“海洋立国”的法律化,为日本加强对海洋利益全面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在海上安全方面,日本借美国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强化日美同盟,进一步扩大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201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未来五年海洋基本战略计划大纲,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力量,确保其海洋安全。

(四)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

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地处南亚的印度一直有着浓重的大国情结。21世纪初以来,印度根据地区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海洋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突破口,制定了其海洋军事战略。凭借自身地缘优势和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印度通过多种手段在试图控制印度洋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太平洋,积极拓展战略空间。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和2007年颁布的《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标志着21世纪初印度海军战略理论已形成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印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其海洋军事战略。首先,加强印度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部署。印度将印度洋视为其战略区域,提出“整个印度洋盆地——从北面的波斯湾到南面的南极洲,从西面的好望角及非洲东岸到东面的马六甲海峡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都是印度的战略周边”⑤。为此,印度不断加强其海军力量,巩固其对印度洋沿岸中小国家的海上优势。其次,通过“东进战略”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印度于1992年正式提出“东进战略”,特别强调南中国海重要的战略价值。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展开和海盗问题日益凸显,印度不断加强与美、日、澳等国的军事关系,以应对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由向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渗透,不断推行其“东进战略”。

二、中国周边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

2009年,随着奥巴马政府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美国强势回归亚太地区,给中国海洋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挤压我国海洋战略空间。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重心之一就是防范和遏制中国崛起,进而维护其霸权和地区影响力。为此,美国积极强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军事盟国的关系,并积极构建所谓“岛链”的军事战略部署,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威慑,防范和遏制中国发展壮大。其次,威胁我海上通道安全。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行航线堪称我国“海上生命线”。我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依赖这条要道,一旦这条航道出现安全问题,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不断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我国带来了巨大而直接的军事压力和海上通道安全风险。最后,利用地区性冲突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高调介入与中国有关的海洋争端问题,不断抬升中国海洋争端问题的热度,进而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在南海方向,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强化在南海周边军事存在,加大与东盟军事合作,促使南海问题向多边化、国际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以此维持南海地区的战略平衡,增加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削弱我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在东海方向,美国还借助问题挑起中日矛盾,并借此不断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遏制中国发展,进而维护自己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主导地位。

(二)中日与东海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持续升温

日本与中国存在着争端和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此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而日本加强对列岛的实际控制,监视和驱逐在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多次挑起纷争。对日本来说,保卫其所谓“领土”被认为是其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因此日本极为重视争端和东海海域划界问题。近年来,中日问题不断升温,尤其是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对此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日本政府推动购岛和中国对此的强烈反应使得问题不断升温,中日关系也随之陷入谷底。

(三)南海争端问题日益加剧

南海争端问题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并非法侵占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争端,二是因南海周边国家提出的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而产生的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⑥南海争端自产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2009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不断推进,东南亚相关争端国家不断挑起南海事端,使得南海争端问题日益加剧。尤其是2011年以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先是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引发中越两国的外交抗议和相互指责。随后,越南不仅通过实弹演习、颁发最新征兵令等挑衅行为来显示“存在”,而且在河内连续爆发数次反华示威游行。2012年,越南通过新《越南海洋法》,企图为越南在南海的非法主张披上合法外衣,加剧了中越南海争端的局势。菲律宾方面计划将南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并宣布出动海军拆除了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上“非法设置的标识”。2012年,菲律宾挑起中菲黄岩岛争端,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升温。

三、中国应积极构建海洋强国战略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则必须是海洋强国。从我国的海缘形势来看,我们国家既面临着海域划界和海上资源的争议与纠纷,又有实现祖国统一的艰巨任务。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我国需要有效地保障我国石油运输的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从而维护我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因此,中国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海洋强国战略,在战略的高度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中国要更好的走向深蓝,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

注 释:

①③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J].国际观察,2011(3).

②刘佳、李建爽。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

④高兰。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J].外交评论。2012(6).

48 196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