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技术与管理【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养猪的技术与管理【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第一篇】

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养殖行业的养殖技术备受关注。健康的养殖技术的运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养殖活动的高效进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猪的养殖技术需要不断提高,从而满足人们对猪肉的高品质要求。本文主要就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备受宠爱的美食,特别是生态猪肉,在人们的餐桌上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生态猪养殖产业,存在自身的发展弊端,包括养殖设备的落后等,造成生态猪的养殖活动不能良好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传统生态猪养殖弊端,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养殖技术的阐述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环节

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极为关注,其关系着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对于生态猪的养殖场地,要利用绿色的材料进行场地的地面构建,地面构建材料的选择,要以吸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质为主要选择对象,保证生态猪养殖环境的干燥,利于空气的传播和流动。也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养殖场地定时清理,保证养殖活动高效进行。

对食物的供给活动进行管控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应饲料的获取主要是来自于农田,进而,与饲料生产的场地具有极大关联。包括饲料的种植场地、草地环境等。健康的饲料在生态猪养殖活动中的运用的同时,生态猪粪便可以作为养料,对饲料场地进行施肥,进而形成良好的相互影响。对于生态猪的饲料的配搭,要增加矿元素的含量和维生素元素,增强生态猪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生,保证猪肉的质量。

管控水源

水源是生态猪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饲养活动离不开水。对于生态猪养殖活动的水资源的供给,要保证水源的健康和绿色,保证水资源没有被工业活动和化学物质所污染,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也要注意生态猪的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定时进行清理,保证水的质量,防止受到其它外来元素的影响。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也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入盐和矿物质,维持生态猪的健康。

疾病的管控和预防

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在养殖活动中,对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患病的生态猪,进行管理和及时治疗,促进生态猪养殖顺利进行,减少因为生态猪患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生态猪的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养殖人员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管理体系,把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患病的生态猪群体,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分离,并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包括对饲料槽、水槽等设备,进行及时前面的消毒,对整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等,保证生态猪疾病的传染率最低化,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大好局面。

2 养殖技术的发展形势

经济体系形式

我国的生态猪养殖,主要是利用基地和企业单位、养殖户进行相互运作形式。这一运作活动,主要是由养殖场地构建生态猪的养殖计划,利用企业公司进行农户的招引,对猪养殖户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在其掌握养殖计划和养殖技术后,展开养殖活动。养殖基地可以为生态猪养殖人员给予技术饲料的支持,并在后期为其提供销售的技巧和渠道。

散养的形式

生态猪的散养形式,与以往的养殖模式具有极大不同,主要是把生B猪放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放养。散养的形式,增加了生态猪的活动区域,使生态猪和生态环境建立联系性,生态猪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自主觅食,增加了生态猪的自然性,保证生态猪肉的绿色。生态猪的散养形式,把猪和大自然进行紧密联系,营造了一个灵活健康养殖环境,既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也利于生态猪的成长,可谓两全其美。

立体养殖形式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立体养殖形式就是这种进步的产物,适应养殖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对生态猪的饲养品种和饲养的密度进行增加,进而提升生态猪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立体养殖形式,在生态猪的饲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饲养的不同环节具有极大影响。例如,优化了农田和猪饲养活动关系,丰富了养殖活动的生物链,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 猪场 疫病防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98-01

随猪价上升和国家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的加大,养猪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激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各地小规模养猪场迅速增加。由于许多养殖户都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缺乏必要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知识,在当前社会动物疫病错综复杂、生猪流通空前混乱的局面下,流行性疾病的不断发生和各种疫病的交叉感染,成为这些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对多个小型猪场疫病防控的调查过程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现提出意见与各位同行商讨如下。

一、当前小型猪场疫病防控中主要的常见问题

1.引种随意

相当一部分猪场在引种过程中十分随意,引种过程就是引病过程。他们既不考察引种当地疫情情况,也不了解既往病史,甚至直接在市场上收购。购回后又不作隔离观察,直接混群,造成不断地引进疫病。

2.条件过于简陋,管理粗放

许多小型猪场是看到市场价格有利而匆忙上马的,条件往往过于简陋,猪舍四面通风、冬天冷夏天热,超越生猪生长的正常承受能力,恶劣的饲养环境使猪的疾病频发,而大部分小型猪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基本上是照搬农村散养猪的做法。喂料大小猪一样、所有猪一律喂两餐、场内场外仔猪到处跑、饭店潲水不煮熟、饲料原料不讲究、饮水不卫生、环境从来不消毒、粪便堆在猪栏里,外人可以随便进出等等。

3.免疫用药程序混乱

大部分场没有建立规范的免疫程序,不能正常开展免疫接种。甚至有的场见到购回的猪已有耳标就不再打预防针。而现市面上兽药名称五花八门,多数名称与化学成份没有联系,同样成份的药可有多达数十种名称。养殖户买药往往只看功能而不注意成份,常常治一个病换了多种药都是一种成份,贻误治疗甚至造成药物中毒。。多数猪场常对过去有效的药物情有独钟,不管现实的病情与上次是否相同,就是指定同一药品,效果不佳时不是考虑病情而往往怀疑假药,又往往只对病猪用药。

二、提高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水平的建议

1.加大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工作力度

近几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精力多放在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范工作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工作跟不上养殖业形势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切实加强。这项工作首先应从培训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着手。因为现大多数在职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干部过去学习和工作的对象都是农村散养户,自身对规模养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了解都不多,而且离开学校多年,许多知识已经老化,不能适应规模养殖的技术要求。同时,他们是基层技术指导的主要力量,让他们掌握规模养殖的基本技术和培训方法,再通过他们具体指导养殖户、举办规模养殖户的培训班或制作宣传版报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就可以迅速地将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普及到基层。

2.组织技术力量制定适应本地条件的养殖场疫病防控规范

规模养殖疫病防控技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必要靠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自己去摸索经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组织人力参考各地的养殖管理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易推广的养殖疫病防控技术规范,印发给养殖户学习,推行养殖规范化管理。围绕规范开展培训,能使培训的方向更明确。在此,笔者认为技术规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预防为主的疫病防控观念,即综合防制的观念

这里说的预防为主绝不是打预防针为主,而是以隔绝控制病原和提高生猪抗病能力为基本原则的综合防疫理念。首先,建立场地隔离屏障。猪场建设应符合防疫要求,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地隔绝。例如有经消毒处理的水源或独立的封闭自然水源;栏舍间无直接互通的沟渠;有有效的防鼠设施;场内禁止养猫狗鸡等动物;绝对禁止非本场人员及未经严格消毒的人员、车辆进入场内等;其次, 严格的引种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引种管理程序,如外地引种申请和检疫制度、本地引种考察制度和引种进场前隔离观察制度。未确认健康的猪及其接触物品绝对禁止进入栏舍。有条件的场尽可能实行自繁自养。再次,严把饲料质量关,防止病从口入。外购成品饲料选择大型饲料企业产品,不贪便宜采购腐败变质饲料原料,尽量不使用饭店潲水,确需使用的也必须由非饲养员先在场外捞出鱼刺、长骨、木棍等锐利的杂物后,经蒸煮消毒再换用消毒过的容器送入猪场。最后, 病死猪淘汰及无害化处理制度。设病猪隔离间,有病猪及时隔离治疗,无治疗价值或有可能是烈性传染病的应立即淘汰。

制定适应生猪健康生长的饲养管理措施

第一,制定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营养标准和饲喂方法。按乳猪、仔猪、断奶猪、育肥前期、育肥后期分别制定适合本地饲料原料种类的营养标准、饲料配比,定餐定量饲喂。做好不同阶段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方案。分阶段逐步过渡饲养的操作方法;第二,适宜的饲养密度。按生产性能的不同分舍、分栏,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阶段规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第三,实行环境的有效调控。从栏舍的结构和人工干预措施解决栏舍的通风换气和冬季的保温条件、夏季的防暑措施。培养猪群定点排粪尿,保证猪床的清洁干燥。养母猪的还要设立有效的仔猪保育设施。第四, 规定详细的母猪的配种期、孕期、围产期管理及接产技术方案,初生仔猪的护理方案。第五,合理的清洁卫生制度。每日定时并避开猪休息时段清扫栏舍一次,每月全场彻底清扫一次。第六,保证清洁足量的饮水,并设有自动饮水阀。

参考文献

[1] 杨润章。 我县动物疫病防制的现状和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3)

[2] 朱西金。 规模化养猪发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

[3] 黎永锋,李文慧。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吉林农业。 2011(07)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第三篇】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灭,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部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方面畜牧、动防体系要指导各规模养殖户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应用好标准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指导辉华牧业、鹏辉牧业、芙蓉牧业等龙头企业作好示范引领,完善售后服务,辐射带动一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要引进唐人神、大北农等高水平产业龙头企业与我县养殖户合作,通过企业服务网络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母猪;精细养殖;物联网;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65-04

0 引 言

国内养猪产业正朝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高效的生产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和波动的市场行情。与市场发展不相符的是大多数猪场的设施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影响整体养殖效益;养殖环境简陋,不能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都对猪病预防不利;养殖设施水平落后,饲料配送主要是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饲喂量控制靠饲养人员主观经验判定,导致饲料浪费;管理模式陈旧,总体管理水平低,大多利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未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操作终端及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实现信息传输,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监控、农业数据远程采集和测量、农业远程诊断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农业物联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一些探索和成功应用案例,如农业环境监测、温室控制、节水灌溉、气象监测、产品安全与溯源、设备智能诊断管理等。

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将传统养殖设施和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集成自动饲喂器、监测器、分离门等养殖设施与装备,采集养殖环境参数和动物生理参数的传感器技术、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等动物标识技术、移动终端及互联网技术,所建立的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平台具备如下功能:

(1)母猪耳标识别、基于电子标识的自动称重、分群管理技术;

(2)母猪生理参数和行为方式的监测技术;

(3)母猪个体的养分精确供给与自动饲喂技术。

1 物联网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养殖环境监控

通过猪场养殖环境监控系统可对猪舍养殖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采集猪场养殖环境(如温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氨气气体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等)参数,自动控制猪舍通风设备、光照系统、湿帘系统和加热设备。图1所示是一种猪场环境参数采集与传输方案。

环境参数传感节点中的环境指标监测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可根据环境指标的测定要求布置在猪舍内部和猪场主要废气排放点。传感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智能无线传感网络,把监测到的相关环境参数数据实时地沿着节点多跳式进行传输发往基站。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得到被控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多跳的方式也发往基站。基站将监控数据以表格和曲线的形式通过串口发往监控站点,用户通过监控站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监测任务,以查看监测数据。

母猪生理参数监测

基于无线传感网建立母猪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采用传感器有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的传感器,给母猪佩带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路由将采集信息(如体温、脉搏、位置信息)收集到汇聚节点,再通过网络传送到服务器上,对其、健康状况和疾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实时预报、预警。

体温是衡量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采用传统方式测量家畜体温存在操作不便及产生应激等困难。开发无线动物体温测量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处理器和无线发射器构成,可远程高精度获得动物体温信息。初步获得的体温传感器,测温灵敏度为 ℃。

正确识别母猪正常是获得母猪适期配种时间和提高其受胎率的技术关键。目前,大部分种猪场识别母猪仅依靠人工观察的手段来完成。开发基于母猪行为方式的监测系统,可有效减少母猪非生产繁殖的天数与投入的人工费用。

母猪标识系统

母猪通过RFID耳标进行个体标识,具有识读距离远,灵敏度高,在运动中可正确读取和安全性高等特点。RFID耳标可配合自动饲喂设备、自动称重设备和其他设备,构成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如系统会自动读取并记录每头生猪的电子标识号码 + 采食量 + 体重等,传送到电脑数据库中。

RFID专用识读设备根据外形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式通道识读器、棒形和掌上电脑型识读器。其中,固定式通道识读器采用大型天线和交流供电,发射功率大,可安装在生猪通道中,识读距离可达50 cm;棒形识读设备是国外养殖场使用最广的识读设备,外壳采用高强度材料,达到工业等级,可靠耐用,更有大容量数据存储功能和蓝牙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可以识读符合国际动物识别标准的所有类型电子标签;掌上电脑型识读器内置RFID读写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主要用于管理员巡视和兽医操作。

2 物联网平台设计

平台总体架构

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架构可基于层次化方案设计,在系统层次之间设置标准软硬件接口,提供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开放性的事务性系统接口。图2所示是猪场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架构。

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面向养殖场生产现场,是集成有无线传感网、RFID、有线监控系统、环境控制子系统等技术建立的数据采集平台。平台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网络、采集传感装置及采集设备接口,可以自由组网,汇总网络内的各类相关传感信息。

在数据汇聚系统中,数据经过融合、前端处理和汇总,根据不同现场条件,采用以太网、蓝牙、Wi-Fi、3G网络等多种数据接入方式,通过远程方式来高速传输数据。

数据处理中心是远端专门建立的数据处理中心,可接收各种海量传感数据,并应用云计算、专家系统等技术形成数据处理、显示、使用系统平台,并提供快速有效的反馈功能。数据处理中心采用核心加密数据库及算法,对外提供通用型数据处理接口和应用接口。

应用系统模块可提供各业务系统管理软件,包括养殖场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兽医监测与治疗系统等,是实现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

物联网节点技术

针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无线传感网设计采用如图3所示的ZigBee方案。其中, ZigBee协调器是ZigBee网络的核心,负责网络的建立及数据存储,同时具有ZigBee路由器的通讯功能,一个网络中只能有一个协调器。协调器通过GPRS/3G通讯部件接入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ZigBee路由器负责通讯信息的中转,在信息采集节点和协调器之间起联络作用。ZigBee路由器同时具有接入传感器的功能,一个ZigBee网络中,可以有多个路由器。系统中的信息采集节点携带ZigBee通讯部件,能自动寻找附近的ZigBee路由器,加入ZigBee网络,并定时向网络发送监测数据。

物联网平台软件架构

猪场管理物联网平台的软件基于SaaS架构,它是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SaaS软件技术的集成。

SaaS的前身是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购买硬件服务器、软件系统和带宽,只需要支付租用费,上网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的服务。设计出色的SaaS应用具有可扩展性、多用户高效性,而且可配置。确保客户应用配置的简易性,同时还不必为每项配置支付额外的开发或运营成本。SaaS平台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节点设备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架构中存在大量终端节点,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连接规范。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主要应用于TCP/IP的网络环境,对于廉价、低功耗传感器过于复杂。笔者选择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中间件技术,数据交换格式为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在ZigBee网络中实现数据无缝传输。

二是多租户体系。多租户技术在多用户的环境下,共用相同的系统或程序组件,仍可确保各用户间数据的隔离性,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未考虑多租户应用。笔者选择一种非关系型(NOSQL)的数据库MongoDB,特点是高性能、易部署、易使用,存储数据非常方便,并且是免费开源的。

猪场管理信息软件

在典型猪场业务分析的基础上,可设计猪场生产管理系统框架,称为“网上牧场”平台。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和SaaS技术,可实现对母猪养殖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和信息管理,为兽医部门提供远程监控和诊断手段,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控平台,以便随时掌握养殖状况。

应用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繁殖育种、兽医防疫、溯源管理、物料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可作进一步细分,如生产管理业务可以细分为基础母猪/哺乳仔猪管理、基础公猪的管理和猪群管理。猪群管理又可以分为断奶猪群管理、生长猪群管理、育肥猪群管理等。图4所示是该母猪精细养殖物联网平台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考虑到不同猪场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的差异,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模块化的设计,而在具体的编程中又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3 系统实施实例

该母猪精细养殖管理物联网已在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实施。实际使用证明,应用温度、湿度、照度、风速和氨气浓度等传感器建立的猪舍环境参数采集系统,可以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母猪和后备猪佩戴电子耳标,有利于快速识别猪群和猪只,实施数字化管理;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局域网,开发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实现猪场信息采集和生产管理等各项功能。记录种猪的完整谱系、繁殖育种生产记录,以及免疫、检疫、猪病和投入品记录等,构建母猪精细养殖数据库。图5所示是该母猪精细养殖物联网系统节点示意图。

4 结 语

针对目前我国养猪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预算少,设施投资不足,数字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急需建立一个综合性产业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可自动、实时监测动物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疾病、疫情等进行监控和预警,以便能对养殖场环境、动物健康、养殖、繁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可监控的数字化养殖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XIONG Benhai, LU Jianqiang, YANG Liang. Development for breed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on pig farms[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1/springer, 2008(3): 268-275.

[2] XIONG Benhai, FU Runting, LIN Zhaohui, et al. A solution on identification and rearing files in smallhold production[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2/springer, 2009(3): 2249-2258.

[3] 王冉,徐本崇,魏瑞成,等。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畜禽舍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农业学报,2010(3):562-566.

[4] 林惠强,周佩娇,刘财兴。基于WSN的动物监测平台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1):193-195.

[5] 胡肄农,陆昌华,王立方,等。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中国牧业通讯,2010(10):42-43.

[6] 熊本海、罗清尧、杨亮,等。家畜精细饲养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19-25.

[7] 北京中盛高科技术有限公司。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方案[EB/OL].[2011-05-09]. .

48 764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