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一篇】
导语:“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logy)又译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是于 1912年发轫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自德国心理学内部首次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予以非难的派别。它由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联袂创 立,他们自1910年起切合作,并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创立了格式塔学派,又于1921年创办了自己的喉舌《心理学研 究》。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公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 体系。
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古希腊传说 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禁食的果实分外甜,由于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反而更加强烈。禁果逆反心理在日常 生活中也被人们所利用。土豆在法国的引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在当时的法国,土豆被称为“鬼苹果”,农民都不愿引种。着名法国农学家帕尔曼想出了一个绝妙 的办法。他受到法国国王的特许,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中土豆,并由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一到夜晚,卫队故意撤走。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吸 引,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里,通过这种方法,土豆的种植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这就是逆反心理现象。至于某些电影,书籍越禁止越走俏;奥 斯卡电影越是晚发布获奖人名单,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等事实,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利用禁果逆反心理作用,常常可以收到其他方法难以取代的效果。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究竟什么是个性?定义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是大家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 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马克思认 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说,个性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人们交 往,也就谈不到个性,初生婴儿只能算是个体,还没有个性;个性乃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人际关系的结晶。所以,人的个性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 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只是从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 特殊方面去研究它。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二篇】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认知。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三篇】
1.继时性压力是指()。
a.同一时间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
b.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c.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
d.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
参考答案:c
2.下列事件中属于破坏性压力的事件是()。
a.空难
b.恋爱
c.旅游
d.迁居
参考答案:a
3.“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参考答案:b
4.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参考答案:c
5.()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
a.勒温
b.坎农
c.塞利
d.米勒
参考答案:b
6.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的第三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参考答案:c
7.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参考答案:b
8.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参考答案:a
9.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
a.战场疲劳综合征
b.一般适应综合征
c.创伤后应激障碍
d.灾难综合征
参考答案:b
10.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
a.器官敏感论
b.体质、压力论
c心身转化论
d.心身一体论
参考答案:a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四篇】
应激管理指设计和应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方法以减少潜在应激经历影响的过程。下面是网友为分享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汇集8篇】”,欢迎阅读。
应激预防的两途径:一是从根本上减少应激的来源,二是增加人们应对无法改变的应激的能力。后一途径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改变,健康心理学者主要致力于此。
意义: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可以防止由应激相关疾病所带来的生产力下降和医疗费用上升,其它处于不利人际环境中的人们也都可从应激管理技术中获益。
目的:应激管理不是要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应激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之下。
三阶段:教育(让参与者了解应激、学会识别)、技术获得和实践。
较常见的应激管理技巧传授是通过专题讨论会进行。对应激和应激反应的自我临近是应激管理的重要一步。应激日记是及时认识自己是否已经处于应激及作出何种应激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应激日记作用:1.有助清楚了解自己处境,意识到应激状况,以及时采取措施;2.有助于找出最有应激性的具体情境及特点,明确症结,更清楚的'认识困难所在;3.有助于观察自己的应激反应模式,使对应激水平的观察变得容易;4.有助于发现自己最佳的应激水平,以后可以给自己找一定的应激,使生活更丰富;5.有助于识别自己处理应激事件的不恰当努力、消极自我对话和非理性信念,避免增加新的应激。
心理学家发展出了许多干预方法和基本技术,帮助个体应对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应激反应,从而有效地管理应激。
(一)针对应激生理反应的管理技术(疏,定)
1.渐进式肌肉放松法pmr:系统地紧张和松弛各组肌肉,关键是注意紧张松弛的各种感觉,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入放松状态。
2.深呼吸。
3.想象。
4.系统脱敏法:是对想象和肌肉放松法的综合运用,对于减轻恐惧和焦虑等情绪体验及其生理唤起非常有用。理论基础:恐惧、焦虑是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而来,同样方法可消除之。先让个体掌握放松方法,然后按照刺激等级由弱到强向个体呈现,个体通过想象达到唤起,然后鼓励个体放松,然后进入下一级。
5.体育锻炼:与肌肉放松异曲同工;除此之外,还减少对应激事件的注意;并从根本上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6.生物反馈:借助工具反映出个体通常意识不到但却可以主动控制的心理生理过程。使个体能把身体内部的变化和行为、思想结合起来,一段时间后,个体可以主动复制出身体的内部状态。条件要求较高却不具有独特优势。不过做为教育和咨询的辅助手段还是有用。
(二)针对应激认知反应的管理技术(拓,正)
1.预先设想:想象、表演和讨论等。2.信息控制:信息不足或不正确往往导致应激。3.对情境进行再评价。4.敏感并及时改变消极念头。
(三)针对应激情绪反应的管理技术(融,诚)
1.坦然接受:首先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注意:不是回避,而是让自己去想去做另外的事情,摆脱无聊。3.自我表露:自我交谈或与所信任的人交谈,一方面语言对应激情境的解释和分析可带来顿悟,另一方面有排解作用。4.寻找情感的社会支持:可避免长期沉浸;同时增强个体承受应激的忍耐性;还会带来信息、建议、友谊,以及经济物质的援助。
(四)采取积极的行为:针对应激行为反应的管理技术(行,心)
问题解决训练是一种让个体学习鉴别、发现或创造有效的和适应性的策略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amara将问题解决应对技术分为以下阶段:判断问题、整个考虑、解决问题。
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社交技巧也是控制应激的辅助技术。
(五)时间管理技术
时间是应对资源之一,时间的利用和分配也是来源之一。所有应激管理项目包括了时间管理技术。时间日记可以帮我们找出时间使用的规律。重要原则和要点:
1.区分事情的优先顺序:根据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最常用的是a(即与目标关联又时间敏感)b(与目标关联但对时间不敏感)c(无关联)法。安排时间不能太紧凑,留有一定缓冲和过渡,因为意外在所难免,缺乏弹性会带来挫折感。
2.开始行动,停止拖延:化整为零的思路是我们付诸实践的关键,注意哪些任务总是被拖延,找出共同特征,针对问题用4-d计划规划(哪些应现在做、稍后做、委托他人做、推托掉)。还应该养成自我签约及完成任务后自我奖赏的习惯。
意义: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休闲时间。
(六)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
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cisd)是一种针对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社会干预技术,以团体辅导为主(宜八人左右,2到3小时),分为六个步骤:
1.导入期。介绍工作人员,解释cisd的过程和方法,强调保护隐私。
2.事实期。成员进行自我介绍,讲述创伤事件发生时身在何处、经历了什么(视、听、嗅),事件后又发生了什么、听说了什么,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此阶段只讲事实,不涉情绪反应。
3.感受期。情绪最强阶段,分想法期和反应期。让当事人说出事件中最初及最突出想法,由事件引起的想法的改变,并表达出情绪。帮参加者识别事件中的强烈情绪,并指出情绪反应是正常。此阶段的情绪识别与讨论是创伤愈合的重要环节。
4.症状期。依时间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等各方面顺序回顾,确定个人出现的症状。避免病理化、症状用语、贴标签。
5.辅导期。介绍正常反应和适应性应付过程,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和应对方式,提醒可能出现的并存问题。
6.再入期。主持人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消除顾虑并讨论行动计划,提供信息及转介服务。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五篇】
导语:所谓心理学,就是彻底的反映出每个人在不同场合的心里活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里活动。那么社会心理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知识吧。
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有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1.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所谓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如果大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
图式的作用包括: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2)影响记忆;
(3)影响自我知觉;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
3.认知者的情绪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他人;反之,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用消极的眼光去知觉他人。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
(2)光环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笼罩上类似的色彩。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3)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把获得的认知对象的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1.加法模式
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分分值的总和。
2.平均模式
指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多种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种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
3.加权平均模式
指许多人在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依据的不是简单地平均分数,而是加权平均分数。
4.中心品质模式
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1.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管理和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重点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重点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2.印象管理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管理方式。
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4)投其所好。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1.内因与外因
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单一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有些原因是个体能够控制的,有些原因是个体不可能控制的。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归因倾向理论。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有些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另一些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的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同。
1.不变性原则
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也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2.折扣原则
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另一个主要贡献者凯利提出的。凯利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3.协变原则
人们归因时,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凯利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个体从以上三个方面信息的协变中得出结论。
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六篇】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七篇】
智力是否在成年晚期衰退。
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人格发展是对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研究;社会性发展考察个体在生命里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保持的方式。
如:新生儿对母亲和其他人的回应是否有差别?管教儿童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对于性别的认同在何时发展起来?我们如何促进跨种族的友谊?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学研究大全【第八篇】
导语: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1400克,和成人一样。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
概括水平是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
2.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1)掌握守恒
(2)思维具有可逆性
(3)补偿关系认知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1)类别体系化
(2)序列化
1、复述
2、组织
(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
(2)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
关于记忆的自我的知识是指主体对自我记忆的认识与了解。
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是指个体对记忆材料的难度和不同记忆反应(如再认、回忆)难度差异的认识。
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
2.记忆监控
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