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实用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实用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一篇】
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国权威学者的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了个人的情绪、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观原因包含了学校学习情况、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原因都会不同程度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对某市的一所医学学院、三所理工学校、一所文科学院中大一到大四学生随机选取300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据统计,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为275份,有效率高达98%,调查目标的年龄评价是16—25岁。
研究用具。
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ale)。
自我和谐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编写的自我和谐量表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里面包括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个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的测试实验,可信度较高,完全可以作为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
癥状自评量表有9个症状因子,通过90道题目,每道题都是从有症状的有到无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就证明症状越明显的方式进行测试。
研究过程。
在测试时以班级作为单位实施团体测试,都是运用统一的指导话语,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法进行收集。测试的所有数据都是通过实施解析、管理,对这些数据实行统计。
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解析。
通过对自我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症状因子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正比的。而自我灵活性与躯体化和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分数是呈反比的,和强迫、抑郁、敌对也是呈反比的。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上明显不同。
通过以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测试平均分为分水岭,可以发现两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上的分数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良好的学生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灵活性要高一些。
症状自评量表的具体解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个人的自我和谐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预知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变,通过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因变量来进行具体解析。比如,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和躯体化的因变量解析中,通过改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可以预知学生心理情况为36%的异变率。通过躯体化作为因变量的解析过程中,带入的变量就是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以预知躯体化的情况为%的异变率。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测试结果表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症状因子、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的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较差的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关系的联系非常紧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谐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另一方面是自我内部的不和谐。当代华尔街著名人物罗杰斯认为,个体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机能,要按照自己的观点去选择行动的标准,并且只能选择和自我符合的经历。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选择有矛盾的经历时,个体就会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选择被摧毁而觉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吓。因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少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还没有正确的自我选择,因此在外界的激发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选择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他们就会采用一些防御手段来保持原来的自我选择,防止硬要改变自我选择而产生的精神痛苦。如果过分使用消极的抵制态度,就会直接造成无法适应的心理问题生成。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都在飞速发展,所以出现了主观自我以及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实现自我的分离。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会出现很多不平衡的情况。首先,在自我认识这部分,主观认识普遍都不等于客观认识,从而导致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与自己的主观自尊不相符。这些都容易给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自我灵活性的量表数据情况为敌视、强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况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灵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况差的大学生。关键在于自我灵活性较低的学生,他们考虑问题的立场太过单一,在交际能力关系中,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不会为他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就会造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他们的自我组成部分就更不会轻易的协调和统一。并且因为自我选择的刻板、僵硬,面对事物的态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选择产生不同的经历,也更容易造成内心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当前的大学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会出现自我不协调的情况,这将会造成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而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关系,表达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学生的情况,逐渐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二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让大学生在适应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发展自我,由此看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从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出发,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
1.高校校园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使学生更加自信。先进的校园文化能够育人成才,战胜困难,使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再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暗示、熏陶、舆论等心理影响学生,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使学生社会化的目的。校园文化是需要经过周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如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等都会激励学生前进,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增强群体的认同感,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行动和思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得到提高。校园文化具有精神的延续性、潜在性,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影响的普遍性等等特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愉悦身心的调节剂,使学生心态得到调节。
1.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文化教育活动,要把精神文化力量转化为大学生的心理能量,要把文化发展为具备一定内涵的、乐于被大家接受的文化,校园文化要高于社会文化,在符合社会实际的情况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步伐相一致,争取在现有的物质精神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大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行动方面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满意度,这应该是我们去形成和践行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不够科学。
目前看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多停留在表面工作,表现为形式,很多院校忽视了校园文化具体的形成过程,忽视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设定目标时就已经忽略了大学生成长应该具备的条件,所有因素导致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消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大学生心理来制定客观、科学的统筹安排,创建综合性的校园文化体系。
3.校园文化和建设主体不一致。
长时间以来,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文化主体不一致,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学校职能部门起主导作用,比如学校的宣传栏是由学校的宣传部门主管来决定宣传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对校园文化失去兴趣,出现漠视校园文化的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在文化主体和建设主体形成一致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从而达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目的。
1.加强文化主体和建设主体的一致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争取大量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真正的主体和受益者,学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的、适宜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环境,还要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要使我们的文化做到被文化主体接受,也就是说,所创建的校园文化要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影響,人们总是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更多时候,我们是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主体的需要,从尊重文化主体的角度出发,本着为文化主体服务的态度来建设校园文化,完成教育任务。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变的越来越重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这就需要校方为学生提供切实际的文化建设举措,例如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开设相应的心理学课程,为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共同进行,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注意增添健康舒适的环境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确定合理的内容和形式,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加强物质、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两者之间一致性。
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环境建设,充分考虑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文化环境和文化主体的有力结合,就要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在安置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同时,创造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完美诠释人性化教育的魅力。
总的来说,校园建设以文化为形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设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契合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时代发展,使学生在社会和家庭双重的影响下,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校的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提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综合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三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新变化,大学心理健康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业、就业、网络价值多元化等的新变化给大学生成长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大学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势必造成大学生学业压力和毕业压力的增大。同时随着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等的兴起,使得网络平台充斥着多元化价值观.而大学生正身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又是网络新媒体应用的主要人群,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
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这是由于大学生虽热在年龄上已经迈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极少,他们理想中的社会与现实的社会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带来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多半会幻灭。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那些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远高于那些社会支持较差的大学生。这是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而大学生的心理情况更是与社会支持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大学校园文化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着一定影响。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还能够有效的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家庭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对大学上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是人们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越来越便捷,大学生们与家庭的联系仍旧十分密切,导致部分大学生不能心理断乳。首先,每个家庭选择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情况的差异性。而一般来说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专制型以及溺爱型三种。其中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有着坚定的自身观点,同时也能够考虑孩子的意见。而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则是,父母只固执的坚持自身观点,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具体是指,父母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切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也不会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正。通过一些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主型的父母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远高于专制型与溺爱型。因此,父母应详细了解孩子的想法,辨别对错,给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温暖,这样才能确保家庭因素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家庭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父母的婚姻情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影响,通常那些离异或丧偶的家庭结构下的大学生心理情况不如那些圆满家庭中的大学生。同时,拥有一个或多个兄弟姐妹的大学生心理情况不如独生子女。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
个人因素。
同时个人因素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由于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或多或少会收获一些成功,同时也会受到一些赞美,因此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通常带着一定的光环效应,进而使得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偏高。所以,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与大学生自我评价不同的客观评价,就会使他们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其次,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这是由于不同的性格在心理压力的承受度上有着显著差异。大学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们在渴望友情、爱情的同时,也注重对孤独的追求。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交际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上的挫折时,承受的压力不能有效的排解,就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进而出现心理问题。而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更善于排解压力与烦恼,不易出现心理问题。再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要想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稳定的情绪,热爱生活。
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运动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刚刚失恋的大学生有可能会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减缓内心的伤痛,因为这样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进而可以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识品质,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扩展了人际圈,并且使得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过度沉迷于网络也会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今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与他人打交道,严重者会失去社交能力。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而其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家庭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以及运动、网络等其他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四篇】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依长江,北托汉水,现辖个11街(场)、乡镇,地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其中第一产业人口占%的农业大区。税费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蔡甸区税费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一、蔡甸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问题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减人减支”也就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减庙”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挑战。撤消职能退化的机构,合并职能交叉的机构,缩小设置偏大的机构,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导致原来团组织的撤销或者合并。团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来所网络联系的团员青年要么游离于组织之外,要么处于团的工作边缘,致使团的活动覆盖面缩小,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难。另外一些街乡镇行政管理区域扩大之后,由于编制的限制,镇级团委职数基本保持不变,加上历史延革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在一个乡镇存在多个中心区域,这就使得团的工作调度难度增大,具体说就是“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组织难、信息交流慢”。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三难一慢”但是仍然给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2、“减人”给“团干部配备”带来挑战。《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减人目标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0%”。结合税费改革,蔡甸区将18个街、乡镇合并为12个,对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水产站等11个区直部门直属收费事业性单位,采取在区上改革分流后,再下放到街乡镇管理。同时,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共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机构261个,减少财政供养人员757人,减少财政支出929万元。通过减事、减人、减支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上的压力。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精简机构和人员并未实现“减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职的乡、村干部变成了看起来身负多责其实难以负责,养成了工作拖拉、疲于应付的不良作风。如此一来,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另外,由于机构改革之前区级人事调动冻结,进入渠道关闭,也给现阶段的团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3、“减支”给“团的经费筹措”带来挑战。税费改革将原有的20多种税费减少到了现有的4种税费,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费。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业,且需多数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加上沉重的化债任务,乡村两级财力现已十分困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拨付的基层团组织,经费筹措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税费改革之所以会对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带来以上这些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团干部配备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相对以前有所降低;三是农村部分基层团干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过于行政化,对团的工作思考不够,创新不够;四是农村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够。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当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实施时,基层团的工作整体上缺乏灵活性、缺少主动性,一下子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无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便暂时陷入了困境。二、蔡甸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机遇针对上述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新机遇。一是中心城镇的迅猛发展为实施区域建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蔡甸依据武汉经济发展圈层布局构想,抓住武汉市区向长江、汉江及京珠、沪蓉国道沿线方向拓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从开始,组织指导完成了全区11个街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蔡甸新城、l山、常福、军山4个重点城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镇规划及中心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全区14个小城镇、3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不断深化,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蔡甸新城、l山等中心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数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程度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一转变,为在中心城镇开展以社区建团、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分散流动青年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建团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建团奠定了人员基础,并为区域型团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二是经济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为团的工作资源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狠抓园区建设,打造优良载体,着力培植“六大功能区”{蔡甸沌口小区、常福发展区、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军山商贸园和姚家山民营经济发展区},是我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先后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区团工委和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工委,其它功能区的建团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将团的活动与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服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团的工作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为园区团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工作资源,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团干部高度专职化成为可能。乡镇团干部将从过去的以包村、包片为主,税改后转为以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为主,真正实现“专职专用”。这种转变,一方面使乡镇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也使团的工作在乡镇目标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党委和上级团委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强蔡甸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新对策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中的一项重点。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团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团组织有责任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高度,拿出创新的勇气来考虑农村团的工作,寻找新的对策。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以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基层团组织是全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留存下来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团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基层团建方式必须主动适应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不同特点,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建制的调整变化和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团的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无、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动态设置团的组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主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建团模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往往也就是农村青年聚集点。所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农业产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办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补团建空白点,又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并能有效促进所在经济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益的增长。3、以吸纳青年能人进班子为重点,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严格按“四个必须”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外,还应把农村青年中的各类能人选进团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级团组织为首批试点,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青年企业家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团支部书记,提高村团支部书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此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充实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又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农村团员青年。4、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基层团组的工作方式要让青年接受,活动方式要受青年欢迎,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为新型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走业余、务实、多样的活动发展道路,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增收,为稳定农村青年,稳定农村社会作出实际贡献。5、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团章》要求,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团建工作可结合各镇(街道)党委开展的整顿后进村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特别是对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团员,要严格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搞好集中移交、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尝试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五篇】
大学生网络交际从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他们现实人际关系交往的有益补充,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他们有些话或者事情对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都不一定想说,现在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广泛而隐密的交际对象,这种聊天比当面交谈更自由,而且无需承担责任。从人需要交际的角度看,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都许可,上网聊天可以交友,可以寄托精神,也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别致的休闲活动。另外,网络聊天具有快捷、及时、平等、自由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网络聊天可以和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加上许多网站有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因此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要求、学习需要而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络聊天成为大学生扩大交往范围的有效途径。有的聊天室有专门的学习房间,比如英语聊天室,专业知识聊天室,有的bbs有对专门的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留言,大学生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学习到很多东西,既使有的实在不懂,还可以向有关专家学者发邮件咨询。对于网络集体游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有些网络bbs上,就某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同学们辨明是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加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大学生无数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有的大学生因为迷恋网络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因此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引起注意和重视,笔者认为,主要的消极影响如下:
1、阻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个性的发展除与生理活动、神经系统活动有关外,往往与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到网络上时,他们能自由地在网络中遨游,心情愉快,置外界于不顾,但是当他们不能面对电脑时,又会情绪低落,就好像跌入万丈深渊,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表现,本身就会对未来人格的形成带来隐患,形成一种无法忍受挫折、极易受伤的'个性特征,而且如果这代大学生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那么人类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个性的独特性将会在这种枯燥、单一的环境模式的刺激下被抹杀,民族文化都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在网上可以模拟未来的现实,将人脑中许多虚幻的东西,诸如愿望、理想等模拟成现实,致使大学生们不愿离开网络,一旦离开就精神恍惚,无法接受现实,如此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笔者所在学校就有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上的虚拟世界,最终离校出走。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成为他们前进的阻力。
2、使大学生更加孤独。
一些大学生因性格孤僻,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来往,却偏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交往形式,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而使心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从网友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可下网后他们发现自己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本希望在网络聊天中排解孤独,却不想反而加深了现实中的孤独。还有一些大学生原来社交活动比较频繁,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网上交友聊天中,网上交友机会增加了,但现实生活中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减少了,由于减少了与现有朋友的联系,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友情淡化、现实交往的狭窄化。
3、使部分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和道德沦丧。
网络交际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上网有时不以自己的真实身份、真实情况上网,所以更无法知道交谈双方信息的准确性与否,更有很多人有意在网上美化和虚构自身形象,其中有的是为了达到谋利目的而有意欺骗对方。因此网络人际关系的建立就缺乏诚信的基础。这样,长此以往,回到现实世界中,大学生们对诚实守信的观念也就大打折扣了,并且还不以为耻,却反以为荣,道德观念也出现滑坡,再加上受某些人不良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大学生道德的沦丧。
4、网络成瘾,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成瘾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强迫行为(强迫网络、交易等)。在大学生中间,绝大部分还是能区别网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能合理控制聊天时间。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长时间沉溺于网上聊天,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在网站开设的聊天室里狂耗时间,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而且造成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上网聊天时精神振奋、思维敏捷,下网后精神萎靡、郁郁寡欢,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严重时引起他们视力下降,肩背肌肉痨损,睡眠严重缺乏,免疫功能变弱。笔者所在学院就有同一个班的五名学生由于迷恋网络,致使免疫功能减低而染上了乙型肝炎,给身心造成了极大影响。
5、滋长了大学生的叛逆性格。
网络交际虽然带给我们纯粹精神上的感受和交流,但同时也带来对现实社会的冷淡与人际情感的疏远。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现实社会交往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许多大学生以语言字符代替真实世界,以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社会,一方面他们在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熏陶下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或其他传播媒介也受到了外来文化与道德的影响,这种文化道德冲突,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种叛逆心理[1]。其结果,相互重叠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就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并且在其行动标准的范围里惹起分裂和混乱,从而使他们很容易陷入超常规的行为之中。他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管理和控制,这很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范问题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它会破坏网络秩序,威胁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对大学生网络交际,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积极引导,鼓励那些从不上网的学生学会上网,学会使用网络邮件、校友录、bbs等,学会从网络上获取知识资料和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数字时代的真正大学生。但是对于那些迷恋网络交际,并且已经因此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精神世界的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就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帮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1、对待大学生本人,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自我成才意识。大学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很多学生会焦躁不安,会有紧张感,遇到问题后情绪也易低落,对于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整的学生,学校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了。大学生之所以因为感到无聊而上网,之所以在网络面前迷失方向,缺乏自律,和青年一代没有理想、缺乏奋斗目标也有很大的联系。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这方面意识的培养,找先进典型,开展一系列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使青年学生明确自己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其次,大学生本人也应该树立起新的伦理观,即网络伦理观,必须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自律意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构筑自己的网络精神防线。最后,我们还必须劝导大学生不因网络而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让他们明白,网络的人际沟通行为只是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长期沉浸在这种虚拟的人际沟通过程中,必然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产生影响,网络交友只是人们传统交际方式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但它是无法完全替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的,大学生健全的人际关系应是多方面的拓展,在网络交际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与现实中的朋友相处。
2、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应该多了解和积极参与网络人际沟通,加大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思政工作者能利用发达的传媒技术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用计算机合成技术和模拟技术,通过文字、声音、画面、人物的编辑,制作各种多媒体教育软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一方面认同大学生网上交友获得友谊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立足社会现实,用理智的眼光正确看待网上世界,使网上的朋友资源成为大学生培养多方面素质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有益补充[3]。在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另一种形式的人际沟通模式,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形成,可谓相得益彰。其次,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具体的思想工作。网络的虚拟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学生思想的真实性,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最后,大学教师们还应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认真备课,并且在备课时注意学生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推出精品课程,吸引学生走入课堂,不再迷恋网络。最近教育部正积极推出的网上精品课程,这也是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一种积极尝试。
3、对于高等学校而言,首先应该向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大学并不是要培养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校园文化生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对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做到全体学生的参与。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学校还要利用网上聊天和网络心理咨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网上聊天或网络心理咨询可以互不见面,交谈不用顾虑,没有什么压力,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很快树立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4、对与社会来说,首先应当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网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剔除不良信息和错误舆论导向,在网络世界中培育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观念,为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的最高利益,有限制的牺牲一些人的言论自由。其次,还要多给予在校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从而有效的消除网络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只要大学生本人、高校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交际手段提高自己,增长学识,有效去除网络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王伯军,邢广梅。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8):45―48。
[2]李春雷。运用网络做好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初探[j]。学校党律与思想教育,,(1):62―63。
[3]山东农业大学课题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7):48―50。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六篇】
对于情绪管理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观点主要有三类。第一,从适应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比如米歇尔和汤姆森等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情绪发展灵活地做出反应,以使得人们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从情绪管理的目的出发,突出情绪管理旨在服务个人。比如马斯特指出,情绪管理是人们会在情绪管理以前,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以及自身应付能力有个自我认识,然后决定接下来如何管理自身情绪。它是为达到个人目的服务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三,从情绪管理的特征入手来界定。例如伊扎德认为情绪管理在意识内外都有发生,是动力组织系统,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这种情况下,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综合上述研究,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情绪管理涵义进行了界定。这里我们将情绪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出现的积极或消极情绪进行辨别、认识、接纳、控制,对他人的情绪反映状态进行识别与应对的能力。推及到大学生情绪管理,就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协调,对他人情绪的引导、互动,以培养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拥有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
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了,他才能更好的与自己、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维持内在的身心平衡,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发挥出个人的潜质,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情绪与一个人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人长期处于负性状态,比如悲伤、愤怒,这些情绪的出现会导致人内部紊乱,引起身体出现问题。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幫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学习、工作更有创造力,遇到困难更有力量。因此,大学生需要情绪管理,促进自身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2.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学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为动机以及情感反映相互作用,特别是自我情绪表达,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好的学习动机,目前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时,他才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现在出现学生困难的大学生中,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学习兴趣恰恰是影响他们的一个瓶颈。因此,情绪管理对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显得更为重要,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个体和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通常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更好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它有利于个体准确认识、恰当表达自我的情绪,实时调整对他人情绪的察觉以及调控,以便与更多的社会取得连接。此外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个体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灵活转变,使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够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好的准备。
1.丰富性。
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的身心日渐成熟,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自身性格、道德文化、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出现的问题,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变得更丰富。尤其是当自己雨大特别紧急的情况或者是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面前,容易在情绪方面表现强烈,莽撞行事。
2.不稳定性。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相应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压力超越其自身承受能力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比如困扰大家的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等。这些情绪表现会让学生的状态不稳定,对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不适应,时间长了,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诱发各种疾病。
3.层次性。
大学生的情绪发展会随着不断成长出现各个节点,在每个节点各有特点,比如,大一新生,因为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奇和热情,满怀激情。到了大二,对学校的那种新奇感消失,对学校生活环境已经熟悉和适应,于是会出现不喜社交,目标缺失等特点。大三、大四就要开始准备找工作,步入社会的就业初期,在这些转折时期,学生的情绪特点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愤怒等等情绪特点。
1.学校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
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学习方法、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变化,学生容易产生种种情绪问题,需要学校进行情绪管理教育。目前情绪管理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贯穿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开设情绪管理教育。比如可以开设情绪管理教育相关教育,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其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有益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氛围至关重要。
(1)开展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及通过校园网、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健康情绪。课程教学或者专题讲座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课程中可以以情景模拟、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更好调整负面情绪,让学生在课程中享受学习过程,对自身情绪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采取多元培养模式。学校可以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比如任课老师、辅导员、专业心理老师、心理委员等等,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这些力量多可以对学生产生的情绪进行疏导,对学生不好的情绪进行干预。辅导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状况等等。因此,辅导员这里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状况档案,以这个为基础,对学生多多进行帮助,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学生解决情绪困扰。如果出现特别严重的状况,必须接受心理干预,这个时候就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帮助。这样相辅相成的培养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更好的学生更好的处理情绪困扰,从而顺利的度过学习生涯。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取多样式的辅导。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在增进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来培养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从而提升与人交往能力。比如团体辅导与单独辅导,这种方式就能够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缓解和释放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通过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有同样性质问题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自我表述、做游戏等等方式增加学生互动,在互动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良情绪,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己产生的危害,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困扰,从而调整心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调解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自身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首先應该让学生了解情绪,认识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无论是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都要认识其意义以及价值,由理论升华至实践,更好的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认识情绪。
1.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说出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不是特别容易。当我们出现情绪困扰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准确的表达出来是关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并在平时加以练习。比如当你等一个朋友等了很久,等他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我等你等了这么久,你如果有事应该提前跟我说,我等这么久很担心你,等了多久就担心了多久。这样,表达出来既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对方的担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遇事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充分感受、体谅对方,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在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学生要多多重视。
2.学习如何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是指当情绪出现失衡时,个体对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对消极情绪而言,它是控制调整,对于积极情绪,它是加强和管理。我们出现的各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逃避或者抹掉。当一个人经常处于不良情绪时,就是认识情绪和调整情绪的时候了。通常我们所熟悉的情绪调整办法,包括倾诉、散心、运动,这些方式把注意力转移。可是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唯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情绪病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调整的最好办法。一个人只有完全改变心态,才能更好地调整好情绪。
3.学习如何把消极情绪的作用发挥出来。当被消极情绪困住时,学会借助资源,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比如,多看看书籍,多借助网络,弄清楚不良情绪的源头,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释放。情绪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情绪都有它的能量。比如冲动,通常大家认为冲动是应该要摒弃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一个人冲动时,他的另一面也会爆发出来。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好好认识到每个情绪对自己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来。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行的阶段,这时候教育是引导其情感优化的重要手段,通常按照这种理论,良好的教育能够带领学生从源头上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并且当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有个好的心态。同时学生个人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知道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己有能力、有担当面对各种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七篇】
社会思潮是指得到社会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有时表现为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做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现象[1]。社会思潮影响有双面性[2],其中一些社会思潮以消极影响为主体,可称不良社会思潮。高职教育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其规模已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90后”高职生经历了普通中等教育高中阶段学习的不顺和高考的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心理矛盾冲突多,同时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弱,极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不良思潮对高职生的影响情况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很有必要。
一、不良思潮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影响情况。
各种不良思潮的运动轨迹都非直线型的,而是呈现波浪型和阶段性,且不同类型的社会思潮对不同类型、层次大学生影响的性质、程度、机制也各不相同。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既有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共性,又有对高职生影响的特性。我们对闽西北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取一部分)的整体问卷调查和个别典型调查显示,由于高职生特点、高职教育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当前在高职校园中,盛行并影响学生的不良思潮主要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等。1.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高职生的影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相类似,但来源有所不同。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它以实用、功效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以讲求实效、追求个人目标实现一种人生价值观。西方功利主义则产生于欧洲,它从苦乐感出发,以功利为核心概念,以基于行为后果评价作为判定个人和社会幸福的基准。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也含有很强的功利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功利主义表现为讲究效用实惠、追求金钱,人们遇事遇物强调价值、有用性、实惠,用功利的眼光和态度去为人处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高职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淡薄。在高职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的前途发展是最重要的,理想信念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最不喜欢上的课是政治理论课,最不喜欢谈论的话题是政治问题和理想问题。在一项“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的调查中,学生选择“理想信念”的仅占%,选择“情感”、“金钱”、“健康”的合计占%;在“您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法”的调查中,选择“不是很感兴趣”、“非常不感兴趣”、“无所谓”的合计占%。放弃对人生和世界的终极探索,远离崇高理想和信仰追求,只注重眼前的自我利益,集体观念淡薄,人生的正面积极意义被淡化。
(2)注重眼前实效、实惠。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不少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行为明显趋于实用和功利化。在“你上大学学习的目的”的选项上,选择“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和“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的占%,选择“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仅占%。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竞聘班干、团干和学生会干部往往是为了能在奖学金、评优评先上加分。为了增加就业上的筹码,考证、考级比上正常课程更热心。只注重眼前实效,忽视长远的、综合的知识学习积累和能力提高。在择业观方面表现为“择业取向功利化,择业目标短期化”,就业多以大城市、沿海地区为目标,选择企业以薪金高低为最高标准,而忽视自身条件和长远发展。在“您就业时选择企业,首要考虑的是……”调查中,选择“工资高,待遇好”的占%,选择“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仅占%。
(3)道德行为与道德观念脱节。高职院校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事会有正确的是非判断,但在行为上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调查显示:在问及“当你遇到损害公物,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43%的学生表示“反感但不想去管”,有38%的学生认为“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听之任之”,二者合计占81%;当问及对“某银行员工为了保护国家钱款不怕持刀歹徒而英勇搏斗负重伤”的看法时,%的学生认为“很钦佩,但我不能肯定自己能做到”,%的学生认为“很高尚,但我不愿这么做”,二者合计占%,只有%的学生选择“很可贵,我也会这么做”。学生在观念上也认为应孝敬父母和勤俭节约,但在行为上却常无视家庭状况攀比消费。
(4)诚信观念不强。考试时候是否作弊,拷问着学生的诚信和良心。在“你对大学生作弊的态度是……”的调查中,回答“看别人作弊得高分,自己也想做”、“总比补考好吧”、“可以理解,自己偶尔也做”合计占%,“坚决反对”的仅占%。在问到“当你看到其他学生违纪,教师查问时,你是否如实相告”,答“否”的占79%,答“是”的占21%,由此可见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诚信问题堪忧。
2.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对高职生的影响。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其宗旨就是虚无历史,以一点否定全部,以个别现象否认本质,以“反思历史,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名歪曲历史。如抬高洋务运动,贬低戊戌变法,抬高清廷的“新政”,贬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美化、拔高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人,贬低林则徐、谭嗣同等人。历史虚无主义者一部分人是哗众取宠地“秀”自己,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一部分则完全是别有用心,旨在推销“全盘西化”的思想。高职生由于自身历史知识的不足,且很多知识信息来自网络等新媒体,极易造成思想认识的混乱。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主张是反理性主义,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学生中的学习落后、性格心理有偏差等群体,而这种群体高职生中尤多。高职生并非都读过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是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期刊等媒介而受渗透和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共同影响,使部分学生对正面宣传教育不以为然,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淡薄,对国家未来发展失去信心,政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弱化。在一项“你认为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认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的占%,“没想过,说不清楚”的占%,二者合计占%,认为“充满信心,可以实现”的仅占%。在“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的调查中,学生选择“不太同意”、“难以判断”、“没想过”的合计占%。在“你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选择“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仅占%,“得过且过,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的占%。从观念上看,部分学生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教育,规矩、公德意识差。从心理上看,表现为追求享受、内心焦虑、好发泄。从行为上看,表现为玩世不恭、强调自由、无视纪律。
二、应对不良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的对策。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曾是我们信奉的教育指南。但在许多高职院校中,由于受招生、就业等压力因素以及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环境建设,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处于失衡状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基层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应认识到品德素质教育仍是首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是基础,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关是应帮助学生“立志”,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主动研究各种思潮,分析和预判其发展方向,针对社会思潮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主渠道教育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1)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要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突出德育;(2)加大投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3)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导师制;(4)积极发挥学校业余党校、团校培训教育功能,培训中应增加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选修课增设中国近代史;(5)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以及专家报告会等活动;(6)树立“大思政”观,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渗透到学校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之中,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全校教职员工都担负起对高职生的“育人”重任。
3.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思路和方法。要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思路和方法。(1)树立新理念。高职思政教育应树立开放、民主、整合的新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同时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耐心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原则,尤其纪律规范教育不可偏废;还应注重尊重人、关心人,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2)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思政工作者既要掌握学生的基本特点,又要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中呈现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要求,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又要有清晰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分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植入优秀企业文化元素,如定期开展“企业家讲坛”等形式,充实和激活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要在坚持显性主流意识教育同时,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融入高职校园的各个日常生活之中。(3)重视新媒介的功能。我们调查显示: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社会知识信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或微博微信获得的,因此要着力把握新媒体的话语力,探索新媒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今高职生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qq、校园bbs、电子书等多种形式,以低姿态的方式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谈心,信息交互,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帮助其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街道、企业、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并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如闽西北抗战文化、中央苏区、客家祖地文化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促进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提高抵御不良思潮侵袭的能力。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生因受学业、经济、就业、社会歧视(大多为高考分数较低,达不到上本科的要求,不得已而上高职,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较低)等各方面压力,心理矛盾冲突多,很容易追随不良社会思潮,因此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很有必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中,结合高职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和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系列专题讲座,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体育、校园社团、劳动、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减少其心理的矛盾和压力。尤其必须特别关照“三困生”,即家庭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和思想困难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心理上敏感、自卑、脆弱、封闭;行为上孤僻,不理性,做事情不专注,不遵守纪律。对于家庭困难生,要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等方式,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困难,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学习困难生,要加强学习的督促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战胜自卑,树立自信;对于思想困难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吴仁华。社会思潮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04.
文档为doc格式。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八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网络交际处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我们从讨论大学生网络交际的主要方式入手,分析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并从大学生本人、高校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自身及社会等四个方面探讨解决网络交际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四种措施。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已经成为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这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作为接受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的网络生活也就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在经常上网的大学生中,除了部分人是看新闻、收发邮件和下载资料外,80%的大学生是聊天、交友和玩网络游戏。在大学生之中,如果你现在还没有qq号,别人会说你落伍,反过来说,网络聊天交友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中一种非常流行的交际手段和生活时尚。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很少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或者注意到了却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和采取可行性措施,从而使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跟不上大学生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下面我们就从当前大学生面对的网络环境和大学生网络交际方式的讨论入手,探讨大学生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交际的环境及主要方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和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大学生可轻易通过自己的电脑在宿舍上网,而且各高校周边网吧众多,对于大学生而言,上网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而通过网络进行新的人际沟通,又开辟了大学生一种新的人际互动形式。而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网络环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虚拟性,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在大学生网上交流的时候,不能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真实情感,由于网络的这种虚拟性,使得网络的监督与自控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二是媒介性,在非网络环境下,人直接与自然界或社会发生联系,自然或社会对人的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也是直接的,在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在界面上,使得人与自然或社会所发生的联系是以人――计算机――自然或社会的模式这样的间接的方式发生的,人们心甘情愿地被互联网媒介化。三是复杂性:网络上的内容千差万别,上网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目的也难以琢磨,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在这种环境下聊天交友时会产生矛盾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想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一方面又怕上当受骗。
从网络交际方式上看,互联网上的交流和互动一般是通过在线交谈、电子邮件、电子论坛、校友录留言、网络游戏等五种形式进行,其中在线交谈因为实现了适时互动而最为流行,特别是某些聊天软件界面富有人性化,可以音频、视频聊天,从而令网迷们乐此不疲;电子论坛、电于邮件、校友录留言都是一种历时的交流手段,前者更多的是接近于现实中的报刊、文字讨论,后者则会受制于交流双方的关系密切程度,网络游戏迷们在玩游戏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也是网络交际的一种手段。
在这几种网络交际方式中,网上在线聊天是拥有人数最多的,比如qq的聊天,几乎成了网络在线聊天的代名词,一段时间里,大学校园里都有qq号码公开标价出售的现象。当然聊天室聊天也很热闹,大多数网站都拥有一个甚至几个属于自己的聊天室。它们的基本运作方式是:网上提供一个供许多访问者可以相互交流的界面,访问者通常需要先在网站登记,然后用登记的名字和密码便可进入聊天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下,访问者与他人可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或符号来表述各自的意义,从而达成沟通。
电子邮件是最为普通的交流方式,因其价格低,保存时间长,容量大,不易丢失等特性使这种交流方式拥有最稳定的用户。在大学生中间更为流行,特别是在节假日,贺卡问候大部分都是通过e―mial方式传送,这种传递方式也增加了同学们的友情,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
电子论坛则是大家利用电子公告板(bbs)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在bbs上就大家关心的国内外大事、校园文化生活、情感、娱乐休闲等话题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经常上此版面的网友,大家互相之间也视其他成员为自己人,大家发表看法或文章,无形中也会增加个人对此团体的认同感,网友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友谊。
校友录留言是网络出现后专门面向学生的一种同学间的交流方式,现在几乎每个大网站都有校友录,其中最著名的校友录要数5460中国校友录和中国人网站校友录。校友录留言的特征是不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在某校读过书,你就可以找到你的班级你的同学,就可以和好久不见面的同学再次重逢。
当然,在网络游戏很受大学生欢迎的时代,在网上,大家在游戏世界里相互配合,为了游戏中的―个特定目的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相互交流心得也是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的一种方式。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九篇】
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即在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重的动荡或混乱,反应为全部或者一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内急剧、快速且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一般包括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另外,由于金融资产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因此金融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可以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而国际金融危机则是指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从而造成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仅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就有几十次之多,包括欧洲债务事件、占领华尔街事件等,这些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无一不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金融危机虽然在各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在某些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似性,通过对这些相似性的探究使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对我国的巨大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急剧下跌的股市。
严重外逃的资本。
货币不断贬值并伴随货币通胀。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第十篇】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宏观调控对我省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从银行、企业、政府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景文王玫作者单位:张景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陕西,西安,710004)。
王玫(中国人民银行凤翔县支行,陕西凤翔,714000)。
刊名:西安金融英文刊名:xi'anfinance年,卷(期):“”(12)分类号:f8关键词:宏观调控生产经营调查
上一篇:实用期中汇报演出主持词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