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论文【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社会热点论文【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会热点论文【第一篇】

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时政热点引入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 课堂渗透。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在讲述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知识时,我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朝韩危机问题引入到课堂,2010年韩国“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摩擦不断,美国不停搅局,以藉此巩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而中国则呼吁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各方关切,实现半岛和平稳定及东北亚的长治久安。这个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列举出相关的知识点:A.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B. 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D.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2. 时政开讲。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 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4. 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中佛山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因此,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备考中,力求体现这一基本特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节内容时,我结合佛山最近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热点,设置了一道问答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7日,上海世博会佛山案例馆举行开馆仪式,50个红色CHINA功夫李小龙雕塑震撼亮相。活动期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城市馆”,以“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的展示,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材料二:2010年11月29日,历时三载、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圆满竣工。千百年来,祖庙承载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契机,祖庙恢复传统的秋祭、乡饮酒礼活动,并赋予其更加包容的新内涵。

材料三:2010年10月14日,佛山召开“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适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创意之城、文化民生之城”。

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您回答:祖庙的全面修缮对佛山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佛山在开展“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中,应怎样将佛山打造成为文化魅力之城?(4分)

5. 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 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 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 阅读报刊。学校、班级征订《佛山日报》《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 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可做好摘记。

社会热点论文【第二篇】

我们知道,面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这些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二)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血荒、红歌热、网络热词盛行、志愿者现象、广州地铁免费事件等等。从中我们感知到面试非常注重时效性的显著特点。同时,掌握一些时政热点,也有助于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高度,增强内容的丰富性。那么具体来说,考生应该做到:

第一,储备政策理论。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大报告等官方文件,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通过对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理论素材,考生能提升答题的高度和深度。

第二,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包括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流行语。考生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媒体获取热点新闻和相关评论。尤其可通过新华网的评论专栏,学习如何多角度认识问题,为答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考生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

社会热点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时事教育;教学方法

九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以国情和国策的教育为主,突出了时代性的特点。时事教学是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当前的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与九年级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培养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的十分见效的方法,被多数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近年来,时事政治的热点与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频繁出现在中考试卷中,从客观题到主观题,并呈现增加的趋势。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中考所青睐的素材和蓝本。因此,积极探索热点问题教学,是作为一线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政治课堂教学生实践,谈一些有效的做法,仅供同科任教师借鉴和参考。以求引出大家更多的新思路和提高措施。

一、热点问题走进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涉及到了不少的抽象概念、政治观点和政治原理。光从字面上和单纯的理论知识上来理解,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引入到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较为关注的共性的问题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经历,都融入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来,就会赋予枯燥的政治理论以活力,将社会与政治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抽象概念与政治观点与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开始互动――用理论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诸多的社会现象中,归纳和总结出经典的政治理论。

如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第九课第一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课时,借助时事导入新课,“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中华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通过情境问题导入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笔者进一步创设情境,“假设你生活在上海,你会向外国友人介绍什么传统文化?”问题的提出,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纷纷回答“文字文化、伦理哲学、科技文艺”等。通过学生的讲述,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笔者通过幻灯片,来展示我国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如果单纯对照教材讲解,学生很难有这样全员参与的热情和学习氛围。

二、时事教育能激发学生质疑,唤起认知冲突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源于问题的提出和对之存在强烈的兴趣。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时事教育和课题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局、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才能在生活方式与人生的价值观念上有所改变,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社会主人翁的作用。

如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第2单元第6课第2站《民族振兴的动力》一课时,正值我国“神八”飞天成功。笔者就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中来。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一次交会对接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人和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接着笔者提问:“同学们,你知道我们中国的‘航天梦’曾有过怎样的经历吗?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实现从‘神一’到‘神八’的历史性的跨越的?”通过质疑还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神八”成功的意义。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到讨论中。

让思想品德课赋予生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有用。社会热点赋予思想品德课的血和肉,时事教育使思想品德课生动丰满。将时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受理论观点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认同,才能激发学生质疑,唤起认知兴趣。

三、社会热点的选择需要恰到好处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进材料,但是对于社会上的热点和时事材料的选择上要恰当。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关注时事,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精选社会热点材料,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通过导学质疑,通过感性材料启发学生,透过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上,注意正面积极性。即使使用反面例子,在讲授理论时,也要正确分析我国当前形势,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通过热点事例,弘扬正义和社会主旋律,用积极的例子激励学生,尽量避开消极的社会现象。因为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欠缺,容易产生错觉,对党和政府产生怀疑,不利于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即反面事例需要少用、慎用、巧用。

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本土性与时效性。热点问题有其发生、发展、结束的发展过程,如依法治国方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出现新的态势,教师需要很好的捕捉素材。摸准吃透热点问题,及时把握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马亚伟。政治课教学中应关注热点问题[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09,(11).

[2]单晓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

社会热点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 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23-02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以及传播方式都有所改变,这也改变了原有的新闻宣传格局。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新闻宣传要“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这一重要指示为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社会热点的形成是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环境比如人的思想方式、认识能力、社会政策、社会风气、社会公平与公正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社会热点有正、负的双向功能,所以其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发挥社会热点的正面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对舆论的发展趋势、引导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社会热点发展趋势

社会热点的基本特点包括热点产生的时代性、热点选择的典型性、热点关注的持续性、热点报道的纪实性、热点引导的科学性、热点群体的集中性、热点构成的复杂性等,可以说,社会热点就是某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热点也呈现着不同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社会热点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类热点将继续保持领先,政治类紧随其后,这说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没有改变,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缺乏显著突破的现状也没有发生较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类热点和政治类热点都将会呈现上升趋势;第二,群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逐渐由个体利益向社会的整体利益转变,可见人们的社会能力都在逐渐增强,对社会发展形势较为有信心;第三,群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逐渐由物质利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利益发展,可以看出来人们的关注范围在逐渐扩大,需求和素质呈现着同步增长的状态;第四,社会热点所产生的双向效应将会对群众的生活和情绪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所以说,社会热点舆论潜在的问题非常严峻。

2加强社会热点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坚持四个“情”

社会热点反映的不仅仅是社会矛盾,还是社会心态,因此,在实施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工作时必须结合社会热点现状、特点以及成因,坚持四个“情”,使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首先,社会热点的形成与人们对社会形势、政策的知晓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每个群众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需求,因此,他们必然有知情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要求,但是由于信息资源输出与人们对信息获得的不对称,人们的知情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形势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每个群众都能对社会形势、任务、困难、政策、前景知情。其次,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往往覆盖全社会,社会成员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他们就需要知道这些重大社会热点的基本状况、成因、解决方法是怎样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做好热点调研,为群众查明情况,给群众以明确回应。再次,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还要做一个陈情者,向群众说明事情真实情况,否则社会热点将会朝着负面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重大热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群众,向群众陈情,让群众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管理,共同进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最后,对社会热点进行舆论引导时,应做出详细且周密的部署,保证知民情、顺民意,不仅要考虑到宣传的教育性,还要考虑群众的承受力,不断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禁止隐瞒、愚弄、随意、功利和炒作,真心对待群众,真正实现为民谋利、让民用权,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把握好三个“度”

第一,辨识热点要准,运用辩证思维方式,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寻找政府、党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抓住在群众中有较深影响且不进行引导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选择在公开报道后不会对社会和群众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只有这样社会热点舆论引导才能发挥其正面效应。第二,反应社会热点的速度要快,应对群众生活、愿望、态度等保持高度敏锐性,做到对社会热点捕捉的及时性和快速性,不断提升对热点问题的策划、传播能力,尽量在短时间内对社会舆论做出有效引导。第三,对社会热点进行处理的时候,应把握好尺度,这主要是因为热点产生于不同范围,影响面也就不同,必须区别对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需要进行正面引导问题的影响力度,而有些问题则应保持适当的宣传力度,还有的问题应以“冷”相对,不给其提供评说市场。在做好三个“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与社会稳定、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正确舆论导向与宣传效果的关系。

做好三个“力”

增强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其实是建立在媒体三个“力”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全力打造媒体的三个“力”。一个媒体的公信力对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力有着决定作用,只有有了公信力,这个媒体才具有话语权,它说的话才会有人相信,公信力越高,其优势意见的形成就会越顺利。当前社会媒体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分散了群众的注意力,这样舆论引导就无法发挥其应有效应,媒体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主持品牌、记者品牌、栏目品牌、频率品牌等,充分利用品牌力增强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另外,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是增强社会热点舆论引导能力的必备条件,这就需要个人加强素质学习,并建立起系统学习标准,使媒体的系统学习力不断提升,提高新闻媒体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力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3结论

总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将舆论监督功能发挥出来。由于社会热点具有一定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和群众性,因此,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必须坚持四个“情”的原则和方法,把握好三个“度”和三个“力”,构建良好的舆论引导平台,增加社会热点的正面舆论引导能力,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良。增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探析[J].石油政工研究,2013,4(1):43-45.

48 1337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