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选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分析心得体会范文样例(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会热点【第一篇】
不修“内功”,难成大器(青年观)
丁雅诵
2018年08月28日04: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毕业4年,我换了13份工作”……网上有关年轻人频繁离职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一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是谋求高位。可是,工作换来换去的多,事业有所起色的少。
年轻人有自信张扬、敢闯敢拼的一面,但也难免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刚进入社会,就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也许很快就会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
不要忘了,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可见,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
“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自古而来的道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准更远。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修炼“内功”,非一朝一夕之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厚积”是“薄发”的必要条件。北京人艺在建院之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排戏,而是下厂下乡。所有导演、演员、舞美人员都在工厂或农村体验生活了半年,与工人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正是得益于深厚的生活积累,北京人艺的演出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修炼“内功”,非轻而易举之事。面对光怪陆离、纷纷扰扰的世界,静下心、沉住气尤为不易。当下,“不求诸己、反求诸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些人把大量精力放在应酬交际上,却不肯好好提升自己;有些人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钻研成功学上,却不愿去读一本名著经典……如此行为,实在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定难成大器。
修炼“内功”,非轰轰烈烈之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伟大其实就孕育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之中。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古往今来成大业者,莫不如是。
说到底,那些真正的人生积淀、决定人生高度的东西,都是需要下苦功夫慢慢去丰富的。因此,年轻人与其焦虑不安,不如用心修炼好“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闪光的金子”。
《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19 版)
让体育精神强健心灵(域外听风)
苑基荣
2018年08月28日04: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雅加达亚运会激战正酣,21岁的广东姑娘刘湘打破了尘封9年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50米仰泳项目中游进27秒的女子选手。这位身体并不强壮、伤病缠身的运动员,凭着坚持高强度高水平训练,实现了“让自己的实力超过颜值”的誓言。人们为这块含金量十足的金牌而自豪,也为超越艰难的拼搏精神而感佩。
为印度夺得女子摔跤项目首枚亚运会金牌的维内什·波加特,也收获了同样的敬佩。依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热映全球,而维内什正是电影中“老爸”的原型马哈维亚的侄女。荣誉背后,同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其中有因伤泪别奥运的苦楚,也有8岁开始练习的坚守。维内什感言:训练比电影里起码要严格10倍。电影增加了充满张力的热血情节,而真实的训练,却是十数年如一日的汗水浇灌。
刘湘不靠颜值“圈粉”,维内什没有坐守家族的光环,她们用体育精神实现了心中的梦想。虽然通过体育改变命运的努力并不总能成功,即便获得金牌也不等于成就了人生的一切。但一旦梦想配上为之付出的行动,人们就已经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世人瞩目抑或默默无闻,这种自立自强、坚持不懈的品格,为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在印度,体育行业过去常被人轻视,而女子抛头露面更会招致非议。马哈维亚一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成就了自己,也让摔跤运动流行起来,他们用成绩改变了人们对运动员的成见,逐步融化着性别歧视的坚冰。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勇夺五连冠的女排姑娘成为全民偶像,女排精神给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的人们带来一股久违的新风,举国上下以激情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奋力追赶世界。可见,体育精神也能走出赛场,它不单能激活运动员的潜能,更有着强健时代心灵、改变社会风气的巨大力量。“体育强则国运昌”,作为涵养时代精神的重要手段,体育精神也引领着人们的脚步,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开放进步。
无论岁月几何,体育精神都不会被时代抛弃。刘湘把菲尔普斯当作自己的榜样,而现在的她也成为了众人的榜样;听着贫民窟球星历经坎坷而成功的故事,街巷里的足球比赛成为南美各国的一道亮丽风景;更不用提“铁榔头”郎平,“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体操妈妈”丘索维金娜,他们已是各国青少年的励志标杆。体育不是少数人的游戏,竞技比赛不光旨在追寻“更高更快更强”,更能够带动全民从欣赏体育走向参与体育。无论是朋友圈里“晒步数”,还是社区篮球竞高低,只有让健身和运动回归生活,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方能实现良性循环、比翼齐飞,也才能让更多人在体育中感受到奋斗与激情。
在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每个国家的旗手身边,都站着一个捧着小小树苗的孩子。树苗,寓意着环保;孩子,代表着未来。即将长成“奥运森林”的幼苗,也象征着体育精神可以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竞技不停,精神不老。每个孩子在流汗对抗中获得体育的馈赠,我们就一定能磨砺出无惧挑战、战胜自我的民族性格。
《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28日 05 版)
“无耻者无畏”冲击了谁的三观
作者:陈志文
高铁上博士生霸占座位事件告一段落,在全民一边倒的声讨下,当事人被迫道歉。济南铁路公安处也出面给予其200元治安罚款。当事人还被记入铁路征信系统,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乘车。此次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地方:第一,一边倒的声讨,某个网络平台上的留言就高达20余万条;第二,虽然也发生了人肉搜索,几乎把这位博士扒了一个底朝天,但几乎看不到对人肉搜索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质疑;第三,舆论对济南铁路局关于这位霸座乘客没有违法的声明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当时高铁上相关责任人的不作为进行了激烈批判。
可见,霸座这种和无赖无异的做法,激起了全民公愤。更重要的是,大家普遍感到有一种“无赖当道”的趋势,此人无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个法学硕士、在读博士生,面对列车长的质疑和劝说,其肆无忌惮的言行刺激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为什么会这样?大约只有一种可能:他的世界观就是这样,因此他说得很坦然,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其行为很无耻。
其实,近期连续发生的几起舆情事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肆无忌惮,甚至无赖式的违规、说谎,颇值得仔细探究。
刚刚结束的“红芯事件”就是活生生一例。先看看红芯官方的原本说辞:“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浏览器”……太多伟大的词,不一一列举了。
被揭露后,红芯公司官方发表了一份所谓的道歉声明,是这样说的:“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我们在前期宣传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我们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言下之意是他们没有说谎话,是公众多想了。而他们的错,也仅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创始人陈本峰也一再说:“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拿过国家的钱”。
把说谎变成了“一定程度的夸大”,更恶劣的是,他们还有一个信誓旦旦的理由:我们没有骗国家的钱。换言之,骗其他人没有毛病,不叫骗。亿美元的投资,怎么来的?在他们看来,为了融资说假话,就不是骗,不是说谎。
我相信这是他们真实的感受,甚至他们会觉得委屈,因为他们的三观与别人不一样,比如在说谎上。不仅产品是假的,说了谎,两位创始人还被揭发编造了更多的谎言。陈本峰因在科大讯飞实习过,就把自己说成是科大讯飞的联合创始人。而另外一位创始人高婧,硬生生给自己增添了一个哈佛毕业生的头衔。显然,他们不仅习惯于在产品与创新上作假说谎,而且习惯于处处造假说谎了,比如,虚构自己一连串的履历。
过度宽纵,必然造成违规,说谎的人从中得利,即便被揭穿,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于是,在“示范”效应下,老赖越来越多,说谎者也越来越多,违规者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人无信不立。因为诚信的缺失,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治理,我们都付出了过高的成本。目前,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强化诚信体系的建设,比如高铁对失信旅客的限制,比如法院对老赖的治理,但坦率地讲,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并非他们比我们自觉,而是严厉的惩罚,让他们不敢违规。
多年前,我去美国西部的一个城市,在进城的高速路上,我们坐的大巴一路畅通,飞驰而过,而旁边的车道却车拥堵不堪。问司机原因,司机说为了效率,也为了环保,当地规定,有三人以上乘客的车,才可以走快速通道。同行的人就问,路上好像没看到检查人员,为什么没有人偷偷走?司机说:没有人敢。如果被抓住,不仅罚款是天价,还会被吊销驾驶资格,可能一辈子也开不了车。
人性是不完美的,外国人也并非比我们讲规矩,而是严格的规则和惩治措施,维护了社会的诚信。在诚信文化与制度的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要确保监管部门的规范、自律,让守规矩有信用的人得利;另一方面,要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积极作为,严惩一切违规者、说谎者,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果“无耻者无畏”,则是对说谎者、违规者的奖励,对守信人的惩罚,诚信社会就无从谈起。
不妨换个方式关爱“高层次人才”
作者:陈作兵
近日,沈阳某家医院门诊大厅贴出一张“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告示,引发大众争议。这边高铁“霸座”博士事件一波未平,那边又出了这个告示,不怪“吃瓜群众”急了:某些“高层次人才”在看病诊疗过程中,是否也会“霸座”了我们的位置?毕竟高铁选择位置事小,但生病就医可来不得半点耽误。
其实,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利,一直非常关注。国务院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有权享有公平可及的最高健康标准。当然,高层次人才是应该得到社会关心和政府支持,但能否换一种形式呢?比如,从提高经济待遇、主动上门服务或者每年的健康体检方面来关心,而不是体现在公共医疗资源的优先占有上。如果这样,也许会更符合法律、伦理和公众意愿。
(作者:陈作兵,系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法治文化建设重在求实戒虚
余谓之
2018年08月28日08:27 来源:法制日报
不久前,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文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互为条件、互为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公民法治思维,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应有之义,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之责,需要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务求实、力戒虚。
要高站位。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宣传文化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不是与己无关的工作,需要守土尽责;不是一般化抓就能抓好的工作,需要抓得不一般;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政治站位越高,责任感就会越强,就会更加积极作为、担当作为、创新作为和有效作为。
要全覆盖。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法治权威源自人人信仰,法治文化需要全民认同。哪里普法工作的盲区越多,哪里的法盲就可能越多。为此,须在全覆盖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广泛推动法治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络,形成干部群众人人学、城市农村处处见、网上网下时时有、大事小事件件用的生动局面,使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真正成为人们不用提醒的自觉。
要见常态。法律意识的增强绝非一日之功,法治观念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法治文化建设不能热一阵、冷一阵,紧一阵、松一阵。做到法治新闻宣传连续不断、法治文艺活动好戏连台、法治专题教育环环相扣,如此长流水、不断线,保持恒温和韧劲,“紧箍咒天天念、小木鱼天天敲”,驰而不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特别要防止和克服临时抱佛脚、遇事乱阵脚、事后直跺脚的“三脚”现象。
要分众化。面对社会群体多元多样多变的需求,“大水漫灌”“老少皆宜”的宣传教育方式必然事倍功半、流于形式,需要精准滴灌,靶向供给。要注重针对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企业人员、农民及农民工、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的实际需求,“知共同、找不同、求认同”,坚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分众释法、精准发力。比如,在医院,多宣传医闹违法的案例;在工地,多宣传恶意欠薪违法的案例;在校园,多宣传校园欺凌违法的案例;对公职人员,多宣传受贿违法的案例;对老年人,多介绍防“电诈”和传销的法律和知识等等。还要善用身边人和事进行宣传教育,切实解决听得懂、记不住、不触动的问题,进而感到劫后余生的庆幸、知法用法的喜悦。
要重网络。当下可谓“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我国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达亿,占比高达%。为此,法治文化建设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在移动端上发力,把占领移动端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法治宣传在端上发声。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各类热门短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达亿。要适应移动互联的新特点,着力用好“网言网语”“微传播”,以短、灵、快的微宣讲、微视频、微故事、微电影等形式承载宏大厚重的法治文化内容,不断提高法治传播的到达率、阅读率和转发率,增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时效和实效。
要讲艺术。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法律是刚性的,文化是柔性的,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否则,难以让人入脑入心、见言见行,难免教而不化、成而不风。这就需要努力设计出更多具有穿透力、动人心、忘不了的法治教育活动,大力繁荣法治题材的文艺创作,用强劲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创作出一大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文学艺术作品。加大社会氛围的营造,正所谓“多一个法治宣传的广场,可能会少一个聚众的赌场”;多讲一个守法的故事,可能会减少一个违法的事故。
哈尔滨大火能“烧”醒谁
作者:曙明
8月27日《法制日报》报道,25日凌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阳岛景区北龙汤泉休闲酒店发生火灾事故,导致20人死亡,另有23人不同程度受伤。
媒体披露,此次火灾中的死伤者中,不少是到哈尔滨旅游的老年人。“快乐之旅”演变为“死亡之旅”,令人痛心。而梳理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如果某些环节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一些、更到位一些,令人悲痛之事就不会发生了。这让人在痛心之外,又多了愤怒和遗憾。
事故发生后,酒店法定代表人张某平因涉嫌消防责任事故罪被刑事拘留。消防责任事故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过失是就行为人对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而言的,作为酒店负责人,他不希望火灾事故发生,但就违反消防管理法规而言,却是明知故犯的。在这一事故中,酒店因为消防不合格,并不具备开业条件,对此,张某平心知肚明。如果他能认真整改,在整改合格前不营业,也就不会有事故的发生。但对利益的追求,导致其心理上疏忽或者侥幸,于是悲剧发生。说他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并不为过。
同时,不禁要问,有关监管职责是否已经履行到位了呢?
《法制日报》记者在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网站查询看到,自2017年12月起,该酒店在消防监督抽查时,有4次抽查不合格。根据消防法规定,对于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等情形的,责令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透露,曾对这所酒店下达过责令整改通知书。看来,消防安全不合格情形确实是存在的。消火栓门被挡住,“安全出口”指示灯不亮,“没有疏散指引标识,走路像迷宫”……对这样一家酒店,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难道不够明确吗?如果相关部门、人员责任心更强一些,执法更严一些,盯得更紧一些,其违规营业的事实,或不难发现,悲剧也许就此不会发生。20人的死亡是否和一些人的失职、渎职有关,期待事故调查给出结论。令人欣慰的是,当地已经表态,无论涉及到谁,事故调查都会一查到底。
再往“根”上说,这家酒店本身即是违法存在的。2006年出台的《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不得建设宾馆、度假村、招待所、休养(疗养)机构以及居民住宅。对已建成的,应当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拆除或者迁移,并依法给予补偿。如果能够严格依法办事,这家酒店早就“死”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事故。但它竟然违法“活”了多年,最终成为20人的葬身之地。这个角度看,20人死在有法不依上。
名校与民校,不应“隔墙而学”
胡欣红
2018年08月28日08:26 来源:钱江晚报
近日,苏州一所百年名校拟在校内设“隔离门”安置“菜小”生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热议。据澎湃新闻报道,从今年9月1日开始,苏州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俗称“菜小”)——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公办重点小学、百年名校勤惜小学念书。该消息传到勤惜小学的家长群后,立马炸开了锅。8月23日,勤惜小学方面透露,虽然共用一个校园,但勤惜小学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
对于这种“一校两制”的做法,主流媒体纷纷予以谴责抨击,认为是在人为制造歧视,有悖教育公平,并且涉嫌违法。
在校内设“隔离门”安置“菜小”生的做法,其不妥是显而易见的。诚如家长们所担忧的,将学生“区别对待”,会让“菜小”的孩子有“寄人篱下”之感,可能导致并激化两校学生互相歧视的心理,对所有学生身心健康都不利。一门之隔,既会加剧“菜小”学生的自卑心理,也容易让勤惜小学的学生增添优越感。
其实勤惜小学完全可以拆掉“隔离门”。姑且抛开教育公平等“高大上”的问题,就从教育本身审视,“菜小”整体安置到勤惜小学,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完全可以做到双赢。之所以设置“隔离门”,校方主要是担心两所学校的校情不同,会导致管理的混乱。校园里突然增添了800多号人,固然需要充分协调,尤其在操场等使用上错时安排。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设置“隔离门”的理由。
具体而言,两所学校的学生不在同一栋楼上课,课间十分钟很难有交集,体育课不仅错时而且有体育老师在场,当然不可能有啥冲突。如果课外活动时间无法错时安排,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值周老师加强巡视完全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换个角度想想,“菜小”的过渡性安置,其实也给勤惜小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名校和民校的学生,其家庭环境存在群体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种差异,有时完全可以成为互补的资源。生长于优渥环境的孩子,往往不知稼穑艰辛和底层疾苦,不易形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习惯。而让这样的孩子近距离接触或者是亲身体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生活,或许不失为最好的教育弥补之道。两所学校的孩子在正常接触中,他们之间的自然交流,或许胜过师长们的任何教育引导。
事实上,有不少家长就主动安排让孩子利用假期到偏远乡村的穷困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几年前,曾有电视台策划城市孩子与偏远乡村孩子短期互换家庭的活动,参与的孩子都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念之转,问题和麻烦便会转化成不可多得的资源。只要校方充分引导,并做好协调安排工作,家长们应该也会欣然接受。
滴滴司机聊天群主,请出来遛遛
叶 泉
2018年08月28日08:28 来源:法制日报
连日来,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车女孩一案,成为舆论焦点,滴滴公司因此也卷入了舆论漩涡,除两位高管被免,滴滴公司还受到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的联合约谈。
面对轰动一时的案件,我们相信杀人者会受到法律严惩,滴滴公司也应该能从中吸取教训。毕竟人命关天,一个漠视生命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能正视自身问题的企业也是没有未来的。
本文要谈的不是这起命案,而是这起命案的次生灾害——滴滴司机聊天群。有网友曝光了近日一些滴滴司机的聊天群,被指“不堪入目、令人发指”。武汉等地多个疑似滴滴司机群聊天记录内容不堪入目,对遇害女孩进行无底线低俗调侃。其中一名司机的言论被网友批判后,竟然称“开心就好,并不影响”。还有疑似群主者叫嚣“杀得漂亮”。更有网友曝光了滴滴司机聊天群的“黑历史”,偷拍女乘客、打人都成了司机炫耀的资本,在群中还收获了一片掌声。难怪有网友对此感到毛骨悚然。好在警察蜀黍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介入调查了,希望那些违法者早早投案自首吧!
2017年10月,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个法规要求:首先,微信群必须传播正能量,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其次,微信群不能传播违法信息,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三,微信群要接受监督,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应当接受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监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渠道,设置便捷举报入口,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微信群群主要配合警方办案,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最后,法规还特别规定,群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所以,建个微信群很容易,但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有没有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能力。我们看一些滴滴司机的聊天群充斥着黄色和暴力,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违法犯罪行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起哄叫好;对受害女孩不但不同情,反而低俗调侃。为此,表这种不当言论者固然要承担法律责任,群主一样难逃干系。为此,我们请这些群主们也出来遛遛,相信警察蜀黍会告诉你错在哪里了。
事实上,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的社会影响极大,而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司机。8月26日,滴滴公司宣布,从27日起下线顺风车业务。滴滴司机们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司机想以各种粗口、谩骂的方式洗地,结果却成了猪队友,不但于顺风车的危局无补,反而更证明了舆论对滴滴司机素质的指责。
由此可见,任何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会对事情的走向产生好的影响,只有真诚与善良才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吸引年轻观众,转变语态是关键
作者:叶奕宏
这些节目让观众发现,包括“一带一路”主题在内的重大题材电视节目并不总长着一张“扑克脸”,它也能如此气韵生动,知性而风情,也能从新闻走进人们日常生活。这无形中获得了许多原本对此“不敏感”的年轻人的青睐。
让传递主流价值的电视节目拥有更大的年轻市场,对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中国文化的现实形态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纷繁复杂的成分,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的同时,一些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也悄然抬头。对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的青年观众来说,他们的人格和梦想尚未定型,亟须正确引导和塑造,而承担此种功能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电视节目。
智能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收视行为的衍变,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也对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诉求,要想让主流价值观抵达人心深处,切实转化为号召力,鼓舞更多的年轻人将国家命运与个人梦想相联系并为之投入青春,电视节目必须进行“年轻化”尝试。《我的青春在丝路》等一批“青春系”主流电视节目在探索中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节目转变语态,以青春为基调更精准地击中年轻人的心。
第一步就是要发掘节目中符合年轻口味的表述方式。无论什么样的节目,要传达什么样的观点,首要的是能够吸引观众。在开掘年轻市场时,过于庄重老派的口气反而会令观众印象分大减。因此,在与“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时,许多节目都将这一倡议具象为可感可触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并与节目特质相结合,以更加活泼的形式加以呈现。如《汉语桥》定位为“世界大学生的中文竞赛”,便在赛事上做好文章:创新内容形式,让比赛集话题性、互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令观众和选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尽情体会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
吸引住了年轻观众,还要让他们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可节目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观众意识到节目所谈论的、呈现的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途径之一当然是找好“代言人”,比如《我的青春在丝路》抓住的共鸣点便是与每个青年人都息息相关的“青春”。创作者精心挑选了14张年轻的面孔,他们和大多数年轻观众一样也有缺陷和短板,却能通过自己在丝路沿线国家的努力和服务,让青春散发不一样的光芒。这必将让尚在迷茫的年轻观众反思“青春应有的模样”。
当然这样的“共鸣”是需要观众自己品读的,从制作方角度直白露骨地渲染节目意义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观众群体,他们更希望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判断,因此几乎所有“青春语态”的电视节目中都不再过分生硬刻意的“点题”,正在芒果tv热播的《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中有几期甚至只字未提“一带一路”,然而但凡不曾与社会脱节的观众都能明了,支撑着这些年轻主人公抛洒青春热血的究竟是什么,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被趣味所吸引,在共鸣中实现了自我观照,或许不远的将来,用青春语态表达的主流价值能让更多年轻人主动握起青春的“笔”,在丝路上、在更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一画。
《光明日报》(2018年08月28日 02版)
人格权“独立成编”,让民法典闪耀“人”的光芒
继民法总则后,我国民法典编撰又迈出“第二步”。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草案共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6个分编。其中,人格权编独立成编,尤为引人瞩目。
如果从大陆法系的传统看,在民法典中并不对人格权独立成编。无论法国法的三编制体系,还是德国法的五编制体系,都是照此处理。究其内在成因,传统民法的重心在于财产权制度,甚至可以说,存在一种物重于人的倾向。晚清以降,从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至今,我国人格权民事立法逾百年,历次民法典编纂因深受德国法的影响,均未将人格权独立成编。
然而,从立法技术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众所周知,就民法的本质而言,属于人的权利法,民法分则体系的构建,其实也是民事权利体系的延展。人格权之所以重要,在于其乃是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等,是民法两大支柱之一人身权的关键内容。倘若人格权不能独立成编,就难以突出基本民事权利的地位,民法典的系统性、科学性就难免大打折扣。
立法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不可否认,《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堪称是民事立法的双子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前者于1804年实行,后者于1900年施行,均已是百年老法矣。时代车轮滚滚,人间沧海桑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权类型增多,法律关系复杂,面对互联网侵权乱象,司法审判已然“独木难支”,亟待对人格权进行更系统的立法规范。是以,经典的立法体例也应跟随国情、世情,作出相应的调整,体现时代之精神。
当前,将人格权“单独列编”,已到“水到渠成”之时。从1986年《民法通则》确立人身权制度,到2009 年颁行《侵权责任法》列举人格权并置于财产权之前,再到2017年的《民法总则》全面保护人格权,呈现出突出人格权保护的立法进路。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关于“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精神,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收侵犯”要求,起草中的民法典中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也是执政党意志、国家宪法条文的立法回音。
人民需要一部自己的新时代民法典。人格权之于人民,乃是权利的宣示书。在民法典起草中,将独立的人格权编纳入其中,这种对公民人格权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有助于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崛起,而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获得法律加持,亦能更好地免受外来不法侵害。将人格权“单独成编”,国家立法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写就一个大大的“人”字。而一部闪耀“人”的光芒的民法典,也让人更加期待满怀。(刘婷婷)
社会热点【第二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有一次,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地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地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一次性用品。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准备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实地观察、记录。
2.采访、统计。
3.翻阅书籍,从网络上查找资料。
三、资料的收集、整理。
用品名称
调查场所
数量(一天中)
塑料袋
小吃店
70~80只
肯德基店
50只左右
大润发超市
1880只
餐巾纸
家里
40张
肯德基店
约1000张
一次性筷子
小吃店
约150只
饭盒
小吃店
约100只
……
……
……
四、分析和总结。
1.一次性用品种类繁多。
在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一次性手套、餐巾纸、纸杯、一次性雨披、一次性针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输液袋、保鲜膜、保鲜袋、一次性相机等等。
2.一次性用品使用普遍,倍受人们喜爱。
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很普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医院,在家里,在超市,在饭店,甚至在学校,都可以看见一次性用品的身影。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调查情况来看,人们的使用量也非常惊人。由于它们使用方便,快捷,适应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3.一次性用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一次性用品大家族中的餐巾纸、竹筷等都是以树木为原料。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以每户人家每天大约使用40张餐巾纸计算,如果一个小区有十五幢楼,每幢楼有20户人家,那这个小区一天就要用掉120xx张餐巾纸。那一个月呢?一年呢?这个数字太庞大了!据专家测算,一棵有20xx年树龄的大树只能造3000~4000张纸或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据调查,目前国内有上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4758万立方米,这些筷子就占了%。生产筷子的过程中,从圆木到木块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有60%。还有塑料袋,它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3千克石油只能做1千克塑料,而我们消耗了那么多的塑料袋,那需要多少石油啊!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一次性用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后患无穷。
4.一次性用品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有些餐巾纸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而荧光增白剂对身体有害。
据20xx年一项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垃圾堆放量达60亿吨,人均年产废旧物资达400公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用品。其中有一部分是塑料袋,而它们处理起来很困难,造成了白色污染。如果焚烧的话会产生致癌物质。而且它们会污染土壤、水源,如果抛入大海中,海龟又会把它们当做水母吃下去,导致窒息。这可见塑料袋的危害之大。
五、建议。
1.一次性用品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它们的使用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产生了很大的污染。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应当尽量少使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政府加强监督对一次性用品的质量检测,保证一次性用品的质量。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鼓励和奖励回收利用,增加资源循环利用。
3.学校里应该多开展一些关于一次性用品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弊,增强环保意识。
社会热点【第三篇】
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舆论的焦点也时常左右着公众的思考和行为。作为一个关心社会进步的普通人,我也经常围绕着这些热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分析不同的社会热点问题,我认为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通过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首先,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我们不能轻易被媒体的渲染和煽动所左右。媒体是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者,他们往往会以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来解读和报道事件,这对于公众来说是一种引导,但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所见所闻。我们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多方面的收集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了解问题的各个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形成对问题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其次,社会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许多社会问题都非常复杂且具有技术性,仅凭个人的直觉和表面的了解来决策和表达意见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主动学习并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评估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要素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我们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和处理社会热点问题。
此外,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整体性的思考和综合的考虑。我们不能将一个问题孤立起来看待和分析,而是应该将其放入更大的背景和系统中去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往往和人们的价值观,制度安排,经济发展等方面紧密相连。我们需要看到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寻找共性和差异之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全面和可行的方法。只有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我们才能够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时找到最佳的路径。
最后,处理社会热点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底线意识。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的往往是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热衷于个人利益而触犯底线,违背价值标准。我们需要在处理社会热点问题时,站在人民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和评估。只有通过尊重人民的意愿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综上所述,处理社会热点问题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具备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综合的考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底线意识。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处理社会热点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热点【第四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我深入思考并总结了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与体会。通过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沟通能力、塑造务实乐观的态度、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公民意识,我们就能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今,社会对人品道德的重视程度愈发加深,一个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我认为,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教会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准则。此外,亲子互动也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家庭活动、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其次,提高家庭教育的沟通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今社会信息发达,孩子们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多得难以计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家长的期望,也能够更好地沟通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在沟通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尊重,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一些建设性的回应和建议。
再次,塑造务实乐观的态度是培养孩子成熟的必经之路。社会热点问题中,很多人陷入焦虑和担忧之中,这样的情绪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要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并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困难。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比较,让他们明白成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另外,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性的关键。当今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在将来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
最后,培养公民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有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并培养他们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的多元化和公平性。让他们在家庭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不断发展自己,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提高沟通能力、塑造务实乐观的态度、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公民意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并与孩子一同成长。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个有爱心、健康、独立、积极向上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