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论文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社会热点论文范例(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会热点论文1

1.从国家方针政策中捕捉信息

在我国,学术期刊除了具有学术性之外还具有政治属性:其一是要把控好舆论关,期刊所刊发的文章一定要与一段时期内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吻合;其二,由于学术期刊的学术性,编辑在组稿时要重点关注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发展中客观问题的文章。所以,这也意味着我国学术期刊的信息捕捉活动也具有政治属性,不可能超脱于政治活动之外。简而言之,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影响着学术期刊的政治动向和工作重点,学术期刊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基准点捕捉信息,不仅可以保证学术期刊的政治性,而且能确保期刊中所刊登的内容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由于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会朝令夕改,所以这也保证了学术期刊今后工作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在融媒体语境下,编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快捷便利,可通过收看网络直播、关注政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渠道获得方针政策的关键内容,而且可以通过电视、纸媒等传统渠道获得信息。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创办的我国首个“一带一路”研究性刊物《丝绸之路研究》,所刊登的文章都是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最新也很具分量的成果。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丝绸之路研究》注入了巨大活力,同时《丝绸之路研究》也对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基于国家政策策划选题,《丝绸之路研究》杂志赢得了大量的优质作者和稿源,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从社会热点新闻中捕捉信息

社会热点新闻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报道,一般与日常生活、国家建设、社会治理密切相关,具有影响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在融媒体语境下,社会热点新闻具有很强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引导社会行为规范;或反映国家发展规划、指引各项工作进行;或反映某段时期内的社会矛盾,引发反思促使社会进步。简而言之,社会热点新闻所反映的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期刊通过捕捉社会热点信息,并深入探究热点新闻背后所蕴含的动因和涵义,据此来进行选题策划,有以下优势:首先,捕捉热点新闻可以使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以便于学术期刊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客观问题;其次,捕捉热点新闻还能使学术期刊时刻站在时展的前沿,保证学术期刊内容的前沿性和热点性,借此来提升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再次,捕捉热点新闻能够将客观问题学术化,使客观问题与学术研究相互融合,更好地实现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例如,1998年创刊的《中国扶贫》杂志,一直致力于追踪扶贫热点问题,立足扶贫开发、传递致富信息。特别是2014年我国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更是刊登了许多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另外,近年来,《贵州社会科学》杂志也准确抓住了我国扶贫工作的热点,刊登了许多关于扶贫工作的理论文章,其中还特别设立了“反贫困研究”栏目,为我国的脱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3.从国家重大立项中捕捉信息

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决定其必须以传播前沿学术信息、跟踪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并发表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研究成果为己任。而从国家重大立项中捕捉选题能够完美契合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首先,我国重大立项的负责人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上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其发表的研究成果一般代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动向和前沿;其次,重大项目立项之前已经经过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轮番论证,其先进性、科学性、前沿性毋庸置疑。所以,学术期刊通过捕捉重点项目信息来进行选题策划,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围绕重大项目进行选题策划,还能够提升稿件来源的宽度和深度。首先,学术期刊可以向项目负责人进行约稿,项目负责人所撰写的稿件一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能够很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容深度;其次,可以向参加项目的成员进行约稿,他们在项目立项之后肯定会围绕这一项目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且肯定会有研究成果出现,而且由项目成员撰写的稿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在学术期刊发表之后能够被多次引用和转载,这也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当前融媒体语境下,我国重大项目一经立项便会通过电视、报纸、政府网站、政务公众号等渠道向民众告知。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知重大项目的立项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组稿。例如,2018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公布了10项创新研究群体延续资助项目,这其中包括机电液系统基础研究、新型微电子集成器件的基础研究、航空航天用超高温复合材料制备与服役的物理化学过程等,而且,这些项目的起止时间是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整整三年时间。如果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据此来进行相关的选题策划,不仅可以在长时间内获得优质的稿件,而且可以紧贴研究前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从学术会议中捕捉信息

学术会议一般聚集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除此之外学术会议还涵盖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焦点问题,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学术汇报,迅速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信息,并据此提炼出选题策划方案。另外,学术会议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期刊的选题策划提供了可能:首先,与会者一般会携带未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参加会议,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其他与会者共同交流讨论,最后这些未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修改完善之后必定会进行发表,这就为学术期刊提供了潜在的优质稿源;其次,学术会议尤其是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一般聚集了国内顶尖的研究人员和团队,他们在会议上的发言一般代表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未来必定会产生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也为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融媒体语境下,有关学术会议信息的获取渠道众多,可通过公众号、网站、报刊等渠道获取会议信息。例如,“AEIC学术会议网”中就刊载了一些学术会议信息,在官网首页有检索栏供用户对会议进行筛选:首先是会议门类,分为理工科会议与人文社科会议;其次是时间,分为最近一周、最近一月、最近三月等。学术期刊编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网站内进行检索,通过参加会议、听取会议发言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以此来进行选题策划。

5.从论文数据库中捕捉信息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巨量的信息经由各种渠道进行传播,我们时刻被各种信息包围着,在为学术期刊信息捕捉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期刊编辑在融媒体时代必不可少的能力。随着论文数据库的问世,学术期刊编辑通过数据库进行精细化检索以获取信息成为可能。编辑通过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除了可以快速了解学术消息、前沿动态、发展方向等信息,还可以获取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学术期刊未来的选题策划提供精准信息。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论文数据库有知网、万方、龙源期刊网、维普等,这些论文数据库已成为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庞大的资源。以知网为例,作为我国老牌论文数据库,目前其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并且对其中的文献做了详细的归类整理,凭借其强大精准的搜索功能,编辑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许多不同来源的文献信息,而且通过“分组浏览”功能可以详细甄别出所需要的文献。另外,知网还提供各种专题知识库及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等功能,这些都为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社会热点论文范例》,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社会热点话题2

独具个性化的深度报道,提升了“厦门网眼”的品牌魅力,也打造了网站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以多元性和互动性拓展深度和广度

“厦门网眼”选取包括厦门本地传统媒体在内的新闻资讯,以提要和链接的方式,通过系统的梳理、归纳、提炼,有创造性地遴选,对相关新闻进行集纳和分类。通过策划,使话题呈现的并非是同一主题下信息的简单汇总,而是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和功能性的专题深度报道,解释和揭示受众渴望知道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新闻更深的原因、趋势等。对事件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以活跃受众的思维、拓宽受众的思路。编辑同步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实时更新,丰富专题话题的内容,满足受众对了解事件最新进展的需求等。使受众通过专题,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更深刻地认识社会。

为弥补网络话题专题内容的“非原创性”缺陷,网站发挥网络媒体的即时互动特点,通过论坛或者社区这一网络媒体的信息库,从中发掘许多有用的信息,丰富话题的外延,使之更加厚重丰满。

新闻、评论、帖文、博客等各类题材有机组合,制作与话题同步的调查,网友的帖文、博文及跟帖等互动信息,赋予了网络专题的“原创”元素。

另一方面,专题话题与网友互动,又使话题更具关注度和吸引力,拓展了话题的张力。让受众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的热议中,通过选取直接参与者的评述以及描述情感反应或进行情感吁求,使之从“阅读者”成为“参与者”,一同随话题的进展而律动。通过互动挖掘更深更广的新闻信息,以新鲜、原生态、独家的深度新闻吸引更多的受众,彰显了深度报道的互动特色,拓展了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编辑而言,每期“厦门网眼”从开始构思到着手策划,从搜集材料到归纳集结形成观点,最终付诸制作,都是一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都是编辑的“原创性策划”。专题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增加话题的直观性和立体感。

关注热点话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厦门网眼”突出地域化特点,广受厦门网民的关注。其话题多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为依托,在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的分析和评论中,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关注发展与民生,坚持紧跟社会热点,回应网民关切,议论社会热点,抨击不良现象,反映引导舆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作为一个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进行深度报道和评论的深度新闻话题栏目,“厦门网眼”注重以事实说话,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始终遵守客观、理性、积极、向上的立场。

2009年11月18日,刘先生接到乌石浦小学通知,让他去办理退学,理由十分雷人——“你儿子比正常读书的孩子大3个月”。同样遭清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有9人。“厦门网眼”及时跟进,当天推出话题:《独家!乌石浦小学遭清退学生20日重回课堂》,并与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取得联系。19日,湖里区教育局随即约请了10名被清退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座谈。在座谈会上,教育局同意这10位学生从20日起恢复到校上课。

“厦门网眼”通过从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务实角度切入,拎出话题中能够服务群众的基本点、关键点、特殊点和关注点。使其沟通政府和群众,发挥信息桥梁的作用得到加强,也扩大和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实现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栏目的生命力所在。

新闻舆论监督落脚点和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这也是“厦门网眼”监督功能的成功之处。

深度新闻话题的服务性

紧扣网络民声,紧跟城市发展的脉动,一直是“厦门网眼”所坚持的方向。突出地方网站的定位,“厦门网眼”坚持本土化原则,以民生、社会热点为选材第一准则,突出服务性、贴近性、可读性,使“厦门网眼”兼具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

服务民生,促进政府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体察网友的需求,为网友办实事、办好事,有效解决民生难题,还有宏观政策的细化解读,提高政府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厦门网眼”的目的之一。

2010年8月10日,网友“海纳百川”在厦门网“有话要说”栏目发帖投诉,“在东盛花园和虎仔山路路口看不到红绿灯信号指示,短短的两个星期,在这个路口就看到3起车祸,”“厦门网眼”随即制作《事故频发,都是红灯惹的祸?》,并通过和厦门网“有话要说”栏目合作,向交警部门进行反馈,交警部门及时回应,迅速解决了该路段问题。

即使诸如“鼓浪屿未来命运如何”,“市政府是否会搬迁到岛外”,“厦漳之间该不该建海底隧道”……这些涉及城市未来发展和长远规划的话题,因受到网友深度关注,也成为“厦门网眼”时常“挑战”的议题。搭建政府和市民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集纳市民的建言献策,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民意参考。

此外,为强化“厦门网眼”的服务性和贴近性,通过“厦门网眼”页面和网友互动,网友们可以推荐自己心目中的“网眼事件”,成为“厦门网眼” 原创内容的重点。网友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也增强了“厦门网眼”的黏度以及网友的忠诚度。厦门市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于2012年12月中旬试运营,因收费标准过高引发市民和网友吐槽。“厦门网眼”及时跟进,推出的《厦门最贵停车楼,你敢停吗?》分析了高收费标准背后的成因及潜在的利益链。话题推出后引起多家媒体广泛关注,停车楼运营方最终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并推出月卡年、卡等优惠措施,让民生工程造福于民。

“厦门网眼”关注社会之关注,其服务性更具关注度。每年一度的高考,“厦门网眼”总是提供考生和家长急需的高考相关资讯服务,如2012年高考前后,“厦门网眼”制作了两期话题,《高考考场“七个不准” 考生请留意》、《高考成绩公布,考生必看注意事项》。从高考前的考场纪律解读、相关提醒事项等,到高考后的分数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模拟、高招录取、报考注意环节、录取结果查询等,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最全高考资讯服务,答疑解惑,赢得关注度的同时获得网友高度认可。

社会热点话题3

突出“中心”抓“重点”

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科技日报》责无旁贷。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正是《科技日报》的定位和重任。在今年的《科技日报》“两会”报道中,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展开,运用头条消息、通栏标题、配发提要、大幅图片、整版连版等形式,集中版面优势,努力在第一时间推出重头新闻和热点报道。版面编排集消息、言论、特写、图片于一体,形成鲜明的报道主题和视觉效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如何把自主创新落到实处?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和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为此《科技日报》作了详细的策划,在一版重要位置开辟了《如何把创新落到实处》专栏,集中报道了“科研中的浮躁,不注重从小做起”;“创新经费不足,国家的鼓励政策不够”;“高端的创新人才缺失”;“对技术创新成果缺少发现机制和培育机制”等热点问题。这一组报道,融入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重点十分突出。每篇抓住一个热点,从两会代表、委员的话题入手,采取纪实、白描、讲故事、对话等多种写作手法,文章有事例有分析,有现场描写,话题层层深入,观点鲜明深刻,读后给人启迪。如《科技日报》3月5日在一版“如何把创新落到实处”专栏中的《创新,不妨静下心来从“小”做起》一文,由“说起企业自主创新……是没有人肯静下心来去研究那枚小小的螺钉”引出话题,最终道出小天鹅总经理柴新建代表的观点心声:国家应该通过舆论导向,给那些做基础工作的、搞小改小革的人足够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创新的参与者、实践者。

精心策划出“亮点”

科技热点新闻报道离不开及时捕捉,更离不开精心策划,有无策划,策划好坏,报道的效果差别很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今年报道的热点。两会召开前,《科技日报》在深入调研和征求大量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以“会内会外共话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两会代表委员关注资源节约型社会”为两条报道主线,连续10天出版两会特刊,抓住20个热点话题,推出20组热点报道。

在“会内会外共话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组专题报道中,《科技日报》抓了“自主创新环境不够好,科技资源分散,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政府如何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科学家的技术与成果转化两张皮问题”;“困扰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等10个热点问题报道。

《科技日报》“两会”特刊针对20个热点话题,从3月4日开始,分别在5、8版用整版篇幅并配发图片,分两个专题刊登系列报道,内容以两会代表委员“观点访谈”为主打稿件,开设了“创新行动”、“国外经验”、“政策法规”等栏目,报道直面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直击耗能大户,请专家深入分析、破解难题,宣传先进典型、运用典型示范,介绍国外成功案例,多角度、多侧面展开深入报道。最后又以整版篇幅作了综合性回放和话题精选报道,增强了广度、深度和贴近性、可读性,使热点真正“热”了起来。受到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充分肯定。

热点报道彰显“特点”

做好科技热点新闻报道以增强《科技日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牛鼻子。把握正确科技舆论导向,增强新闻责任意识,热点报道彰显“特点”,做亮标题图片,追求版式和谐与创新,打造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风格,是《科技日报》今年“两会”热点报道的突出特点。

结合《科技日报》“两会”热点报道取得的成果来看,热点报道能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有可读性和知识性,让人思考,引人入胜,娓娓道来,给人以启示,这样的热点报道必定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对热点新闻事件报道要有平民化视角,是报道成功的保障。从宏观角度看,民生话题成为“两会”报道的首要选题。《科技日报》作为以科技报道为主的报纸来说,始终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政策为己任,以“科技为源,以读者为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介绍实用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在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方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农”是两会的热点。破解“三农”问题,最终要靠科技和提高农民素质。《科技日报》从这个热点中抓科技话题。如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农村科技进村入户咋这么难,绿色农业、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人才和教育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社会热点。3月10日这一天的报道,《科技日报》3版集中谈了教育问题,刊发了《我国教育支出并不比国际水平低》、《四位人大代表热议中国教育》一组文章;而8版以《人才,就这样给折腾“废”了》、《最大的浪费是人才!》、《山西来京渴求万余人才》为一组,将话题聚焦在了人才问题上,提出了诸如“人才评估过于频繁且主观化,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疲于应付各类考核,而无心或者说无力科研”、“大学生求职难与企业人才荒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之一和应该关注的焦点之一”等许多社会问题。

社会热点论文4

关键词:数据挖掘;专刊策划;期刊影响

近年来,多家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表明,专刊出版可促进行业发展、扩大期刊影响、拓展期刊稿源和提高期刊引证指标[1-6],是提升科技期刊质量和品牌的重要途径,其中专刊策划是关键[7]。数据挖掘在专刊策划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辑部对相关学者和稿件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期刊在学者选择、专题策划、稿件筛选时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期刊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8]。蒋学东等[9]针对科技期刊传统选题策划面临的数据有限、信息精准度不高和以编辑经验为主等问题,探究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选题策划优化方法。董晶等[10]利用互联网中医学论文信息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这些信息背后的知识和趋势,从而帮助医学期刊管理者及时发现领域内的热点方向及潜在作者。本文以《大气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近5年围绕热点方向策划的2期专刊(2016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为例,对数据挖掘在专刊出版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12期专刊策划方式及影响力分析

1.1专刊主题及策划方式。《学报》2016年第6期策划出版了主题为“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与气候异常”的专刊(以下简称“厄尔尼诺”专刊);策划方式为:2016年5月召开编委会,由主编和编委拟定专刊主题和约稿对象。《学报》2019年第1期策划出版了主题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的专刊(以下简称“极端事件”专刊);策划方式为:编辑预先进行数据挖掘,拟定当前热点和相关约稿对象,提出专刊方案;2018年9月召开编委会,主编和编委根据专刊方案确定专刊主题和约稿对象。

1.2影响力分析。1.2.1数据采集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数据采集日期为2020年7月11日。1.2.2结果与分析通过专刊与同年度其他期的论文数据比较可知:2016年《学报》全年被引522次,“厄尔尼诺”专刊被引67次,未达到2016年的期均被引次数87次,仅占全年被引的%,下载次数为2153次,略超期均下载次数次;2019年《学报》全年被引84次,“极端事件”专刊被引47次,远超2019年的期均被引次数14次,占全年被引的%,下载次数为2651次,超过期均下载次数次。考虑到发表时间对计量学指标的影响,又对2期专刊前后出版的2期论文的数据进行比较(表1),可见“厄尔尼诺”专刊及其前后出版的2期发文量为13~15篇,被引量等指标基本随时间增长而增长,即2016年第4期指标最高,“厄尔尼诺”专刊篇被引次数、下载量、篇下载次数和被引率略高于5期平均,其中前5篇高被引、高下载频次论文均只有1篇来自专刊;“极端事件”专刊及其前后出版的2期发文量为13~15篇,除专刊外的4期指标随时间增长而增长,专刊指标在5期中均为最高,且大大高于5期平均,其中前5篇高被引、高下载频次论文有3篇来自专刊。综上可见,“厄尔尼诺”专刊的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与正常刊期的水平相当,专刊应有的提升读者认可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体现得不够充分;而“极端事件”专刊的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则大大超过了正常刊期,专刊应有的特色和优势得到较好体现。

22期专刊影响力差异的原因分析

2.1选题策划。2016年12月出版的“厄尔尼诺”专刊采用传统的选题策划方式,通过2016年5月召开编委会征求意见,拟定策划选题为“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与气候异常”。选题的背景为:2015/2016年发生了21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本次事件时间长、强度大,对全球天气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学报》主编王会军院士和编委都是大气科学学科的领军科学家,对热点问题的把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定位。然而,热点问题的“关节点”仅凭专家经验往往会有滞后性,“厄尔尼诺”专刊策划因没有占据时间上的优势,导致专刊的时效性不强。当时该选题是大气科学学科的聚焦热点问题,除《学报》策划出版专刊外,其他期刊也同时策划出版了专刊、专栏或特约稿等。谁能第一时间发表热点文章,谁就占得“先机”,较早吸引读者关注,有利于扩大期刊影响。《气象学报》2016年5月发表了《2015/2016年强厄尔尼诺过程及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被引次数69,下载次数2280),《气象》2016年5月发表了《2014—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被引次数80,下载次数1391)。然而,《学报》2016年12月才出版专刊,因此该专刊未能抢占“先机”,其选题特色虽较鲜明独特但无“领跑”优势。如果在“厄尔尼诺”专刊选题策划前,编辑就精准挖掘数据、找准关键性时间节点或者及时更换策划选题,由此可能会策划出特色更加鲜明的选题,并取得“领跑”优势,从而有利于扩大期刊的影响。通过数据库获取丰富大数据信息是获取最新学术信息的重要途径[11]。2019年1月出版的“极端事件”专刊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策划方式。数据挖掘的属性包括检索条件、发文时间、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等。该专刊从数据挖掘到确定选题共分6个步骤:1)基于中国知网、WoS(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大气科学高被引论文。对中国知网“基础学科”的“气象学”进行检索,按照被引次数由高至低排序,将被引次数超过40的论文视作高被引论文,共492篇;利用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大气科学期刊论文,包括《Nature》《Science》《PNAS》等综合性期刊发表的大气科学论文,在WoS数据库中逐一检索,获取这些论文中的ESI高被引论文,共835篇。2)对检索到的1327篇大气科学高被引论文的题名做主题词分析,发现涉及气候变化者最多(占%),其次为暴雨和台风(占%),再次为气溶胶(占%)。据此,编辑部初拟3个研究选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因子、气候模式等);中小尺度气象(暴雨、台风等);大气物理(气溶胶等)。3)通过中国知网,对初拟选题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发现2013—2017年气候变化研究最多(5946篇),暴雨研究次之(4263篇),台风研究再次之(1974篇),而气溶胶研究最少(672篇)。其中,2013—2017年气候变化研究的逐年发文量分别为928、1230、1276、1341和1171篇,表明2014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受关注程度有明显提升,且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其他4类研究的年发文量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网2013—2017年“气象学”高被引论文的前10篇中有8篇与“气候变化”主题密切相关。4)统计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发现“极端天气”的出现频次最高。据此,编辑积极走访相关领域专家、听取专家对专刊策划的宝贵建议;在此基础上,编辑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初步判断当前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应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5)基于上述数据挖掘结果,编辑部初步拟定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专刊选题方案,内容涉及研究选题、研究机构及相关学者等。6)2018年9月《学报》召开编委会,由主编和编委对编辑部拟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专刊选题进行论证。该选题最终得到主编和编委的高度认可。数据挖掘在保证《学报》专刊选题特色鲜明的同时,可有效避免与其他期刊主题“撞衫”。2019年1月“极端事件”专刊出版后,多次得到相关主题会议的关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2019年10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2019年极端气候事件与灾害风险管理高级讲习班,主办方主动联系编辑部,要求将该专刊作为国际培训教材,有力提升了《学报》的国际美誉度。

2.2组稿策划“厄尔尼诺”。专刊约稿专家名单是主编和编委根据其学术共同体及学术经验在编委会上当场拟定的,包括22位专家(其中2位院士)。“极端事件”专刊约稿专家名单则是基于大量数据挖掘工作拟定:利用中国知网和WoS等数据库,筛选出2013—2017年大气科学学科的高被引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论文进行分析,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人员分布(主要统计通信地址在中国国内的科研人员,包括发文数降序排名前100名和被引数降序排名前100名)、论文信息等方面形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相关学者分析报告”,提交给编委会审定,最终形成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主的约稿名单(16位专家)。“厄尔尼诺”专刊约稿邮件回复率仅50%,即22位专家仅11位回复了约稿邮件,其中2位专家表示“目前不做此研究,没有相关稿件”。因此,“厄尔尼诺”专刊最终约稿仅有9篇(均审稿通过),且稿件撰写时间较长,多篇稿件迟至11月才完成。为弥补专刊版面不足,《学报》从自由来稿中选取4篇质量较高、主题相近的论文。“极端事件”专刊约稿邮件回复率高达%,并且15篇约稿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均准时投达,从发约稿函到专刊出版前后不到4个月。由此可见,数据挖掘可有效提高《学报》专刊组稿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2.3运营策划“厄尔尼诺”。专刊的宣传推广主要依赖期刊网站、期刊微博以及期刊固定作者、读者和专家邮件推送进行常规推送。这种运营方式会导致专刊内容与读者需求的匹配度不够高、效果不佳。“极端事件”专刊的运营方式是利用数据挖掘做精准化、个性化推送。除常规推送外,在邮件推送中增加了约稿策划整理的发文数排名前100人、被引数排名前100人,推送工作精准高效。而且,利用《学报》微信公众号(2017年9月正式运营),在专刊出版前进行专刊预出版、宣传专刊内容,并梳理《学报》近10年有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主题论文,连续2周进行系列微信推送,并推广至微信群、QQ群和微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主题论文的显示度与关注度。专刊出版6个月后,编辑部又及时跟进专刊的受关注情况,并将论文的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告知约稿专家,让约稿专家了解专刊论文的积极影响,促其更加主动持续关注并推广专刊。由此可见,通过数据挖掘工作,《学报》“极端事件”专刊主题特色鲜明、组稿精准高效、运营彰显个性,有效地提升了专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3数据挖掘助力选题策划的效果和思考

由“极端事件”专刊的策划流程可见,数据挖掘从数据总结、分类、聚类、关联分析等方面助力专刊的主题选择、作者选择和推送选择。基于数据挖掘,专刊可实现特色化的选题策划、精准化的组稿策划和个性化的运营策划,有力提升专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受到“极端事件”专刊所取成绩的鼓舞,《学报》继续采用数据挖掘打造了2020年第1期“校庆特刊”,短短几个月内已有6篇文章被引用、多篇论文的下载频次超过300;同时,2020年第6期“气候与水循环、生态”专刊已完成精准化组稿策划,即通过大数据分析遴选了15位专家,约稿函全部得到“准时交稿”的回复,截至9月10日,《学报》网站或邮箱已收到10位专家的约稿。由4次专刊策划实践可知,通过数据挖掘策划专刊出版,应充分发挥编辑、编委(主编)、专家的作用和优势,并最终形成办刊合力。

3.1牢固树立编辑的数据挖掘思维。科技期刊要积极调动编辑挖掘数据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专刊策划中的“先锋官”作用。编辑要及时收集整理科技期刊的运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捕捉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沿选题信息,发掘出优秀作者资源,评估组稿传播效果,做好科技期刊专刊的策划工作;同时,编辑须牢固树立数据挖掘思维,提高对科技期刊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积极学习数据挖掘工具,提升数据提取、数据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期刊出版工作技能,如借助CiteSpace等工具将数据挖掘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完善[12];利用数据库与移动媒体深度挖掘精准推送对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等[13]。

3.2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主导作用。数据挖掘结果是经过大量数据搜集和整理得到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全面准确描述,专家借此可以获得较丰富的专刊策划信息。《学报》的多次专刊实践也表明,数据挖掘的分析结果确实有助于编委会做出科学的专刊策划决策。但数据挖掘绝不能代替编委会在专刊策划中的作用,因为他们才是专刊策划的真正“主角”:主编是实现期刊宗旨的主体,是期刊的灵魂和核心[14];编委会在促进科技期刊发展中也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15]。

3.3充分发挥专家论文撰写和专刊宣传的重要作用。专家在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品牌建设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6]。通过数据挖掘策划专刊出版,最终要凝聚专家力量、依靠专家撰写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稿件,彰显专刊的策划特色。为此,在专刊出版前,编辑应密切联系专家,主动与专家沟通交流,提请专家按时保质提交创新性稿件,促成稿件的高质量撰写及快速投达;提请专家把好稿件的学术质量关,为打造特色精品专刊提供有力保证。在专刊出版后,编辑应及时将专刊论文的相关信息推送给专家,提请专家利用自身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共同体积极宣传专刊,扩大专刊的影响。

23 577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