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可持续发展战略(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篇】

1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舟山是中国唯一一个依岛建市的群岛型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独具特色。通过分析可知舟山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发展特点和行业问题。

1.1行业整体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经营模式还相对传统、粗放,高技术含量的养殖模式发展相对缓慢。据调查,舟山地区约%的水产养殖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养殖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所占比重达72.4%,而现代化养殖模式所占的比重仅为27.6%,行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于国内渔业生产发达地区。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劳动力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1.2养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大多介于45~60岁,从业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老龄从业者在养殖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生产活动基本处于一种粗放模式状态。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安全隐患。舟山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而高中以上学历仅占7.6%,而且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吸引力的逐年下降,年轻劳动力大多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1.3水产养殖生产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舟山政府主管部门开始逐步从养殖户手中收回水产养殖滩涂用地,用于工业厂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用地,当地水产养殖业面临养殖范围缩小的问题。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每年夏季的台风、春季的冰冻和秋季的高温天气和冬季的寒潮都会在渔业生产区域频繁发生,同时还会不定时地爆发病害、赤潮等不可控制性事件,台风等强烈天气对水产养殖业的破坏力非常大,经常会带来养殖设施毁坏、养殖产品逃脱等灾后问题,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当地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基本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大多采取任由其发展的态度,不会科学地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去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自然风险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风险中的主要风险。

1.4从业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且不稳定随着渔业资源的逐年退化和国家政策的逐渐倾斜,舟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由以前的渔业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局面缓慢过渡到以造船业、航运业等重工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加上水产养殖业从业者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明显较低,而且工作场所大多在郊区或者滩涂等环境较为艰苦的地方,所以舟山当地的年轻劳动力很少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只有河南、安徽、山东等劳务大省的很少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到达舟山后会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生产,但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这些农村劳动力又开始大量返流回乡,水产养殖业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1.5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舟山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建港条件和快速发展的港口业,促使舟山当地市场经济逐步向国外企业开放,市场上水产品的价格调节机制也日益变得灵活,各种水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养殖人员大多以传统的养殖户为主,他们在经营观念、市场意识及竞争理念等方面缺乏历练,不能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对于市场行情的把握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性的思考,很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导致水产品因产能过剩而导致价格急剧下滑,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经济损失。

2舟山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舟山水产养殖业要想实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首先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舟山政府在以下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和支持。

2.1积极推进教育建设和人才引进工程人才是第一资源,舟山必须把人才引进工程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竞争问题,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建立对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定期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利用市场指导行业生产,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生产,不看市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海洋类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当地劳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引导,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认识水产养殖业,消除他们对水产养殖业的偏见,引导他们到水产养殖行业部门中工作。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应该为雇员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服务和子女受教育服务,从而吸引年轻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

2.2发挥资源优势,创建市场推进机制舟山政府部门应认真领悟国家“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积极发挥良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调整渔农业结构,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渔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点来抓,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引进和改良优良品种,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家水产品储运加工基地,政府应增加渔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资金,推进公共财政向渔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做好海洋渔业产业[1]。同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银行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等途径为水产养殖业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相关工商主管部门应完善市场价格管理机制和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对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对于投机倒把等严重影响水产品市场价格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引导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切实保障水产品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2.3增加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舟山地区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是以滩涂养殖、围塘养殖等为代表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养殖综合效益较低,而且占用土地面积较大。面对海涂滩地面积逐渐萎缩的局势,舟][山水产养殖业必须尽快推进水产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大力鼓励发展以网箱养殖、大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化养殖模式,积极争取更多的渔业结构调整资金,发展一批饲料加工、网箱生产、种苗繁育和病害防治等涉渔新产业。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渔业,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现代人的视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渔业[2]。政府应鼓励渔民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同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成果转让、专利购买、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舟山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抓好现代渔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转变。

2.5创建区域品牌,加快对外贸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不能清楚分辨出水产品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了高品质水产品的销售市场。虽然舟山拥有一个部级水产品品牌和多个省级品牌,但是总体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4]。政府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渔农村龙头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减少直接从事渔农业的渔农民数量,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宣传并鼓励广大水产养殖户自主组建养殖加工企业或者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有能力的生产经营团体,建立自主品牌,广泛发展水产品储备运销和精深加工,切实解决水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政府应重视水产品的出口质量,组建业务能力较强的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落实全程监督措施,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辟中东、南美、东欧等新市场,鼓励广大中小水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提升舟山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舟山水产品出口外销。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风险控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春颖(1971-),吉林省永吉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s).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4-03

从许多企业失败的案例来看,有些企业的失败是没有确立战略。企业没有战略,就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发展很容易迷失方向。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安排和现实理财环境,对财务决策活动从总体上,按照时间进程,做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企业财务战略的安排,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模式。企业财务战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可持续增长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最佳选择。

一、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条件

可持续增长是在企业综合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允许范围内的平衡增长。这种平衡增长需要考虑的因素或条件可以用可持续增长率模型表述。一个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是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1]。

根据此模型,可持续增长受4个能力或政策制约,即企业的获利水平、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的股利政策和资本结构决策。而这4个能力或政策是由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包括股利决策)决定的。决策实施后最后都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表永远遵循着一个原则:为经营活动而进行的投资(资产)等于为投资而进行的筹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资和投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财务活动中,两者相互制约和影响。从资产负债表来看,财务决策不仅包括投资、筹资总量,还包括两侧的结构安排。总之,企业是否能可持续增长,取决于投资与筹资的战略规划,逐渐使资产负债表的总量和双侧结构(各部分的比例)趋于合理,企业在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中渐于成熟。

资产负债表

二、投资和筹资总量的综合决策

(一)投资规模决策

企业投资规模一般以企业总资产价值来表示(更准确地讲是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总量)。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投资就能提高企业价值,企业投资规模就可以继续扩大,直至找不到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当下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这时的投资规模即为最佳的投资规模。注意的由于投资项目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只能选择内含报酬率趋近大于资本成本率的那个项目。

在实际可行投资规模的确定中却受多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看,影响投资规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管理者与股东的态度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者一般表现为回避风险,会拒绝大规模地举债进行所有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老股东也可能从控制权出发,反对发行新的股票,甚至不愿动用以前的留存收益,从而限制了投资规模;企业也可能因管理能力的限制而有意识地控制企业的发展速度。

影响企业不能按最佳投资规模投资的外部环境也很多,主要有市场规模的限制和筹资外在能力的限制。同行业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制约着企业的投资规模,商品的最大市场容量就是生产该类商品的行业最大投资规模,一个企业一般不能垄断市场(有反垄断法),所以其投资规模也必然会小于行业最大投资规模。一个行业准入标准越低,越趋于完全自由竞争,投资收益率的递减限制了企业的投资规模。虽然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经营项目,从事多元化经营来扩大投资规模,但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存在,迫使企业自主进行投资规模控制。

筹资外在能力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可能因为受到当前的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收益与风险、目前财务状况的限制,从而影响企业资本成本,使企业投资规模受限。

(二)筹资规模决策

一般来说,理论上的最佳筹资规模就是满足最佳投资规模的筹资量,确定了企业投资规模也就确定了企业筹资规模。但如前所述,从实际操作程序上看,往往是先进行筹资后进行投资,而筹资能力反受企业现行投资规模限制(没有前期的资本积累是很难筹集到资金的),可能使企业实际筹资量难以达到最佳筹资规模。总之,筹资规模和投资规模的确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要在不断的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中相互带动,逐渐趋向最优。

三、投资结构与筹资结构的综合决策

(一)企业投资结构

一个企业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企业的资产组合或投资结构。

企业将资金投放于不同资产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大,风险水平越低,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低;反之,风险水平越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高。当然,这是建立在长期资产有效运转的基础上的。

企业的投资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所处的宏观形势、具体行业、企业的规模等,除此之外,企业对待投资结构的态度还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的态度要求企业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回避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策略就是在保证正常需要的情况下,再适当地留有一定的保险储备,以防不测;激进的态度则要求企业减少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投放于可能产生最大收益的领域,以获取最大收益,只安排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量而不安排或只安排很少的保险储备量。当然,除了极端的两种态度之外,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众多形式的风险与收益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在于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二)企业筹资结构

一个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可以用短期资金来筹集,也可用长期资金来筹集。短期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的流动负债;长期资金则包括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种资金在资金总额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企业的筹资组合。

企业从不同来源筹集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本成本和承受不同的风险压力。资本成本与风险水平存在着反比关系,一般而言,资本成本越高,风险水平越低。就具体的筹资来源看,所有者权益的资本成本最高,但风险最低,或说没有财务风险;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最低,但相应的还款压力最大,风险最高;而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和风险则居中。

企业的筹资结构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内外筹资能力。企业对待投资结构的态度也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者希望权益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足够大,更有甚者希望负债为零,以最大限度地回避财务风险;激进者正好相反,他们希望负债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应尽可能地大,以获取低资本成本的利益。介于两种态度之间,存在着多种筹资结构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均在于能使资本成本和风险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之内。

四、投资结构与筹资结构的综合决策

投资结构具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与筹资结构具有的成本水平和风险水平相配合,构成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由于投资结构和筹资结构均有稳健和激进之分,因此,两两组合可以得到4种策略:

(一)稳健的战略组合

稳健的战略组合要求充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尽可能减少长期资产的投入,甚至连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都采用租赁的方式取得。在流动资产中,则尽可能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筹资结构上要求权益资本占资本来源的比重大;在负债中,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大。甚至全部资产的资金来源都由权益资本投资提供。

稳健的战略组合风险虽然低,但相应的盈利能力也极低。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资本结构,可以放心地为它提供贷款。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债务不多,偿还债务有较好的保障。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很难认同这种战略组合,其投资资本报酬率和财务杠杆都较低,权益报酬率也不会高。更大的问题是,这种资本结构的企业是理想的收购目标,绝大部分成功的收购都以这种企业为对象。收购者购入企业之后,不必改变其经营战略(通常要付出成本并承担较大风险),只要改变财务战略(这很容易)就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因此,只有不明智的管理者才会采用稳健的战略组合。因此,稳健的战略组合不符合权益投资人的期望,不是一种现实搭配,一般适合成熟的公用公司。

(二)激进的投资结构与稳健的筹资结构战略组合

该战略组合主要依靠削减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来源的比例来控制,即使投资出现失误,其风险也能受到有效的遏制,因为权益资本可以防止风险的扩大。因此,该种策略是盈利能力和风险均居中的管理策略。

这种资本结构对于权益投资人有较高的风险,也会有较高的预期报酬,符合他们的要求。权益资本主要由专门从事高风险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他们运用投资组合在总体上获得很高的回报,不计较个别项目的完全失败。这种资本结构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比较小,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债务,债权人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可见,该战略组合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一般适合初创期的高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筹资对于投资人来说风险大,而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小。企业没有必须偿还权益投资的法定义务;企业可以给股东分红也可以不分红,有很大的弹性;分红多少可视企业现金流量的情况而定,是一种酌量成本。债务筹资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小,而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大。企业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偿还债务本金,是一种固定成本。因此,经营风险高的企业,现金流量不稳定,企业经理人员愿意使用权益资本,因其具体偿还弹性,股利支付可能根据经营状况酌情改变。

(三)稳健的投资结构与激进的筹资结构战略组合

该策略组合在投资结构上要求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控制风险,在筹资结构上则要求尽可能用低资本成本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投资的需要,该种策略的风险也属中等。由于筹资成本的节约是有限的,对盈利的贡献一般不如投资盈利能力大,因此,该种策略组合的盈利能力比第二种管理策略低。

这种策略组合的资本结构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经营风险低,投资资本回报率也低。如果不提高财务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则权益报酬率也会较低。他们希望“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愿意提高负债权益比例,因此可以接受这种风险搭配。但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低的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提供保障,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低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成熟的公用企业会大量使用借款筹资。

(四)激进的战略组合

激进的战略组合与稳健的战略组合相反。这种收益高、成本低的策略的盈利能力最高,但风险也最大。例如,一个初创期的高科技公司,假设能够通过借款取得大部分资金,其破产的概率很大,而成功的可能很小。

激进的战略组合符合风险投资人的要求,他们只需要投入很小的权益资本,就可以开始冒险活动。如果侥幸成功,投资人可以获得极高的收益;如果失败了,他们只损失很小的权益资本。由于风险投资者已经考虑了失败的概率,通过一系列风险投资的组合分散了自己风险,他们可以承受大部分投资项目失败的后果。

激进的战略组合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他们投入了绝大部分的资金,让企业去从事风险巨大的投资。如果侥幸成功,他们只得到以利息为基础的有限回报,大部分收益归于权益投资人;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因此,事实上这种搭配会因找不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

总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战略安排,包括技术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企业文化等,其中财务管理战略是核心,企业应从制约其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入手为企业制定一个可行的战略规划,并配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术手段,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以至成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颖。论民营企业理性发展战略的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7,(07).

[2] 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 [美]道格拉斯。爱默瑞著;荆新、王化成、李焰等译。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美]查尔斯。莫耶,詹姆斯。R.麦圭根,雷米西。拉奥著;王立彦、崔学刚译。现代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篇】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小企业在发展、运作以及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消耗资源与保护环境问题,使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相符。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并且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

2.企业财务战略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企业战略,加强竞争能力,在对中小企业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全面、长期以及创新筹划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保证其具体执行操作。

3.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财务战略关系。

财务战略提供的资金支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发挥了重要功能,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企业正确利用财务战略,确定符合科学分配财务资源进而最大程度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得到良好的风险收益组合,充分确保企业培育竞争力。

财务战略的协调功能充分保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具体包括了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贯穿了这些活动,因此,科学的财务战略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财务战略的战略特点也对协调战略各方面发挥了决定作用,促使企业站在长远角度,全局性和创造性的谋划企业各项能力,最终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二、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问题

1.财务战略缺少科学规范。我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不重视配置资产结构、仅注意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的问题,没有编制自身的财务战略,更加不用说实施战略。虽然有部分企业设计了财务战略,但是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进一步对实施财务战略效果造成了影响。如财务战略与企业综合战略目标相违背,设计财务战略目标超出了企业整体目标以及将财务战略等同于财务计划,忽略了财务战略的全局性与综合性。

2.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财务战略。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基本上重视账面利润,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忽视投资质量,重视投资规模,导致投资是被,使用资金效率不高,周转资金紧张。同时企业管理者由于考虑本身短期利益一味追求迅速增长的收益,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怎样提高企业销售收入以及持续拓展企业领域,导致企业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短期增长。

3.评价财务分析方法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评价财务方法,很多都是将单一指标作为中心的财务指标研究系统,例如将净资产报酬率作为中心的杜邦分析系统。这些分析方法重视对短期利益进行考核,强调体现过去结果,并且其数据来源具体是财务传统考核系统,进一步忽视了为得到利润而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等因素。

三、加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管理的对策

1.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中,必须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培养人才与制定制度,即是:其一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配置与培养,使真正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其二是对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形成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工作;其三是有效强化财务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例如规范采购、收发以及销售物资的过程;认真落实内部岗位牵制制度,不能由一个人做财务管理、记账以及审核工作;定期整理与检查财务资料,及时处理查出的问题。

2.提高运用资金的效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资金营运管理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规划战略:第一,在运用资金上,要对现金管理积极加强,留置一定数量的现金满足预防性需求,确保灵活周转资金,避免经济波动以及贷款困难造成的影响。第二,在管理存货上,其一是进行就近采购,产成品可以就近销售,以便节省流通和交易资金;其二是构建合理的库存储备。目前从理论上分析存货管理具体包括经济批量法、定额管理法以及ABC控制法等,中小企业必须综合本身特点选择合理方法管理日常存货,以便缩短库存时间,可以迅速变现库存呆滞积压物资。第三,在管理应收账款上,对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不断完善,采取合理的方式识别与控制风险,具体应收账款管理包含:明确信用政策、监督回收应收账款情况、事前做好应对坏账损失的准备以及制定合理的收账措施等。在管理应收账款具体政策上,首先了解购买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信用情况,对还债与信用能力科学判断;其次是利用折扣现金与缩短收账时间督促对象尽快还款;再次是由于中小企业十分有限,内部分工避免过细,因此,要在销售部门及其人员身上落实收款责任,以便节省资金成本。最后,完全资金营运归口管理责任制,一方面需要管理营运资金必须具备对应的责任单位,确定各个单位的责任与权利;另一方面是构建科学,却具备可操作性的责任评价机制。企业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存款等资金占有项目定期考核与评价,并且奖惩考核结果,进一步降低占用营运资金的效率。

3.创新成本管理理念。第一,构建战略管理成本意识,也就是从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积极完善。横向和纵向扩展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产生降低企业成本的格局,此外从战略布局上科学定位成本管理,确定具备长期发展观的战略成本意识。第二,建立人本特点的成本管理理念,形成成本管理文化。第三,建立成本系统管理理念,把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视整体和全局,全面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四,形成宏观的成本效益理念。企业始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企业成本管理从传统的节省观念成功转变为效益理念。第五,建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理念,通过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中小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获得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紧密结合了降低成本和技术进步,产生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财务管理工作应积极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提升财务人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则能够充分确保企业内部顺畅流通信息,帮助财务人员对各个方面信息及时获取,与各个部门不断配合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还能够尽量降低财务管理工作强度,保证工作质量。

四、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50-01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从微观角度来看,传统成本(即目前普遍使用的成本概念) 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例如,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工业企业所使用的“成本”概念只是体现在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部分,而其中的“营业成本”也只反映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的耗费,至于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却没有反映在成本概念中。试想,如果一个采矿企业只顾短期经营业绩而不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致力于节能减排等,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企业就将无法“可持续发展”,他们也终将为自己不恰当的经营行为买单。所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新型的成本模式——可持续发展成本模式迫在眉睫,但这只是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可持续发展成本。

从宏观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成本。通过这些方面的成本研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从资源与社会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由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组成。资源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两种。社会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成本、科技教育成本、社会协调成本三种,其中,科技教育成本包括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和观念成本投入,社会协调成本包括制度成本、福利成本和其他社会投入等。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与传统成本战略相比较,成本战略视角、效益的原则以及成本战略的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的不同。

(一)独特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通过差异化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和谐成本战略、可持续成本战略等形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其成本发挥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如差异化成本战略采用的是因地制宜的策略,低成本战略则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和谐成本战略从协调的角度,可持续成本战略则从时间的持续性方面去发挥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是发挥地区个体、自然和谐的特色优势,与整体成本战略相得益彰。

(二)效益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最终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差异化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因地制宜策略所取得的经济利益,低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控制成本形成的差异利益,和谐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协调不合理的效益障碍而取得的效益。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不是短期的、局部的效益,而是长期的、全局的效益。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最重要的目标是不考虑当前利益,而是考虑长远利益;不是考虑一代人的利益,而是考虑几代人的利益。因此,可持续成本战略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利益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一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二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协调好这两种平衡,将会减少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发生。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这样,就会形成过度开发而损害下一代的机会成本。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可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减少自然生态成本的发生。

(二)生态环境因素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人类留下全球性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难题。然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按照一般自然规律和当前生态恶化趋势,人们也许永远等不到生态环境恢复的这一天。据《中国生态问题报告》称:“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十分严重。从总体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可见,生态环境将要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构成了以自然生态成本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成本。

48 642413
");